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中考地理復習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中考地理復習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知識點

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知識總結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地理差異顯著
1.自然環境差異顯著:
(1)氣溫: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2)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
2.人文環境差異顯著:
農業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人口、城市、交通線表現為東密西疏的分布特點;經濟發展水平東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區域
秦嶺-淮河一線代表的地理意義:
代號 區域界線, 主導因素
I西北與北方: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 降水
II 青藏與其他地區:地勢一、二級階梯界線吻合 地勢或地形
III南方與北方:秦嶺-淮河 氣溫、降水(或氣候)
(1)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2)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3)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4)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5)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7)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6)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第六章 北方地區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黃土地:
(1)位置:北方地區大體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北平原被稱為“黑土地”,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被稱為“黃土地”。
(3)氣候:地跨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屬溫帶季風氣候,屬于半濕潤區。
2.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1)發展優勢:平原面積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農作物糧食作物:小麥、玉米、谷子;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黃土地農業發展
制約條件 措施 發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等 節水農業
華北地區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溫快,蒸發量大;(3)春季正值華北地區冬小麥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農業用水量較大。
二、“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自然環境
(1)位置、范圍: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吧江h水繞、沃野千里”
(3)氣候:冷濕。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2.農業發展-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發展條件
有利: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熱同期的氣候
不利:春秋季節易發生低溫凍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農作物: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4)問題與措施:墾荒擴大耕地,造成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為此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
3.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三、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1.文明的搖籃:(1)位置、范圍: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秦嶺;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陜西省的大部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部,甘肅省的東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如傳統民居是窯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陜北民歌等
2.風吹來的黃土:
(1)黃土的來源:多種假說中得到廣泛認同的是“風成說”,黃土來自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
(2)黃土地貌景觀:黃土塬、黃土峁、黃土梁、川地
3.嚴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自然原因 人為原因
黃土土質疏松,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過度放牧、 開墾農田、 修路 采礦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溝谷斜坡多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壞了農田和村莊,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難。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樹種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
(3)合理安排生產活動。例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
四、祖國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況:
(1)地理位置: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3)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歷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舊城:格局形成于元、明兩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對稱。
(2)旅游名勝: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另外還有四合院、胡同、牌樓等。
3.現代化的大都市:
(1)重點功能區: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
(2)現代化交通網:北京已經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3)建設目標:“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3.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如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園林、杭州西湖等;
②別具特色的水鄉風貌,如江蘇的周莊、同里,浙江的烏鎮、西塘等;
③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2)旅游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較為完善的服務設施。
三、“東方之珠”-香港和澳門
2.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
(1)經濟發展條件:
①不利條件:地狹人稠、自然資源匱乏。
②有利條件:發揮地理位置優勢,依托祖國內地強有力的支持。
(2)經濟特點-經濟繁榮,被譽為“東方之珠”。
①香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航運中心。
②澳門:博彩旅游業是支柱產業。
項目 香港 澳門
位置 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鄰 珠江口西側,與廣東省珠海市相鄰
組成 由_新界、九龍、香港島和附近很 多島嶼組成 由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島組成
回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政治制度 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港澳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香港地狹人稠,城市建設用地擴展方式:
“上天”-建設高層建筑;(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1.自然地理概況:
(1)范圍:包括 臺灣島以及附近的 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
(2)地理位置:
①緯度:北回歸線穿過中南部,地跨亞熱帶和熱帶。
②海陸: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地勢中部高,東西低。
氣候:屬于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臺風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豐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
(2)主要城市:①臺北②臺中③高雄。
3.外向型經濟:
(1)發展過程:
20世紀50年代 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
20世紀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業,形成“外向型”型經濟
20世紀90年代以來 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
(2)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②海島多港口;③吸收外資;
④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
第八章西北地區
一、自然特征
1.草原和荒漠
(1)位置: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
(2)范圍: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一阿爾金山以北。
(3)地形: 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是內蒙古高原。西部自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
(4)氣候:降水稀少,是我國干呈面積最廣的地區。原因是:距海較遠,且被重重山嶺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
(5)河流:多為季節性河流,是我國內流河的主要分布區。
(6)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降水自東向西逐漸減少,植被由草原逐漸過渡為荒漠草原、荒漠
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I·在圖中相應位置標注出賀蘭山、新疆牧區和內蒙古牧區。
·在圖中相應位置標注出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1)牧業
牧區 新疆牧區 分 界 : 賀 內蒙古牧區
畜種 新疆細毛羊、伊犁馬 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山 地降水較多,形成高山牧場 三河馬、三河牛
成因 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豐富
草場 高山草場 蘭 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等大 山 型優質草場
(2)灌溉農業。
灌溉農業區 天山山麓 河西走廊 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
灌溉水源 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黃河水
發展農業有利條件 夏季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特色作物 瓜果(如:哈密瓜、葡萄等)、長絨棉
引水工程 坎兒井
二、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1.沙漠和戈壁廣布:
景觀 自然景觀 人文景觀
特征 沙漠和戈壁廣布,極端干旱 城鎮、交通線分布于盆地邊緣的綠洲
成因.位置 地形 深居內陸、距海較遠 靠近水源,帶動了城市和經濟的發展
群山環抱、地形閉塞 ,方便了人們生活
2.油氣資源的開發:
(2)西氣東輸
起點一終點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上海
意義 西部 發揮西部資源優勢,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業機會。
東部 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短缺,改善了東部地區的環境
開發條件:①有利條件:油氣資源豐富,天然氣的儲量占全國陸上天然氣總儲量的1/4左右。②不利條件:氣候嚴酷,交通不便。
第九章青藏地區
一、青藏地區
1.自然特征
(1)世界屋脊
①地理位置:位于我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脈一祁連山脈以南,南至國界。
②地形地勢:地勢高聳,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顯著特征是“,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③氣候特征: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④河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2)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區
①高寒牧業。
牧場類型 特殊高原環境 優良畜種
高寒牧場 高寒、缺氧、低氣壓等 牦牛、藏綿羊、藏山羊
②河谷農業。
a主要農業區: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b 優越條件:地勢較低,氣溫較高;土質肥沃。c主要農作物:青稞和小麥。
③生活習慣。
a飲食:糌粑、牛羊肉、青稞酒。 b服飾:藏袍。
c.民居:牧民居住帳篷,農區和城鎮多見平頂碉房
【名師點睛】青藏地區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因此很多藏族朋友臉上都有可愛的“高原紅”。青藏地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制約其種植業發展的因素是熱量。
2.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1)位置范圍: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被譽為“中華水塔”。
(2)補給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澤是三江源地區重要的調蓄器。
(3)環境問題與保護。
①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補給水源減少,湖泊、濕地面積縮小。不合理的人類活動:過度放牧、亂采濫挖,導致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等生態問題突出。
②措施:采取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環境持續惡化的趨勢。
第十章中國在世界中
1.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進入21世紀,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自2009年起,國內生產總值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1)人地關系不和諧。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協調人地關系,建設生態文明,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應對挑戰的正確選擇。
(2)區域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為東、中、西部發展極不平衡,沿海與內地以及城鄉之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大。我國正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城鄉一體化等重大戰略決策。
(3)海洋權益面臨嚴峻挑戰。
3.做負責任的大國:
(1)我國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2)我國堅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信念,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3)我國政府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
附“中國之最”
1.中國省級單位鄰國最多(8個)--新疆
2.中國最大的省級單位(160多萬)-一新疆
3.中國跨經度最廣的省級單位--內蒙古
4.中國最大的島--臺灣島
5.中國最大的沙島--崇明島
6.中國東部最高的山--臺灣玉山
7.中國最長的河--長江
8.中國含沙量最多的河--黃河
9.中國黃土地貌最大的高原--黃土高原
10.中國最大的湖--青海湖
11.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12.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3.中國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
14.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級單位--山東省
15.中國最冷的省級單位---黑龍江
16.中國最大的海--南海
17.中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8.中國最大的沙漠-一塔克拉瑪干沙漠
19.中國最大的市一一重慶市
20.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
21.中國最年輕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22.中國長絨棉最多的省級單位--新疆
23.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單位--云南省
24.中國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25.中國人口密度最多的省級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26.中國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
27.中國雨極--臺灣火燒寮
28.中國最廣的氣候災害--干旱
29.中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门区| 通河县| 达孜县| 库伦旗| 垫江县| 阿拉尔市| 沙雅县| 财经| 潼关县| 新宁县| 新余市| 克什克腾旗| 昌邑市| 榆中县| 昌邑市| 兴义市| 安新县| 宜春市| 恩平市| 汶川县| 敦煌市| 南郑县| 法库县| 曲周县| 定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邻水| 莱西市| 铜山县| 迭部县| 揭西县| 新巴尔虎左旗| 克山县| 亚东县| 江山市| 布拖县| 拜城县| 顺义区| 玉田县| 肃南|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