資源簡介 1.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及應用等高線的特點:①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都相等。②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等高距相同。依據等高距可進一步判斷某個地點的海拔范圍。如:右圖的等高距為150米,則C的海拔范圍是900—1050米。③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例:BC、AC兩條登山路線,AC爬山較為省力。(2)地形部位的判讀:①等高線向高凸是山谷(有河流發育)②等高線向低凸是山脊(如CB、AC)。③等高線重合是陡崖。④黑三角一般代表山頂或山峰。 ⑤兩座山峰之間的低地是鞍部。(3)陡崖處可以發展的特色項目:發展攀巖、蹦極、玻璃棧道等項目。(4)河流中發展漂流在什么河段,為什么?答:等高線密集的河段,因為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較刺激。(5)在等高線地形圖中計算氣溫。如果A點的氣溫是20℃,B點的氣溫是? 答:約19.1℃。五種地形類型: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2.人口稠密區與稀疏區的分布及原因(1)四大人口稠密區①世界人口稠密區有C:歐洲西部、A:亞洲東部、B:亞洲南部、D:南北美洲東部。 ②分布特點:從緯度位置看都位于中低緯度地區。從海陸位置看都位于沿海地區。從地形看都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區。 從氣候看:都比較溫暖濕潤。四大人口稀疏區F:北冰洋沿岸:緯度高,氣候寒冷。H: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E:撒哈拉沙漠:沙漠地區,氣候炎熱干燥。G:亞馬孫平原:氣候濕熱,原始熱帶雨林發育。3.人口問題(1)人口增長過快(如經濟較落后的國家),會引起: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污染、就業困難、資源短缺。(2)人口增長過慢或負增長(如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會引起: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過重。4.人口、語言、宗教(1)西亞、北非地區是白色人種,信奉宗教:伊斯蘭教,宗教活動場所:清真寺,教徒:穆斯林,語言:阿拉伯語。(2)中國主要是黃色人種,講漢語。(3)歐洲、美洲、大洋洲主要信奉基督教。宗教活動場所:教堂。(4)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5.聚落的分類:城市和鄉村。 區分:是否從事農業生產活動。6.聚落的保護措施(獻計獻策、看法)①控制工業污染的侵蝕 ②禁止在周圍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 ③避免過度開發旅游資源 ④拆除違章建筑 ⑤控制游客數量 保護原則:修舊如舊7.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高腳屋 房屋特點:墻體單薄、門窗大、屋頂坡度大 自然環境:氣候濕熱(高溫多雨)西亞、北非民居 房屋特點:厚墻、小窗、平頂 自然環境:氣候炎熱干燥8.世界文化遺產中的聚落舉例:山西平遙古城、云南麗江古城、福建土樓、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遞)9.天氣符號10.空氣污染指數:指空氣被污染的程度,指數越大,空氣污染越嚴重。11.一日中2、8、14、20時四次氣溫的平均值就是:日平均氣溫。12.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影響因素(1)世界年平均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2)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影響因素:海陸分布。(3)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影響因素:地形地勢。(4)①是青藏高原,是一個低溫中心,影響因素:地形地勢。②是非洲,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大洲。影響因素:緯度位置。③是南極洲,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低的大洲。影響因素:緯度位置。(5)北半球的等溫線在海陸交界處彎曲最明顯,影響因素:海陸分布。(6)南半球的等溫線比北半球平直,影響因素:海陸分布。(7)青島、天津、大連都位于我國的沿海地區,夏季適合避暑,影響因素是: 海陸分布。13.地形雨乙是地形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典型地區:①安第斯山脈南段西側降水多,東側降水少。②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脈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影響因素:地形地勢14.世界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1)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影響因素:緯度位置。(2)回歸線穿過的地區,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3)中緯度的大陸,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影響因素:海陸分布(4)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影響因素:地形地勢。(5)圖中⑤和⑥相比,⑤的降水少,⑥的降水多。原因:⑥距海近,⑤距海遠,來自海洋的水汽難以到達。15.地球公轉引起不同地區晝夜長短變化太陽直射點與晝夜長短的關系: 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1)乙是春分,日期: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2)丙是夏至,日期: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南極圈內出現極夜。(3)丁是秋分,日期: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4)甲是冬至,日期: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南極圈內出現極晝。16.地球運動與影子長短、太陽光進入室內范圍大小的關系。一天中的影子長短變化與地球自轉有關。早晚太陽高度角小,影子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影子短。一年中的影子長短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晉中,夏至太陽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太陽光進入室內的范圍最小。冬至太陽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長。太陽光進入室內的范圍最大。因此,要買房的時候要參考冬至日前后的采光情況。17.地球公轉引起五帶劃分(1)熱帶: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 氣候全年炎熱。(2)溫帶: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無太陽直射, 無極晝極夜,四季更替明顯。(3)寒帶:位于南北極圈到南北極點之間,有極晝極夜,氣候全年寒冷。18.海陸分布與氣候(1)通過沙子和水的吸熱、放熱實驗,可以探究海洋和陸地的溫度差異。(2)夏季:陸地吸熱快、海洋吸熱慢,因此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夜晚:陸地放熱快、海洋放熱慢,因此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即:陸地的氣溫年較差大于海洋。(3)同緯度陸地,距海越近,氣溫升降越慢,溫差越?。ㄈ鐐惗兀?;距海越遠,氣溫升降越快,溫差越大(如基輔)。因此:同緯度陸地距海越遠,夏季氣溫越高;冬季氣溫越低;年溫差越大,房屋的墻壁越厚。19.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①熱帶雨林氣候(赤道附近:亞 馬孫平原、馬來群島、剛果盆地)②熱帶草原氣候(最典型:非洲 中南部、巴西高原)③熱帶季風氣候(只分布在中南 半島和印度半島)④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內部和西部地區,最典型:西亞和北非—撒哈拉沙漠)⑤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亞熱帶的大陸東岸,最典型:我國南方地區)⑥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最典型:地中海沿岸、南非開普敦)⑦溫帶季風氣候(亞歐大陸溫帶的東部地區—最典型:我國華北地區,如:北京、 天津、太原、榆次;我國東北地區:如沈陽、大連。)⑧溫帶海洋性氣候(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最典型:歐洲西部,如英國)⑨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歐大陸內部和北美洲內陸)⑩冰原氣候(南極洲、格陵蘭島) 冰原氣候:北冰洋沿岸。分布最廣泛的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除南極洲其他洲都有的氣候:地中海氣候20.氣候直方圖的判讀(1)判斷南北半球——根據氣溫曲線,6.7.8氣溫最高是北半球,6.7.8氣溫最低是南半球。(2)以溫定帶①如果最冷月均溫>15℃,是熱帶的氣候。 ②如果最冷月均溫在 0—15℃之間,要么是亞熱帶的氣候,要么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如果最冷月均溫<0℃,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或溫帶季風氣候。(3)以水定型最冷月均溫>15℃,確定是熱帶的氣候類型后:如果全年多雨(每個月的降水量基本都在 100mm 以上)是①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如果全年少雨(每個月的降水量都很少)是④熱帶沙漠氣候,特點:全年炎熱干燥。如果半年多雨,半年少雨,看年降水量。如果年降水量大約在 2000mm 左右,是③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如果年降水量大約在 1000mmz 左右,是②熱帶草原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最冷月均溫在 0—15℃之間,確定是亞熱帶的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如果夏季多雨,是⑤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如果冬季多雨,是⑥地中海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濕潤(多雨)。如果每個月降水量都在 50—100mm 之間,是⑧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全年溫和濕潤。最冷月均溫小于 0℃,確定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或溫帶季風氣候:如果夏季高溫多雨,是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如果全年降水稀少,是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冷夏熱,全年降水稀少21.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1)熱帶雨林被 稱為:地球之肺,但不適合人類生存,如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人口稀疏區。(2)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但不穩定,易引發旱澇災害。(3)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適合人類生存,歐洲西部為人口稠密區。(4)溫帶大陸性氣候區:越靠近內陸,降水越少,溫差越大。如我國新疆地區,降水少,夏季光照充足,溫差大,利于水果糖分積累,新疆的哈密瓜、西瓜、葡萄等比較甜。22.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區分及合作(1)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主要依據:經濟發展水平(2)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亞洲、非洲、拉丁美洲。(3)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帶一路”促進了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方便了人民的出行,增加了就業機會,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航空運輸在醫療物資運輸、醫護人員的運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4)說明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文化交流;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基礎設施完善;通過合作實現共贏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利:為人類提供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漁業),礦產資源、能源資源、旅游資源、空間資源等弊:海嘯,風暴潮對沿海地區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