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3 人口容量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3 人口容量 學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

資源簡介

1.3人口容量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綜合分析區域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因素及其對區域人口發展的影響。
區域認知:結合實例,比較并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的異同。
人地協調:通過對人口合容量的認識,結合我國人口發展的現狀,形成正確的人口發展觀念。
地理實踐: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利用資料,理解我國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
【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能夠分析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容量的關系
【我的預習】
預習課本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人口容量,了解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容量的關系
【基礎預熱】
一、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定義: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保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區域的資源環境條件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
二、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
1.自然資源狀況:
自然資源狀況與區域環境承載力呈 正 相關,是影響環境承載力的最重要因素。
“短板效應:——區域環境承載力的大小取決于數量最少的資源
每個區域有限的資源數量只能滿足一定數量的人口需求,資源豐富的區域能承載 較多的人口。
通常用某一種或幾種資源的承載力作為估算某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依據。
2.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還可能發現新的資源,從而擴大資源環境承載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進交通運輸快速發展,從而促進區域間的貿易往來。一些國家和地區可以通過貿易,獲取其他地方的資源,以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3.人均消費水平
資源環境承載力總是相對于一定的消費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資源環境條件,相對于不同消費水平所供養的人口數量,顯然是不同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會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三、人口合理容量
1.定義: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時又在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義:人口合理容量對于制定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著重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人類社會要持續發展,就應該追求達到“人口合理容量”這一長遠目標。
3.措施:
倡導國際合作:國際社會要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
建立公平秩序 :要建立公平的國際秩序.保證人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可持續發展:就各國、各地區來說,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課堂探究】
探究一 復活節島人口問題的深
【小組討論,抽簽回答】材料一:活節島位于東南太平洋上,距離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開恩群島也有2,075公里。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這里曾經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產豐富,最興盛時島上人口到了8千到2萬人。由于開墾耕地、造船捕魚和運送石像等活動導致森林逐漸消失,隨之鳥類也逐漸滅絕,也無木頭建造船只出海海捕。由于過度依賴糧食導致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歷經饑荒、混亂,島上的人口只剩下了兩千人左右。到1877年島上僅剩111人。
問題1:復活節島上人口一度增長十分迅速,為什么又會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走向衰落呢?
當人口迅速增長時,由于復活節島面積小,資源有限,無法支撐人口激增帶來的資源消耗,從而造成該島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最終人口再次下降
問題2:復活節島人口的迅速激增,會帶來哪些影響?
人口激增對資源的需求增加,會導致資源出現短缺,同時,人類在利用資源的過程當中出現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從而造成發展的惡行循環,人口不能得到一個良性的循環發展。
問題3:復活節島上人口人口變化符合課本上的哪一種假設情景,如何去判斷復活節島的資源環境承載力?
符合假設2
資源環境承載力受多種因素的因素的影響,要綜合分析復活節島自然資源、社會經濟、科技、消費水平等多種因素。
【小組討論,抽簽回答】材料二:
問題4:假如各塊木板代表不同的資源種類,那么“短板效應”揭示了什么道理?
環境人口容量取決于數量最少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而不是數量最多的自然資源
問題5:如果要提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自然資源“短板”問題?
提高科技水平、提出適度消費水平、提高區域的開放程度。
【經典題型1】下圖示意資源、人口與環境承載力三者之間的關系。
1、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 )
A.環境承載力、人口、資源 B.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
C.資源、人口、環境承載力 D.環境承載力、資源、人口
2、關于圖中甲、乙、丙及三者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M之后生態環境趨于改善 B.N時期生態環境達最差
C.乙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甲 D.甲與乙呈負相關
【答案】1.B 2.C
【解析】1.隨著資源的不斷開采,資源量逐漸下降,對應甲;當人口數量低于環境承載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環境承載力上升,但隨著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壓力增大,當人口增長至超過環境承載力時,環境趨于惡化,環境承載力會迅速下降,因此乙為環境承載力,丙為人口。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根據上題可知,甲、乙、丙分別代表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M之后人口數量超過環境承載力,生態環境趨于惡化,A錯誤;N時期人口還遠遠超過環境承載力,生態環境還會繼續惡化,B錯誤;資源是決定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C正確;資源與環境承載力呈正相關,D錯誤。故選C。
探究二 全球人口容量的探討
【小組討論,抽簽回答】材料一:下圖為不同人群對全球人口的預測。
問題1:根據目前全球不同人群對全球人口的預測,你支持其中的哪一種觀點,分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
我支持觀點三,目前我們對全球人口的容量不能過于悲觀,人類在不斷的進步,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地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也在不斷變化,但同時,也要承認,地球資源是有限的,過于樂觀的人口可能也會造成危機。
【小組討論,抽簽回答】材料二:下圖為世界人口的增長圖
問題2:根作圖為工業革命以來全球人口增長的特點,說明全球人口增長的特點,并分析其所帶來的影響?
特點: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人口迅速增長,每10億人口增加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尤其是二戰后,人口迅速激增。
影響:全球人口的激增可能會造成資源的枯竭加快、生態不斷惡化、環境污染嚴重,各種社會問題并產生的國際糾紛日益頻繁
問題3:分組討論,為了應對人口激增,人類社會該如何去做才能避免陷入人口危機,才能讓地球母親持續下去?
全球是一個大家庭,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人口問題;
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秩序,保障人們都享有發展的權力;
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等
【經典題型2】表為云南省某市水資源、能源、土地、建設用地承載力能夠承載的人口數量表。
資源承載力 承載人口數量(萬人)
水資源承載力 300
能源承載力 900
土地承載力 420
建設用地承載力 289
1.衡量環境承載力的最重要指標是( )
A.人口數量 B.人口素質 C.人口年齡構成 D.人口性別比例
2.該市環境人口容量最終取決于( )
A.水資源 B.能源 C.土地 D.建設用地
3.提高該地環境人口容量的正確途徑是( )
A.加強對水資源與能源的開發 B.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C.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D.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均消費水平
【答案】1.A 2.D 3.B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環境承載力是指在某一時期,某種環境狀態下,某一區域環境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支持能力的限度,衡量環境承載力的最重要指標是人口數量的多少,A正確;人口素質、人口年齡構成、人口性別比例均不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主要指標,BCD錯誤。故選A。
2.影響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資源,該市在水資源、能源、土地資源和建設用地方面,建設用地能承載的人口數量最少,根據“木桶理論”,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故該市環境人口容量最終取決于建設用地承載力,D正確,ABC錯誤。故選D。
3.解讀表可知,該地水資源能夠容納的人口數量最少,而能源資源能夠容納的人口數量最多,無需加強能源開發,A錯誤; 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提高土地的承載力,提高環境人口容量,B正確;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易造成環境問題,C錯誤; 提高人均消費水平會使人口環境容量降低,D錯誤。故選B。
【點睛】人口容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1)自然環境優劣(資源,氣候,地形,耕地面積)(正相關)(2)科技發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獲取資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變,從而帶來環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60億人口,如在原始條件下,是不可能的。(正相關)(3)地區開放程度──封閉地區,其環境人口容量主要取決于本地的各種資源和其他條件,受到較大的限制;開放地區,外部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得到利用,其環境人口容量比封閉時就會大得多。(正相關)。
【課本活動】討論我國人口多少合適
我國人口眾多,一些人認為這是個大負擔,會給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帶來沉重壓力。但也有人認為,人口不是洪水猛獸,適當的人口增長可以帶來人口紅利,即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較輕等,是能夠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利好因素。
1949年以后,我國人口增長較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并將計劃生育確立為基本國策。40多年來,計劃生育使我國人口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緩解了對資源、環境的壓力,也維持了較長一段時間的人口紅利期。
進入21世紀,我國人口發展呈現重大轉折性變化。人口總量增長勢頭明顯減弱,勞動適齡人口總數開始減少,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順應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2021年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這是國家根據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新形勢,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調整
我國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適 這不僅要依據我國資源、環境的狀況,還需要考慮經濟、社會等各種因素。很多學者研究過我國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學家馬寅初提出我國最適宜的人口數為7億一8億。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研究認為,從土地資源來看,我國人口容量應該控制在16億左右。
活動1:收集有關我國人口政策的宣傳圖片,了解人口政策的調整情況?
活動2: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從環境、經濟、社會三個方面,談談你對我國人口政策的理解?
活動3:確定我國人口合理容量要考電哪些因素?
【我的構建】
【我的收獲】
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充分的了解到了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能夠運用所學分析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因素。同時在本節的自主學習過程中,運用課堂活動的生動案例,讓我能夠直觀的理解知識及應用。當然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對區域地理知識的欠缺,在面對具體的區域人口問題細化中,很難把握其成因及影響因素,需要加強。
【考點分項】
考點一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長江經濟帶水資源雖然總體上比較豐富,但由于經濟快速發展,水資源消耗量大。圖為長江經濟帶水資源人口承載力等級示意圖,等級越低,人口承載力越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長江經濟帶水資源人口承載力總體上( )
A.中部高,兩側低 B.西部高,東部低 C.東南高,西北低 D.東部高,西部低
2.從水資源角度來看,能夠保證較大人口增長的省區是( )
A.江蘇 B.重慶 C.貴州 D.四川
3.提高上海水資源人口承載力,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②加強水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③全面推廣海水淡化④將人口大量遷往中西部省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B 2.D 3.A
【解析】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水資源人口承載力等級示意圖,等級越低,人口承載力越大。由圖可知,長江經濟帶水資源人口承載力總體上西部高﹑東部低,B正確,排除ACD。故選B。
2.從水資源角度來看,能夠保證較大人口增長的省區應是水資源人口承載力較大的地區,即圖示等級1的地區,主要是四川、云南、江西,D正確,排除ABC。故選D。
3.結合所學知識,提高上海水資源人口承載力,可加強水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治理水污染;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利用率,①②正確;全面推廣海水淡化成本較高,不符合現實狀況,排除③;將人口大量遷往中西部省區不符合現實狀況,排除④。故選A。
【點睛】環境承載力是指在某一時期內生態系統所能承受的人類經濟與社會活動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將遭到破壞而失去平衡,并最終失去原有的承載能力。人們通常用環境人口容量來衡量環境承載力的大小。
考點二人口合理容量
下圖為某城鎮不同指標下人口合理容量(單位:萬人)的“木桶效應”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該城鎮的人口合理容量為( )
A.63.80萬人 B.83.20萬人 C.72.36萬人 D.70.18萬人
5.圖中制約該城鎮人口合理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建設用地 B.科技因素 C.水資源 D.生態環境
6.提高該城鎮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開采地下水 B.加快礦產資源開發
C.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D.迅速擴大耕地面積
【答案】4.A 5.A 6.C
【解析】4.人口合理容量的“木桶效應”由最短板決定,建設用地對應的人口合理容量最少,應為該城鎮的人口合理容量。圖中建設用地的人口容量最低,為63.80萬人,A正確,BCD錯誤。故選A。
5.由“木桶效應”可知,人口合理容量的“木桶效應”由最短板決定,圖中最短板為建設用地,故制約該城鎮人口合理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建設用地。故選A。
6.該城鎮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短板因素為建設用地,因此提高該城鎮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優化土地資源配置,C正確。ABD項內容易破壞生態環境、資源枯竭,不利于提高該城鎮人口合理容量。故選C?!军c睛】我們知道,當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積確定后,木桶能容納多少水,主要取決于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長。如果各塊桶板的長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納水量的多少取決于長的桶板,還是短的桶板呢 這其中的答案就是“木桶效應。
【素養提升】
單項選擇題
1.下圖為某地區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關系圖,圖中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說明( )
A.資源環境承載力只受自然資源因素影響
B.人口數量的變化不受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制約
C.人口數量必須低于資源環境承載力
D.資源環境承載力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底線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源環境承載力受到資源、科技、對外開放程度、消費水平等因素的影響,A錯誤;一個地區的人口數量變化受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制約,B錯誤;讀圖可知,公元1500年左右,人口數量超過了資源環境承載力,C錯誤;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 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底線,D正確。故選D。
新疆各區域環境承載力存在巨大差異,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達13人/平方千米。下圖示意新疆部分區域。據此完成下面2-3小題。
2.準噶爾盆地南部環境承載力較高,主要是因為( )
A.礦產資源豐富 B.科技水平高 C.政策支持力度大 D.消費水平高
3.新疆目前人口密度遠小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但新疆依然需要嚴格控制人口。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耕地資源 B.草場資源 C.礦產資源 D.水資源
【答案】2.A 3.D
【解析】2.環境承載力與資源豐富程度、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區開發程度呈正相關,與生活消費水平呈負相關。由圖可知,準噶爾盆地南部煤炭、石油、鐵礦等資源豐富,故準噶爾盆地南部環境承載力最高的原因主要為礦產資源豐富,A正確;準噶爾盆地與其他地區政策條件一致,沒有特殊的政策支持,排除C;緊鄰省會烏魯木齊,科技水平較其他地方高,但不如礦產豐富影響明顯,排除B;消費水平高,環境承載力小,與題干要求不符,排除D。故選A。
3.新疆氣候干旱,水資源不足,水資源是環境承載力的主要限制因素,D對;而新疆的耕地資源、草場資源和礦產資源相對豐富,不是需要控制人口的主要因素,ABC錯。故選D。
【點睛】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有資源豐富程度、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費水平、技術水平、資源基礎和環境變化趨勢等。其中,只有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是負相關的關系,其他各要素與環境人口容量是正相關的關系。
讀模人口數量超過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會由于資源枯竭,造成饑餓、疾病等問題,最終導致人口數量下降,新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重新建立(如下圖所示)。完成下面4-5小題。
4.人口數量開始超過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時間點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①~④期間,該區域人均資源( )
A.先增后減 B.先減后增 C.一直增加 D.一直減少
【答案】4.A 5.B
【解析】4.從圖中可以看出,①~③這段時間,隨著人口數量增加,由于資源枯竭,造成饑餓、疾病等問題,環境承載力下降加快,人口數量已經超過資源環境承載力,所以人口數量開始超過資源環境承載力是在①,A正確,BC錯誤;④階段,人口數量下降,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重新建立,不符合題意,D錯誤。故選A。
5.由圖可知,①~③期間,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而資源環境承載力不斷下降,則該區域人均資源不斷減少,AC錯誤;③~④期間,人口數量不斷下降,而資源環境承載力下降速度減慢,則該區域人均資源不斷增加,故①~④期間,該區域人均資源先減后增,B正確,D錯誤。故選B。
【點睛】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資源環境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影響環境承載力的因素:資源豐富程度、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區開放程度和生活消費水平等。
下圖為某地區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關系圖。讀圖完成下面6-7小題。
6.據圖可知,該地區( )
A.t1時期,在純自然狀態下提供的物資可以養活大約2000人
B.t2時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C.t3時期,該地區的社會發展最為繁榮安定
D.t4時期,生態環境優于t1時期
7.圖中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說明( )
A.人口數量必須低于資源環境承載力
B.人口數量的變化不受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制約
C.資源環境承載力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底線
D.資源環境承載力只受自然資源因素的影響
【答案】6.B 7.C
【解析】6.資源環境承載力受到資源、科技等因素的影響,從圖中可以看出,t1時期,該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大值約為2000人,這是考慮到影響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各種因素而做出的估計數值,故A錯誤;t2時期,該地區人口數量和資源環境承載力均得到提高,據此推測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故B正確;t3時期,該地區實際人口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環境惡化,故C錯誤;t4時期該地區實際人口接近資源環境承載力,環境質量較t1時期差,故D錯誤。故選B。
7.讀圖,t3時期人口數量超過了資源環境承載力,會導致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下降,故A錯誤;一個地區的人口數量變化受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制約,故B錯誤;資源環境承載力是一個地區環境持續供養人口的能力,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底線,C正確;資源環境承載力受到資源、科技、對外開放程度、消費水平等因素影響,故D錯誤。故選C。
【點睛】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它的資源是有限的,顯然,它的承載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類的活動必須保持在地球承載力的極限之內。
下圖為居民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的關系示意圖。完成下面8-9小題。
8.圖中反映環境人口容量與居民消費水平關系的曲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有關提升某區域環境人口容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A.限制人口向外遷移 B.出臺鼓勵生育政策
C.提高科學技術水平 D.擴大區域綠化面積
【答案】8.A 9.C
【解析】8.根據所學知識,居民消費水平越高,環境人口容量越小,二者呈負相關關系,圖示①曲線走向符合環境人口容量和居民消費水平呈負相關關系,A正確,BCD錯誤。故選A。
9.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資源、科技發展水平、開放程度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等,鼓勵人口外遷,能夠緩解人地矛盾,對提升環境人口容量的作用不大,A錯誤;鼓勵生育,能夠緩解老齡化,對提升環境人口容量的作用不大,B錯誤;提高科技水平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浪費,獲取替代資源,進而提高環境人口容量,C正確;擴大綠化面積,能夠改善生態環境,對提升環境人口容量的作用不大,D錯誤,故選C。
【點睛】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水平、受教育程度、對外開放程度和人均消費水平,其中人均消費水平和人口合理容量呈負相關。
廣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萬以內,完成下面10-11小題。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讓廣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標是指環境承載力
B.該指標是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
C.該指標與資源數量、科技發展水平成反比
D.該指標與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對外開放程度成正比
11.下列關于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的承載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B.環境承載力是一個警戒值
C.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對物質的無限需求基礎上
D.環境承載力是人口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最佳反映
【答案】10.B 11.B
【解析】10.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讓廣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標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A錯誤。人口合理容量是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B正確。人口合理容量與資源數量、科技水平、人口文化水平、地區開放程度呈正相關關系,與消費水平呈負相關關,CD錯誤。綜上所述,故選B。
1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環境承載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A錯誤。環境承載力是區域能養活的最大值,是一個警戒值,B正確。人口合理容量是適宜人口數量,建立在對物質的有效、持續利用基礎上的,是人口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最佳反映,CD錯誤。綜上所述,故選B。
【點睛】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某區域在既定的對外聯系、經濟技術水平、社會文化條件下,由本地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所決定的人口規模。一旦超過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而失去平衡,并最終喪失原有承載能力。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有:自然資源(首要因素)、經濟發展水平與科技水平、對外開放程度、受教育水平、消費水平(負相關)。
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我國人口數量及人口容量進行了預測,表中內容為一些學者的預測數據,據此完成下面12-13小題。
預測2050年人口數量將達到 約14~15億
依農業資源最大供養的人口數量 約15~16億
依糧食生產能力最多供養的人口數量 15.1億或16.6億
依小康消費水平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量 約8~9億
12.表中反映的我國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約8~9億 B.約15~16億
C.15.1或16.6億 D.約14~15億
13.下列不屬于影響我國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B.國家人口政策
C.科技水平和消費水平 D.地區開放程度
【答案】12.A 13.B
【解析】1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我國人口合理容量是依小康消費水平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量,應是約8億~9億,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3.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科技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消費水平,與國家人口政策無關,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環境人口容量即環境承載力,是指某國家或地區可供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數量。我國環境人口容量大概是16億。
人口潛力指數是指目前人口狀況下各地區能夠繼續容納人口的潛力大小。下圖為美國本土人口潛力指數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14-15小題。
14.圖中四地人口潛力最小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5.影響美國a地區人口潛力指數的主要因素是( )
A.經濟 B.氣候 C.水源 D.政策
【答案】14.C 15.A
【解析】14.讀圖分析可知,等值距為50,根據圖中等值線判斷,四地人口潛力指數分別是:a地450-500,b地400-450,c地100-150,d地150-200,四地中人口潛力指數最小的是c地。故選C。
15.讀圖可知,a地區位于美國東北部,人口潛力指數較大是因為美國東北部經濟發達,對外開放程度高,A正確;美國東北部緯度較高,氣候寒冷,氣候不是優勢條件,B錯誤;水源和政策對東北部人口潛力有影響,但不是主要影響因素,CD錯誤。故選A。
【點睛】人口潛力指數是指目前人口狀況下各地區能夠繼續容納人口的潛力大小。人口潛力指數越大,說明該地區容納更多人口的潛力越大,人口潛力指數越小,說明該地區容納人口的潛力越小。
二、綜合題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自然生態環境不受危害并維系良好生態系統的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間的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所能承載的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玉溪市包括九個縣區,中心城區是紅塔區,2015年江川撤縣設區。下圖為2007年和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各縣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空間分布圖。

(1)簡述玉溪市紅塔區資源環境承載力一直較高的原因。
(2)推測江川撤縣設區后,其資源環境承載力變化的原因。
(3)請為提升通??h資源環境承載力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案】(1)紅塔區為玉溪市的中心城區,交通通達度高,對外聯系便利;經濟發展水平高,制造業發達;人口、人才資源集中,資源利用效率高;自然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
(2)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過度開發利用資源;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不注重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嚴重;撤縣設區后,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建筑用地快速增加。
(3)加強與紅塔區的經濟聯系,吸引紅塔區產業轉移;在發展經濟時注重環境保護;加大技術投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解析】本大題以云南省玉溪市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及其制約因素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能力,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素養。
(1)資源環境承載力一直較高的原因可以從、對外交流、經濟水平、資源、技術等角度進行分析。對外交流方面,紅塔區為玉溪市的中心城區,交通通達度高,對外聯系便利;經濟方面,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高,制造業發達;資源方面,人口、人才資源集中,資源利用效率高,同時自然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
(2)注意題干要求,要對比撤縣設區前后,從環境、土地、資源角度分析資源環境承載力變化的原因。資源方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過度開發利用資源,竭澤而漁破壞了資源的承載力;同時,在環境方面,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不注重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嚴重,自然調節功能受到損傷;土地使用上,撤縣設區后,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建筑用地快速增加,生態用地相對減少,生態環境被不斷削弱。
(3)結合上兩題,提出提升通??h資源環境承載力合理化建議可以從經濟、環境、技術的角度入手。如,經濟上,加強與紅塔區的經濟聯系,吸引紅塔區產業轉移;環境保護方面,在發展經濟時注重環境保護;技術上,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各區域人口密度差異比較大,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人口密度的對比線,以黑河一騰沖線為界,東南多,西北少,其中西藏自治區人口密度最小。我國領導人計劃破解現有格局,但人口環境學家趙先生卻認為不妥。下圖示意“胡煥庸線”及我國人口密度分布陰影狀況。
(1)分析圖中甲地環境承載力較高的原因。
(2)為提高青藏高原地區環境承載力,請指出當地應做好的工作內容。
(3)請您為人口環境學家趙先生的說法提供依據。
【答案】(1)位于河谷地帶,地勢相對較低,熱量較充足;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人口密度較??;開發歷史悠久,農牧業基礎好。
(2)搞好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生態自然保護區;改變傳統經營方式,穩妥推進農牧業結合,防治草場退化;積極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東西部對口幫扶;發展特色農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生產,促進經濟發展。
(3)西側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形崎嶇;西側氣候干旱,河流較少,缺水嚴重;土壤貧瘠,農業落后;西部經濟基礎差,發展程度低;西部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設施落后;人口數量少,勞動力素質低。
【解析】本題以“胡煥庸線”及我國人口密度分布陰影狀況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設計環境承載力及其影響因素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1)讀圖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河谷地帶,與其他地區相比,地勢相對較低,熱量較充足;靠近河流沿岸,水資源豐富;人口數量少,人口密度較??;發展歷史悠久,農牧業基礎較好。
(2)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嚴寒,生態環境脆弱,需要搞好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生態自然保護區;傳統農業生產以粗放的畜牧業為主,農業產量較低,需要改變傳統經營方式,穩妥推進農牧業結合,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防治草場退化;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惡劣,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較落后,對外交通不便,需要積極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東西部對口幫扶;青藏高原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豐富,需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生產,促進經濟發展等。
(3)“胡煥庸線”西側,主要位于我國的西部地區,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形崎嶇,平原面積??;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為主,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河流較少,缺水嚴重,西南地區氣候高寒,自然環境脆弱;土壤貧瘠,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較落后;經濟發展起步晚,基礎較差,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設施落后,對外聯系不便;人口數量少,密度小,受教育程度低,勞動力素質低等。
【下節內容】第一章第三節人口容量1.3人口容量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綜合分析區域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因素及其對區域人口發展的影響。
區域認知:結合實例,比較并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的異同。
人地協調:通過對人口合容量的認識,結合我國人口發展的現狀,形成正確的人口發展觀念。
地理實踐: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利用資料,理解我國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
【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能夠分析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容量的關系
【我的預習】
預習課本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人口容量,了解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容量的關系
【基礎預熱】
一、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定義: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保證 和 的前提下,區域的資源環境條件所能承載的 人口數量。
二、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
1.自然資源狀況:
自然資源狀況與區域環境承載力呈 相關,是影響環境承載力的最重要因素。
“短板效應:——區域環境承載力的大小取決于數量 的資源
每個區域有限的資源數量只能滿足 的人口需求,資源豐富的區域能承載
的人口。
通常用 資源的承載力作為估算某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依據。
2.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
隨著經濟 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 不斷提高,還可能發現新的資源,從而擴大資源環境承載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進 快速發展,從而促進區域間 的往來。一些國家和地區可以通過貿易,獲取 的資源,以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3.人均消費水平
資源環境承載力總是相對于一定的消費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資源環境條件,相對于不同消費水平所供養的人口數量,顯然是不同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會隨著消費水平的 。
三、人口合理容量
1.定義:按照合理的 ,保障 ,同時又在不妨礙 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義:人口合理容量對于制定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 和 有著重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人類社會要持續發展,就應該追求達到“人口合理容量”這一長遠目標。
3.措施:
倡導 :國際社會要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的規模之內;
建立 :要建立公平的國際秩序.保證人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發展:就各國、各地區來說,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尊重的
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既保持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課堂探究】
探究一 復活節島人口問題的深
【小組討論,抽簽回答】材料一:活節島位于東南太平洋上,距離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開恩群島也有2,075公里。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這里曾經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產豐富,最興盛時島上人口到了8千到2萬人。由于開墾耕地、造船捕魚和運送石像等活動導致森林逐漸消失,隨之鳥類也逐漸滅絕,也無木頭建造船只出海海捕。由于過度依賴糧食導致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歷經饑荒、混亂,島上的人口只剩下了兩千人左右。到1877年島上僅剩111人。
問題1:復活節島上人口一度增長十分迅速,為什么又會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走向衰落呢?
問題2:復活節島人口的迅速激增,會帶來哪些影響?
問題3:復活節島上人口人口變化符合課本上的哪一種假設情景,如何去判斷復活節島的資源環境承載力?
【小組討論,抽簽回答】材料二:
問題4:假如各塊木板代表不同的資源種類,那么“短板效應”揭示了什么道理?
問題5:如果要提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自然資源“短板”問題?
【經典題型1】下圖示意資源、人口與環境承載力三者之間的關系。
1、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 )
A.環境承載力、人口、資源 B.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
C.資源、人口、環境承載力 D.環境承載力、資源、人口
2、關于圖中甲、乙、丙及三者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M之后生態環境趨于改善 B.N時期生態環境達最差
C.乙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甲 D.甲與乙呈負相關
探究二 全球人口容量的探討
【小組討論,抽簽回答】材料一:下圖為不同人群對全球人口的預測。
問題1:根據目前全球不同人群對全球人口的預測,你支持其中的哪一種觀點,分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
【小組討論,抽簽回答】材料二:下圖為世界人口的增長圖
問題2:根作圖為工業革命以來全球人口增長的特點,說明全球人口增長的特點,并分析其所帶來的影響?
問題3:分組討論,為了應對人口激增,人類社會該如何去做才能避免陷入人口危機,才能讓地球母親持續下去?
【經典題型2】表為云南省某市水資源、能源、土地、建設用地承載力能夠承載的人口數量表。
資源承載力 承載人口數量(萬人)
水資源承載力 300
能源承載力 900
土地承載力 420
建設用地承載力 289
1.衡量環境承載力的最重要指標是( )
A.人口數量 B.人口素質 C.人口年齡構成 D.人口性別比例
2.該市環境人口容量最終取決于( )
A.水資源 B.能源 C.土地 D.建設用地
3.提高該地環境人口容量的正確途徑是( )
A.加強對水資源與能源的開發 B.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C.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D.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均消費水平
【課本活動】討論我國人口多少合適
我國人口眾多,一些人認為這是個大負擔,會給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帶來沉重壓力。但也有人認為,人口不是洪水猛獸,適當的人口增長可以帶來人口紅利,即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較輕等,是能夠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利好因素。
1949年以后,我國人口增長較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并將計劃生育確立為基本國策。40多年來,計劃生育使我國人口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緩解了對資源、環境的壓力,也維持了較長一段時間的人口紅利期。
進入21世紀,我國人口發展呈現重大轉折性變化。人口總量增長勢頭明顯減弱,勞動適齡人口總數開始減少,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順應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2021年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這是國家根據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新形勢,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調整
我國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適 這不僅要依據我國資源、環境的狀況,還需要考慮經濟、社會等各種因素。很多學者研究過我國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學家馬寅初提出我國最適宜的人口數為7億一8億。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研究認為,從土地資源來看,我國人口容量應該控制在16億左右。
活動1:收集有關我國人口政策的宣傳圖片,了解人口政策的調整情況?
活動2: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從環境、經濟、社會三個方面,談談你對我國人口政策的理解?
活動3:確定我國人口合理容量要考電哪些因素?
【我的構建】
【我的收獲】
【考點分項】
考點一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長江經濟帶水資源雖然總體上比較豐富,但由于經濟快速發展,水資源消耗量大。圖為長江經濟帶水資源人口承載力等級示意圖,等級越低,人口承載力越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長江經濟帶水資源人口承載力總體上( )
A.中部高,兩側低 B.西部高,東部低
C.東南高,西北低 D.東部高,西部低
2.從水資源角度來看,能夠保證較大人口增長的省區是( )
A.江蘇 B.重慶 C.貴州 D.四川
3.提高上海水資源人口承載力,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②加強水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③全面推廣海水淡化④將人口大量遷往中西部省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點二人口合理容量
下圖為某城鎮不同指標下人口合理容量(單位:萬人)的“木桶效應”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該城鎮的人口合理容量為( )
A.63.80萬人 B.83.20萬人 C.72.36萬人 D.70.18萬人
5.圖中制約該城鎮人口合理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建設用地 B.科技因素 C.水資源 D.生態環境
6.提高該城鎮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開采地下水 B.加快礦產資源開發
C.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D.迅速擴大耕地面積
【素養提升】
單項選擇題
1.下圖為某地區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關系圖,圖中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說明( )
A.資源環境承載力只受自然資源因素影響
B.人口數量的變化不受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制約
C.人口數量必須低于資源環境承載力
D.資源環境承載力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底線
新疆各區域環境承載力存在巨大差異,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達13人/平方千米。下圖示意新疆部分區域。據此完成下面2-3小題。
2.準噶爾盆地南部環境承載力較高,主要是因為( )
A.礦產資源豐富 B.科技水平高 C.政策支持力度大 D.消費水平高
3.新疆目前人口密度遠小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但新疆依然需要嚴格控制人口。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耕地資源 B.草場資源 C.礦產資源 D.水資源
讀模人口數量超過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會由于資源枯竭,造成饑餓、疾病等問題,最終導致人口數量下降,新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重新建立(如下圖所示)。完成下面4-5小題。
4.人口數量開始超過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時間點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①~④期間,該區域人均資源( )
A.先增后減 B.先減后增 C.一直增加 D.一直減少
下圖為某地區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關系圖。讀圖完成下面6-7小題。
6.據圖可知,該地區( )
A.t1時期,在純自然狀態下提供的物資可以養活大約2000人
B.t2時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C.t3時期,該地區的社會發展最為繁榮安定
D.t4時期,生態環境優于t1時期
7.圖中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說明( )
A.人口數量必須低于資源環境承載力
B.人口數量的變化不受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制約
C.資源環境承載力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底線
D.資源環境承載力只受自然資源因素的影響
下圖為居民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的關系示意圖。完成下面8-9小題。
8.圖中反映環境人口容量與居民消費水平關系的曲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有關提升某區域環境人口容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A.限制人口向外遷移 B.出臺鼓勵生育政策
C.提高科學技術水平 D.擴大區域綠化面積
廣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萬以內,完成下面10-11小題。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讓廣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標是指環境承載力
B.該指標是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
C.該指標與資源數量、科技發展水平成反比
D.該指標與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對外開放程度成正比
11.下列關于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的承載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B.環境承載力是一個警戒值
C.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對物質的無限需求基礎上
D.環境承載力是人口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最佳反映
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我國人口數量及人口容量進行了預測,表中內容為一些學者的預測數據,據此完成下面12-13小題。
預測2050年人口數量將達到 約14~15億
依農業資源最大供養的人口數量 約15~16億
依糧食生產能力最多供養的人口數量 15.1億或16.6億
依小康消費水平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量 約8~9億
12.表中反映的我國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約8~9億 B.約15~16億
C.15.1或16.6億 D.約14~15億
13.下列不屬于影響我國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B.國家人口政策
C.科技水平和消費水平 D.地區開放程度
人口潛力指數是指目前人口狀況下各地區能夠繼續容納人口的潛力大小。下圖為美國本土人口潛力指數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14-15小題。
14.圖中四地人口潛力最小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5.影響美國a地區人口潛力指數的主要因素是( )
A.經濟 B.氣候 C.水源 D.政策
二、綜合題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自然生態環境不受危害并維系良好生態系統的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間的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所能承載的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玉溪市包括九個縣區,中心城區是紅塔區,2015年江川撤縣設區。下圖為2007年和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各縣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空間分布圖。

(1)簡述玉溪市紅塔區資源環境承載力一直較高的原因。
(2)推測江川撤縣設區后,其資源環境承載力變化的原因。
(3)請為提升通??h資源環境承載力提出合理化建議。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各區域人口密度差異比較大,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人口密度的對比線,以黑河一騰沖線為界,東南多,西北少,其中西藏自治區人口密度最小。我國領導人計劃破解現有格局,但人口環境學家趙先生卻認為不妥。下圖示意“胡煥庸線”及我國人口密度分布陰影狀況。
(1)分析圖中甲地環境承載力較高的原因。
(2)為提高青藏高原地區環境承載力,請指出當地應做好的工作內容。
(3)請您為人口環境學家趙先生的說法提供依據。
【下節內容】第一章第三節人口容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元氏县| 喜德县| 大邑县| 长沙市| 米泉市| 西丰县| 祥云县| 高邑县| 环江| 于都县| 阳新县| 莆田市| 阿拉善左旗| 江安县| 三原县| 鄢陵县| 鄂托克前旗| 承德县| 延长县| 海兴县| 谷城县| 常德市| 龙胜| 林周县| 肇东市| 临泉县| 同江市| 建德市| 浮梁县| 玉屏| 江华| 苗栗县| 平江县| 广丰县| 历史| 苍溪县| 康保县| 镇康县| 桃园县|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