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三 第一課 走進思維世界【知能坐標】課標要求 素養目標描述常見的思維活動,體會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了解思維的基本形態及其特征;懂得正確思維的基本條件;區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 科學精神:正確認識思維的共同特征,明確思維的形態;正確認識思維的基本形態及其特征、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及二者的關系公共參與:運用所學的思維知識,分析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解決生活中的思維問題出謀劃策基礎課考點 思維的含義、形態與特征【核心提煉】一、思維的含義1.含義(1)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思維與意識同義,狹義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2)感性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是認識的初級階段。(3)“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指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2.思維方式類型及意義: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是對人類理性認識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們認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律的重要的思維方式,是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二、思維的特征間接性 概括性 能動性區別 原因 人們不可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 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 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作用 能夠彌補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認識的局限,更深刻、更正確、更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間接性也可能因為感性材料的虛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誤,導致認識失真 憑借思維的概括性,人們才能以簡馭繁地認識世界,從千差萬別、紛紜復雜的事物現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聯系 思維的概括性是間接性的前提,間接性和概括性中都有體現能動性 三、思維形態及其特征1.思維形態的類別標準 分類 特征從思維的方 向看 發散思維 向不同方向擴散聚合思維 向同一方向收斂從思維對認識對象的思考角度看 綜合思維 整體地認識對象分析思維 分別地認識對象從思維反映認識對象的方式看 辯證思維 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形而上學思維 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 抽象思維 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形象思維 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 2.思維的兩種基本形態抽象思維 形象思維區別 含義 如果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抽象思維 如果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形象思維反映認 識對象 的方式 概念、判斷和推理等 聯想、想象和幻想等主要 特征 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思維表達的嚴謹性 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維表達的情感性聯系 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都來源于實踐;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雖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易錯明辨】1.思維的間接性是指思維能夠抓住事物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提示: 錯誤。思維能夠抓住事物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指的是思維的概括性。2.并非所有的思維都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提示: 正確。只有正確的思維才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3.抽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提示: 錯誤。抽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考向演練】考向1 思維的含義與特征【樣題1】(2022·山東·泰安市二模)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絢麗如畫的詩詞中往往凝聚著古人無限的哲學思考和邏輯智慧。下列詩句分析正確的有( )。①“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沒有違背矛盾律要求②“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屬于歸納推理?、邸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表明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堋霸聲灦L,礎潤而雨”說明思維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解析】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屬于自然現象,沒有違背矛盾律要求,①正確?!叭f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不是推理,②不符合題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表明要重視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③錯誤?!霸聲灦L,礎潤而雨”體現了思維的概括性和間接性,④符合題意。【方法技巧】排錯:“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不是推理?!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表明要重視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直選:“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屬于自然現象,沒有違背矛盾律要求。“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體現了思維的概括性和間接性。【類題1】《韓非子·五蠹》中講述了這樣一則寓言: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守株待兔》的故事從側面表明人的思維具有( )。A.間接性 B.概括性C.能動性 D.目的性 【答案】 C【解析】 人的思維具有能動性,錯誤的思維是對認識對象的歪曲反映,正如“身為宋國笑”的守株待兔者那樣,C入選。考向2 思維形態及其特征【樣題2】(2022·濟南·三模)古詩詞是流傳千年的中華文化瑰寶,我們欣賞古詩詞時不僅能從中領略音韻之美、意境之美,還能品味其中的思維方法。“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這些古詩詞( )。①以感性形象為基本單元,注重表達的情感性?、谝愿拍顬榛締卧?注重表達的嚴謹性 ③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創造新的認識形象?、苓\用感性具體,在思維中再現活生生的具體事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解析】 要在思維中再現活生生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④錯誤。這些古詩詞屬于形象思維,以感性形象為基本單元,注重表達的情感性,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創造新的認識形象,①③符合題意,②不符合題意。【方法技巧】排錯:要在思維中再現活生生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抽象思維以概念為基本單元,而題干這些詩詞屬于形象思維。直選:這些古詩詞屬于形象思維,以感性形象為基本單元,注重表達的情感性,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創造新的認識形象。【類題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其中,戰略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思維方法。戰略思維,就是高瞻遠矚、統籌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下列選項體現了戰略思維的有( )。①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诜钚袆t國治,法令弛則國亂③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懿晃犯≡普谕?自緣身在最高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解析】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體現了高瞻遠矚、統籌全局的戰略思維,①④入選?!胺钚袆t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強調法治的重要性,體現的是法治思維;“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強調歷史的重要性,體現的是歷史思維,②③不選。【新情境 新視角】 下列對漫畫的解讀正確的是( )。A.思維具有能動性,能夠幫助人們實現改造世界的目的B.思維具有概括性,總是可以抓住事物內在的共同本質C.思維具有間接性,能夠幫助人們透過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D.人們可以感知事物的本質,但其規律要靠理性思維去把握 【答案】 C【解析】 思維具有間接性,能夠幫助人們透過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所以漫畫中的人物說只看到蘋果落地,沒有看到萬有引力,C符合題意。漫畫沒有體現思維的能動性,A排除。“總是可以抓住事物內在的共同本質”說法過于絕對,B排除。人們可以感知現象,但不能感知事物的本質,D錯誤。培優課 課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性時事材料習近平主席引用清代思想家魏源的名言“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他指出,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選擇。①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②正像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我們也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采用同一種發展模式。否則,這個世界就太單調了。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只有能夠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傳統、自己的國情,有其特有的國家發展道路。我們尊重世界多樣性,尊重每個國家不同的國家治理方式,這是和平共處的前提,也是世界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的必然要求。信息提取:①思維的含義與特征。②思維的基本形態及其特征。思考作答主題一:思維的含義與特征1.模擬高考角度一:請你談談思維具有哪些特征。主題二:思維的基本形態及其特征2.模擬高考角度二:我們應如何對待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 【答案】 1.①思維具有間接性。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知識經驗,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②思維具有概括性。能夠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③思維具有能動性。正確的思維能夠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2.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雖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人們應根據面臨解決問題的不同情景,綜合運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使二者協同配合,達到事理交融、生動形象、深入淺出,以增強說服力;使二者優勢互補,用正確的思維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