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人教版2017-2018學年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人教版2017-2018學年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測試卷

資源簡介

人教版2017-2018學年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
1.2015年1月1日起杭州市建立居民階梯水價制度, 按新標準測算,第一階梯92.57%基本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戶戶均月增支約8.33元;第二階梯4.92%改善型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戶,年用水量超過216立方米以上部分,每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2元;對第三階梯2.51%用水需求較大的居民用戶,年用水量超過300立方米后,每 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4.85元。據此回答小題。
(1)杭州市這一措施直接目的是為了(  )
A.節約資源 B.保護環境 C.控制人口 D.降低污染
(2)對于這一措施的意義表述恰當的是(  )
①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
②有益于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③有利于保護環境,從根本上改善水環境問題
④有益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A
(2)B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節水措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杭州市建立居民階梯水價制度這一措施直接目的是為了節約資源。故選A。
(2)本題考查的是節水措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杭州市建立居民階梯水價制度有利于保護環境,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水環境問題,所以③表述錯誤。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節水措施的理解。
2.人口眾多并不一定意味著落后,人口之所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  )
A.老齡化問題目益突出 B.農村人口眾多
C.人口分布不平衡 D.人口素質偏低
【答案】D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口眾多并不一定意味著落后,人口之所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素質偏低。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人口問題的識記。
3.“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理念,推動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這里的“國情”主要指我國(  )
A.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 B.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C.資源和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D.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答案】C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知識。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都是我國面臨的國情,“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理念”目的是解決我國的資源環境的問題,因此這里的國情指的就是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C是正確并符合題意的,ABD本身說法正確但與題干中強調的我國的國情不符,排除,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原因的理解。
4.2013年5月,煙臺大學7名保潔員自發撿食學生們饅頭、油條、米飯等剩飯剩菜。他們的舉動觸動了社會各界尤其是煙大師生的內心,學生剩飯情況從此幾乎杜絕,真正落實了“光盤行動”。對7名保潔員的行為評價正確的是(  )
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②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要求
③不利于促進消費,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④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名保潔員的行為有利于解決節約資源,減少浪費,與消費無關,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5.下列關于人口、資源、環境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口過度增長,造成資源危機
B.人口過度增長,導致環境質量下降
C.人口過度增長,造成生態平衡失調
D.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環境的力量大
【答案】D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人口、資源、環境關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口過多增長會造成資源危機,導致環境質量下降,造成生態平衡失調,所以ABC表述正確,D表述錯誤。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口、資源、環境關系的理解。
6.我國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亮起“黃牌”。以下屬于我國主要環境污染問題的是(  )
A.最近幾年來我國北方春天都發生不同程度的沙塵暴天氣
B.荒漠化面積高達267萬平方千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憶元
C.中國90%的草地已經退化或正在退化,產草量下降
D.海洋環境日益惡化,近海無機氮超標達70%,赤潮時有出現
【答案】D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潮屬于環境問題,沙塵暴、荒漠化、草地退化等屬于生態問題。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7.閱讀下列表格,回答小題
中國人均占有量與世界人均占有量之比 能源綜合利用率
耕地 水 礦產資源 中國 世界
1/3 1/4 1/2 30% 70~90%
(1)表格中的數字反映的我國資源問題是(  )
①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豐富 ②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形勢嚴峻
③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科學 ④資源的儲量少,是資源小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  )
①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 ②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
③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樹立科學發展觀 ④停止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A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均資源占有量少,形勢嚴峻;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科學,所以②③符合題意。①④與題意無關。故選C。
(2)本題考查的是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我國的資源問題,我們要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樹立科學發展觀,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④表述錯誤。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資源問題的理解。
8.杭州雖地處水鄉,但去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596立方米,低于2013年全省人均的1693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21%,同時還面臨水質性缺水的威脅。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口數量過多 B.水資源總量太少
C.人們對水資源利用不當 D.水污染與破壞嚴重
【答案】B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水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水資源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水資源總量太少,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水資源問題的理解。
9.下列做法中,體現環保精神的是(  )
①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禁止使用塑料餐盒
③不隨意向河道傾倒垃圾 ④將大量的高齡樹從高山遷入城市,美化城市環境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將大量的高齡樹從高山遷入城市”破壞了高山的植被,所以④沒有體現環保精神。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10.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次有關中國人口問題的調查,其中一個學習小組在網上找到了以下表格。據此回答小題
我國60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預測表
年份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百分比 11.7% 15.5% 21.9% 25.1% 27.4%
(1)表格中的數據直接反映了我國人口問題的現狀是(  )
A.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 B.人口素質偏低
C.人口老齡化加速 D.農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平衡
(2)上述人口問題將給我國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你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是(  )
A.加快經濟發展 B.實現計劃生育
C.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D.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答案】(1)C
(2)A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表格中的數據直接反映了我國人口問題的現狀是人口老齡化加速。故選C。
(2)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加強經濟建設和發展。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口問題的理解。
11.有些城市街頭設立了“分貝牌”,隨時檢測車輛的噪聲。這一做法(  )
①能有效控制城市的噪聲污染 ②證明當地環保工作做得很完善
③有利于發揮人們的監督作用 ④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豐碑牌的設立說明當地環保工作做得比較好,并不能說明做得很完善,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12.環境問題可分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兩類。下列問題屬于生態破壞的有(  )
①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②霧霾嚴重
③酸雨 ④草原退化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屬于生態破壞,霧霾嚴重、酸雨屬于生態污染。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13.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我國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說明(  )
①可持續發展正從觀念走向實踐 ②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可以相協調
③解決全球性問題離不開國際合作 ④發展農業總是比發展工業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生態農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說明可持續發展正從觀念走向實踐,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可以相協調,所以①②符合題意;“解決全球性問題離不開國際合作”材料中沒有體現,所以③不符合題意;“發展農業總是比發展工業更重要”表述錯誤,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生態農業的理解。
14.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北京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12月27日通水,北京市民開始飲用長江水。我國實施“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主要是為了解決(  )
A.資源分布地區不平衡的問題 B.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問題
C.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 D.資源科學利用不夠的問題
【答案】A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實施“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主要是為了解決資源分布地區不平衡的問題。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水北調工程的理解。
15.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美麗鄉村”現場會在德清召開。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在會上強調,要打好生態牌、念好產業經,進一步把美麗鄉村建設的“美麗成果”,轉化為農村經濟發展的“資源優勢”。據此回答小題。
(1)材料體現了浙江省落實的發展戰略是(  )
A.科教興國戰略 B.可持續發展戰略
C.保護環境 D.節約資源
(2)浙江“打好生態牌、念好產業經”,建設美麗鄉村說明了(  )
A.把保護環境放在首要位置
B.體現保護環境的工作重心
C.發展估計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
D.堅持粗放型的發展方式
【答案】(1)B
(2)C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了浙江省落實的發展戰略是可持續發展戰略。故選B。
(2)本題考查的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現階段的首要位置和工作重心是經濟建設,所以AB不符合題意;浙江“打好生態牌、念好產業經”,建設美麗鄉村說明了發展估計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所以C符合題意;我們要堅持集約型的發展方式,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6.循環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與傳統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相比,其優勢體現在(  )
①保護環境,創造美好家園 ②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③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④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循環經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循環經濟并不能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循環經濟的理解。
17.下列全部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是(  )
A.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
B.煤礦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
C.草場資源、鐵礦資源、稀有金屬資源
D.風能、水能、太陽能
【答案】D
【知識點】世界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可再生資源和不可資源資源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風能、水能、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煤礦資源、鐵礦資源、稀有金屬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草場資源都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可再生資源和不可資源資源的理解。
18.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目前已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該工程的任務之一是評估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它對我國解決資源問題的意義在于(  )
A.改變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現狀 B.加強資源的回收利用
C.用月球資源完全替代地球資源 D.擴展資源的開發利用
【答案】D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嫦娥工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嫦娥工程”對我國解決資源問題的意義在于擴展資源的開發利用,所以D符合題意;AB與“嫦娥工程”無關;C表述錯誤,月球資源并不能完全替代地球資源。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嫦娥工程”的理解。
19.近年來,我國西部地區根據當地實際,引進資金和人才,使農牧業、工礦業、旅游業等產業得到強勁發展。這一事實說明區域經濟發展應(  )
①因地制宜 ②優勢互補 ③均衡發展 ④體現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事實說明區域經濟發展應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均衡發展,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0.“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已經從一句口號逐步演變為人們身體力行的日常行動。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
①就是要求我們過艱苦樸素的生活 ②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③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 ④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低碳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倡導低碳生活并沒有要求我們過艱苦樸素的生活,所以①不符合題意;低碳生活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低碳生活的理解。
21.對漫畫《“轉移”》所反映的現象,正確的認識是(  )
A.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B.企業轉移,大勢所趨
C.違背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D.能夠促進我國經濟協調發展
【答案】C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轉移”》所反映的現象并不能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違背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非選擇題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至2013年11月,我國部分地區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以來,圍繞我國是否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全國各界有不同的觀點。2014年11月5日,在國家衛生計生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衛計委監督局監察專員趙延配表示,對于普遍放開二胎的問題,目前仍無時間表。同時國家計生委表示,2015年生二胎的條件正在擬議中,其中不排除全面開放二胎,即屆時夫妻雙方,無論是否是獨生子女,均可生育第二個孩子。
圍繞“二胎”政策是否放開的觀點,社會各界反應激烈,支持者和反對者各持一端,據理力爭!
正方(支持)觀點:2003年至2013年的十年中國人口年均增長 0.57%,較之上一個十年1.07%年均增長率,下降接近一半,幅度驚人。
反方(反對)觀點: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至2010年11月1日,中國內地總人口為13.40億人,年均增長率0.57%,十年增加7390萬人,2014年將達到13.9億人。
(1)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目前條件下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正確選擇是什么?其要求有哪些?
(2)你支持哪一方觀點?聯系材料,結合我國人口特點及變化趨勢具體說明理由。
(3)面對“銀色浪潮”的沖擊,請你提一條應對措施。
【答案】(1)實行計劃生育;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2)正方;理由:我國人口數量大,但計劃生育成效顯著,降低了我國的人口出生率,減緩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同時由于控制人口和平均壽命延長等因素,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增加很快,在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的情況下,出現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會給我國的社會發展造成很大壓力;另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人口的需求大,許多地方出現勞動力人口短缺的現象。
反方;理由:我國人口基數大,雖然出生率顯著下降,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多;人口數量打會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對自然、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加劇了資源危機、環境惡化,加重就業壓力,使教育、住房、交通等問題更加突出。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依法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等。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計劃生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目前條件下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正確選擇是實行計劃生育。我們要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2)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指出正方,理由:我國人口數量大,但計劃生育成效顯著,降低了我國的人口出生率,減緩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同時由于控制人口和平均壽命延長等因素,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增加很快,在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的情況下,出現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會給我國的社會發展造成很大壓力;另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人口的需求大,許多地方出現勞動力人口短缺的現象。如支持反方,理由:我國人口基數大,雖然出生率顯著下降,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多;人口數量打會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對自然、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加劇了資源危機、環境惡化,加重就業壓力,使教育、住房、交通等問題更加突出。
(3)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面對“銀色浪潮”的沖擊,即老齡化問題,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依法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口問題的理解。
2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我國自然資源狀況表(見左下表格)
材料二:2012年10月16日西氣東輸三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開工(見下圖)。2009-2015年,國家規劃在中原、東南、中南、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多個重點目標市場新建支線管道約8000公里。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西氣東輸三線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能源運輸大動脈,橫跨我國邊疆、內地和沿海十省區。將使沿線上億群眾用上清潔可靠的天然氣,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節能減排,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而且能夠帶動設備、材料等相關產業,擴大國內需求,支撐和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1)根據材料一,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存在什么特點?
(2)材料二中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從另一側面說明我國資源存在哪一問題?這有什么不利的影響?這一工程的建設體現了解決我國這一資源問題什么重大舉措?
(3)西氣東輸三線工程的起點位于我國哪一經濟地帶?這一工程的建設對我國有何意義?
【答案】(1)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很低。
(2)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衡。影響: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舉措:實施了自然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不同區域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3)西部經濟地帶。意義:不僅帶動了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還滿足了東部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促進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材料一,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存在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很低的特點。
(2)本題考查的是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從另一側面說明我國資源存在然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衡的問題。這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為此,我國實施了自然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不同區域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3)本題考查的是西氣東輸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三線工程的起點位于我國西部經濟地帶。這一工程的建設不僅帶動了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還滿足了東部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促進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資源問題的理解。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5年1月26日,杭州錢塘江上霧霾濃重,已經基本看不到江對岸的樣子(見下圖)。當日上午9點,浙江全省多地發布霾黃色及橙色預警,其中金華PM2.5高達272,屬于嚴重污染。杭州、寧波、湖州等地屬于重度污染。此次霧霾襲擊了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我國有40%的心腦血管疾病和20%的肺癌可歸因于PM2.5污染。
材料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霧霾防治工作。2013年9月10日,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出臺了許多措施,如對污染企業“關停并轉”,淘汰高污染的黃標車,依靠科技提高油品質量……
材料三:解決霧霾,國家級行動已全面展開。浙江省多地以“建設低碳城市,引領綠色出行”為目的,紛紛啟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受到廣大市民的普遍贊許。
(1)霧霾問題屬于哪一問題?該問題對我國有哪些嚴重危害?
(2)治理霧霾,我國政府要貫徹哪一基本國策,還要貫徹哪些發展戰略?
(3)公共自行車不僅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它還有哪些現實意義?
【答案】(1)環境問題(或環境污染、大氣污染);危害: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僅危害人們的健康,還影響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2)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策略。
(3)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樹立“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緩解城區交通擁堵壓力,使市民出行更便捷。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霧霾問題屬于環境問題(或環境污染、大氣污染)。這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僅危害人們的健康,還影響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2)本題考查的是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策略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治理霧霾,我國政府要貫徹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還要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策略。
(3)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共自行車不僅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它還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樹立“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緩解城區交通擁堵壓力,使市民出行更便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策略的識記,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面兩張圖片是浙江某地拍到的素材。
圖片1:大手可以伸進去 圖片2:魚蝦不能生存
材料二: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好比五個手指頭,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分別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別、和而不同,捏起來就形成一個拳頭。
(1)材料一中兩張圖片分別反映存在什么問題?并說說這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系。
(2)“五水共治”要求我們樹立怎樣的發展觀?堅持怎樣的發展道路?該發展戰略?
(3)結合圖片一,二說說你在日常生活中該怎么做?
【答案】(1)圖片1是資源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圖片2是環境問題(或水體污染)。聯系:水污染嚴重會加劇水資源短缺。
(2)科學發展觀(或“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可持續發展道路;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
(3)略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片1是資源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圖片2是環境問題(或水體污染),這說明水污染嚴重會加劇水資源短缺。
(2)本題考查的是五水共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水共治”要求我們樹立科學發展觀(或“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戰略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
(3)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節約水資源,隨手關緊水龍頭;保護環境,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的理解。
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
材料二:漫畫《逼上梁山》
材料三:A鎮的6萬村民經歷了一場“存”與“廢”的艱難抉擇。苦心經營了十多年,年產值達3200多萬元的300多家廢舊塑料加工廠,一夜之間就要夷為平地,這對依靠塑料廠為生、依靠塑料加工致富的當地百姓來說,如何能夠舍得?老百姓的現實利益必須確保,但長遠利益更要關切。當地政府毅然決定:還原現代農業種植,對污染項目堅決說“不”。 A鎮的“取”與“舍”背后折射出的是生態文明的全新理念。
(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我國人口、環境方面的哪些問題?材料一與材料二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2)材料三中當地政府的做法體現了怎樣的發展理念?用材料中的一句話說明該發展理念的內涵?
(3)A鎮的廢舊塑料加工廠除了關停外,你認為還有什么其他解決方法?
【答案】(1)人口:人口素質低。環境:環境污染嚴重或水污染;由于人口素質低,環保意識差,造成環境污染嚴重。
(2)可持續發展理念;老百姓的現實利益必須確保,但長遠利益更要關切。
(3)實行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依靠科技,實現廢舊塑料加工轉型升級;依靠科技,提高污染的防治力,推行清潔生產,控制污染物排放。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國人口素質低;材料二反映了我國環境污染嚴重或水污染。由于人口素質低,環保意識差,造成環境污染嚴重。
(2)本題考查的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當地政府的做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其內涵用材料中的一句話為“老百姓的現實利益必須確保,但長遠利益更要關切”。
(3)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鎮的廢舊塑料加工廠除了關停外,我們還要實行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依靠科技,實現廢舊塑料加工轉型升級;依靠科技,提高污染的防治力,推行清潔生產,控制污染物排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口問題、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人教版2017-2018學年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
1.2015年1月1日起杭州市建立居民階梯水價制度, 按新標準測算,第一階梯92.57%基本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戶戶均月增支約8.33元;第二階梯4.92%改善型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戶,年用水量超過216立方米以上部分,每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2元;對第三階梯2.51%用水需求較大的居民用戶,年用水量超過300立方米后,每 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4.85元。據此回答小題。
(1)杭州市這一措施直接目的是為了(  )
A.節約資源 B.保護環境 C.控制人口 D.降低污染
(2)對于這一措施的意義表述恰當的是(  )
①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
②有益于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③有利于保護環境,從根本上改善水環境問題
④有益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人口眾多并不一定意味著落后,人口之所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  )
A.老齡化問題目益突出 B.農村人口眾多
C.人口分布不平衡 D.人口素質偏低
3.“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理念,推動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這里的“國情”主要指我國(  )
A.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 B.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C.資源和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D.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4.2013年5月,煙臺大學7名保潔員自發撿食學生們饅頭、油條、米飯等剩飯剩菜。他們的舉動觸動了社會各界尤其是煙大師生的內心,學生剩飯情況從此幾乎杜絕,真正落實了“光盤行動”。對7名保潔員的行為評價正確的是(  )
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②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要求
③不利于促進消費,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④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關于人口、資源、環境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口過度增長,造成資源危機
B.人口過度增長,導致環境質量下降
C.人口過度增長,造成生態平衡失調
D.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環境的力量大
6.我國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亮起“黃牌”。以下屬于我國主要環境污染問題的是(  )
A.最近幾年來我國北方春天都發生不同程度的沙塵暴天氣
B.荒漠化面積高達267萬平方千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憶元
C.中國90%的草地已經退化或正在退化,產草量下降
D.海洋環境日益惡化,近海無機氮超標達70%,赤潮時有出現
7.閱讀下列表格,回答小題
中國人均占有量與世界人均占有量之比 能源綜合利用率
耕地 水 礦產資源 中國 世界
1/3 1/4 1/2 30% 70~90%
(1)表格中的數字反映的我國資源問題是(  )
①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豐富 ②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形勢嚴峻
③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科學 ④資源的儲量少,是資源小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  )
①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 ②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
③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樹立科學發展觀 ④停止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杭州雖地處水鄉,但去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596立方米,低于2013年全省人均的1693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21%,同時還面臨水質性缺水的威脅。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口數量過多 B.水資源總量太少
C.人們對水資源利用不當 D.水污染與破壞嚴重
9.下列做法中,體現環保精神的是(  )
①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禁止使用塑料餐盒
③不隨意向河道傾倒垃圾 ④將大量的高齡樹從高山遷入城市,美化城市環境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次有關中國人口問題的調查,其中一個學習小組在網上找到了以下表格。據此回答小題
我國60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預測表
年份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百分比 11.7% 15.5% 21.9% 25.1% 27.4%
(1)表格中的數據直接反映了我國人口問題的現狀是(  )
A.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 B.人口素質偏低
C.人口老齡化加速 D.農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平衡
(2)上述人口問題將給我國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你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是(  )
A.加快經濟發展 B.實現計劃生育
C.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D.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11.有些城市街頭設立了“分貝牌”,隨時檢測車輛的噪聲。這一做法(  )
①能有效控制城市的噪聲污染 ②證明當地環保工作做得很完善
③有利于發揮人們的監督作用 ④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環境問題可分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兩類。下列問題屬于生態破壞的有(  )
①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②霧霾嚴重
③酸雨 ④草原退化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我國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說明(  )
①可持續發展正從觀念走向實踐 ②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可以相協調
③解決全球性問題離不開國際合作 ④發展農業總是比發展工業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北京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12月27日通水,北京市民開始飲用長江水。我國實施“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主要是為了解決(  )
A.資源分布地區不平衡的問題 B.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問題
C.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 D.資源科學利用不夠的問題
15.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美麗鄉村”現場會在德清召開。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在會上強調,要打好生態牌、念好產業經,進一步把美麗鄉村建設的“美麗成果”,轉化為農村經濟發展的“資源優勢”。據此回答小題。
(1)材料體現了浙江省落實的發展戰略是(  )
A.科教興國戰略 B.可持續發展戰略
C.保護環境 D.節約資源
(2)浙江“打好生態牌、念好產業經”,建設美麗鄉村說明了(  )
A.把保護環境放在首要位置
B.體現保護環境的工作重心
C.發展估計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
D.堅持粗放型的發展方式
16.循環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與傳統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相比,其優勢體現在(  )
①保護環境,創造美好家園 ②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③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④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全部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是(  )
A.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
B.煤礦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
C.草場資源、鐵礦資源、稀有金屬資源
D.風能、水能、太陽能
18.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目前已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該工程的任務之一是評估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它對我國解決資源問題的意義在于(  )
A.改變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現狀 B.加強資源的回收利用
C.用月球資源完全替代地球資源 D.擴展資源的開發利用
19.近年來,我國西部地區根據當地實際,引進資金和人才,使農牧業、工礦業、旅游業等產業得到強勁發展。這一事實說明區域經濟發展應(  )
①因地制宜 ②優勢互補 ③均衡發展 ④體現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已經從一句口號逐步演變為人們身體力行的日常行動。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
①就是要求我們過艱苦樸素的生活 ②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③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 ④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對漫畫《“轉移”》所反映的現象,正確的認識是(  )
A.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B.企業轉移,大勢所趨
C.違背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D.能夠促進我國經濟協調發展
二、非選擇題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至2013年11月,我國部分地區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以來,圍繞我國是否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全國各界有不同的觀點。2014年11月5日,在國家衛生計生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衛計委監督局監察專員趙延配表示,對于普遍放開二胎的問題,目前仍無時間表。同時國家計生委表示,2015年生二胎的條件正在擬議中,其中不排除全面開放二胎,即屆時夫妻雙方,無論是否是獨生子女,均可生育第二個孩子。
圍繞“二胎”政策是否放開的觀點,社會各界反應激烈,支持者和反對者各持一端,據理力爭!
正方(支持)觀點:2003年至2013年的十年中國人口年均增長 0.57%,較之上一個十年1.07%年均增長率,下降接近一半,幅度驚人。
反方(反對)觀點: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至2010年11月1日,中國內地總人口為13.40億人,年均增長率0.57%,十年增加7390萬人,2014年將達到13.9億人。
(1)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目前條件下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正確選擇是什么?其要求有哪些?
(2)你支持哪一方觀點?聯系材料,結合我國人口特點及變化趨勢具體說明理由。
(3)面對“銀色浪潮”的沖擊,請你提一條應對措施。
2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我國自然資源狀況表(見左下表格)
材料二:2012年10月16日西氣東輸三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開工(見下圖)。2009-2015年,國家規劃在中原、東南、中南、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多個重點目標市場新建支線管道約8000公里。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西氣東輸三線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能源運輸大動脈,橫跨我國邊疆、內地和沿海十省區。將使沿線上億群眾用上清潔可靠的天然氣,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節能減排,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而且能夠帶動設備、材料等相關產業,擴大國內需求,支撐和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1)根據材料一,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存在什么特點?
(2)材料二中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從另一側面說明我國資源存在哪一問題?這有什么不利的影響?這一工程的建設體現了解決我國這一資源問題什么重大舉措?
(3)西氣東輸三線工程的起點位于我國哪一經濟地帶?這一工程的建設對我國有何意義?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5年1月26日,杭州錢塘江上霧霾濃重,已經基本看不到江對岸的樣子(見下圖)。當日上午9點,浙江全省多地發布霾黃色及橙色預警,其中金華PM2.5高達272,屬于嚴重污染。杭州、寧波、湖州等地屬于重度污染。此次霧霾襲擊了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我國有40%的心腦血管疾病和20%的肺癌可歸因于PM2.5污染。
材料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霧霾防治工作。2013年9月10日,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出臺了許多措施,如對污染企業“關停并轉”,淘汰高污染的黃標車,依靠科技提高油品質量……
材料三:解決霧霾,國家級行動已全面展開。浙江省多地以“建設低碳城市,引領綠色出行”為目的,紛紛啟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受到廣大市民的普遍贊許。
(1)霧霾問題屬于哪一問題?該問題對我國有哪些嚴重危害?
(2)治理霧霾,我國政府要貫徹哪一基本國策,還要貫徹哪些發展戰略?
(3)公共自行車不僅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它還有哪些現實意義?
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面兩張圖片是浙江某地拍到的素材。
圖片1:大手可以伸進去 圖片2:魚蝦不能生存
材料二: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好比五個手指頭,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分別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別、和而不同,捏起來就形成一個拳頭。
(1)材料一中兩張圖片分別反映存在什么問題?并說說這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系。
(2)“五水共治”要求我們樹立怎樣的發展觀?堅持怎樣的發展道路?該發展戰略?
(3)結合圖片一,二說說你在日常生活中該怎么做?
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
材料二:漫畫《逼上梁山》
材料三:A鎮的6萬村民經歷了一場“存”與“廢”的艱難抉擇。苦心經營了十多年,年產值達3200多萬元的300多家廢舊塑料加工廠,一夜之間就要夷為平地,這對依靠塑料廠為生、依靠塑料加工致富的當地百姓來說,如何能夠舍得?老百姓的現實利益必須確保,但長遠利益更要關切。當地政府毅然決定:還原現代農業種植,對污染項目堅決說“不”。 A鎮的“取”與“舍”背后折射出的是生態文明的全新理念。
(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我國人口、環境方面的哪些問題?材料一與材料二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2)材料三中當地政府的做法體現了怎樣的發展理念?用材料中的一句話說明該發展理念的內涵?
(3)A鎮的廢舊塑料加工廠除了關停外,你認為還有什么其他解決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B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節水措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杭州市建立居民階梯水價制度這一措施直接目的是為了節約資源。故選A。
(2)本題考查的是節水措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杭州市建立居民階梯水價制度有利于保護環境,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水環境問題,所以③表述錯誤。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節水措施的理解。
2.【答案】D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口眾多并不一定意味著落后,人口之所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素質偏低。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人口問題的識記。
3.【答案】C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知識。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都是我國面臨的國情,“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理念”目的是解決我國的資源環境的問題,因此這里的國情指的就是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C是正確并符合題意的,ABD本身說法正確但與題干中強調的我國的國情不符,排除,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原因的理解。
4.【答案】B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名保潔員的行為有利于解決節約資源,減少浪費,與消費無關,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5.【答案】D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人口、資源、環境關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口過多增長會造成資源危機,導致環境質量下降,造成生態平衡失調,所以ABC表述正確,D表述錯誤。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口、資源、環境關系的理解。
6.【答案】D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潮屬于環境問題,沙塵暴、荒漠化、草地退化等屬于生態問題。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7.【答案】(1)C
(2)A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均資源占有量少,形勢嚴峻;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科學,所以②③符合題意。①④與題意無關。故選C。
(2)本題考查的是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我國的資源問題,我們要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樹立科學發展觀,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④表述錯誤。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資源問題的理解。
8.【答案】B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水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水資源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水資源總量太少,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水資源問題的理解。
9.【答案】D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將大量的高齡樹從高山遷入城市”破壞了高山的植被,所以④沒有體現環保精神。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10.【答案】(1)C
(2)A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表格中的數據直接反映了我國人口問題的現狀是人口老齡化加速。故選C。
(2)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加強經濟建設和發展。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口問題的理解。
11.【答案】B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豐碑牌的設立說明當地環保工作做得比較好,并不能說明做得很完善,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12.【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屬于生態破壞,霧霾嚴重、酸雨屬于生態污染。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13.【答案】A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生態農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說明可持續發展正從觀念走向實踐,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可以相協調,所以①②符合題意;“解決全球性問題離不開國際合作”材料中沒有體現,所以③不符合題意;“發展農業總是比發展工業更重要”表述錯誤,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生態農業的理解。
14.【答案】A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實施“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主要是為了解決資源分布地區不平衡的問題。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水北調工程的理解。
15.【答案】(1)B
(2)C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了浙江省落實的發展戰略是可持續發展戰略。故選B。
(2)本題考查的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現階段的首要位置和工作重心是經濟建設,所以AB不符合題意;浙江“打好生態牌、念好產業經”,建設美麗鄉村說明了發展估計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所以C符合題意;我們要堅持集約型的發展方式,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6.【答案】A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循環經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循環經濟并不能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循環經濟的理解。
17.【答案】D
【知識點】世界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可再生資源和不可資源資源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風能、水能、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煤礦資源、鐵礦資源、稀有金屬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草場資源都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可再生資源和不可資源資源的理解。
18.【答案】D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嫦娥工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嫦娥工程”對我國解決資源問題的意義在于擴展資源的開發利用,所以D符合題意;AB與“嫦娥工程”無關;C表述錯誤,月球資源并不能完全替代地球資源。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嫦娥工程”的理解。
19.【答案】A
【知識點】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事實說明區域經濟發展應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均衡發展,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0.【答案】C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低碳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倡導低碳生活并沒有要求我們過艱苦樸素的生活,所以①不符合題意;低碳生活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低碳生活的理解。
21.【答案】C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轉移”》所反映的現象并不能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違背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答案】(1)實行計劃生育;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2)正方;理由:我國人口數量大,但計劃生育成效顯著,降低了我國的人口出生率,減緩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同時由于控制人口和平均壽命延長等因素,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增加很快,在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的情況下,出現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會給我國的社會發展造成很大壓力;另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人口的需求大,許多地方出現勞動力人口短缺的現象。
反方;理由:我國人口基數大,雖然出生率顯著下降,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多;人口數量打會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對自然、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加劇了資源危機、環境惡化,加重就業壓力,使教育、住房、交通等問題更加突出。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依法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等。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計劃生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目前條件下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正確選擇是實行計劃生育。我們要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2)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指出正方,理由:我國人口數量大,但計劃生育成效顯著,降低了我國的人口出生率,減緩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同時由于控制人口和平均壽命延長等因素,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增加很快,在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的情況下,出現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會給我國的社會發展造成很大壓力;另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人口的需求大,許多地方出現勞動力人口短缺的現象。如支持反方,理由:我國人口基數大,雖然出生率顯著下降,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多;人口數量打會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對自然、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加劇了資源危機、環境惡化,加重就業壓力,使教育、住房、交通等問題更加突出。
(3)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面對“銀色浪潮”的沖擊,即老齡化問題,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依法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口問題的理解。
23.【答案】(1)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很低。
(2)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衡。影響: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舉措:實施了自然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不同區域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3)西部經濟地帶。意義:不僅帶動了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還滿足了東部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促進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材料一,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存在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很低的特點。
(2)本題考查的是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從另一側面說明我國資源存在然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衡的問題。這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為此,我國實施了自然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不同區域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3)本題考查的是西氣東輸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三線工程的起點位于我國西部經濟地帶。這一工程的建設不僅帶動了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還滿足了東部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促進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資源問題的理解。
24.【答案】(1)環境問題(或環境污染、大氣污染);危害: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僅危害人們的健康,還影響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2)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策略。
(3)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樹立“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緩解城區交通擁堵壓力,使市民出行更便捷。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霧霾問題屬于環境問題(或環境污染、大氣污染)。這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僅危害人們的健康,還影響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2)本題考查的是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策略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治理霧霾,我國政府要貫徹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還要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策略。
(3)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共自行車不僅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它還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樹立“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緩解城區交通擁堵壓力,使市民出行更便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策略的識記,對環境問題的理解。
25.【答案】(1)圖片1是資源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圖片2是環境問題(或水體污染)。聯系:水污染嚴重會加劇水資源短缺。
(2)科學發展觀(或“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可持續發展道路;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
(3)略
【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片1是資源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圖片2是環境問題(或水體污染),這說明水污染嚴重會加劇水資源短缺。
(2)本題考查的是五水共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水共治”要求我們樹立科學發展觀(或“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戰略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
(3)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節約水資源,隨手關緊水龍頭;保護環境,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的理解。
26.【答案】(1)人口:人口素質低。環境:環境污染嚴重或水污染;由于人口素質低,環保意識差,造成環境污染嚴重。
(2)可持續發展理念;老百姓的現實利益必須確保,但長遠利益更要關切。
(3)實行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依靠科技,實現廢舊塑料加工轉型升級;依靠科技,提高污染的防治力,推行清潔生產,控制污染物排放。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人口問題、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國人口素質低;材料二反映了我國環境污染嚴重或水污染。由于人口素質低,環保意識差,造成環境污染嚴重。
(2)本題考查的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當地政府的做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其內涵用材料中的一句話為“老百姓的現實利益必須確保,但長遠利益更要關切”。
(3)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鎮的廢舊塑料加工廠除了關停外,我們還要實行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依靠科技,實現廢舊塑料加工轉型升級;依靠科技,提高污染的防治力,推行清潔生產,控制污染物排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口問題、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巴东县| 三江| 秦安县| 闽侯县| 盱眙县| 逊克县| 全南县| 诏安县| 青海省| 滨州市| 中宁县| 霍邱县| 开远市| 农安县| 金乡县| 伊吾县| 临西县| 肇东市| 绩溪县| 五莲县| 乾安县| 巴林右旗| 海宁市| 祁门县| 甘南县| 根河市| 棋牌| 贵州省| 来安县| 会泽县| 厦门市| 渑池县| 浙江省| 樟树市| 元阳县| 澄江县| 苍梧县| 苍梧县| 闽侯县|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