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楚人愛(寵愛)其子,雖愛(吝惜)錢財,于其子之求而無1. 喜愛、愛護(hù)、疼愛、愛惜、愛慕不應(yīng)。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風(fēng)獨(dú)愛 2. 吝嗇錢財 愛(喜愛)菊,眾人愛(愛慕)3. 隱藏其高潔,稱之。約其茶亭見之,愛(隱藏)而不見。戰(zhàn)國間,諸侯欲覓安(安全)閑之地,得旦夕安(安逸)1. 安穩(wěn);安置;安逸;安定寢,常與鄰國相安(安撫),以2. 使動用法:使...安穩(wěn),安置,為無患。時有寇盜相侵,而能安安 安逸,安定 (安穩(wěn))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3. 疑問詞:哪里,怎么怎樣(養(yǎng)),于是去險要之遠(yuǎn)地安4、養(yǎng),所安;安養(yǎng)的東西(安置)軍,敗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1. 名詞:被子例句:落被于地。(《楊修之死》2. 動詞:遭受、覆蓋例句: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荊 屈原忠而被(表被動)謗,軻刺秦王》) 既黜,其思憂且幽。被(披散)3. 介詞,被動用法:不譯 發(fā)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被 例句:忠而被謗。(《屈原列 在身上)氅行吟澤畔。雖大雪被傳》) (覆蓋)衣,身被(遭受)十余4. 通假字:通“披”,披散或披著 創(chuàng),尤不為苦也。衣服例句:被發(fā)行吟澤畔。(《屈原列傳》)蘇武陷匈奴,不倍(通1. 倍數(shù),不用翻譯 “背”,背離)節(jié)義。鄉(xiāng)情于游倍 2. 加倍 子過百倍(原數(shù)基礎(chǔ)上增加的相3. 通背;違背 等數(shù))。十年間,每逢佳節(jié),猶倍(更加)思親。柳宗元本(本來)求宦達(dá),而謫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1. 本來的、固有的、最初的 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本 2. 樹根——根本——探究本源 多有所得。后人將其所述輯成多3. 版;稿;給皇帝的奏章 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即今日所見本(版本),以本(推究)其當(dāng)日心境。1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晉之鄙(邊疆)有二人,臨1. 見識淺薄、學(xué)識淺薄 adj鄙 秦地則曰:“鄙賤之人,當(dāng)其求2. 鄙視、輕視諒。”居久,則鄙(輕視)秦人3. 邊境、邊邑曰:“秦人亦不過如此,皆如蠻夷之鄙〔淺陋無知)人。”1. 兵器,軍械例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論》)2. 軍隊例句: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陳涉初起之時,用兵(兵(《廉頗藺相如列傳》) 法)之道不及秦國之謀士,而能3. 用兵策略 削木為兵(兵器),以疲憊之兵兵 例句: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軍隊),遂滅秦。得天下后,(《過秦論》) 其幼時之友觸其顏面,左右欲兵4. 戰(zhàn)爭 (傷害)其友,勿勸。例句: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揚(yáng)州慢》)5. 用兵器傷人例句:左右欲兵之。(《史記》)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擔(dān)心)之,求扁鵲治,而不治,病1. 名詞:疾病、缺點(疾病)入內(nèi)臟,遂死。后人以病 2. 形容詞:困苦不堪、 為此事非大臣之過也,乃桓公之3. 動詞:擔(dān)心、傷害、責(zé)備病〔缺點)。今人常以此相詬病(責(zé)備)。1. 觀察,了解例句:如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2. 精明、明智 郡守察(觀察)李密孝德之例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 事,告于帝,左右以為不能察徒。(《漢書》) (明察),然帝以為李密品之察察 3. 察察:潔白的樣子 察(潔凈的樣子),乃眾人之例句: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 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舉)孝(《屈原列傳》) 廉,足見帝之察(明智)。4. 察舉制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情表》)2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鄒忌旦日朝(早晨)服衣1. [zhāo]:表示時間早上 冠,于朝(朝廷)諫齊王。齊王例:朝令夕改 納其諫。其后,齊國日盛,弱國朝 2. [cháo]:朝廷、朝代、朝政、朝 來朝(朝見),經(jīng)數(shù)年之久。鄒拜、朝向 忌聞名天下,為歷朝(朝代)謀臣所景仰。1. [céng]:曾經(jīng) 愚公自曾(指與自己相隔兩2. [céng]:通“層”層疊 代的親屬)祖起居于太行、王屋例句:蕩胸生層云。(《望岳》) 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3. [zēng]:加強(qiáng)語氣,竟然 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經(jīng))例句: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 齊議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幾曾 公移山》) 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鄰人4. [zēng]:曾祖 智叟望山上曾(通“層”)云,5. [zēng]:通“增”增加 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例句: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 不若孩兒?世代移山,終有竟患,死于安樂》) 日。”1. 乘:乘坐(交通工具)例句:乘犢車,從吏卒。(《資治通鑒》)2. [shèng] 量詞:一車四馬為一乘例句:千乘之國。(《論語·學(xué)而篇》)3. 登上例句:乘彼境垣,以望復(fù)關(guān)。(《詩 陶淵明手握《左傳》,乘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登)彼桅垣,閱至“公與之乘乘 4. 趁著,憑借 (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雖善因例句:因利乘便,宰割天。(《過秦 利乘(同‘趁’趁著)便,終而論》) 亡,頓生歸家之心,一路冒風(fēng)乘5. 冒著 (冒著)雪,至家,心乃定,居例句:乘風(fēng)冒雪 家乘(順應(yīng))化以歸盡。6.順應(yīng)例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歸去來兮辭》)7.史書藺相如攜和氏璧至秦,足見趙國之誠(誠意),而秦王佯召1. 真誠、誠實等 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誠 2. 副詞:果真、的確、實在。 趙。相如度秦王誠(確實)無意,乃遣從者懷璧于趙,后秦誠(果真)如此。3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清除、去掉、除非 荊軻以義聞天下,燕太子使例句: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荊 人召之。荊軻始不愿,太子以誠軻刺秦王》) 待,三顧其舍,親除(除掉)其2. 臺階 東屋之除(臺階)塵,引荊軻之除 例句:除,殿階也。 車,荊軻感之應(yīng)允,與太子歸。3. 授予官職 太子除(授予官職)其官職,令例句: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 其刺秦王。荊軻曰:“除(除情表》) 非)吾死,不然事定成!”1. 辭別2. 推辭 屈原德高,作《楚辭(古代例句:蒙辭以軍中多務(wù)。(《資治 的一種文體)》,其辭(文辭)通鑒》) 美,子蘭欲以叛國之辭(借口)辭 3. 借口 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辭(推例句:動以朝廷為辭。(《資治通 辭),何懼之有?”后為楚王所鑒》) 逐,辭(辭別)親戚,見放楚之4. 文辭、言辭、一種文體 汨羅。例:《楚辭》1. 跟從,使...跟從例句: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門宴》)2. 聽從,學(xué)習(xí),使...學(xué)習(xí)例句: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 樊噲從(參加)軍,從(跟(《師說》) 隨)劉邦征伐。后項羽設(shè)宴于鴻3. 挨著 門,欲殺劉邦,張良見勢急,至從 例句:樊噲從良坐。(《鴻門宴》) 軍門見樊噲,樊噲從(聽從)良4. 參與 計,斥項王。項王不識此人,問例句:弟走從軍阿姨死。(《琵琶 所從(由,自)來,欲殺之,樊行》) 噲不顧。項王感其勇猛,命其從5. 隨從的人 (挨著)良坐。6. 從父:旁系親屬7. 合縱: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反對秦國的策略。1. 危害、危險例句: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十則》) 歸有光家遭火,勢急殆(危殆 2. 幾乎、接近 險),物件殆(接近)盡,唯余3. 大概、恐怕 項脊軒。歸有光以為殆(大概)例句: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 有神助,后重修之。(《石鐘山記》)4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相當(dāng)、相等李斯為秦相,當(dāng)(掌握)2. 對著政。當(dāng)(在)是時,敵虎視秦,3. 掌控、把守、抵擋李斯令將當(dāng)(把守)關(guān)隘,敵4. 抵、相抵臨,守將退之,按律當(dāng)(判決)5. 應(yīng)當(dāng)當(dāng) 死。李斯念其功,以功當(dāng)(相6. 判處抵)澤,于其當(dāng)(將)死之際活7. 適當(dāng)之,后令其當(dāng)(任)出使之職,8. 必然守將涕落曰:“此事,名我固當(dāng)9. 現(xiàn)在(恰當(dāng))。吾定效力,不負(fù)君10. 未來望!”1. 道路2. 道理 蘇洵欲往京城,道(取道)3. 取道 泰山間行.遇隱士行于道(道例句: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路),憩于茶亭,論秦國與六國(《鴻門宴》) 之事,隱士舉兵家之道(主道 4. 學(xué)說、主張、思想、道義、志 張),以為六國用兵之道(策向、方法 略)不及秦國,蘇洵不以為然。例句:道不同,不相為謀。(《論 二者言辭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語·衛(wèi)靈公》) (談?wù)摚┐耸拢菏肼劦溃ǖ览恚?br/>5. 談?wù)摚舷?多也?6. 通“導(dǎo)”,引導(dǎo)1. 得到,獲得2. 心得、收獲3. 得意 臨川人張奇游學(xué)得(獲得)4. 融洽 一書,乃安石所著。曰:“吾得得 5. 能夠 (應(yīng)該)珍寶事之”,后讀之,6. 必須,一定 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7. 通“德”,恩惠、感恩 為安石所言得(得當(dāng))之。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孟子》)[dù] 宋妻往市買鞋,途遇小澗,1. 長短、次數(shù)、程度、限度、氣 一躍度(越過)之。至市方憶忘度、風(fēng)度、法度等跟范圍或計量相 度(尺碼),徘徊幾度(次)欲關(guān)的意思 反.度(考慮)之再三,則度2. 通“渡”,渡過 (估計)其夫腳之大小,未成,度 例句: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涼州 反家,其夫見妻空反,以為玩樂詞》) 無度(限度),責(zé)其不知以腳度3. 譜曲 (衡量)鞋之大小。后人度(創(chuàng)[duó] 作)曲詞諷之,以為其家如國,4. 推測,揣度、謀劃等跟思考相關(guān) 無法度(法度),豈不謬哉?的意思5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沒有;不是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間2. 責(zé)怪,反對 論陳涉滅秦,老者曰:陳涉非例句:今諸生不師今而學(xué)古,以非當(dāng) (沒)有兵家之能而滅秦。少者非 世。(《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非(反對)之,曰:此言非(錯3. 不對的,錯的 誤)也,陳涉勝于民心也。例句: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4. 除非天啟年間,皇上好蟋蟀。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觀園,其中亭臺樓閣。池水逶迤,水復(fù)(重疊,繁復(fù))蕩漾,成名擲一石1. 返回、回來子,波浪頓生,頃之,又復(fù)(恢2. 回答復(fù))如初。前行,一老人見之,復(fù) 3. 報復(fù) 問其話,成名不敢出言以復(fù)(答4. 恢復(fù)復(fù)),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5. 再次、重復(fù)此,成名乃與之言,偕往求蟋蟀。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試令之與雞斗,無不勝者。兩人喜,相約明日復(fù)(再)往。趙國得和氏璧,秦王聞之,負(fù)(倚仗)強(qiáng)以城十五求之。趙國之臣紛議,藺相如以為必許1. 倚仗、憑借之.以負(fù)(使……承擔(dān))秦曲。2. 負(fù)擔(dān)、使…承擔(dān)趙王召相如負(fù)(背著)和氏璧往3. 背著負(fù) 之。相如臨行曰:“必不負(fù)(辜4. 違背、辜負(fù)負(fù))趙。”至秦,秦王不睬,相5. 失敗如知秦王負(fù)(背棄)約,令從懷6. 覆蓋璧歸趙。后人評曰:秦王有婦人之仁,若執(zhí)意求之,則勝負(fù)(失敗)不易量。姚鼐游泰山,路有樹,枝枝1. 覆蓋、遮蓋 相覆蓋(遮蓋),其葉如蓋2. 有遮蔽作用的東西 (傘)。登之愈難,憶項羽氣蓋蓋 3. 超過、壓倒 (超過)世,又登之。見一古4. 大概,原來 物,其文如新無損,蓋(大概)古人遺之。6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緣故、原因例句:既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2. 事情例句: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孟 項伯與張良有故(交情),子》) 遇項王欲殺劉邦,故(所以)前3. 交情 往告良。良初見,問之:“公何例句: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 故(原因)至此?”伯具言所故 宴》) 聞。良聽之,急以告。邦故(仍4. 舊的 舊)嫌良告之遲,良細(xì)述原委,例:革故鼎新 劉邦顏色少解。5. 衰老例句: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6. 死亡7. 仍舊、因此、因為、原來、一定、特意劉備欲振漢室,招賢才,三顧(拜訪)孔明之廬。初始,其1. 看、回頭看、四周看見遠(yuǎn)地有一草廬,以為孔明之例句:贏得倉皇北顧。(《永遇廬,叩門問之,僮仆曰非也。劉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備疑孔明之計,臨行顧(回頭顧 2. 探問,拜訪 看)之。如此再三,乃見。孔明3. 考慮、顧及因顧(考慮)其家人,則曰:4. 不過、只是,反而,難道等表輕微“顧(不過)吾念之,家人無以轉(zhuǎn)折為托。”劉備令從安之,孔明方許。齊據(jù)險地之固(堅固),敵1. 堅固 攻,將欲戰(zhàn)。齊將田忌固(堅2. 堅固的地方、險要的地勢 決)止之。以敵將屢有建樹,有固 3. 堅持、堅決、堅守 自滿之心,日益驕固(固執(zhí))。4. 固執(zhí) 田忌故固(堅守)壁不戰(zhàn),方勝5. 本來、原來 之。史論:齊固(本來)有勝之勢,且田忌有謀略,豈不勝哉?曹操進(jìn)犯孫吳,而此時大小1. 歸去、歸來、返回喬來歸(女子出嫁),周瑜雄姿2. 歸還英,且呂蒙既歸(回來),使江歸 3. 歸附 東之屬歸(歸附)之,孫權(quán)兵強(qiáng)4. 女子出嫁馬壯,曰:“吾納賢進(jìn)士,必勝例句:歸,女嫁也。(《說文》)之。”7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國家 蘇軾左遷于杭州,去國(國2. 國都 都)懷鄉(xiāng),然其生性豁達(dá),未例句: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 幾,自謂此為樂國(地方)。筑國 3. 國事 堤浚池,于國(國家)于民有大例句: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 利,其之于國(國事),亦足盡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心耳也矣。4. 地區(qū),地域1. 經(jīng)過例句: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2. 訪問、拜訪 信陵君過(經(jīng)過)侯生門,例句:今公子故過之。(《魏公子 聞侯生有才,欲過(拜訪)之。列傳》) 令仆從訪之,未果,信陵君督過3. 超過 (責(zé)備),仆從以為過(過分)過 例:過猶不及(《論語·先進(jìn)》) 矣。又令訪之,仆從再訪,乃聞4. 過于、過分 侯生外出,不過(超過)幾日便例句: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歸。信陵君見侯生曰:“吾未能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先聞之,是吾之過(過錯)5. 過失、錯誤 也。”例句: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xué)》)6. 責(zé)備鄒忌身高八尺有余,左右以1.什么為美,鄒忌自以為不及徐公之2. 為什么美,則曰:“吾何(怎么)能及3. 什么地方徐公也。”鄒忌上朝,齊王問何 4. 誰 曰:“卿上朝何(什么)事?'’5. 哪個忌具答,且謂齊王蔽深。齊王聞6. 怎么、豈之,嘆道:“何(為什么)者?7.多么寡人之蔽,何(多么)其甚也!"1. 怨恨、憤恨 劉蘭芝與焦仲卿相愛,為焦2. 恨恨:憤恨的樣子、憤恨到極點 母所拆,別時真乃“生人作死例句: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 別,恨(憤恨)恨那可論”,此恨 學(xué)》) 恨(遺憾)綿綿亦無所釋.世人3. 遺憾 惜之也。例句:嘆息痛恨。(《出師表》)漢時,李陵受詔抗胡(泛指1. 動物脖子下的垂肉,衍生成為脖北方邊地與西域的民族)人,后子,胡子,器物上下垂的東西,匈困降于胡。皇上誅其族。司馬遷胡 奴、北方和西方少數(shù)民族 為之辯,謂上胡(為什么)不法2. 什么、為什么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3. 任意亂來(任意、隨便)言。”大臣皆不8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敢言。如此,國胡(什么)以富強(qiáng)?1. 擔(dān)心、憂慮例句: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 古時有師徒二人,師授其徒也。(《論語·憲問》) 捕虎之法。其徒學(xué)之,不幾日便2. 禍患 以為得法,自詡于人前。其師患3. 忌諱、顧忌 (擔(dān)心)其未得要領(lǐng)。一日,以患 例句: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 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試之,之戰(zhàn)》) 未得。歸之,訓(xùn)曰:“人之患4. 毛病、缺點 (毛病)在自詡,此或終為患例句:病,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 (災(zāi)難)也。”(《赤壁之戰(zhàn)》)1. 有的、有時、有人 李蟠求學(xué)于韓愈,始或(迷例:或師焉,或不焉。(《師 惑) 于嬉,嗜玩,或(有時)說》) 逃。愈懲其曰:“為學(xué),貴在恒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也。為學(xué)或(倘若)匪恒,則或2. 倘若、或許、或者 (有的)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或 注意:會和“有的”容易混淆,判 大遺。”李蟠聞后,方心定,乃斷是否是作為主語 有所成。眾人以為愈之功。后或3. 稍微、一點 (有人)責(zé)愈,以為童為學(xué),當(dāng)例:不可或缺 順自然,后功或(或許)未易4. 通“惑”,迷惑、沉迷 量。1. 疾病、受傷、病人2. 缺點、毛病 蔡人有足疾(疾病),不能3. 痛苦、痛心、痛恨 疾(快)走。家人尋醫(yī)。鎮(zhèn)上有例:疾惡如仇 醫(yī),術(shù)高,常解民之疾(痛苦)疾 4. 嫉妒、妒忌 苦。后蔡人愈,家人謝醫(yī)曰:例句:公私之分明,則小人不嫉 “鄉(xiāng)間有庸醫(yī),嘗疾(嫉妒)爾賢,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 術(shù),所幸未聽之也。”醫(yī)曰:書·修權(quán)》) “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5. 迅速、快速 也。”1. 趕上 陳留為人善,才能非及(比2. 比得上 得上)友人。一日,與友山中狩3. 到、等到 獵,見一兔,猛追之。殆及(趕例句: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 上)之,忽見一蛇,兔脫,而為日淺,國家無事。(《過秦論》) 蛇所傷而不知所措,及(等到)及 4. 趁著 友至,而毒已入心矣。陳留將死例句:及其未既濟(jì)也,請擊之。 之時,曰:“此事及(牽連到)(《左傳》) 友,及(到)家不宜揚(yáng)。愿及5. 涉及、牽連 (趁)吾未去之時托孩于爾。清例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明及(與)中元,于吾墓焚紙而6. 與、和 已。”言畢遂死。9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就食,吃飯2. 靠近、接近- 莊公初即(登上)位,即3. 馬上、立刻 (就)令人擊鄰國,眾人以為不例句:項伯即入見沛公。(《鴻門 妥。公曰:“不然,即(就)患宴》) 鄰之兵至。”固出兵。兵既出,即 4. 就 莊公悔,使人阻。大敗,卒三萬例句:吾翁即若翁。(《項羽本 葬于南山。國人指其址,曰:紀(jì)》) “此即(就是)萬人墓也。”5. 即日:當(dāng)日6. 即位:登上王位1. 盡、完 蘇軾于七月既望,與友乘舟2. 已經(jīng),既然 游赤壁。既(不久)而,浪生船例句:既克,公問其故。(《曹劌論 搖,友欲歸之,軾曰:“既(既既 戰(zhàn)》) 然)來之,則安之。”待波既3. 不久 (已經(jīng))平,友方安。4. 并列,又蘇武送匈奴使留漢者歸國,1. 假的(假寐、假子) 與副將張勝及假(臨時充任)吏2. 假借 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險例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灘,假(借助)舟渡,至匈奴,假 (《勸學(xué)》) 方知匈奴使假(假的)也。州官3. 暫時代理 聞知,急令屬下捕之,屬下求假4. 假如 (假期,現(xiàn)代含義可不記),州官不許,乃往。1. 空隙、間隙 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間(處2. 挑撥、隔開 于一定的空間或時間里)魯肅代3. 參與 職。途中見草屋八九間(量例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詞),令卒查之。少間(一會(《左傳·莊公十年》) 兒),屋內(nèi)擲一紙出,令其道后4. 間或:斷斷續(xù)續(xù) 山間(從小路)行。小人間(間例句:時時而間進(jìn)。(《戰(zhàn)國 或)進(jìn)言,欲令周瑜、魯肅不間 策·齊策》) 和,魯肅知小人間(挑撥)之,5. 小路 曰:“吾二人之事,汝何間(參6. 一會,時間上的一小縫隙 與)焉?瑜聞之,于行間(間7. 近來 隙)致書一封于肅,令其與外人例句:帝間顏色瘦黑。(《漢 間(隔離)隔。肅曰:“君子納書·敘傳上》) 言須察其真。人進(jìn)言理當(dāng)如此,8. 暗中 勿罰。”小人聞言甚愧,終不再9. 量詞 言。10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王昭君天生麗質(zhì).入宮后籍籍無名。后匈奴朝見(拜見)漢1. 看見元帝,求和親。元帝見(召見)2. 拜見、召見、引薦昭君,方知其絕色,有悔,乃悟3. 見解,看見的東西見(表被動)欺,而事成定局,3. 被動遂放行。昭君行胡地,風(fēng)吹草低例句: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見(通“現(xiàn)”)牛羊,憶與父母(《廉頗藺相如列傳》)見 無見(見面)之日,悲從中來,4. 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不由嘆道:“昔日入宮時,父母可譯為“我”例句:父母見叮嚀。見(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過秦論》)么樣,相當(dāng)于“我”)叮嚀,囑5. 通“現(xiàn)”,出現(xiàn)、現(xiàn)成的我早還家。今日一去,永生不得例句: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敕勒見父母矣!”淚落,大雁見之,歌》)亦為之落,以此見(知道)其美貌也。庖丁為文惠君解(解剖)牛。牛怒且吼,王懼,庖丁以刀刺之,牛斃。王見其技甚高,疑1. 解剖、分開、解開、分裂解 之,庖丁解(解釋)其惑也。文2. 解釋、理解、緩解、解除惠君方解(理解)其理,色少解(緩解)。文惠君后以之治國,終解(解除)內(nèi)憂外患。1. 到高出去住 晉武帝征李密為太子洗馬,2. 登上 李密以贍養(yǎng)祖母具表不就(就3. 就任、就職 職)職。州官令人持刀就(靠就 4. 接近、靠近 近)之,迫曰:“不者,請就例句:金就礪則利。(《勸學(xué)》) (受,接受)湯鑊。”李密不為5. 被、接受 所動。遂不就(登)車。陳涉亡,眾豪杰舉(推舉)項羽為帥。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不意劉邦先舉(攻取)咸1. 抬起、舉起、 提出、發(fā)動、攻陽,項羽設(shè)宴于鴻門,欲殺劉占、舉辦等舉 邦,然意不決,范增舉(舉起)2. 選拔、推舉玉玦促之。樊噲闖入,聲討秦王3. 全、都、盡殺人如不能舉(盡,全都),且舉(舉出)沛公待項王之事,告項王莫令事不舉(像樣子)。11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斷絕、停止、消失、阻絕 晉人有美玉,鄰人覬覦,屢例句: 盜而不得,為絕(斷絕)鄰人之夜久語聲絕。(《石壕吏》) 念,晉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絕(與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 世隔絕)境,途遇江河,假舟揖記》) 而絕(橫渡),后至無人處,而2. 非常、極、最、絕對、完全 聞妙聲,目力所絕(盡),亦無例:絕癥、絕地、絕招、絕藝、絕 所見,其子仰望,見一大鵬,絕絕 妙 (直上穿過)云氣,圖南飛。妻3. 橫渡 子皆以為妙,遂居于此。例句: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xué)》)4. 直上穿過例句:絕云氣,負(fù)青天,然后圖南。(《逍遙游》)1. 經(jīng)得住、忍受 劉蘭芝晝夜勤作息,阿姥仍2. 能夠、勝任 不滿,曰:“不堪(勝任)吾兒不堪:不能夠 婦。”令其子休之。其子與蘭芝堪 難堪:難以忍受、難以勝任 情真,以為堪(能夠)與賢人例句: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 比,而畏其母,亦無術(shù),遣之。(《孔雀東南飛》) 每至節(jié)氣,心痛難堪(忍受)。1. 能夠、勝任2. 戰(zhàn)勝3. 克制、約束 齊將率眾與魏戰(zhàn)于桂陵,既4. 約定、限定 克(戰(zhàn)勝),威震天下。齊兵戰(zhàn)5. 通“刻”,雕刻 后日益驕縱,未能克(約束)【補(bǔ)充成語】 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為身處克 克勤克儉:既能勤勞,又能節(jié)儉。 富強(qiáng)之國而不克(能夠)蒙其攻無不克:攻打一個地方?jīng)]有攻不 澤。下來的。克已復(fù)禮: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jié)克期完工:約定或限定日期完工1. 種類分門別類2. 類似 宋人劉某,形類(類似)橐例句: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 駝?wù)撸瑯渲桀悾ǚN類),其法類 也。(《項脊軒志》) 異。眾人怪之,問其以。劉舉類3. 類推 (事物)講解之,眾皆以為其義例句: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 之深。類。(《墨子》)4. 事例、條例12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例句: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屈原列傳》)5. 大多、大都例句:走卒類士服,農(nóng)夫躡絲履。(《訓(xùn)儉示康》)陌上有麗人,可憐(可愛)1. 憐憫、同情體無比,而家無親人憐(愛惜)2. 愛、喜愛、疼愛、愛惜等憐 之。逢戰(zhàn)火,隨眾流浪,一路艱例句:可憐體無比。(《孔雀東南辛,眾皆憐(憐憫)之。禍后歸飛》)家,可憐(可惜)焦土一片。古時有一人,治學(xué)曠日彌1. 動詞:彌補(bǔ)、充滿(長久)久,煩之。一日外出,2. 形容詞:滿、廣、久彌 遇雨,久不止,仰彌(滿,遍)3. 副詞:更加、越發(fā)天之云,心之彌(更加)煩,歸例:歷久彌新家,方心安。日莫(同“暮”,晚)時1. 不、沒有、不能、沒有誰、沒有 分,有好友二人離于滄州,二人什么 皆語友人曰莫(不要)相忘,其莫 2. 通“暮”,傍晚 一人曰:“人當(dāng)重義,不義之財3. 通“漠”,廣大 莫(不)取。如此,莫(沒有誰)能加害于爾也。”1. 放牧,放牧的地方,放牧的人2. 管理、約束、臣服 蘇武牧(放牧)羊,渴飲例句: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萬 雪,饑吞氈,歷盡萬難,而自牧牧 民,民用而不失。 (約束)不畔主背親,州牧(官(《逸周書·命訓(xùn)》) 名)者無不感慨。3. 官職名,州牧,一州之長1. 里面、內(nèi)部、內(nèi)心、內(nèi)室等2. 向內(nèi)、親近3. 朝廷 李密自小家窮,家無應(yīng)門之例句:以數(shù)切諫,不得久留內(nèi),遷 僮,內(nèi)(內(nèi)心)懷憂國之計,而內(nèi) 朋友親之。李密常內(nèi)(通為東海太守。《史記 汲鄭列傳》)“納”,接納)朋友于家,晤言4. 通“納”,接納、采納、迎娶、 一室之內(nèi)(里面),抒滿腔豪收藏 情,歌窈窕之章。5. 通“汭”,河流交匯處陳人母逝,遵鄉(xiāng)人之規(guī),期1. 一段時間、選定的日子 (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之親皆例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來吊唁。后陳人外出,其妻與之期 (《詩經(jīng)·君子于役》) 約以一年為期(規(guī)定的時日)。2. 約定、期待 期(一周年)年之后,妻未見其歸,又?jǐn)?shù)年,仍未見其歸,悲而13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例:不期而遇;難期一年事 曰:“為何不見歸?一年之期早3. [jī] 一整年/月/日 逝,吾期(期望)歸。莫非與佳4. [jī] 期功、期服;喪服 期(約會)而忘歸耶?”1. 奇特的、罕見的(注意意動用法) 魏人見一舟,約七分有奇2. [jī] 命運(yùn)不好、遇事不利 (余),甚奇(引以為奇)之,奇 例句:以為李廣老,數(shù)奇。(《史 嘆曰:“天下奇(奇異的)才多記·李將軍列傳》) 矣!"3. [jī]] 余數(shù)例句:一尺有奇(《奇器圖說》)白居易初入仕時,帝見之,1. 改變、遷移以為奇才,授秘書省校書郎,后例:遷日(更改日期);遷次(移遷(晉升)為翰林學(xué)士。白居易居,遷移);遷幸(舊指天子遷居遷 不畏權(quán)貴近臣,直言上書論事,他處);遷神(移靈,移柩)常論及前朝遷(改變)滅之事。2. 變動官職(晉升、貶官、流放)后因觸怒皇帝,帝左遷(貶謫)3. 死亡其為江州司馬。外敵來犯,曹劌請(請求)見,曰:“吾雖山野之人,尚能1. 拜謁效力,請(請讓我)從將戰(zhàn)。”2. 請求請 帝許之。勝歸,帝設(shè)宴,為其慶3. 請允許我功。席間,有大臣知曹劌不善4. 希望某人做某事音,欲俾其出丑,請(希望某人做某事)其奏瑟以助興。蘇軾為杭州太守,見一人有1. 貧窮、困窘、處境艱難、走投無 才而窮(失意)厄,于路泣之,路 軾助之,并告其曰:“豈效阮籍例句: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窮(走投無路)途之哭?當(dāng)窮窮 (《滕王閣序》) (處境艱難)且益堅,不可無氣2. 盡、窮盡 節(jié)。”此人銘記于心。后至長江例:窮兵黷武 嘆曰:“吾生須臾,長江無窮3. 推究 (盡),有生之年當(dāng)如蘇太守。”曹操率軍南征,至河邊,此地去(距離)鄉(xiāng)千里,回首去1. 過去、除去等 (過去)日苦難,感慨頗多。又2. 離開 見士卒皆思鄉(xiāng),士氣不振。為去去 3. 到…去 (除去)晦氣,捉小鳥留軍營。4. 距離 小鳥久住軍營,人至不去(離開)。士卒見之,大喜,遂士氣大增。14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韓愈學(xué)識淵博,常勸(勉勵)人不拘于時以學(xué)習(xí),人皆敬1. 勸說、勸勉勸 之。后上書指斥朝政,人勸(勸2. 受到鼓勵、努力說)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終遭貶。趙得和氏璧,秦聞之,索1. 退卻、退后要。趙以藺相如為使使秦,藺相例:卻步而立如遂帶和氏璧至秦,見秦王意圖2. 使…退后、退卻,用于打仗欺之,相如因持璧卻(退卻)3. 拒絕、推卻立,卻(回頭)看隨從,隨從會卻 例:卻之不恭(《萬歷野獲編》) 其意,與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歸4. 回頭、再趙。秦王怒,欲攻趙。又恐廉頗例句: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以兵卻(擊退/使…退)之,遂寄北》)罷。相如歸國,卻(再)話赴秦5. 連詞:可是、但是之事,趙王以為勇。1. 遵從、順從 孔子如(往)齊,問弟子之2. 往、去 志。弟子答曰:如(或者)小例:如廁 相,如師。子曰:“善矣,以仁3. 比得上 為本。”弟子如(按照)語應(yīng)例句: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事,一切皆順。子至齊,則與齊如 (《鴻門宴》) 王曰: “君待民如(像)草蕎,4. 連詞,如果、比如、或者 不可,不如(及,比得上)以仁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 懷之。”齊王思慮甚久,覺子之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言甚是。子曰:“王如(假如 如(《論語》) 果)知此,則國泰民安。”1. 像例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杜少府之任蜀洲》)2. ..若;…的樣子例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韓愈歸家,途見大鵬,其翼(《氓》) 若(像)垂天之云,觀桑之葉沃3. 若夫;像那… 若(相當(dāng)于“然”) ,甚喜。歸例句: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 家,遇眾人拜廟則曰:“若(你若 (《岳陽樓記》) 們)雖年長,其智不明,雖稚子4. 比得上 未必不若(比得上)汝等。若例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 (如果)勤學(xué)之,則智明也。”移山》)5. 你、你們、你的6. 假如、如果例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15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好的例: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勸 項伯與張良素善(友善,交學(xué)》) 好),知項王之事,前來告良。善男信女(心地仁愛,品質(zhì)淳厚) 沛公善(擅長)假人力,以為戰(zhàn)善待(好好地) 爭之勝負(fù),非在兵之利,戰(zhàn)之善2. 容易 (正確),而在人和。故聞項伯善 例:多愁善感 之言,屬良善(好好地)待之。3. 羨慕、喜好 后至項王營中,見一廚正解牛,例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 游刃有余,終善(通“繕”,擦休。(《歸去來兮辭》) 拭)刀而藏之,頓時善(羨慕)4. 通“繕”,修治、擦拭 其技,欲納入麾下。例句: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趙國危難,趙太后急,少(缺少)睡眠。后求救于齊,齊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太后不肯。大臣患,諫者益少(不多)。觸龍1. 數(shù)量少、缺少、年少憂,少(不多時)間,以長安君2. 稍微少(缺少)功之事曉利害,曰少 3. 輕視 “長安君少(年幼),無寸土之例句:儒生之徒亦自相少。(《論功,國人定少(輕視)之,如衡》)此,則忠長安君之人定會加少(減少)。較之,令長安君出齊有益。”太后以為然,色少(稍微)解。1. 徒步渡水 陶淵明自涉(進(jìn)入)仕途,2. 渡過、經(jīng)過、經(jīng)歷 屢有不快,為求心安而辭官歸3. 進(jìn)入 家,日涉(散步)園庭以冶情,涉 4. 散步 且常駕車以游。一日,遇河,下例句:園日涉以成趣。(《歸去來 車徒步涉(渡水)水,亦感快兮辭》) 意。1. 勝利、戰(zhàn)勝2. 超過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例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憶江 至三品,遭人嫉,被貶。心憂,南》) 酒醉不勝(能承受)杯杓,至勝3. 美好的、盛大的 (優(yōu)美)地,仍不能勝(戰(zhàn)勝)勝 例句: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 心憂,遂發(fā)憤,立志定當(dāng)勝(超樓記》) 過)于前,無奈天不遂人意,屢4. 盡、完 受挫折,其心之憤,何可勝例句:刑人如恐不勝。(《鴻門 (盡,完)道也哉!宴》)5. 能承受、禁得住16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例:不勝其煩;不勝酒力蘇軾至臨安,與黃庭堅相識(認(rèn)1. 知識 識),二人同游花山,見一碑識 2. 認(rèn)識、知道 石,其上文字猶可識(識別),3. [zhì]記住 覽后,蘇軾曰:“吾輩當(dāng)識(記住)之。”1. 出使、派遣 燕太子丹使(派遣)荊軻刺例句:臣愿奉璧往使。(《廉頗藺 秦王。荊軻使(出使)于秦,見相如列傳》) 秦王,獻(xiàn)圖而圖窮匕首見。荊軻2. 讓、令、命令、指使、使喚等 持匕首刺王,后為王所擒。王使 3. 使者、仆役 曰:“此事由何人使(指4. 連詞,假使 使) ”荊軻不答,死。杜牧論例句: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 曰:“使(假如)六國各愛其秦。(《阿房宮賦》) 人,則足以拒秦。”1. 正確(與非相對)例句: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敵國入侵,皇上令百姓參2. 代詞:這、這個、這樣等) 戰(zhàn)。是(指示代詞,此)時,木例句: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蘭之父年老,不能戰(zhàn)。木蘭欲替是 (《捕蛇者說》) 父從軍,故女扮男裝赴戰(zhàn)場。入3. 連詞:因此、即使 戰(zhàn)場.方知今是(對的)而昨例句: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 非。十年之戰(zhàn),得勝歸來,是以設(shè)。(《雨霖鈴·寒蟬凄切》) (因此)人皆贊。4. 語法: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例:唯利是圖、惟命是聽1. 出嫁2. 到...去(貶官) 蘇轍自鄉(xiāng)適(到……去)臨例句: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安見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適(《史記·賈誼列傳》) (出嫁)還家門,按鄉(xiāng)俗避之。3. 符合、順從 后于臨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轍例句: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日:“處分適(依照)兄意,吾適 (《歸園田居》) 已來矣,心安之。”兄邀其赴赤4. 舒適、享受 壁游,觀美色,嘆曰:“此等美例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色,吾與子共適( 享受)。”(《登樂游原》)5. 恰好、偶然、剛剛例:適可而止1. 書寫 班固本是一介書生,常購書2. 文字、書信、書籍、一種文體 (書籍)于市肆。逢戰(zhàn)事,常以書 例句: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書(書信)適家,書(書寫)憶(《石壕吏》) 家之念。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戰(zhàn)國17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策·齊策》)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項脊軒志》)《書》曰:“滿招損,謙得益。”(《五代史伶官傳序》)3. 《尚書》1. 誰、哪個、什么例句:是可忍,孰不可忍。(《論 鄒忌朝服衣冠,問其妻:語.八佾篇》)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答曰:2. 孰與、孰若、孰何:選擇關(guān)系 “汝之美甚,孰(誰)及君熟 例句:吾與徐公孰美 (《戰(zhàn)國 也。”鄒忌孰(通“熟”,仔策·齊策》) 細(xì))視之,自謂其言不實。3. 通“熟”,仔細(xì),成熟、熟悉等例句: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韓非子·解老》)[shǔ]1. 類屬、歸屬(親屬、一類人、屬地、隨從)例句: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羽之死》) 項羽力大無窮,名屬(隸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 屬)天下第一。舉大業(yè),屬(隨部。(《琵琶行》) 從)者百萬。后沛公先入關(guān),恨2. 是 之。范增獻(xiàn)計,屬(通“囑”,[zhǔ] 囑咐)其邀沛公至軍營,于坐殺1. 連綴、連接 之。席間,項王屢舉酒屬(勸屬 例句: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請)沛公。沛公曉其意,乃佯醉(《張衡傳》) 歸。范增長嘆曰:“婦人之仁,然亡國破家相隨屬。(《史記·屈 吾屬(類、輩)且為虜矣!”果原賈生列傳》) 然,后項王之禍相隨屬(連2. 剛剛、恰好 接)。例句;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史記 留侯世家》)3. 通“囑”,囑托,委托,致意例句:舉酒屬客。(《赤壁賦》)夫起舞屬丞相。(《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18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shù]名詞、數(shù)詞1. 數(shù)量、幾例:心中有數(shù)、濫竽充數(shù)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桃花源記》)3. 道理、方法、技巧、命運(yùn)例句: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六 莊宗即位,獨(dú)喜伶人。欲國論》) 戰(zhàn),令伶人察國之財,方知錢財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shù)矣。(《荀 之?dāng)?shù)(數(shù)目)少矣,于是休養(yǎng)生子》) 息,令數(shù)(密,細(xì)密)罟不入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孟 池。出征,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子》) (計算)。久攻不下,而軍心思3. 六藝之一 歸,莊宗數(shù)(屢次)令伶人壓數(shù) [shǔ]動詞 之。且重征百姓之稅,每需百姓1. 計算(列舉) 數(shù)(幾)年之產(chǎn),終敗北。后人例:不可勝數(shù) 嘆曰:“事皆有其數(shù)(規(guī)律),不可遍數(shù),聊舉數(shù)人以訓(xùn)汝。 若莊宗知之,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天(《訓(xùn)儉示康》) 數(shù),命運(yùn)),未能易量。”2. 突出、數(shù)落、訴說例:數(shù)一數(shù)二、數(shù)說[shuò]副詞1. 屢次例:數(shù)見不鮮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cù】形容詞數(shù)不入灣池。(《寡人之于國也》)19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率領(lǐng)、帶領(lǐng)例句: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過秦論》)將率不能則兵弱。(《荀子·富國篇》)2. 直率、輕率、急躁例句:子路率爾而對。(《論語·先進(jìn)》)3. 沿著、遵循 孔子率(帶領(lǐng))弟子?xùn)|游,例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路遇一婦人倒地,遂問弟子何之濱,莫非王臣。(《詩經(jīng)·小 事。子路對曰:“病也。”且率雅·北山》) (輕率)爾以草根治。孔子不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與妻說》) 根治,病皆好。”顏淵不以為率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治平 然,駁曰:“如此,病者率(全篇》) 都)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4. 大概 則何如?”例句: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夢溪筆談》)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shù)歲即復(fù)倍約。(《史記·韓長孺列傳》)5. 全部例句: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六國論》)6. 比率率稅(唐代由率貸轉(zhuǎn)化而來的一種雜稅);率貸(唐代的一種雜稅,既對富戶按其財產(chǎn)的比率強(qiáng)制舉債);利率;稅率20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談?wù)f、訴說、解釋例句: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2. [shuì]勸說游說;說士(游說的人);說客(游說之士);說項(替人說好話或說情。);說城(勸說舉城投降) 柳宗元為官,人常譏其說3. 言論、說法 (說法,主張)。后貶于永州,例句:然是說也,余尤疑之。 見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說(訴說 (《石鐘山記》) 說)心中之事。少年說(通4. 一種文體 “悅”,高興,喜悅)。柳宗元例:師說、馬說(議論) 說(勸說)少年棄捕蛇之事,而5. [yuè]通“悅”,高興、愉快 少年不從。例句: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秦王不說。(《唐雎不辱使命》)6. 通”脫“,解脫例句: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氓》)1. 私人的、自己的、私密的例:大公無私、一心為公、毫無私心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 李白與高力士有隙,唐玄宗時。(《長恨歌》) 之妃楊玉環(huán)私(偏愛)力士,力私面(私下會面);私賞(私下賞賜) 士請玉環(huán)害李白。李白之友聞私 私喪:謂家屬之喪。多指父母、妻 之,私(私下)見白于夜并告之子。 以事。白曰:“無妨,以先國家私憾(私人之間的怨恨); 之急而后私(私人,個人)仇私鹽私醋(比喻不能公開的事) 也。2. 偏愛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1. 白色的絹,白色的例句: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孔雀東南飛》) 劉蘭芝家教甚好,素(向來)2. 空,有名無實或有實無名 與人交好,十三能織素(白色的素放(無條件釋放);素王(指有王者 絹),后嫁于焦仲卿,著素(質(zhì)素 之道而無王者之位的人);素封(沒有 樸,不加裝飾)衣,人皆愛之。官爵封邑但和封君一樣富有的人 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勞作不家);素手(空手;不帶禮物);素功(素 息。王的功業(yè));素官(沒有實際權(quán)力的閑官)21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3. 質(zhì)樸;不加裝飾例句: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陋室銘》)吾心獨(dú)以儉素為美。(《訓(xùn)儉示康》)4. 向來、平素例句:帝以芝清忠履正,素?zé)o居宅。(《晉書·魯芝傳》)其施設(shè)亦皆素所見聞而已。(《慈溪縣學(xué)記》)1. 熱水、開水(同“燙”)湯火(滾水與烈火);湯炭(滾水與炭火);湯婆子(充以熱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銅制扁圓形容器);湯浴(洗熱水 商湯(專有名詞,商朝第一澡) 個君王)時期,濫施酷刑,對犯湯 湯鑊,死刑的一種,也作“烹”, 者施以湯(熱水,開水)鑊之是把人放在大鑊,用滾湯將人活活 刑,未死,則家人以湯(湯劑)煮死的酷刑。 藥治之。2. 湯劑、菜湯、飲料3. [shāng]水急流的樣子例:淇水湯湯,浩浩湯湯1. 眼淚(流眼淚) 古代一女子.與氓相愛,二2. 鼻涕(流鼻涕),古代多用泗 人交好。氓與之相約,秋以為例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期。不見氓時,泣涕(眼淚)漣涕 艱。(《楚辭·離騷》) 漣。后嫁之,而遭氓棄,常涕臨表涕零。(《出師表》) (哭泣)之,夜夜涕(鼻涕)與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僮 淚垂簾。約》)1. 步行例句: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論語·先進(jìn)》)2. 步兵周代盛行車戰(zhàn),車上的兵稱“甲士”,車后跟著步行的兵叫“徒”。 陳涉本是氓隸之人,其能不徒 例:帥徒以往。(《左傳·昭公二 及蒙恬之徒(這些人)。而與卒十五年》) 同苦,戰(zhàn)時常舍車而徒(徒步)3. 一類人(門徒、服勞役的犯人 行。得天下后,其幼時之友至等) 宮,而不見,其友徒(白白地)例句: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見欺,曰:“徒(空)有帝王之(《師說》) 表。罷也,吾輩不計矣,徒4. 空、光著、單獨(dú) (只)記舊時之誼也。”22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徒倮(光身);徒首(空首。身無甲胄)徒手(空手);徒話(空話);徒法(空有法制)徒奏(單純的器樂合奏)5. 徒然、白白地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6. 只、僅僅例句: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廉頗藺相如列傳》)1. 逃亡、逃跑例句: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史記·陳涉世家》)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國語·晉語四》)2. 死、滅亡(過去)例句:存亡不可知。(《蘇武 楚欲亡(使……滅亡)齊,傳》) 齊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資治通 晏子,其從曰:“楚王無義,汝亡 鑒》) 當(dāng)亡(逃跑)去。”晏子不從,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六國 與楚王辯,曰:“齊亡(滅亡)論》) 于楚無益。”楚王亡(通3. 丟失 “無”,沒有)以應(yīng),遂存齊。例句: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六國論》)4. 通“無”,沒有例句:空自苦亡人之地。(《蘇武傳》)1. 君主2. 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 王(姓氏)姓大臣進(jìn)諫曰:王 3. [wàng]稱王 “王(大王)欲王(稱王)天例句:沛公欲王關(guān)中。(《鴻門 下,必以仁治乃可。”宴》)23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向高處、遠(yuǎn)處看例句: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2. 觀察、盼望、仰望、視野所及 三月之望(農(nóng)歷每月的十例:喜出望外、不負(fù)眾望 五),司馬遷因李陵之事受刑,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 日夜望(盼望)友至,心恨,后宴》) 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望 3. 聲望、威望 (遠(yuǎn)遠(yuǎn)地看)之不似仁君。汝宜例:德高望重 珍重。”’遷發(fā)憤,遂著《 史都督閻公之雅望。(《滕王閣序》) 記》,名望(名望,聲望)震于4. 農(nóng)歷每月十五 后世。既望:每月十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賦》)5. 天干地支紀(jì)年法的第 59個[è]1. 不好的(人、事、adj)引申:險惡、丑例句:狀貌甚惡。(《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指南錄后序》)呂師孟早就同我結(jié)怨。(《指南錄后序》) 屈原學(xué)高且性剛,子蘭為人[wù] 不良,常造惡(罪惡),嘗構(gòu)惡2. 厭惡 (誹謗)屈原于楚王前。屈原惡惡 例:好逸惡勞(厭惡,憎恨) (討厭)其行為,曰:“此人行3. 嫉妒(中傷) 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例句: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國惡(怎么)乎定?”(《赤壁之戰(zhàn)》)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獄中上梁王書》)[wū]4. 怎么,哪例句:以小易大,彼惡知之。(《齊桓晉文之事》)5. 嘆詞例句:惡,是何言?(《孟子》)24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常見含義:小、輕微、稍微、衰微、卑微等例句: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隆中對》)動刀甚微。(《庖丁解牛》)周室卑微,五霸既滅。(《過秦 李密身份微(卑微)賤,為論》) 敵國俘臣,為避害乃微(秘密2. 隱藏、偷偷地 地)居于僻遠(yuǎn)之地。晉武帝詔其例句: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 出仕,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氣日微微 (《信陵君竊符救趙》) (微弱)者為辭拒,且曰:微3. 精妙 (沒有)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例句: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 篇《陳情表》 其辭微(含蓄),其行廉。(《屈原列傳》) 而旨意深遠(yuǎn)。4. 如果沒有、即使沒有例句: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荊軻刺秦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1. 全、都例句:趙王悉召群臣議。(《廉頗藺相如列傳》)2. 周全、詳盡、窮盡例句: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 古有一人,棋藝絕倫。弈棋萬。(《戰(zhàn)國策》) 未曾輸,值賽事悉(全都)獲冠悉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論 軍,欲書《棋藝》 一書,又患無積貯疏》) 才,恐書不能悉(詳盡表達(dá))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報 意,終棄之。人安書》)3. 知道例句: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國志》)25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相貌、丞相、宰相、小相2. 觀察(本義)例:良禽相木而棲、伯樂相馬相鼠有皮,人而無儀!(《詩經(jīng)·相鼠》) 韓愈,少時聰穎,愛助人,3. 幫助、輔助 鄉(xiāng)人相(觀察)其貌,以為福祿例句: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 之相(形貌,狀貌)。后赴京城之。(《游褒禪山記》) 趕考,途遇一人敘其無所依靠,相 4. 動作偏指一方 愈乃將其所帶之財贈之。其人例:實不相瞞、相形見絀、好言相 曰:“汝好心,定當(dāng)富貴。發(fā)達(dá)勸 之日莫相(用在動詞前,表動作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 偏指一方)忘。”韓愈赴京考東南飛》) 中,以力相(輔佐,幫助)君5. 相互 王。相與:一起相得:相投合相應(yīng):適合1. 感謝2. 道歉、謝罪 暮春時節(jié),春花謝(凋3. 推辭、拒絕 落)。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4. 辭別 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謝(拒5. 告誡 絕)之。山民執(zhí)意邀,牧怪之。例句: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謝 (《孔雀東南飛》) 謝(道歉,謝罪)。后至其家,6. 請問 山民禮遇之,牧謝(感謝)其款例句: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 待。旦日牧謝(辭別)山民而不?”(《陌上桑》) 出,且嘆曰:“多謝(告誡)世7. 凋零 人,善者多矣。”例:新陳代謝1. 書信、音信、信物、送信的人、使者、媒人例句: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 楚王信(信任)屈原,屈原也。(《荊軻刺秦王》) 以為美言不信(真實),故每諫2. 信任、信用、守信、誠實、可靠 必以信(實情)告之,后子蘭短的 之,屈原見逐。屈原以為楚王未信 例句: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 信(守信用),欲投汨羅江報命,不信。(《晉靈公不君》) 國,信(隨意)手取頭上之飾為3. 真實、實情 信(信物),俾人聞王,乃冀王例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通“伸”,伸張)大義于天信。(《曹劌論戰(zhàn)》) 下。4. 確實、的確、實在例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26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5. 隨意例句: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6. 通“伸”,伸張例句: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1. 興起、興辦、復(fù)興、興致、興盛等例句:不敢興兵以拒大王。(《荊軻刺秦王》)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 劉邦興(發(fā)動)兵伐秦,后記》) 劉邦王,大漢興(興盛)。政通興 遇游僧澄源至,興甚勇。(《游黃 人和,興(興辦)教育,人才興山記》) (興起)焉。2. 起身例句:夙興夜寐;早起晚睡乃寢乃興,乃占我夢。(《詩經(jīng)·小雅·斯干》)3. 《詩經(jīng)》六義:風(fēng)雅頌賦比興組詞法:行為、品行、行走、實行[xíng]1. 去、離開、前往例句: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列傳》)2. 行酒 蘇武因行(品行)正范高,例句: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 行(踐行)古道,帝令其出使胡行 行,多不過七行。 地,行前,帝設(shè)宴屬托。途中遇(《訓(xùn)儉示康》) 強(qiáng)盜隨行(行走),見強(qiáng)盜猶如3. 將要(行將就木) 行(古代軍制單位)伍之人,魁[háng] 格有形。蘇武感化之。1. 隊伍、軍隊、軍隊編制,二十五人稱“一行”2. 道路、職業(yè)、輩分例:丈人行、老本行1. 幸運(yùn)、寵幸、幸而(幸虧、僥 沛公占咸陽,是其之幸(幸幸) 運(yùn))也。且財物無所取,婦女無2. 皇帝駕臨 所幸(寵幸),足見其志向遠(yuǎn)幸 例句: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 大。項王怨沛公奪咸陽,遂生滅幸太原。(《史記·孝文本紀(jì)》) 其之心。幸(幸虧)項伯前來告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 張良。項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賦》)27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3. 希望(敬辭) 無備殺之,后沛公幸(僥幸)得幸勿推卻;幸叨;幸蒙 脫。1. 修理、興建、裝飾、治理例句: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過秦論》)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岳陽 王羲之修(身高)七尺有樓記》) 余,常修(施行)文德。所住之2. 學(xué)習(xí)、鍛煉、培養(yǎng)、編纂 處有茂林修(高,大)竹,風(fēng)景例句: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 甚好。僅蘭亭破,遂修(修理)修 非子》) 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掌修國史 (修建),又以名聯(lián)修(修飾、3. 長、高、大、遠(yuǎn)、美好 裝飾)之。聚友人于蘭亭,嘆修例句:茂林修竹。(《蘭亭集序》) (長)短隨化,將其作收于集,鄒忌修八尺有余。(《戰(zhàn)國策·齊 并作序。策》)恐修名之不立。(《離騷》)1. 緩慢、慢慢地 城北徐(姓)公儒雅,一日徐 例句:故其疾如風(fēng),其徐如林。 散步,見清風(fēng)徐(慢慢)來,神清(《孫子·軍爭》) 目爽。1. 允許、答應(yīng)、贊成例句: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fàn)柮粻柌辉S我,我乃屏璧大鐵椎,不知何許(地方,與珪。(《尚書 金縢》)處所)人也。身背鐵椎.長丈許2. 處所、地方 (表約數(shù),上下)。赴京城,路許 例句:漢陰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 見一村井水清如許(這樣,如(《后漢書·逸民傳》) 此),欲飲之,村人不許(答3. 約數(shù) 應(yīng),允許),怒而去。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4. 指示代詞,這樣例句: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暮,斜陽(太陽,陽光)橫1. 太陽、陽光、溫暖 照,大雁長飛,聲斷衡陽之浦,陽 2. 山南水北為陽 衡陽以其乃衡水之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名之也。28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yào] 古時,國人皆好細(xì)要(人體需要、要領(lǐng)、要害、須要、簡要 的腰部),故肥胖之人皆盡力覓[yāo] 良方,并記其提要(要領(lǐng),關(guān)邀請、相約、要求、要挾 健),終要(概括,總結(jié))其法要 例:要言不煩 以廣之。一日,有人與醫(yī)要(相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時也。(《呂氏 約)于茶館,而其要(通春秋》) “邀”,邀請)人戲之,醫(yī)者大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 怒,以死要(要挾,威脅)之,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遂罷。橘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1. 應(yīng)當(dāng)(祈使、推測) 北則為枳,因淮南之地宜(適宜 2. 適宜 宜)橘生長也,是故,橘宜(應(yīng)當(dāng))植于淮南。1. 丟失、遺棄、遺漏2. 遺留(特指死去的前人留下的)例句: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 趙國因遺(遺留,留下)德。(《出師表》) 策,攬人才,聞廉頗雖老而欲效3. 排泄物 力于國。趙王則使人問,使者回遺 例句: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報一餐間三遺(排泄(大小便)(《廉頗藺相如列傳》) 矢。趙王厚遺(給予,饋贈)廉4. [wèi]給予 頗以遣之。廉頗以為趙王小施而例句:使人遺趙王書。(《廉頗藺 大遺(遺棄)。相如列傳》)1. 給予、贈送 自唐以來,從師之風(fēng)不盛,例句: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 阿諛之風(fēng)而興,韓愈以為此貽貽 以貽之。 (《師說》) (遺留)害無窮,遂作《師說》2. 遺留 以貽(贈送,給予)李蟠,嘉其例句:貽笑千秋;貽害無窮 好學(xué)。1. 換、改變、替代、整治例句: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盡心上》)2. 輕視 趙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例句: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 (換,交換)璧,藺相如曰:也。(《韓非子·五蠹》) “秦城不予,璧不可易(容易,易 3. 容易、輕易 輕易)得。”秦王怒,左右欲刃例句: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相如,然相如面不易(變,改(《孟子·離婁章句上》) 變)色,應(yīng)對自如,令秦王不易無功之賞,不易一錢;無益之費(fèi), (輕視)相如。后完璧歸趙。不易一金。(《潛書·善游》)4. 平易、平坦例:易野、易道、易地29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一日,天陰(陰天),一農(nóng)夫于山陰(指山的北面)砍柴,1. 陰天、冷、陰暗、陰影、陰險其間陰(冷,寒冷)風(fēng)陣陣,農(nóng)2. 山北水南夫欲還家.不料山口處忽見一惡陰 3. 暗地里、陰險 狼,農(nóng)夫躲于林中陰(暗中)窺例句: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之,后以肉為餌,誘其入一暗(《張衡傳》)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燒之,既而還家。1. 文言常識夏、商、周、晉(包括春秋戰(zhàn)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文官尊左, 李斯以功大,位于眾大臣之武將尊右。 右(上)。其左右(近臣)皆因右 秦、唐、宋、明:尊左。 之驕縱。一日,偕友游于泰山,漢、元、清(包括三國時期):尊 察路之左右(表方位,與“左”右。 相對)涂鴉文字甚多。2. 豪右:一方有名望的大族3. 左右:近臣、服侍的人、侍衛(wèi)兩國交惡,其一國擊一國再(兩次),然皆敗,察其故,士再 兩次、多次、第二次 氣不振也。士氣決于鼓,一鼓作氣,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敗。1. 到例:登峰造極造飲輒盡,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傳》) 太宗年間,魏征造(到……造 2. 制造、制定 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宮例句: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 中,造(制定)法令,興水利,(《史記·屈原列傳》) 以利民生。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梁惠王問政于孟子,曰:1. 知道、了解、知識“本王處庭院之深,何以知(知2. 通“智”,智慧道)民生疾苦?”孟子對曰:知 3. 主持、管理 “知(主持,管理)政者,不聞例句: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片面之詞,當(dāng)身體力行,方知(《勾踐滅吳》)(智慧)明而無過。”30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到、招納例句: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xué)》)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隆中 齊王欲致(招納,引來)天對》) 下之士,致(送給)千金以晏致天下之士。(《過秦論》) 子。晏子致(表達(dá))誠于天下豪2. 得到 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貧,無致 例句: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 從致(得到)書以觀,而思維精東陽馬生序》) 巧,尤致(志趣)思于天文陰陽3. 給 歷算,為晏子之誠所感,前往晏致仕、致辭、致電 子處。兩人席談,方覺其致(情4. 情志 趣,意志)一也,甚歡。例句:其致一也。(《蘭亭集序》)1. 本質(zhì) 屈原借《離騷》“唯昭質(zhì)2. 人質(zhì)、抵押 (本質(zhì))其猶未虧”表忠,而秦例句: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使離間計,令人厚幣委質(zhì)(通(《觸龍說趙太后》) “贄”,見面禮)事楚,使楚太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 子赴秦為質(zhì)(人質(zhì))。屈原力質(zhì) (《觸龍說趙太后》) 諫,而子蘭肉袒伏斧質(zhì)(殺人時3. 通“贄”,見面禮 作墊用的砧板)請罪于楚王,讒4. 殺人用的砧板 之。楚王怒,質(zhì)(質(zhì)問)屈原,5. 詢問 后逐于江濱。此地有蛇,黑質(zhì)例句: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 (質(zhì)地,底子)而白章,屈原以(《送東陽馬生序》) 之為藥,醫(yī)百姓之患。1. 治水(治療、治理、處置、應(yīng)對) 曹操有疾,久治(醫(yī)治)不例:安定 愈。受人詬病,因其挾天子以令治國安邦(《猿聽經(jīng)》) 諸侯,孫權(quán)、劉備等共治(對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資治通 付)之,于危急之中以義治(治鑒》) 理)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不效,則治臣之罪。(《出師表》) 而治(與“亂”相對,特指國家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扁 治理得好,安定太平)。鵲見蔡桓公》)智叟見愚公一家人搬山,將石投諸(兼詞,相當(dāng)于“之于)1. 眾多的 渤海之尾,嘆道:“諸(眾多,諸 2. 兼詞:之于/之乎 各)人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子聞諸(兼詞,“之乎”) ?31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曹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敵人)也。孫權(quán)乃陰令部屬為1. 破壞財物(搶劫、偷盜)賊(刺客)使于操,未果。后權(quán)2. 傷害人(敵人、刺客、禍害)賊 思慮興國之事,以為國內(nèi)淫侈之例句: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俗是天下之大賊(害,禍害)之大賊也。(《論積貯疏》)也,改之。百姓不解,仍有盜賊(強(qiáng)盜)。權(quán)使人捕而誅之。1. 家族、滅族2. 一類人3. 《庖丁解牛》:一般,筋骨交錯 西楚霸王率精兵殺入咸陽,的地方 名門望族(家族)不敢言,士大族 例句: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 夫之族(類,輩)俯首稱臣。秦刀,折也。(《庖丁解牛》) 人統(tǒng)一六國,終為楚人族(滅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 族)。(《庖丁解牛》)1. 徭役、士兵 韓信拜大將軍,率士卒(士2. 部隊(戶籍)的編制 兵)與項王戰(zhàn)。項王難于應(yīng)付,卒 3. 完成、停止、死亡 節(jié)節(jié)敗退后卒(死)于烏江。而4. 最終、終于 卒(最終)成萬世威名。1. 跑、逃跑例句: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 太史公牛馬走(仆人,自稱燒而走也。(《資治通鑒》) 的謙辭)司馬遷再拜言:臣因李2. 投奔、趨向 陵之禍,嘗欲亡走(逃跑)之,走 例句:鄭有他竟,望走在晉。 后至驪山,見其直走(延伸)咸(《左傳·昭公十八年》) 陽,憶荊軻刺秦之時,秦王環(huán)柱3. 牛馬走:自謙,像牛馬般奔波勞 而走(跑),則嘆歷史無情。碌1. 左邊2. 東面至于在地理方位的表示上,古人習(xí)慣用“左”來表示東方,這是由于人面向南方時的感覺造成的表達(dá)習(xí) 白居易居于僻地,其家左左 慣。 (左邊)右種梧桐。后聲名震,3. 尊位 鄉(xiāng)紳皆迎之,虛左(左邊的位秦、唐、宋、明:尊左 置,是上位),引其上坐。4. 降職左遷、左移5. 不正32120 個文言實詞實詞 釋義 語境理解1. 坐著2. 通“座”,座位 宋人喜外出,常停車,坐3. 坐守 (因為)愛美景。一日,出門見例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客,見一人南向坐(坐著),諸坐 (《荀子》) 多財物散于坐(通“座”,座4. 因為(連詞) 位)下,似坐(坐守,不動)而例句: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待官兵,傾之,官兵逮之,因其(《陌上桑》) 坐(犯罪)。5. 犯罪、降罪3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