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七章 科學與社會發展華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第1節 科學就是力量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科學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知道科學的探究是人們認識自然的有效方法;知道科學精神是維系科學探究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科學思維:科學探究中要提倡和使用科學方法;探究實踐:通過材料來分析和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探究精神;態度責任:弘揚科學精神;初步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觀念。新知導入屠呦呦:寧波人的驕傲屠呦呦,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浙江寧波人。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該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新知導入科學是以自然界為研究對象的活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與科學息息相關。科學給了我們洞察自然界的精確工具。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科學已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新知講解一、科學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1、科學的研究對象:科學是以自然界為研究對象的活動。2、科學是一種知識系統:科學是人類歷史上出現較晚的一類文化現象,是人類文化最高層次和最為獨特的成就。在眾多的文化形態中,只有科學才為人類提供了認識自然現象精確而有效的工具??茖W使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就愈來愈正確,愈來愈深入。閱讀:人類對自然界物質組成認識的進化在神話和宗教中,自然界的萬物都被歸結為“神的創造”。后來宗教將神話的神創論精致化,基督教在《創世紀》中,描繪出一幅上帝在7日之內分門別類地創造萬物和人的圖景,其中萬物之間在組成上并無什么統一性、規則性。到了公元前6世紀之后,古希臘哲學家主張對自然界作本原性的探索。所謂本原即是指,存在著這樣一種東西,自然界中的萬物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而生成,毀滅后又復歸于它。萬物雖然性質多變,但實體卻始終如一,這種東西就是萬物的元素和本原。公元前3世紀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把“土”、“水”、“氣”、“火”這四種元素作為地球上萬物的本原,試圖說明自然界物質組成的統一性、規則性。雖然今天人們并不認同這種結論,但是他用自然界的物質說明自然界萬物的組成和起源,這對“神創造萬物”的說法起到一種釜底抽薪、從而架空了神的作用。這種跨越是人類認識自然上的一種進步。近代之后,科學得到迅速的發展。17世紀英國化學家波義耳科學地定義了“元素”的概念,認為土、水、氣、火并不是化學元素。到18世紀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科學探究,確證了所謂的“氣”不是一種元素,而是氧氣、二氧化碳等具有不同化學性質氣體的混合物;“火”則是物質與氧氣在一定條件下進行氧化反應產生的光和熱;“水”也不是一種元素,而是氫和氧的化合物。今天科學已告訴人們,地球上的萬物是由100余種化學元素組成的;科學家還通過對恒星演化的研究,揭示了這100余種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的規律??茖W的元素理論被公認為是揭示自然界物質組成的最高知識成就。新知講解3、科學促進人類對自然的認識:(1)對自然界物質組成認識的進步:神創造萬物→萬物是“土、水、氣、火”四種元素構成→萬物是由100余種化學元素組成的科學的元素理論被公認為是揭示自然界物質組成的最高知識成就。(2)同樣,關于自然界的結構、自然界運動變化的原因、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科學知識在人類認識史上都有類似的情況。新知講解二、科學方法是開啟大自然奧秘之門的鑰匙1、科學探究要使用科學方法:科學之所以能成為人們認識自然的最高知識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科學家們在科學探究中提倡和使用科學方法。2、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科學地辦事”提供參考。(點擊圖片播放)新知講解3、重視科學方法和能力的培養: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科學中難能可貴的創造性才華,由于良好的方法而增長、促進這種才華。4、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①通過實驗、觀察獲得大量有關自然現象的經驗事實、數據;②對這些經驗事實、數據進行歸納推理,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科學假設;③用類似的實驗去檢驗所得假設的正確性,使其成為定律;④人們根據這些科學定律去說明自然現象,解決當初要解決的問題。在科學探究中雖然不存在唯一正確的方法論路徑,但是應該遵循某一種合理的方法論路徑,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新知講解三、科學精神是維系探究的動力1、科學探究的目的: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自然現象背后的規律,隱藏在表象背后的本質。2、科學探究需要科學精神:科學探究活動是一項艱巨的認知活動。科學研究需要經歷磨難,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和維系。科學精神也稱為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閱讀:徐霞客的探究精神徐霞客(1587—1641),我國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游記》是目前保存下來的他大部分旅游記錄,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廣泛而系統地探索巖溶地貌的地理學巨著。徐霞客自22歲開始出游,三十多年間,足跡遍及當時十四個省區。他在野外生活中,“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旅泊巖棲,忍饑耐寒”,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非同尋常的困難,取得了無數珍貴的實地考察資料。旅途中,三次遇盜,四次絕糧,但他毫不動搖。直到他55歲那年身患重病,才被送回家鄉,第二年去世。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地貌考察事業。徐霞客新知講解3、科學精神是一種文化素質:弘揚科學精神的積極意義不限于科學界,科學精神可以深化或外化為一般人類文化精神,是每一個社會公民應具備的一種重要的科學文化素質。弘揚科學精神,對人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小資料: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應弘揚哪些科學精神活動:觀看視頻,試一試,議一議其中包含了哪些科學道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深入思考:①力的作用效果;②液體壓強;③……。(點擊圖片播放)隨堂練習1、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彰顯大國責任和擔當,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br/>A.大力開展植樹造林B.使用一次性餐具C.開發風能等新能源D.垃圾分類回收處理B隨堂練習2、當前世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你認為主要的原因是( ?。?br/>A.厄爾尼諾現象肆虐B.大地震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和大量的財產損失C.拉尼娜現象頻發D.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對環境采取掠奪式的使用隨堂練習3、科學來自生活實踐,但又高于生活。要正確的進入科學的世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B.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C.要留心觀察,認真思考D.在已積累的科學知識基礎上,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問題B隨堂練習4、計算機運行的基礎是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是指在在一塊極小的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數超過10萬個,或門電路數超過萬門的集成電路,主要用于計算機制造存儲器和微處理機。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的電子設備,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可靠性高。目前,我國正處于技術攻關的關鍵時刻,據媒體報道,國產14納米(nm)芯片2022年年底可以實現量產,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計算機是信息傳遞的工具B.互聯網運行需以能量來驅動C.信息傳遞主要以符號、圖像、聲音、文字等形式進行D.14nm=1.4×10-5mD隨堂練習5、下列事件能說明科學技術帶給我們好處的是(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當蛋白質B.制造假幣在市場上流通C.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D.“地溝油”經重新提煉回到餐桌C隨堂練習6、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下列實例中屬于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是( ?。?br/>A.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B.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C.利用超級計算機預測臺風的移動路徑D.核電站廢水直接排入海洋D課堂總結1、科學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2、科學方法是開啟大自然奧秘之門的鑰匙;3、科學精神是維系探究的動力;4、公民都應該具有熱愛自然的情感、求實求真的精神、科學辦事的態度、進取負責的品格。板書設計7.1 科學就是力量1、科學知識: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2、科學方法:開啟自然奧秘之門的鑰匙;3、科學精神:維系探究的動力;公民的科學素養①熱愛自然的情感②求實求真的精神③科學辦事的態度④進取負責的品格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4、預習下一課時主要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科學§7.1科學就是力量教學設計課題 7.1科學就是力量 單元 七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下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華師大版九下第七章第1節。本節主要介紹科學探究是人們認識自然的有效方法,以及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科學精神可以深化或外化為一般人類文化精神,是每一個社會公民應具備的一種重要的科學文化素質;弘揚科學精神,對人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本節擬用1課時完成。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科學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知道科學的探究是人們認識自然的有效方法;知道科學精神是維系科學探究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科學思維:科學探究中要提倡和使用科學方法;探究實踐:通過材料來分析和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探究精神; 態度責任:弘揚科學精神;初步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觀念。重點 利用科學精神,進行科學探究,獲取科學知識;難點 能舉出相應的實例進行說明“科學就是力量”。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屠呦呦:寧波人的驕傲屠呦呦,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浙江寧波人。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該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過渡:屠呦呦的成就利益于她崇尚科學,這就是科學的力量。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科學是以自然界為研究對象的活動。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與科學息息相關。科學給了我們洞察自然界的精確工具。 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科學已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一、科學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 1、科學的研究對象: 科學是以自然界為研究對象的活動。 2、科學是一種知識系統: 科學是人類歷史上出現較晚的一類文化現象,是人類文化最高層次和最為獨特的成就。在眾多的文化形態中,只有科學才為人類提供了認識自然現象精確而有效的工具??茖W使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就愈來愈正確,愈來愈深入。 閱讀:人類對自然界物質組成認識的進化 3、科學促進人類對自然的認識: (1)對自然界物質組成認識的進步: 神創造萬物 →萬物是“土、水、氣、火”四種元素構成 →萬物是由100余種化學元素組成的 科學的元素理論被公認為是揭示自然界物質組成的最高知識成就。 (2)同樣,關于自然界的結構、自然界運動變化的原因、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科學知識在人類認識史上都有類似的情況。 二、科學方法是開啟大自然奧秘之門的鑰匙 1、科學探究要使用科學方法: 科學之所以能成為人們認識自然的最高知識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科學家們在科學探究中提倡和使用科學方法。 2、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科學地辦事”提供參考。 視頻: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重視科學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科學中難能可貴的創造性才華,由于良好的方法而增長、促進這種才華。 4、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①通過實驗、觀察獲得大量有關自然現象的經驗事實、數據;②對這些經驗事實、數據進行歸納推理,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科學假設;③用類似的實驗去檢驗所得假設的正確性,使其成為定律;④人們根據這些科學定律去說明自然現象,解決當初要解決的問題。 在科學探究中雖然不存在唯一正確的方法論路徑,但是應該遵循某一種合理的方法論路徑,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三、科學精神是維系探究的動力 1、科學探究的目的: 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自然現象背后的規律,隱藏在表象背后的本質。2、科學探究需要科學精神: 科學探究活動是一項艱巨的認知活動。科學研究需要經歷磨難,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和維系。 科學精神也稱為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 閱讀:徐霞客的探究精神3、科學精神是一種文化素質: 弘揚科學精神的積極意義不限于科學界,科學精神可以深化或外化為一般人類文化精神,是每一個社會公民應具備的一種重要的科學文化素質。 弘揚科學精神,對人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小資料閱讀: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應弘揚哪些科學精神 活動:觀看視頻,試一試,議一議其中包含了哪些科學道理。 科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然而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逐漸進步的,其中科學起到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認識自然需要科學的方法,科學辦事才有效以徐霞客的探究精神說明探究需要科學精神,并鼓勵學生重視科學精神,逐漸培養科學精神。課堂練習 1、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彰顯大國責任和擔當,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B ) A.大力開展植樹造林 B.使用一次性餐具C.開發風能等新能源 D.垃圾分類回收處理2、當前世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你認為主要的原因是( D?。?A.厄爾尼諾現象肆虐B.大地震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和大量的財產損失C.拉尼娜現象頻發D.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對環境采取掠奪式的使用3、科學來自生活實踐,但又高于生活。要正確的進入科學的世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B.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C.要留心觀察,認真思考D.在已積累的科學知識基礎上,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問題4、計算機運行的基礎是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是指在在一塊極小的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數超過10萬個,或門電路數超過萬門的集成電路,主要用于計算機制造存儲器和微處理機。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的電子設備,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可靠性高。目前,我國正處于技術攻關的關鍵時刻,據媒體報道,國產14納米(nm)芯片2022年年底可以實現量產,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D?。? A.計算機是信息傳遞的工具B.互聯網運行需以能量來驅動C.信息傳遞主要以符號、圖像、聲音、文字等形式進行D.14nm=1.4×10-5m5、下列事件能說明科學技術帶給我們好處的是( C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當蛋白質B.制造假幣在市場上流通C.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D.“地溝油”經重新提煉回到餐桌6、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下列實例中屬于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是( D?。? A.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B.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C.利用超級計算機預測臺風的移動路徑D.核電站廢水直接排入海洋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科學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 2、科學方法是開啟大自然奧秘之門的鑰匙; 3、科學精神是維系探究的動力; 4、公民都應該具有熱愛自然的情感、求實求真的精神、科學辦事的態度、進取負責的品格。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7.1科學就是力量 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知道科學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2、知道科學的探究是人們認識自然的有效方法;3、知道科學精神是維系科學探究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科學知識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最高成就1、科學是人類歷史上出現較 的一類文化現象,我們可以把它看成為今天人類文化 和 的成就。它是一種只有在 才可能得到發展的甚為精致的成果。2、在眾多的文化形態中,作為知識系統,只有 才為人類提供了認識自然現象 的工具。3、科學的元素理論被公認為是揭示 的最高知識成就。知識點2、科學方法是開啟大自然奧秘之門的鑰匙1、科學成為人們認識自然的 成就,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學家們在科學探究中提倡和使用 ;2、科學家普遍認為,在科學探究中雖然不存在唯一正確的方法論路徑,但是應該遵循某一種 路徑,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知識點3、科學精神是維系探究的動力1、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 ;這種規律是隱藏在表象背后的 。2、科學家在從事艱辛的科學探究工作時,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和維系,這種精神就是 ??茖W精神也稱為科學的 、 與 ,它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3、科學精神可以深化或外化為一般 精神,是每一個社會公民應具備的一種重要的 素質。弘揚科學精神,對人們形成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4、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應弘揚的科學精神:一是具有 的情感;二是具有 的精神;三是具有 的態度;四是具有 的品格。二、例題講解例題1、下列有關科學技術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科學技術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和舒適B.科學技術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C.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D.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只有積極作用,沒有負面影響例題2、如圖是今年2月11日微信朋友圈中出現的一種傳言。針對這一網絡傳言,同學們討論時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其中你不贊同的是( ?。?br/>A.微信上網絡傳言很多,我不相信B.上網收集各種資料信息,分析甄別信息真偽后思考判斷C.對豎立的掃把受力分析,根據掃把豎立需要的條件來推斷D.改天再用掃把來做該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判斷這個說法的對錯例題3、2023年7月,中國公布載人登月初步方案,計劃2030年前把航天員送上月球開展科學探索,其后將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br/>A.月球上看到的地球美麗嗎 B.如果有水和空氣等適宜條件,月球土壤本身適合種植蔬菜嗎 C.在月球上適合提供給科研試驗站的能源有哪些種類 D.如何利用月球自身資源獲得水和氧氣 例題4、“科學并不神秘,發明就在身邊?!笨茖W中的重大發現和發明往往都屬于那些留心觀察、勤于思考的人。下列發明或發現與相關的科學家對應錯誤的是( ?。?br/>A.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 B.瓦特:好奇于沸水頂起壺蓋改進了蒸汽機C.琴納:發現擠奶工不得天花發明接種牛痘 D.達爾文:按生物特征創造了雙名制命名法例題5、科學家們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還為后人留下了永遠高揚的科學精神。請根據下列文段中介紹的情況,填寫后面的空格。(1)面對羅馬教會的強權,哥白尼頑強地說自己終于推動了地球;伽利略堅持認為地球在轉動。這體現了科學家們的實事求是、 、 、 的精神。(2)居里夫人(M.S.Cure,1867~1934),兩次獲得若貝爾獎。這些偉大的成功者皆源于她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以及長期勤勤懇懇的努力工作.她和丈夫發現的“鐳”是在簡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煉出來的。這體現了科學們 、 、 的精神。(3)愛因斯坦和玻爾進行了長達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學大論戰,而這種學術之爭并未影響兩位科學泰斗的友誼。在解答愛因斯坦提出的一個個難題的過程中,玻爾等人逐漸完善了量子力學體系。這體現了科學家們善于 ,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也敢于 自己的錯誤觀點。三、隨堂練習:1、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科學精神具體表現在( )A. 創新 B.探究 C. 勤奮 D.吃苦2、下列屬于評價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是( )A.吸收精神 B.堅持性C.獨立性 D.對材料的操作、工具的使用3、關于對“科學探究”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r/>A.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應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B. 科學家們得出的結論就不應該再去懷疑C. 對自己的猜想,應設計相應的實驗來加以驗證D. 實驗時不但要看實驗現象,還應該認真做好實驗記錄4、下列關于科學常識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 海市蜃樓是因為光線在大氣層中的反射而產生的自然現象B . 電磁爐加熱是直接利用電磁能轉化為內能C . 燒水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燙傷可能更嚴重D . 行星自身會發光并環繞恒星公轉5、關于科學知識的學習,正確的是( )A. 引導學生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B. 通過原理的講解,讓學生明了C. 學習身邊的事物,太費時費力D. 重點是掌握原理和知識,興趣是次要的6、下列各項正確揭示科學的本質的是( ?。?br/>A. 科學并能在實踐中產生的知識 B. 科學是知識的理論體系C. 科學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D. 科學是各種知識的總和7、對“科學精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科學精神和科學知識存在著難與易的關系,樹立科學精神是科學學習的最高要求B.科學精神不能用歸納的方法分成若干條目,它體現在科學知識和科學普及之中C.科學精神是掌握了科學知識并能夠運用科學方法D.科學精神包含著社會正義和良知,納粹毒氣專家不具備科學精神7、科學家們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還為后人留下了永遠高揚的科學精神。請根據下列文段中介紹的情況,填寫后面的空格。(1)面對羅馬教會的強權,哥白尼頑強地說自己終于推動了地球;伽利略堅持認為地球在轉動。這體現了科學家們的實事求是、 、 、 的精神。(2)居里夫人(M.S.Cure,1867~1934),兩次獲得若貝爾獎。這些偉大的成功者皆源于她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以及長期勤勤懇懇的努力工作.她和丈夫發現的“鐳”是在簡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煉出來的。這體現了科學們 、 、 的精神。(3)愛因斯坦和玻爾進行了長達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學大論戰,而這種學術之爭并未影響兩位科學泰斗的友誼。在解答愛因斯坦提出的一個個難題的過程中,玻爾等人逐漸完善了量子力學體系。這體現了科學家們善于 ,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也敢于 自己的錯誤觀點。四、課后練習:1、下列有關科學常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A.“鈦”因為耐高溫,比鋁輕,被稱為“太空金屬”B.閃電是暴風云底層的陰電荷與其在地面產生陽電荷通過傳導體連接上而產生出一道閃光C.碳纖維是含碳量高于99%的無機高分子纖維D.艾滋病毒將人體內的紅細胞作為攻擊目標2、下列關于我國航天科學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中國運載火箭主要以“長征”系列命名 B. 中國載人飛船主要以“神舟”系列命名C. 中國探月工程主要以“嫦娥”系列命名 D. 中國載人空間站主要以“天舟”系列命名3、為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環境保護問題,下列不需要化學科學發揮重要作用的是( ?。?br/>A.南極上空臭氧空洞 B.大氣污染 C.全球氣候變暖 D.噪音 4、2023年世界環境日,我國的主題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加大空氣質量的監測和治理,改善環境狀況B.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對生態文明建設無意義C.開展衛生廁所建設,解決生活污水問題D.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治理大氣污染5、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下列實例中屬于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是( ?。?br/>A.“蛟龍號”7 062 m海試成功 B.“天舟五號”與中國空間站對接C.利用機器人掃地 D.網絡給青少年健康帶來影響6、下列事物的變遷不能反映科學改變人們生活的是( )A.唐詩→宋詞→元曲 B.電話→尋呼機→手機C.留聲機→隨身聽→MP3 D.煤爐→燃氣灶→電磁爐7、圖中千溝萬壑的“面孔”,表明長期的人類活動,造成了當地嚴重的( ?。?br/>A. 水土流失 B.湖泊萎縮 C.凌汛危害 D.城市化問題 (第7題圖) (第8題圖)8、如圖中的斜線所表示區域以茂密的原始雨林、多樣的民族風情等發展了旅游業,促進了區域發展.甲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流河,其在我國境內開發措施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是( )A.興建水壩,開發水能資源B.防治水土流失,保護生物資源C.建設巨型水庫,將水調往西北、華北 D.整治航道,發展航運,加強與鄰國的經貿合作 9、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好處,但也給人類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下列事件能說明科學技術帶給我們好處的是( ?。?br/>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當蛋白質 B.制造假幣在市場上流通C.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 D.“地溝油”經重新提煉回到餐桌10、修正帶涂在紙上可以遮蓋錯字,但研究發現,修正帶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會影響人體健康。對此,我們可獲得的啟示是( )A.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都是便利B.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人們要盡可能減少濫用科技帶來的危害C.許多科技產品都像修正帶一樣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人們應絕對禁止使用D.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因此發展科學技術不需要考慮負面影響11、能源問題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1)在大量耗用各種能源時,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有 ??;會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有 。(填序號)①柴薪 ②煤炭 ③石油 ④天然氣 ⑤水能 ⑥風能 ⑦太陽能 ⑧地熱能(2)某市城區正在進行天然氣工程建設,有人贊同,有人反對,小剛同學收集了如下兩組有關數據:熱值q/J m﹣3 當地價格/元 m﹣3 每戶月平均用氣量/m3 更換灶具費用/元煤 氣 約4×107 9 6 0天然氣 約8×107 15 3 70請你決策: (填字母)。A. 繼續使用煤氣 B. 更換使用天然氣簡單說明你作出這種決策的理由: 。12、能源、環境與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材料一:2017年5月18日,國土資源部發布消息,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我國南海蘊藏著豐富的“可燃冰”資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其化學式是CH4·8H2O,它是埋于海底地層深處的大量有機物經過細菌的分解作用,在高壓低溫環境下,最終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材料二:2021年6月28日,世界上在建規模第一、技術難度最高的白鶴灘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整個機組發出的電力將主要送往浙江和江蘇。電站一臺機組的發電量相當于整個新安江水電站的發電量,電站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年發電量將達600億千瓦時。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甲烷水合物(化學式是 CH4·8H2O)屬于 ?。ㄌ睢坝袡C物”或“無機物”)。(2)材料中海底地層深處的細菌的新陳代謝類型屬于 ?。ㄌ睢白责B”或“異養”)。(3)根據測算,1m3可燃冰可以分解釋放出160m3的天然氣。已知天然氣熱值q天然氣=8.4 ×107J/m3,水的比熱c水=4.2×10 3J/(kg·℃),則1m3可燃冰玩全然生產生的熱量可以使 kg的水從20℃加熱到 100℃。(4)“可燃冰”被認為是21世紀的清潔能源,從環境保護角度,你是否支持大規模開采使用,并說明理由?!? (5)以煤電為基準,每發一千瓦時電大約排放1千克的二氧化碳。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后,一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 萬噸,可以節約標準煤兩千萬噸。13、閱讀有關科學發展的材料,回答相關的問題。【材料一】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伽利略的觀點:如果物體在運動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牛頓總結了伽利略和笛卡爾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材料二】原子結構認識史:科學家對原子內部結構的研究仍在繼續。但也有科學家質疑:原子內部的微粒真的無限可分嗎?【材料三】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顯微鏡發現了細胞。為了更深入觀察微觀世界,人們不斷地發展顯微技術。隨著科技發展,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將人類對生物的認識推進到更微觀的層次……(1)伽利略觀點的研究對象是“運動的物體”,牛頓觀點的研究對象是“一切物體”,比較牛頓和伽利略的觀點,牛頓的研究對象除了關注“運動的物體”外,還包括了 。(2)科學家在探索原子結構內部奧秘時,在不斷的實驗中重建模型,下列有關模型的說法合理的是 。A.模型是在實驗和發現中不斷修正和完善的B.模型一定是研究對象本身的放大或縮小,不可改變C.建立模型有助于我們認識和理解許多自然事物的本質(3)顯微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我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下列屬于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好處 。A.塑料的發明使環境污染加劇 B.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方便信息處理C.手機的發明,使人們方便交流 D.高鐵的應用,縮短了人們時空距離(4)根據以上信息,談談你對科學發展的認識: (寫出一點即可)。14、“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共享環保低碳生活” 。《寧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規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廚 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為基本分類標準。研究表明,廢舊電池中的有害物質從電 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和水源,會影響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活動,對人的神經、消化、泌尿、運動等 多個系統也會造成嚴重損害??茖W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廢舊電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材料】 大蒜、廢舊電池等【實驗步驟】 ①取一節廢舊電池,將外殼鋸開露出內容物;②在 A 、B 兩個培養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沒過大蒜底部;③在 A 培養皿中放入鋸開的廢舊電池,B 培養皿不放電池;④將 A、B 培養皿放置在光照等條件相同且適宜的地方培養一周,觀察蒜苗的生長情況。【實驗現象】培養皿 有無電池 生長情況A 有廢舊電池 根部生長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爛、長勢差B 無廢舊電池 生長正常【交流討論】(1)兩組裝置都放在相同的環境中, 目的是 。(2)比較 A 、B 兩組實驗現象,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3)為了完成本次實驗探究主題,你認為興趣小組接下來的操作是: 。(4)【生活應用】根據該實驗結果,你認為廢舊電池應該投放到下圖所示四個垃圾箱中的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 晚 最高層次 最為獨特 特殊條件下 2、 科學 精確而有效3、 自然界物質組成知識點2、1、 最高知識 科學方法 2 合理的方法論知識點3、科學精神是維系探究的動力1、 自然現象背后的規律 本質。 2、 科學精神 情感 態度 價值觀3、 人類文化 科學文化 科學、文明、健康4、 熱愛自然 求實求真 科學辦事 進取負責二、例題講解:例題1、D解析:科學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故A正確。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故B正確??茖W要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尋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科學技術的發展能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故C正確??茖W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負面影響。故D錯誤。故應選D。例題2、A解析:AB、網上傳播的信息很多,有真有假,不能一概而論都不相信,而是要對資料相關信息加以收集,并對信息進行甄別和判斷后作出相應的結論;故A錯誤;B正確;C、掃把能夠立起來,說明受力是平衡的,對掃把進行受力分析,看能否滿足,即可知道掃把是否真的能立起來;故C正確;D、傳言表示只有這一天掃把能夠立起來,那么可以在第二天重新做這個實驗,觀察實驗結果進行驗證;故D正確;故A符合題意。例題3、 C解析:A. 月球上看到的地球美麗嗎 不屬于科學問題;B. 如果有水和空氣等適宜條件,月球土壤本身適合種植蔬菜嗎 屬于科學問題;C. 在月球上適合提供給科研試驗站的能源有哪些種類 ,屬于科學問題;D. 如何利用月球自身資源獲得水和氧氣 屬于科學問題;故C符合題意。例題4、D解析:A: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正確。B:瓦特:好奇于沸水頂起壺蓋改進了蒸汽機,正確。C:琴納:發現擠奶工不得天花發明接種牛痘,正確。D:林奈在生物學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為分類體系和雙名制命名法 ,故D錯誤。故D符合題意。例題5、(1)尊重客觀規律;不迷信權威;敢于堅持真理 (2)孜孜不倦;刻苦認真;敢于堅持真理(3)合作與交流;修正或放棄解析:(1) 面對羅馬教會的強權,哥白尼頑強地說自己終于推動了地球;伽利略堅持認為地球在轉動。這體現了科學家們的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不迷信權威、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2) 居里夫人(M.S.Cure,1867~1934),兩次獲得若貝爾獎。這些偉大的成功者皆源于她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以及長期勤勤懇懇的努力工作.她和丈夫發現的“鐳”是在簡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煉出來的。這體現了科學們孜孜不倦、刻苦認真、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愛因斯坦和玻爾進行了長達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學大論戰,而這種學術之爭并未影響兩位科學泰斗的友誼。在解答愛因斯坦提出的一個個難題的過程中,玻爾等人逐漸完善了量子力學體系。這體現了科學家們善于合作與交流,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也敢于修正或放棄自己的錯誤觀點。三、隨堂練習:1、A 2、A 3、B 4、C 5、A 6、B 7、D8、(1)尊重客觀規律、不迷信權威、敢于堅持真理;(2)孜孜不倦、刻苦認真、敢于堅持真理;(3)合作與交流、修正或放棄。四、課后練習:1、B 2、D 3、D 4、B 5、D 6、A 7、D 8、A 9、C 10、B11、(1)①②③;① (2)B(或者A);更換原灶具浪費,還需要新投入(或從長遠看,更經濟)12、(1)有機物 (2)異養 (3)4×104 (4)不支持,甲烷燃燒會產生CO2,大規模開采使用會帶來溫室效應等問題(或支持,有利于解決能源危機,減少有害氣體排放,保護環境)5)600013、(1)靜止的物體 (2)A;C (3)B;C;D(4)科學是不斷發展的(科學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科學技術;科學研究需要一定的科學方法;科學發展需要不斷質疑;科學發展離不開實驗)14、(1)控制(單一)變量(2)廢舊電池浸出液會影響大蒜的生長(3)再用其他植物進行多次實驗(4)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7.1科學就是力量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7.1科學就是力量.pptx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7.1科學就是力量學案.doc 玩塑料瓶.mp4 科學方法進行學習.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