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意義。本課是第四單元的最后一課,本課與第13課一樣都是“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主題的重要內容。臺灣問題既是一個歷史問題,新中國建立初期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隨著時代發展和平統一成為時代主流,改革開放后,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使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海峽兩岸關系逐步改善,臺灣當局也在調整政策,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有了質的飛躍。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人員往來和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兩岸“三通”的實現,都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臺灣問題的解決關乎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發展,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目標】1.了解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和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況。2. 通過觀察圖片、閱讀史料文獻等,提取有關信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3.認識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共同心愿,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增強對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教學重難點】重點: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祖國大陸與臺灣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難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中國和臺灣地圖,余光中在《鄉愁》中提到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淺淺的海峽指?創設問題情景,由此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設計意圖)地圖展示,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歷史解釋核心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展示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追根溯源——本是同根生臺灣問題的由來:展示圖文史料,師生合作,結合問題梳理臺灣問題問題1:鄭成功的言論表達了什么立場 問題2:請推測照片拍攝的時間。問題3: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性質有何不同?(設計意圖)展示圖文史料,梳理臺灣問題由來的認識,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的歷史核心素養。二、刨根問底——堅冰何以融(一).對臺政策:觀察圖片,結合課文,談談黨和政府對臺灣政策發生了什么變化?(設計意圖)展示圖片結合課本,梳理大陸對臺政策的調整,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的歷史核心素養。.兩岸關系發展結合課本梳理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大事年表時間 歷史事件 意義1979年 停止炮擊金門和馬祖的炮轟 走向緩和1987年1990年 開始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1年1992年1993年 “汪辜會談” 對促進兩岸關系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1995年 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綱領性文獻2005年2008年 兩岸“三通”(通郵、通航、通商) 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2015年(設計意圖)自主學習,學生獨立自考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圖片展示梳理兩岸關系發展(設計意圖)大量圖文史料展示,師生合作梳理兩岸關系的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表達觀點,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三、落葉歸根——家國夢待圓(一).史料展示分析:阻礙統一的因素有哪些?按民進黨成立的宗旨,就是要建立一個“臺灣共和國”,“臺獨”是民進黨的黨綱,也是民進黨的黨魂,是不會改變的。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主張,蔡英文則說“國民黨是流亡政府”、“臺獨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天然成分”云云,無一不是走向“臺獨”之路。——高秉涵回憶錄《回家的路》臺海局勢出現新一輪緊張,癥結在于臺灣當局企圖“倚美謀獨”,美國及個別國家有意“以臺制華”……正是這些倒行逆施損害了臺海和平穩定……——摘自《國臺辦》(新華網,2021.12.20)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內部:臺獨勢力;外部:反華勢力的干涉。(設計意圖)史料分析,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表達觀點,加深學生對阻礙臺灣回歸因素的認識,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二)素養提升:影響兩岸關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獨立表達觀點,培養學生歸納問題、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三)新時代推進祖國統一新方略(設計意圖)時間軸展示新時代推進祖國統一新方略,培養學生歷史解釋、時空觀念的歷史核心素養。【本課小結】【布置作業】訴鄉愁,盼歸來,我給臺灣同胞寫封信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據臺灣,造成臺灣同祖國大陸分離的狀況。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曾寫詩《國殤》、現代詩人余光中曾寫詩《鄉愁》表達思鄉之情。請閱讀詩歌,給臺灣同胞寫一封回信。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于右任絕命詩《國殤》1962年1月24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1972年1月21日【板書設計海峽兩岸的交往一:追根溯源——本是同根生二:刨根問底——堅冰何以融三:落葉歸根——家國夢待圓【家國情懷】本課以海峽兩岸的交往交流為主線,介紹了半個世紀以來臺灣和大陸關系的變化,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因為兩岸人民心連著心,血脈相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中國人。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我們堅信祖國的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我們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