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運動(7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運動(7份打包)

資源簡介

第1講水循環與陸地水體
課標要求 命題方向 考題取樣 核心素養
1.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 2.繪制示意圖,解釋各類陸地水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水循環特點分析 2022浙江6月,T23 2020天津,T2 【綜合思維】 從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的角度,考查河湖的水文特征及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區域認知】 對特定區域的水體運動變化的過程進行描述。 【地理實踐力】 結合統計資料,分析特定區域水資源的特征和利用
水量平衡原理的相關計算 2023浙江1月,T27 2022湖南,T14—16
陸地水體的補給來源分析 2022山東,T18(3) 2022遼寧,T18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2022全國乙,T7—8 2020江蘇,T27
命題分析預測 從高起點的小切口入手,以前沿的工程建設或生產生活水體污染等為情境,考查學生思維品質、思維方式,進而體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與應用性
備考策略 關注主干知識,落實課標要求,在學習陸地水體類型和各種陸地水體之間的相互補給關系時可結合示意圖來理解
考點1水循環及其意義
一、水循環過程、環節及意義
基本模式 陸地內循環 海陸間循環 海上內循環
主要環節
地理意義 ①維持了全球水量的動態[1]平衡,使全球各種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狀態,使陸地水資源得以再生;②使地表各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2]能量轉換;③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④塑造地表形態
二、影響水循環各環節的因素
環節 主要影響因素
蒸發 太陽輻射、天氣狀況、下墊面性質
水汽輸送、降水 大氣環流、天氣系統、地形地勢
地表徑流 地表狀況、地形地勢、降水強度、人類活動
下滲 地表植被、降水強度、降水持續時間、地表硬度、土質疏松狀況
三、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1.正面影響
(1)修建水庫,改變地表徑流的[3]季節分配,減少洪水期徑流量,增加枯水期徑流量;同時水域面積擴大和下滲量增大使地下水位升高,可增大區域蒸發量和降水量。
(2)跨流域調水,改變地表徑流的[4]空間分布,也可以使流域的蒸發量增大,大氣中水汽增多,從而增大空氣濕度。
(3)植樹造林、保護濕地資源,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使下滲增加,減少地表徑流。
(4)城市鋪設滲水磚,可減少地表徑流,增加[5]下滲,增大地下徑流量。
(5)實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2.負面影響
(1)濫伐森林,破壞地表植被,會減少植物[6]蒸騰,使空氣中水汽減少,降水量減少;降雨時,下滲減少,大量地表徑流匯聚,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2)圍湖造田減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減弱了湖泊水體對周圍地區氣候的[7]調節作用。
(3)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徑流,減少下滲,減小地下徑流量,地面蒸發量減少,易造成城市內澇。
(4)河流上游地區過度引水灌溉,會導致下游水量[8]減少,甚至出現斷流;對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和使用,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會使有的地方出現斷流;綠洲地區出現生態惡化和土地荒漠化現象;沿海地區會引起海水倒灌,出現土地鹽堿化現象。
情境1淡水透鏡體
我國南海很多島嶼存在淡水透鏡體(如下圖)。淡水透鏡體是因淡水和海水的密度差異,地表大量下滲的雨水排開內滲的海水,在地下形成的中央厚邊緣薄的淡水水體。
(1)說出與淡水透鏡體的形成密切相關的水循環環節。
【提示】仔細讀題和圖片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降水與下滲。
(2)簡述淡水透鏡體能夠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的原因。
【提示】結合淡水和咸水的差異分析即可。
【參考答案】 降水通過下滲到達地下,降水為淡水,密度小,漂浮于密度大的海水之上。
情境2智能風光互補節水滲灌技術
第22屆國際足聯世界杯在卡塔爾舉辦。為解決當地高溫干旱環境下草坪的養護問題,卡塔爾采用了我國智能風光互補節水滲灌技術,將水直接輸送到草類根部進行精準灌溉(下圖)。
(1)說出智能風光互補節水滲灌技術增強的水循環環節。
【提示】智能風光互補節水滲灌技術能夠直接把水輸送到草的根部。
【參考答案】 下滲。
(2)簡述卡塔爾世界杯采用滲灌技術養護草坪的主要目的。
【提示】結合當地氣候特征回答。
【參考答案】 卡塔爾氣候干旱,為了解決當地高溫干旱環境下草坪的養護問題,將水直接輸送到草類根部,可減少水分蒸發,所以其主要目的是高效利用水資源。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水循環特點分析
[2022浙江6月選考]下圖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圖。該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徑流補給。完成下題。
圖中,相對于荒漠(A)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鹽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滲較少
D.耕地地表水蒸發量小
【解題思路】讀圖可知,相對于荒漠,河岸林地地區的地下水有河水補給,河水屬于淡水,因此河岸林地地下水含鹽量應較低,A選項正確;讀圖可知,與荒漠相比,耕地地區的地下水埋藏較淺,距離地表較近,B選項錯誤;與荒漠相比,河岸林地地區地表水下滲多,對地下水補給量大,地下水位較高,C選項錯誤;耕地地區有植被覆蓋,土壤含水量大,再加上植物的蒸騰作用,導致地表水蒸發量大于荒漠地區,D選項錯誤。
命題拓展
新疆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是塔里木河下游重要的補給水源,從水循環角度分析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生態補水初期會導致該河(D)
A.地表徑流增加,下滲減弱
B.濕地減少,流域降水增加
C.地下徑流增多,蒸發減弱
D.地下水位升高,蒸發增強
【解題思路】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生態補水初期會導致該河下滲增加,地下水位逐漸上升,蒸發增強,A、C錯誤,D正確;生態補水初期會導致塔里木河的水量增加,濕地增加,B錯誤。考點2水量平衡原理及其應用
地球上的水時時刻刻都在循環運動中。從長期來看,全球的水量是平衡的,但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段,水量收入和支出是有差異的。水量平衡是指地球任一區域在一定時段內,收入的水量與支出的水量之差[1]等于該區域該時段內的蓄水變化量。水量平衡通用公式可以表示為:水量收入-水量[2]支出=蓄水變化量。
1.全球水量平衡
從多年平均情況來看,全球海陸降水量之和等于全球海陸[3]蒸發量之和,說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全球表面有大陸和海洋兩大基本單元,依據水量平衡通用公式,可以分別建立海洋和陸地水量平衡公式。
領域 水量收入 水量支出 水量平衡公式 多年平均情況 (蓄水變化量=0)
海洋 降水量、 [4]入海徑流量 蒸發量 蓄水變化量=(降水量+入海徑流量)-蒸發量 蒸發量=降水量+入海徑流量
陸地 降水量 蒸發量、地表徑流量、地下徑流量 蓄水變化量=降水量-(蒸發量+地表、地下徑流量) 降水量=蒸發量+地表、地下徑流量
2.流域水量平衡
(1)閉合流域水量平衡
閉合流域與相鄰流域之間沒有水量交換,因此在任一時段內的收入水量只有[5]大氣降水;支出水量有蒸發量和(地表、地下)徑流量,故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為:蓄水變化量=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從多年平均情況來看,蓄水變化量趨于[6]零,即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內流區,因無徑流注入海洋,則徑流量=0,故內流區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為:降水量=蒸發量,即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發量。
(2)非閉合流域水量平衡
非閉合流域存在著該流域與相鄰流域之間的地下徑流交換量,即蓄水變化量=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相鄰流域間地下徑流交換量。
3.水量平衡公式的應用
(1)水庫容量不變且水位保持[7]不變,說明入庫水量與出庫水量是平衡的。
(2)雨季之前,將水庫中的水放掉一部分,待雨季時水庫有空間容納來水,保持水量平衡。
(3)內流區域(閉合流域)水量[8]穩定,說明該流域的蒸發量與降水量是平衡的。
情境1塔里木盆地水汽運動
塔里木盆地屬暖溫帶極端干旱區,盆地周圍降水稀少,平均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但盆地深處和邊緣地區曾出現過大暴雨。該地降水的水汽主要由本地自產和外地輸入。下圖是該區域水汽運動示意圖。
(1)運用水量平衡原理簡要描述圖中塔里木盆地水量的收支情況。
【提示】結合圖示信息回答即可。
【參考答案】 降水量≈蒸發量+水汽輸出。
(2)說出塔里木盆地大暴雨形成的條件。
【提示】仔細讀題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水汽輸入量增多。
情境2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圖
下圖為我國臺灣地區某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圖。
(1)說出甲代表的水循環環節。
【提示】根據水量平衡原理判斷即可。
【參考答案】 蒸發。
(2)臺灣地區丙代表的環節損失量約81%,推測其主要原因。
【提示】根據圖中數據及臺灣地區的氣候特征分析即可。
【參考答案】 降水集中,雨季河流水量大。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水量平衡原理的相關計算
[2023浙江1月選考,13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一個特定區域的大氣降水主要由水汽輸入與水汽輸出決定。長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輸入、輸出和徑流量之間基本平衡。長江流域受季風影響,降水年際變率較大。2022 年長江流域出現了“主汛期反枯”、長期高溫少雨的大面積干旱現象,中下游的許多支流和湖泊干涸。
材料二下圖為長江流域水循環簡圖及長江流域示意圖。
(1)分析長江中下游地區8月降水年際變率大的原因。(4分)
【參考答案】 副高控制、強度變化大,夏季風不穩定;臺風雨占比高,年際變率大。(每點2分,共4分)
【解題思路】影響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氣環流、地形、海陸位置與洋流等。針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特定區域,可以從夏季風降水和臺風雨兩個角度分析。夏季風降水角度,從副熱帶高壓帶位置、強度及夏季風強弱方面來回答;臺風雨角度,從所占比例及變率方面來回答。
(2)圖中長江流域入海徑流占比為13.3%(1分)。說出長江沿江城市在工業高質量發展中合理利用水資源的策略。(3分)
【參考答案】 控制高耗水工業布局;循環利用水資源。(每點1分,共2分)
【解題思路】根據材料“長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輸入、輸出和徑流量之間基本平衡”可知,圖中25.1%為該區域的降水占比,11.8%為由于蒸發而輸出的水汽占比,因此該區域入海徑流占比為25.1%-11.8%=13.3%。需要注意的是,圖中陸地整體蒸發占比為1.7%+11.8%,其中1.7%重新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陸地,其參與流域內循環。水資源合理利用的途徑:水資源綜合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水資源循環利用,減少水資源使用或浪費,減少水污染及水源生態破壞等。從題目中提取關鍵詞“工業高質量發展”,要從工業結構調整,減少高耗水工業布局入手,再結合合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污染,以及增加水循環利用等角度回答。
(3)針對2022年長江流域干旱狀況,專家認為僅調長江上游水庫的水無法有效解決中下游農業缺水問題,試從水循環角度分析原因。(6分)
【參考答案】 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庫蓄水量少;輸水距離遠,沿途蒸發、下滲多;支流灌區農田海拔高,地表水無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的地表徑流減少。(每點2分,任答3點即可)
【解題思路】從題目中提取關鍵信息“從水循環角度分析原因”,可以從降水、蒸發、蒸騰、下滲、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等角度進行分析。農業缺水,可從水源型缺水與水質型缺水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從降水來看,2022年長江流域出現了“主汛期反枯”現象,可知長江上游汛期降水少,水庫蓄水量有限;從蒸發與下滲來看,調水至中下游的過程中,水分蒸發、下滲多,水分損耗嚴重;從徑流來看,圖中“中下游農田”集中分布在海拔較高的丘陵谷地,地表水無法自流灌溉,需建設輸水工程,難度與成本較大;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的地表徑流減少。
命題拓展
(1)2022年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從7月11日到8月15日,鄱陽湖(長江流域重要的吞吐型湖泊)水體面積大幅度減小。推測鄱陽湖對長江的重要意義。
【參考答案】 削減汛期洪峰,減輕長江下游洪澇災害;保證枯水期水量,維護長江水生生態環境;調節徑流,維持徑流穩定,保證航運安全。
命題拓展
(2)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鄱陽湖水體面積變化的原因。
【參考答案】 長江流域降水較往年大幅減少,補充給鄱陽湖的水量不足;持續高溫,蒸發量大。
(3)指出鄱陽湖水體面積變化對當地水循環各環節的影響。
【參考答案】 蒸發量減少;下滲量減少;地下徑流量減少。考點3陸地水體間的相互關系
一、河流補給類型
1.河流主要補給類型的比較(以我國為例)
補給 類型 補給 時間 補給 特點 主導 因素 主要 分布區 徑流量的 季節變化
雨水 補給 主要 在夏 秋季節 水量變化大 [1]氣候類型 東部 季風 區
季節性 積雪融 水補給 [2]春季 補給有時間性,水量變化較小 氣溫和積雪量 東北 地區
高山冰 川和永 久性積 雪融水 補給 主要在 夏季 補給有時間性,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 氣溫 [3]西北 和青藏 地區
湖泊水 補給 全年 水量較穩定,對河流有[4]調蓄作用,與河流水互補 湖泊水和河水的相對水位 普遍
地下水 補給 全年 與河流水互補,是河流最[5]穩定的補給 地下水與河水的相對水位 普遍
1.一條河流往往有多種補給方式,不同河段或不同季節,以某一種補給方式為主。
2.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氣候區,冬季降水豐富,河流汛期在冬季。
2.河流補給類型的判斷
(1)依據河流所在地區的氣候判斷
分析思路:圖示地區經緯度或海陸輪廓 圖示區域氣候特征 河流補給類型。
例如,我國東部季風區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東北地區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兩個汛期,春汛是[6]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補給形成的。
(2)依據徑流變化過程判斷
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變化較大,其徑流量隨[7]降雨量的變化而變化;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量隨氣溫和冰雪蓄積量的變化而變化,徑流量高峰主要在夏季;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平穩;湖泊對徑流具有調節作用,其調節使徑流量變化較小;有明顯春汛的河流,春汛時主要補給方式為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間補給關系的分析
根據湖泊或水庫上下游的水位變化曲線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庫對河流徑流有調節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庫下游的河段年徑流量比較平穩,水位變化曲線的起伏較小。
河流水與地下水之間不一定都存在互補關系,如黃河下游、長江荊江段因其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補給地下水的情況,不存在地下水補給河流水的情況。
二、河流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
水文特 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響因素
水位 高或低,季節變化大或小,汛期出現的時間及其長短 主要與[8]補給方式和河道特征有關。河流的主要補給季節為汛期,此時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時,河道的寬窄、深淺也影響水位的高低
流量 大或小 河流流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河流的[9]補給量與流域面積的大小
含沙量 大或小 與流域內植被狀況、坡度、地面物質結構及降水強度等有關。一般來講,坡度越大、地面物質越疏松、植被覆蓋度越差、降水強度越大,河流含沙量越大
結冰期 有或無、長或短 最冷月均溫>0 ℃,無結冰期;最冷月均溫<0 ℃,有結冰期
凌汛 有或無 凌汛的出現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有結冰期;②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
流速 快或慢 取決于河道地勢落差大小
2.河流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流程、流向、[10]流域面積、支流(數量、形態)、河網密度、河道(深淺、寬窄、曲直)、落差、源地、注入地等。
3.人類活動對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
人類活動 對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
破壞植被 地表徑流量增大;使河流水位變化增大;含沙量增大
植樹種草 地表徑流量減小;使河流水位變化平緩;含沙量減小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徑流;使河流水位陡漲陡落;城市內澇頻發
鋪設滲水磚 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下徑流,使河流水位變化平緩
修建水庫 水庫對徑流具有調節作用,使河流水位變化幅度減小;減少水庫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圍湖造田 湖泊對河流徑流的調節作用減弱,使河流水位陡漲陡落
情境1“玫瑰湖”
在我國內陸干旱、半干旱地區,有一類特殊而罕見的湖泊,其湖面有時呈現出奇特的粉紅色,這類湖泊被稱為“玫瑰湖”,是一種季節性的“赤水”景觀(受水溫、鹽度、水量等因素影響,含有紅色色素的鹵蟲、藻類等生物大量繁衍)。巴丹吉林沙漠有中國分布最密集的“玫瑰湖”群(下圖)。
(1)判斷巴丹吉林沙漠中“玫瑰湖”湖水的主要補給水源。
【提示】“玫瑰湖”位于大斷裂東段,結合地下徑流方向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地下水。
(2)說出巴丹吉林沙漠中“玫瑰湖”最可能出現“赤水”景觀的月份。
【提示】受水溫、鹽度、水量等因素影響,含有紅色色素的鹵蟲、藻類等生物大量繁衍,會形成“赤水”景觀。
【參考答案】 8月份,水溫高,冰雪融水量大,地下水位上升,補給湖水的水量增大,有利于含有紅色色素的鹵蟲、藻類等生物大量繁衍,出現“赤水”景觀。
情境2洞里薩湖地上水庫
柬埔寨的洞里薩湖水量季節變化很大。洞里薩湖北部的吳哥通王城兩邊有兩個巨大的長方形人工湖——西池和東池。這兩個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墻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庫,是古老的灌溉工程。
(1)判斷這兩個地上水庫最主要的補給水源。
【提示】仔細觀察圖中豐水期水位線的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湖泊水。
(2)說出這兩個地上水庫能有效發揮灌溉作用的時間段。
【提示】地上水庫能有效發揮灌溉作用的時期是枯水期。
【參考答案】 11月至次年4月。
情境3伊敏河
伊敏河發源于大興安嶺,流經呼倫貝爾高原,最后注入海拉爾河。伊敏河流域(下圖所示)積雪期較長,季節性凍土發育。輝河是伊敏河最大的支流,其中下游有大面積的沼澤濕地。
(1)分析伊敏河春汛顯著的原因。
【提示】結合伊敏河的緯度位置、氣候類型分析。
【參考答案】 春季積雪大量消融,徑流補給量大;緯度高,氣溫較低,蒸發較弱;下部土層凍結,阻滯水分下滲。
(2)分析輝河H河段含沙量較小的主要原因。
【提示】根據該河段所在地區的地勢和該河段上游植被覆蓋率分析。
【參考答案】 H河段上游植被覆蓋率高;上游流經沼澤濕地;地勢平緩,流速慢,泥沙大量沉積。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1陸地水體的補給來源分析
1.[2022遼寧地理卷,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深層地下水的開采超過其恢復和更新能力,會造成中深層地下水補給區的水位低于淺層地下水的水位,改變地下水的補給與排泄方式。某科研團隊研究太原盆地中深層地下水的溶解性總固體含量(簡稱 TDS,即每升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固體量)分布特征,發現TDS 值越高的地方,地下水水位越低。下圖示意太原盆地中深層地下水TDS 值的分布。
(1)簡述該盆地中深層地下水水位分布狀況并推斷地下水流動方向。(8分)
【參考答案】 TDS值由四周向中間增大,可知地下水水位由四周向中心降低;(2分)TDS存在三個高值區,即地下水水位存在三個低值區。(2分)流動方向:四周的地下水向中部流動;(2分)局部地區地下水向TDS高值中心(地下漏斗區)流動。(2分)
【解題思路】根據TDS等值線圖可知,該盆地中深層地下水的TDS值大致呈現從四周向中部升高的趨勢,且存在三個高值區。結合材料可知,TDS值越高的地方,地下水水位越低,即盆地存在三個地下水水位低的區域。根據地下水水位高低,可以推斷出太原盆地地下水由四周向中部地區流動,在中深層地下水溶解性總固體含量相對較高的地區存在地下漏斗,局部地區的地下水向漏斗中心流動。
(2)簡述該盆地中深層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4 分)
【參考答案】 淺層地下水的補給;周圍地下水的側向補給;基底裂隙水補給。(任答2點得4分)
【解題思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該盆地中深層地下水的補給來源為淺層地下水;圖示區域有汾河流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區域存在斷裂帶,該盆地中深層地下水有周圍地下水的側向補給、深層地下水和基底裂隙水的頂托補給。
(3)說出為保持地下水可持續利用應采取的措施。(6分)
【參考答案】 采取封井壓采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保護地下水資源,擴大污水回收利用量;跨流域調水;雨季回灌。(任答3點得6分)
【解題思路】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一般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如加強地下水水源保護、擴大污水回收利用量、跨流域調水、雨季回灌(人工回灌)、封井壓采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等。
命題拓展
杏花村是我國著名的酒都。位于山西省汾陽市北部的太原盆地,距省會太原市區90千米,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汾酒的產地。“好水出好酒”,影響酒都杏花村的主要水源是(A)
A.地表徑流 B.地下徑流
C.大氣降水 D.跨流域調水
【解題思路】釀酒主要使用河流水,因此影響杏花村的主要水源是地表徑流。
命題點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2022全國乙卷]下圖顯示黃河桃花峪附近花園口水文站監測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兩次洪水過程的水位與流量的關系。讀圖,完成2—3題。
2.1958年7月洪水過程中,圖中O、P兩點水位變化趨勢及兩點流速相比(A)
A.O點水位上漲,流速較快
B.O點水位回落,流速較慢
C.P點水位上漲,流速較慢
D.P點水位回落,流速較快
【解題思路】一般情況下,洪峰來臨前,河流水位上漲較快,河水流速較快。P、O兩點表示同一水文監測站不同時間觀測的水位與流量,過P、O兩點作曲線的切線(如下圖),過O點的切線斜率大于過P點的切線斜率,說明P點水位單位時間內變化較O點小,故O點應為洪峰來臨前河流水位上漲時觀測的數據,B、C錯。讀圖可知,1958年7月洪水過程中,圖中O點水位較P點低,但兩點的流量相同(如下圖),說明O點水流速度較P點快,A對,D錯。
3.圖示資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C)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解題思路】讀圖可知,與1958年7月相比,1996年8月洪峰流量較小,水位較高,說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的洪水含沙量小,河床高,洪峰水位高,C對。
命題拓展
(1)推測1996年后黃河下游河段主河床深度的變化趨勢可能是(B)
A.變深 B.變淺
C.不變 D.無法確定
【解題思路】由上題分析可知,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的洪水含沙量小,侵蝕作用弱,河床深度可能變淺,故選B。
(2)與1958年7月相比,1996年8月花園口水文站該時間段河流的平均徑流量、含沙量特征為(C)
A.豐水豐沙 B.豐水少沙
C.少水少沙 D.少水豐沙
【解題思路】與1958年7月相比,1996年8月該河段含沙量小,流量小,所以該時間段平均徑流量、含沙量特征為少水少沙,故選C。
名師點撥利用水循環原理解釋地理現象
1.沼澤地的形成原因
2.內流河斷流的原因
3.土地鹽堿化的形成原因
4.城市內澇的形成原因
歸納總結
地下水按埋藏條件主要分為潛水、承壓水和上層滯水三種類型,在地下分布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如下圖所示:
方法技巧
1.描述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思路
2.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成因的答題思路第2講海水的運動
課標要求 命題方向 考題取樣 核心素養
1.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性質和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運用世界洋流分布圖,說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并舉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海水溫度的分布及其影響 2023浙江6月,T9—10 【綜合思維】 從要素綜合、區域綜合、時空綜合的角度,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認知】 以特定區域為載體,考查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人地協調觀】 從地理環境對人類影響的角度,理解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海水鹽度的分布 2023遼寧,T7—9 2022山東,T13
潮汐及其影響 2022浙江6月,T3—4 2022浙江1月,T13
洋流的性質及其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分析 2023北京,T5—6 2022湖北,T12
命題分析預測 結合時事熱點,聯系人地關系這一主題,考查各個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彼此影響的辯證關系。圍繞海水運動對全球水熱時空分布的影響,要求學生能進行關聯分析
備考策略 熟記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影響等基本知識,強化讀圖、析圖及獲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素材進行演繹,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
考點1海水的性質
一、海水溫度
1.影響因素——海水熱量的收支情況
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太陽輻射、海陸分布、大氣運動、海水運動等,但主要取決于海水熱量收支情況,即海水的[1]熱量平衡。海洋熱量的收入主要來自[2]太陽輻射,海洋熱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發消耗的熱量。
世界海洋每年熱量的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只是不同季節、不同海區的熱量收支不平衡。
2.海水溫度的分布
海水溫度具有水平和垂直變化規律,如下表:
表層水溫 水平變化 隨緯度變化 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同一緯度海區受洋流影響 暖流流過的海區,水溫升高;寒流流過的海區,水溫降低
同一海區隨季節變化 夏季水溫高于冬季水溫
隨深度變化 0—1 000米 水溫隨深度增加而遞減
1 000米以下 水溫繼續遞減,但變化不大,保持低溫狀態
海水結冰為何比淡水結冰難
淡水的冰點為0 ℃,在溫度約4 ℃時密度最大;而海水的冰點受密度、鹽度的影響。海水中含鹽量越大,冰點越低。當鹽度達到24.695×10-3時,海水最大密度值和冰點的溫度一樣,都是-1.332 ℃。(如下圖所示)
海水的含鹽量較高,平均鹽度約35×10-3,故海水比淡水結冰難。
3.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海水的鹽度
1.影響海洋表面鹽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1)氣候(蒸發量與降水量對比關系)。當蒸發量小于降水量時,海水被稀釋,鹽度[3]降低;當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時,海水濃縮,鹽度[4]升高。
(2)徑流量(有無徑流的稀釋作用)。在大陸沿岸海區,陸地徑流入海會稀釋海水,使鹽度降低。例如我國長江口附近海區,冬季海水鹽度為25‰—30‰。夏季則因入海徑流量增加,鹽度可降低到5‰左右。
(3)洋流(寒、暖流導致的蒸發強弱)。暖流的海水鹽度[5]偏高,寒流的海水鹽度[6]偏低;在同緯度地帶,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高于寒流經過的海區。
(4)海域封閉程度。海域封閉,與其他海域(外海)的海水交換少,保持較低鹽度或較高的鹽度。
(5)海冰凍融。海水結成的海冰為固體淡水,海水在結冰期間,淡水減少,鹽度較高,融冰時相反。
2.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
外海或大洋——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
近岸海域——豐水期鹽度低,枯水期鹽度高。
世界鹽度極值分布區:鹽度最高海區——[7]紅海(原因:位于副熱帶,蒸發量大于降水量;兩岸為熱帶沙漠地區,注入的河流徑流量小;海域較為封閉,與外海域海水交換少)。
鹽度最低海區——波羅的海(原因:緯度高,氣溫低,蒸發量小;兩岸注入的河流徑流量大,起到稀釋作用;海域較為封閉,與外海域海水交換少)。
3.海水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提取資源:日照充足、降水較少的沿海地區適宜建造曬鹽場;利用海水制堿;從海水中提取鎂、溴等資源。
(2)影響養殖業:對海水養殖而言,海水鹽度的穩定極其重要。例如,暴雨會使養殖場的海水鹽度降低,如果應對不當,會造成養殖的魚蝦等大量死亡。
(3)海水資源的利用:許多沿海國家和地區將海水淡化,以緩解當地的缺水狀況;海水可作為工業冷卻水。
三、海水的密度
1.海水密度的影響因素和分布規律
2.海水密度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
影響方面 具體表現
航行 密度大的海水浮力大,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層,因浮力較大,有利于潛艇航行。 上層密度大,下層密度小的海水躍層,被稱“海中斷崖”,潛艇如果遭遇“海中斷崖”,因海水浮力突然變小,可能會掉到安全潛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毀人亡
軍事偵察 在一定深度范圍內,海水密度突然變大,人們把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突然變大的水層叫密度躍層,該水層對聲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潛艇在此深度范圍以下活動,不易被聲波偵測到
情境1斜溫層
斜溫層是大體積流體(如海洋、湖泊或大氣)內的一層很明顯的薄層,在該層內的溫度隨深度變化較該層之上或之下的溫度變化快。由于上下層水溫不同,海水的穩定性差異較大。下圖中①②③三條曲線分別代表北半球某一經線上三個不同緯度海區同一季節的水溫垂直分布。
(1)說出該季節,斜溫層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幅度最小的緯度海區。
【提示】根據海洋表層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規律分析即可。
【參考答案】 根據三條曲線表示的水溫可以判斷出②曲線表示低緯海區,③曲線表示中緯海區,比較①②③曲線可以發現,緯度越高海區,斜溫層海水溫度垂直變化幅度越小,因此最小的是兩極海區。
(2)推測在同一海區,海水上下層擾動最強的季節。
【提示】海洋表層海水密度與溫度的關系最為密切。
【參考答案】 冬季。
情境2“海中斷崖”
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層,因浮力較大,有利于潛艇航行。有時,某海水層中出現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減小的情況,稱為“海中斷崖”。
(1)從海平面垂直向下2 000米,推測海水密度變化最顯著的海區。
【提示】運用海水密度的相關知識分析。
【參考答案】 從海平面垂直向下2 000米,赤道海區海水密度增大的幅度更大,海水密度變化最為顯著。
(2)推測潛艇在進入“海中斷崖”后可能會發生的風險。
【提示】考慮海水密度與浮力的關系。
【參考答案】 潛艇在進入“海中斷崖”的剎那,由于海水密度變小,浮力減小,潛艇會迅速下沉,從而遭遇危險。
情境3海底數據中心
2023年11月24日,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的數據艙在海南陵水成功下水(下圖)。對比傳統陸上數據中心,海底數據中心以海洋為自然冷源,可減少電能消耗,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1)說出為實現節能效益,將數據艙置于海底所利用的海水的性質。
【提示】海底數據中心以海洋為自然冷源。
【參考答案】 海底較低的溫度。
(2)分析同一區域海底數據中心節能效果比較強的季節,并判斷寒流海區和暖流海區哪個節能效果更強。
【提示】根據海水溫度及洋流的性質的相關知識回答即可。
【參考答案】 夏季地面溫度高于冬季,海底數據中心散熱效果好,節約電能更多;流經同一區域的寒流溫度低、暖流溫度高,位于寒流海區的數據中心節能效果好。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1海水溫度的分布及其影響
[2023浙江6月選考]下圖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溫分布和海水運動示意圖。完成1—2題。
1.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海域表層海水性質的比較,正確的是(D)
A.甲密度最低 B.丁鹽度最小
C.甲鹽度大于丁 D.乙密度大于丙
【解題思路】圖示區域為南半球部分海域,橫坐標為緯度位置,縱坐標為海水深度。在大洋表層,海水密度主要受溫度和鹽度影響,表層海水密度由高緯度向低緯度遞減,由此可推斷圖中甲密度最大,A錯;乙緯度比丙高,密度大于丙,D對;表層海水的鹽度由副熱帶海區向南北兩側遞減,丁鹽度最高,B、C錯。
2.磷蝦主要分布在約50°S以南的環南極洲海域,其棲息海域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C)
①大陸冰川融化②暖寒流的交匯
③深層海水上升④西風漂流挾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題思路】磷蝦主要分布在約50°S以南的環南極洲海域,該區域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大陸冰川融化較少,其釋放出來的營養物質有限,①錯;在約50°S以南的環南極洲海域,表層海水會圍繞著南極洲向東流動,而靠近大陸的南極沿岸流卻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兩股洋流溫度存在差異,會出現交匯,海水攪動,深層海水上升,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②對;讀圖可知,50°S以南的海域,海水垂直運動方向總體為上升,③對;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分布在40°S—60°S的海域,分布范圍大,流速快,但挾帶的營養鹽類較少,④錯。故選C。
命題拓展
指出影響甲、乙、丙、丁四處海域表層海水鹽度差異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 海水溫度、洋流、海冰、蒸發量和降水量是四地鹽度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據圖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緯度不同,故海水溫度不同,而海水溫度不同則會使海水鹽度不同;由于四地位于45°S—65°S的廣大海域,在如此大面積的海域內,會有性質不同的洋流流經該海域,從而對鹽度造成影響;高緯度海域由于靠近南極,有南極海冰,而海冰的融化和凍結都會對鹽度產生影響;由于該片海域緯度差異較大,其溫度變化明顯,且受不同的大氣環流影響,其蒸發量和降水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從而造成四地存在鹽度差異。
命題點2海水鹽度的分布
[2022山東地理卷]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的一個海灣(下圖),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統的一部分。洋流在海灣內的運動促進了海水更新。據此完成3—4題。
3.圖示甲、乙、丙、丁四處表層海水鹽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D)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解題思路】讀圖可知,甲地北側有多條入海徑流,且緯度較高,受西風影響時間長,降水較多,蒸發較弱,鹽度應是四個地點中最低的。而丙地沿海幾乎沒有河流注入,且距離地中海主體部分較近,受地中海高鹽度海水的影響較大,鹽度應是四地中最高的,A、B錯誤;受西南風影響,地中海高鹽度海水自南向北流入亞得里亞海,而后受陸地輪廓的影響只能沿東岸向西北方向流動,丁海域受高鹽度海水的影響較乙海域大,且乙海域有河流注入,因此丁海域鹽度較乙海域高,C錯誤,D正確。
4.亞得里亞海東岸表層洋流(C)
A.為寒流,且丙處流速大于丁處
B.為寒流,且丁處流速大于丙處
C.為暖流,且丙處流速大于丁處
D.為暖流,且丁處流速大于丙處
【解題思路】結合上題分析可知,地中海高鹽度海水流入亞得里亞海后沿東岸向西北方向流動,受狹管效應影響,丙處流速大于丁處,B、D錯誤;北半球由南向偏北方向流動的洋流一般為暖流,因此可判斷亞得里亞海東岸表層洋流為暖流,A錯誤,C正確。
命題拓展
亞得里亞海表層洋流流動方向(A)
A.呈逆時針 B.呈順時針
C.冬逆夏順 D.冬順夏逆
【解題思路】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的一個海灣,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統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灣內的運動促進了海水更新,說明亞得里亞海內部形成一個洋流環流。讀圖可知,該海域位于40°N以北,受盛行西風影響顯著,受西南風影響,來自地中海的海水自南向北進入海灣并到達亞得里亞海東海岸,之后沿海灣做環形運動,在亞得里亞海西海岸由北向南流出海灣,因此亞得里亞海表層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A正確,B錯誤。亞得里亞海表層洋流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C、D錯誤。考點2海水的運動形式
一、海浪
1.海浪的極端表現形式
海嘯和風暴潮是常見的海浪的極端表現形式。
表現形式 概念 特點
海嘯 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會引起海水的波動,甚至形成巨浪,這種巨浪稱為[1]海嘯 能量巨大
風暴潮 在強風等作用下,近岸地區海面水位急劇升降,稱為風暴潮 能量巨大,當強風與海水漲潮同時發生時,風暴潮來勢倍增
2.對海浪的防御與利用
(1)人們在海濱和海上活動需要密切關注海浪預報,選擇適宜活動的海浪條件。
(2)人們通過工程和生物措施來減緩海浪對海岸的侵蝕,如修建海堤、種植海岸防護林等。
(3)海浪能是重要的海洋能源。人們可利用海浪[2]發電。
二、潮汐
1.潮汐的變化規律
一天中,通常可以觀察到兩次海水漲落;農歷每月的[3]初一和[4]十五前后,潮汐現象最為明顯,潮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
2.潮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人類活動 影響(具體表現)
潮間帶采集和養殖 根據潮汐規律去海灘上打撈或采集海產品。例如,漲潮時魚群隨水流進入潮間帶,落潮后被滯留下來,利于捕撈
利用潮汐發展養殖。例如,養殖紫菜、海帶、貝類等
沿海港口建設和航運 在沿海港口建設中,準確估算潮汐,就能估算港口、河道的合理挖掘面積,減少工程量
港口船舶可根據潮汐規律進出港口,載重較大的船舶應趕在[5]漲潮時進出
潮汐發電 在海灣或河口筑攔潮大壩,利用潮汐的[6]水位差,漲潮和落潮時均可發電
鹽場生產 漲潮時,外海高鹽度的海水被推向海岸,這是提取海水曬鹽的好時機
3.潮汐能的特點
潮汐能屬于可再生能源,蘊藏量大,運行成本低;潮汐能屬于[7]清潔能源,潮汐能發電對環境污染小;潮汐能是一種相對穩定可靠的能源,受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小。
情境1波浪能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它主要是由風把能量傳遞給海洋而產生的。目前利用波浪能的主要方式是發電,下圖是我國東海某海域不同方向波浪能占總波浪能的比例統計圖。
(1)推測該海域波浪能最豐富的季節。
【提示】波浪能主要是風把能量傳遞給海洋而產生的。
【參考答案】 冬季。
(2)說出與渤海北部海域相比,該海域波浪能開發的有利條件。
【提示】分析該區域的自然條件即可。
【參考答案】 海域不封凍。
情境2潮汐能
潮汐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且相對穩定,很少受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我國于1980年5月建成的江廈潮汐電站是世界上已建成的較大的雙向潮汐電站之一。下圖為某潮汐發電站大壩剖面圖。
(1)若H表示潮汐發生時大壩兩側的水位差,判斷H在一個月內達到最大時的日期。
【提示】根據潮汐的變化規律判斷即可。
【參考答案】 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
(2)小明想去海灘拾貝或者游泳,若水位二是大壩靠近大陸一側的水位,當H增大時,請給小明推薦活動,并說明理由。
【提示】根據圖示內容判斷即可。
【參考答案】 根據材料可知,大壩靠近大陸一側的水位高,且水位差增大,說明海水正處于落潮階段。落潮時,海水水平運動是遠離海岸,在海灘游泳不安全;海水退去,利于拾貝。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潮汐及其影響
[2023山西運城高三聯考]海水周期性的漲落現象為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方向流動為潮流。振幅形容潮汐高潮位和低潮位的高度差,遲角指通過角度描述潮流峰值出現的時刻與月球引力達到最高點時刻的時間差。南北兩股潮流系統在臺灣海峽交匯,澎湖列島附近潮流迅猛。下圖示意某日臺灣海峽潮汐等振幅線和潮流等遲角線。讀圖,完成1—3題。
1.該日臺灣海峽的潮汐(C)
A.自北向南減弱 B.自東向西增強
C.在福建省沿海較強 D.在臺灣省沿海差異較小
【解題思路】根據圖中等振幅線分布可知,其數值越大,則潮汐強度越大,而圖中福建省沿海等振幅線數值大,說明潮汐較強,C正確;圖中的等振幅線并不呈現自北向南降低和自東向西增加的趨勢,所以潮汐不是自北向南減弱,也不是自東向西增強,A、B錯誤;臺灣省北部和西南部沿海等振幅線較為密集,說明潮汐差異較大,D錯誤。故選C。
2.澎湖列島西部海域潮流迅猛復雜,主導因素是(A)
A.潮流遲角 B.潮汐振幅
C.水面寬度 D.海陸輪廓
【解題思路】讀圖可知,南支潮流和北支潮流在澎湖列島附近等遲角線都趨于0°,說明兩支潮流峰值出現在月球引力最大時,即兩股潮流在各自的高峰時期相遇,形勢迅猛復雜,A正確;澎湖列島附近等振幅線并不密集,潮汐振幅對其潮流影響不大,B錯誤;水面寬度和海陸輪廓對其潮流的影響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不能得出其對潮流具有影響,C、D錯誤。故選A。
3.南北兩股潮流系統(A)
A.提高了臺灣海峽漁獲量
B.為沿岸地區增溫增濕
C.加強了福建省沿海的潮汐
D.有利于橫渡臺灣海峽的航行
【解題思路】南北兩股潮流系統促進了海峽內外水體交換,帶來了營養鹽類,有利于魚類聚集,能提高臺灣海峽漁獲量,A正確;北支潮流系統自高緯流向低緯,屬于寒流,降溫減濕,B錯誤﹔潮汐是受日月引力影響,潮流并不能影響潮汐,C錯誤;南北向的潮流系統不利于東西向橫渡海峽的航行,D錯誤。故選A。
命題拓展
下列關于海水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C)
A.風浪、海嘯和洋流是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
B.暖流會降溫減濕,寒流會增溫增濕
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
D.早晨的海水漲落稱為汐,夜晚的海水漲落稱為潮
【解題思路】洋流、波浪和潮汐是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海嘯不是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A錯誤;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B錯誤;潮汐是海水在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周期性漲落現象,C正確;白天的海水漲落稱為潮,夜晚的海水漲落稱為汐,D錯誤。故選C。考點3洋流
一、洋流的形成及分布模式
盛行風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動力,洋流的分布與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密切相關,此外還受地轉偏向力、海陸分布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東西向的洋流是在[1]風帶作用下形成的,而南北向的洋流多是在[2]海水補償作用下形成的。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如下:
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和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均屬于在西風帶影響下形成的洋流,但南半球的西風漂流為寒流。
二、北印度洋海區冬、夏環流系統
在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的影響,洋流流向具有明顯的[3]季節變化。
1.冬季,盛行東北風,季風洋流向西流,整個環流系統由季風洋流、索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組成,呈[4]逆時針方向流動(見下圖甲)。
2.夏季,盛行西南風,季風洋流向東流,整個環流系統由季風洋流、索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組成,呈[5]順時針方向流動(見下圖乙)。
三、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項目 影響 舉例
氣候 促進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熱量平衡 低緯度海區水溫不會持續上升
暖流:增溫增濕 寒流:[6]降溫減濕 北大西洋暖流→西歐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副熱帶大陸西岸寒流→沿岸荒漠
海洋 生物 寒暖流[7]交匯處,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兩種洋流匯合形成“水障”,阻礙魚類游動,使得魚群集中,易形成大漁場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匯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
上升流將海底深層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形成漁場 秘魯漁場、索馬里漁場等
海洋 污染 加快凈化速度,[8]擴大污染范圍 油船泄漏、陸地近海污染
海洋 航行 影響航行速度及經濟效益 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熱帶海域寒流流經地區、寒暖流交匯區形成海霧 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交匯處,海霧較重
洋流從格陵蘭島附近挾帶冰山南下,對航運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挾帶冰山
情境1日本核污染水排放
2023年8月22日,日本政府舉行會議,決定于8月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按照計劃,日本將用數十年時間,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儲存的超過100萬噸的核污染水經過處理和稀釋后排入太平洋。日本此舉遭到周邊國家的強烈譴責和反對。
(1)從長遠來看,日本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會危害全球海洋,分析核污水擴散的主要途徑。
【提示】根據海水交換的途徑分析即可。
【參考答案】 洋流。
(2)分析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提示】根據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相關知識回答。
【參考答案】 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會導致污染物在海洋生物體內聚集,可能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會破壞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會導致浮生物死亡,使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降低,從而加速溫室效應。
情境2上升流
上升流是從海洋表層以下沿直線上升的洋流,是表層流場產生水平輻散所造成的。下圖為某年8月海南島周邊海域表層海水等溫線分布圖。
(1)判斷圖中上升流最顯著的海區。
【提示】圖中發生上升流的海域表層海水溫度會低于周圍海域。
【參考答案】 ③海區。
(2)上升流往往是受離岸風影響形成的,寫出促使圖示上升流形成的離岸風。
【提示】仔細讀圖回答即可。
【參考答案】 西南季風。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洋流的性質及其影響
[2022浙江6月選考]下圖為世界局部區域洋流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1.洋流(D)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解題思路】暖流大致由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或大致由較低緯度海區流向較高緯度海區),寒流大致由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或大致由較高緯度海區流向較低緯度海區)。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為北大西洋暖流,②為加那利寒流,D正確。
2.受圖示洋流影響(B)
A.甲海域存在大型漁場
B.乙群島出現荒漠景觀
C.丙沿岸冬季降溫明顯
D.丁海域地熱資源豐富
【解題思路】甲海域既無寒暖流交匯,也不存在上升流,且遠離陸地,漁業資源并不豐富,無大型漁場分布,A錯誤;乙群島西部有寒流流經,受寒流降溫減濕作用的影響,乙群島降水較少,出現荒漠景觀,B正確;丙沿岸有暖流流經,暖流具有增溫增濕作用,故丙沿岸冬季增溫明顯,C錯誤;地熱資源與板塊運動有關,與洋流無關,D錯誤。
命題拓展
下列洋流中,與①洋流成因相似的是(A)
A.北太平洋暖流 B.赤道逆流
C.日本暖流 D.本格拉寒流
【解題思路】①洋流為北大西洋暖流,受西風帶影響,屬于風海流。北太平洋暖流是在盛行西風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屬于風海流,A正確;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在大洋西部相匯,導致大洋西部海水水位較高,因此形成一支自西向東的表層洋流,為赤道逆流,因此赤道逆流屬于補償流,B錯誤;日本暖流屬于補償流,C錯誤;本格拉寒流屬于補償流,不屬于風海流,D錯誤。故選A。考點4海—氣相互作用
一、海洋與大氣之間的水熱交換方式和過程
海洋與大氣之間的水熱交換與海洋表層的[1]水溫有關。水溫高,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降水豐富;水溫高,向大氣輸送的熱量也較多,從而可推知[2]熱帶地區是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最活躍的地區。
海洋與大氣之間的熱量交換過程如下:
影響海洋與大氣之間水熱交換的因素如下:
二、海洋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
海洋對熱能反映表現為:吸熱較慢,增溫較[3]緩,放熱較慢,降溫也較緩。海洋對大氣溫度起著顯著的調節作用。陸地對熱能反映表現為:吸熱很快,[4]增溫也快,放熱迅速,降溫也迅速。陸地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小,以致陸地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比海洋大。如下圖所示:
三、海—氣相互作用與全球水熱平衡
海—氣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氣環流與[5]大洋環流,是維持全球水熱平衡的基礎。具體如下圖所示:
四、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
情境1“海浩”
2022年11月30日,山東青島氣溫降至零下3 ℃。青島近海海域海面上“蒸汽騰騰”,仿佛海水被煮沸了。氣象專家解釋:受強寒潮天氣影響,海水翻騰,海面下部溫暖海水上升,海水快速蒸發到空中,遇到冷空氣后迅速凝結為冰晶,這種現象被稱為“海浩”。
(1)分析本次“海浩”的形成條件。
【提示】仔細閱讀題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海—氣間溫差大,有利于海水快速蒸發并遇冷凝結為冰晶;受強寒潮天氣影響,風力大,使海水翻騰,形成了“海浩”。
(2)據分析,本次“海浩”的發生和近期拉尼娜現象有關。簡述拉尼娜現象發生時秘魯沿海會出現的現象。
【提示】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即可。
【參考答案】 拉尼娜現象發生時,太平洋東西部的表層海水溫度差異增大,東南信風勢力增強,表層海水運動速度加快,補償上升流勢力增強,魚類餌料更加豐富,魚類增多,氣溫降低,干旱加劇。
情境2沃克環流
沃克環流是較干燥的空氣在東太平洋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運動,到達西太平洋后,遇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東運行,形成的一個封閉的環流。
簡述若沃克環流增強,太平洋東、西兩岸水溫會受到的影響。
【提示】結合海—氣相互作用的相關知識回答即可。
【參考答案】 南美洲西部沿岸受寒流影響,沃克環流增強,此時寒流勢力增強,水溫降低;澳大利亞東部沿岸暖流勢力增強,水溫升高;受寒、暖流勢力增強影響,太平洋東、西部表層海水溫差增大。
研透高考 明確方向
命題點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分析
[2023北京地理卷]暴雨引發的洪水挾帶泥沙進入湖泊后,沉積形成砂質紋層。某地湖泊中砂質紋層出現頻次與厄爾尼諾事件頻次呈正相關。推算的厄爾尼諾事件頻次如圖所示。讀圖完成1—2題。
距今時間/年
1.由圖可知(C)
A.距今1 200年左右該地氣候較穩定
B.距今3 500年該地河流侵蝕作用強
C.厄爾尼諾事件導致該地暴雨頻發
D.全球氣溫下降引發厄爾尼諾現象
【解題思路】砂質紋層是暴雨引發的洪水挾帶泥沙在湖泊中沉積形成的,而該地湖泊中砂質紋層出現頻次與厄爾尼諾事件頻次呈正相關,因此厄爾尼諾事件是該地暴雨頻發的主要原因,C正確。圖中距今1 200年左右厄爾尼諾事件頻次較高,說明暴雨頻發,氣候不穩定,A錯誤。距今3 500年厄爾尼諾事件頻次低,說明暴雨出現頻率低,河流侵蝕作用弱,B錯誤。厄爾尼諾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中部海水出現的異常升溫現象。厄爾尼諾現象可能與東南信風減弱有關,與全球氣溫下降關系不大,D錯誤。
2.該地最可能位于(D)
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
C.亞歐大陸東部 D.南美洲西部
【解題思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赤道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環流減弱,導致赤道中東部太平洋沿岸地區異常多雨,赤道西太平洋地區異常少雨,因此厄爾尼諾現象主要影響太平洋沿岸地區,A、B錯誤;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該地暴雨增多,故其最可能位于東太平洋沿岸地區,C錯誤,D正確。
命題拓展
拉尼娜現象可能導致(B)
A.赤道太平洋地區大氣環流減弱
B.赤道南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劇
C.赤道西太平洋地區降水減少
D.秘魯沿岸上升流減弱
【解題思路】赤道太平洋地區原本盛行大致由東向西的東南信風與東北信風,拉尼娜現象發生后,赤道太平洋東岸氣溫降低,氣壓升高,使得東南信風與東北信風增強,A錯誤;南美洲西海岸地區,下沉氣流增強,降水減少,氣候更加干旱,B正確;赤道西太平洋地區上升氣流增強,降水增多,C錯誤;秘魯沿岸上升流是東南信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導致的,拉尼娜現象發生時東南信風增強,上升流也將加強,D錯誤。故選B。
知識拓展我國主要鹽場及有利條件
鹽場 分布 條件
長蘆鹽場——我國產鹽量最大的鹽場 河北、天津的渤海沿岸地區 地勢平坦,海灘寬廣;風大雨少,日照充足,海水蒸發旺盛
布袋鹽場——“東南鹽倉” 臺灣島西南沿海平原 海灘廣布;注入淡水少;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夏半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同時該地位于臺灣山脈的背風坡,降水少,多晴天,氣溫高,有利于海水蒸發;冬半年干燥少雨,日照時間長,氣溫高,蒸發快
鶯歌海鹽場 海南島西南海濱 位于熱帶,地勢低平;地處東南季風的背風坡,長年烈日當空,日照充足,海水鹽度高
名師提醒影響鹽場選址的主要自然條件
海水鹽度(附近無大河流入,海水鹽度較高,有利于提高鹽產量)、地勢(地勢平坦開闊,有利于鹽田布局)、海灘(泥質海灘,有利于提高鹽產量)、氣候條件(晴天多,降水少,蒸發旺盛,平均風速大,有利于海鹽曬制)。
方法技巧影響海水鹽度分布因素的分析思路
一般先考慮緯度的影響,不同緯度海區的降水量和蒸發量不同,鹽度也不同。如果是同一緯度地區,第一要考慮寒、暖流的影響:受寒流影響的海域,海水蒸發弱,鹽度較低;受暖流影響的海域,海水蒸發強,鹽度較高。第二要考慮近海岸地區河流注入水量的大小:河水注入量較大的海域,受河水稀釋作用強,鹽度較低;河水注入量較小的海域,受河水稀釋作用弱,鹽度較高。第三應考慮海域封閉度的影響。海域封閉度高,與外海海水交換少,容易形成獨特的鹽度特征。另外,高緯度海區結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鹽度高,而結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鹽度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靖远县| 曲松县| 甘泉县| 应用必备| 将乐县| 沙河市| 双柏县| 陇西县| 永川市| 封开县| 巧家县| 沐川县| 天长市| 潜山县| 马鞍山市| 灵武市| 逊克县| 潮州市| 景洪市| 德惠市| 辉南县| 平阴县| 奉新县| 神农架林区| 彭水| 平乡县| 同仁县| 沧州市| 繁昌县| 阳山县| 开鲁县| 潍坊市| 博野县| 基隆市| 西安市| 江津市| 犍为县| 菏泽市| 兰坪|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