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1課時 我們知道的動物》教案【教材分析】本課是小學一年級下冊的科學課,主題為動物。通過教授本課,旨在培養學生對動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讓學生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并能夠說出動物的一些共同特征。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動物的特征、觀察和描述動物等。【教學目標】1. 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2. 能說出動物的一些共同特征。【教學重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觀察一種動物,初步用語言和圖示描述其特征。【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比較,能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動物的理由。【學情分析】學生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周圍的事物和動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動物的分類和特征還不太清楚。他們的觀察和描述能力較為有限,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指導。【教學過程】一、導入1. 教師出示一幅描繪不同動物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選擇一些生動多樣的動物圖片,如狗、貓、鳥、魚等。2. 教師問學生:“你們知道什么是動物嗎?動物有什么特點?”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可以指導學生思考動物的生命特征、外貌特點等。例子:教師出示一張圖片,上面有一只狗、一只貓和一只鳥。教師可以問學生:“這些是什么?”學生回答:“是動物。”教師進一步問:“動物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可以回答:“動物會動,有生命。”二、呈現1. 教師出示一張大海報,上面有不同的動物圖片。海報上可以包括狗、貓、鳥、魚、兔子等多種動物。2. 教師指著其中的一種動物,詢問學生:“這是什么動物?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3. 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皮毛、眼睛、嘴巴等特征,并進行簡單的描述。例子:教師指著海報上的一只狗,問學生:“這是什么動物?”學生回答:“是狗。”教師繼續問:“你們能發現狗有什么特點嗎?”學生觀察后回答:“狗有四條腿,有長長的尾巴,有兩只耳朵,有兩只眼睛。”三、討論與總結1.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觀察到的動物特征,引導學生總結出動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有眼睛、有嘴巴、有四條腿等。2. 教師提問:“我們為什么說玩具熊不是動物呢?”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找出玩具熊與真實動物的不同之處。例子: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動物的特征,學生可以說出動物有眼睛、有嘴巴、有四條腿等共同特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玩具熊和真實動物的不同,例如玩具熊沒有真實動物那樣的呼吸和運動能力,無法生長和繁殖等。四、鞏固與練習1. 學生分小組,每組選擇一種動物進行觀察和描述,其他組員進行補充和提問。2. 學生用簡單的語言和圖示描述所觀察到的動物特征,并展示給全班。例子: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動物,如貓、鳥、魚等。學生觀察所選動物的特征,例如貓有四只爪子,魚有鱗片和鰭等。學生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和圖示描述所觀察到的動物特征,并向全班展示。其他組員可以進行補充和提問,進一步加深對動物特征的理解。【板書設計】動物的共同特征:有眼睛有嘴巴有四條腿【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圖片、討論和觀察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了動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并能夠用簡單的語言和圖示進行描述。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也鍛煉了觀察和表達能力。然而,部分學生在區分玩具熊與真實動物的特征時存在困難,需要進一步引導和鞏固。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更多的實物和圖片讓學生觀察和比較,加深對動物特征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