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二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知能坐標】課標要求 素養目標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 政治認同:明確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科學精神:認識我國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觀必然性法治意識:國家保護合法的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勞動者要合法經營,依法致富基礎課考點一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核心提煉】一、國民收入的分配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所創造的國民收入要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分別形成政府收入、企業收入和個人收入。二、分配方式由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生產力是決定分配方式的根本性因素,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三、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按勞分配地位 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基本內容 和要求 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意義 ①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②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必然性 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生產要素參與分配(1)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類型勞動要素 在私營、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等資本要素 儲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轉讓所得、債券的利息、私營企業中的稅后利潤等土地要素 房屋出租、土地流轉等獲得的收入知識要素 通過知識成果轉讓或使用而獲得的收入技術要素 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等收入管理要素 企業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才能和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等獲得的收入數據要素 通過數據性成果等轉讓或使用而獲得的收入 (2)意義: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3.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1)從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勞動性收入(如工資、獎金、津貼等)和財產性收入(如存款利息、房屋租金等)。(2)居民收入除了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還包括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如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4.弘揚勞動精神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要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四、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因角度 具體原因社會主義本質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分配與消費的關系 維護社會公平,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有利于擴大內需和引導生產發展思想 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要求,有利于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發展理念 有利于實現共享發展、協調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經濟發展 維護社會公平有利于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2.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3)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4)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5)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知識拓展】三次分配①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產要素對國民收入貢獻的大小進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②再分配: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對部分國民收入進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調節機制起作用。③第三次分配:在道德文化習慣的影響下,社會力量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的行為,是對再分配的有益補充。【易錯明辨】1.按勞分配是對所有社會產品進行分配。提示: 錯誤。按勞分配是對作了必要的扣除后的社會產品進行分配。2.國有企業的職工可以從企業獲得按勞分配之外的收入。提示: 正確。按勞分配必須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前提,但公有制經濟不一定只有按勞分配,國有企業的職工還可能獲得福利性收入、按要素分配的收入等。3.要充分發揮按要素分配在縮小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提示: 錯誤。按要素分配可以激發各要素活力,有利于提高效率,但不利于縮小收入差距,反而有可能擴大收入差距。4.勞動收入都屬于按勞分配。提示: 錯誤。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經濟范圍內,按照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進行的分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考向演練】考向1 區分我國的分配方式【樣題1】(2022·山東·3)2022年山東省新設40萬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區設置日間照料中心服務等公共服務類公益崗、網格員等公共管理類公益崗,按照不低于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崗位補貼。政府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 )。①挖掘更多就業潛力,落實好保就業目標?、谪S富社會救助形式,滿足群眾保障訴求?、鄄扇∫怨ごc方式,增加群眾收入來源 ④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解析】 新設40萬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予以托底安置,這是挖掘就業潛力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實現保就業的目標,①正確。社會救助是政府對公民的無償幫助,題干中的公益崗是通過勞動獲得補貼,屬于有償幫助,②錯誤。對就業困難人員不采取賑濟方式,而是通過就業崗位獲得收入,這屬于以工代賑,有利于增加群眾收入來源,③正確。慈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提供服務等方式,自愿開展的公益活動,題干中的提供公益性崗位而獲得補貼的方式不屬于慈善,④錯誤。【方法技巧】排錯:社會救助是政府對公民的無償幫助,而公益崗是通過勞動獲得補貼,屬于有償幫助。慈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提供服務等方式,自愿開展的公益活動,題干中的提供公益性崗位而獲得補貼的方式不屬于慈善。直選: 新設40萬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予以托底安置,這是挖掘就業潛力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實現保就業的目標。對就業困難人員不采取賑濟方式,而是通過就業崗位獲得收入,這屬于以工代賑,有利于增加群眾收入來源。【類題1】下表為2021年山東省居民人均收入情況。指標 絕對量(元) 比上年增長(%)可支配收入 35705 8.6工資性收入 20413 9.1經營凈收入 7593 9.0財產凈收入 2441 3.6轉移凈收入 5257 8.4分析表中各項收入指標,若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以得出山東省( )。①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生活質量穩步提升?、趧趧有允杖胝急容^高,財產性收入減少?、垡怨べY性收入為主體,按勞分配方式不斷完善?、芫用袷杖胍猿醮畏峙渌脼橹?收入來源多樣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解析】 由表可知,2021年山東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5705元,比上年增長8.6%,說明山東省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生活質量穩步提升;山東省居民有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而且轉移凈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較小,說明山東省居民收入以初次分配所得為主,收入來源多樣化,①④符合題意。從表中無法看出財產性收入減少、按勞分配方式不斷完善,②③不選。考向2 按要素分配【樣題2】(2023·山東濰坊·高三期中)義烏制造幾乎占到了整個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周邊商品市場份額的70%。面對疫情沖擊,義烏中小微企業緊盯市場需求,加快轉型升級;通過線上銷售、直播展示等手段及時補位;改善員工福利,對有重大貢獻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給予一定比例的企業利潤……提高了應對風險的能力。義烏中小微企業的成功得益于( )。①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適應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②深入推進需求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化解國內產能過剩?、垡允袌鰹閷蜷_展經營活動,規避了國際經營的風險④建立與市場接軌的激勵機制,增加員工的企業歸屬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義烏中小微企業的成功得益于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適應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對有重大貢獻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給予一定比例的企業利潤,建立與市場接軌的激勵機制,增加員工的企業歸屬感,①④入選。義烏中小微企業緊盯市場需求,加快轉型升級,這是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不是需求側結構性改革,而且材料沒有涉及國內產能過剩,②不選。國際經營的風險無法規避,③不選。【方法技巧】排錯:義烏中小微企業緊盯市場需求,加快轉型升級,這是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不是需求側結構性改革。國際經營的風險無法規避。直選:義烏中小微企業的成功得益于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適應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對有重大貢獻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給予一定比例的企業利潤,建立與市場接軌的激勵機制,增加員工的企業歸屬感。【類題2】M公司是國內一家從事半導體功率器件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的民營企業。該公司于2017年和2022年兩次施行股權激勵(主要是附條件給予員工部分股東權益,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綁定公司核心員工利益。對此,下列解讀正確的有( )。①員工通過股權激勵獲得的收益是按勞分配所得?、谕ㄟ^股權激勵能調動企業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弁ㄟ^股權激勵能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 ④股權激勵是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有效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解析】 該公司屬于非公有制經濟,按勞分配是公有制經濟的分配方式,①錯誤。該公司通過股權激勵綁定公司核心員工利益,有利于調動企業員工的生產積極性,②正確。股權激勵主要是激發知識、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活力,“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夸大了股權激勵的作用,③錯誤?!澳軌蛞怨蓶|的身份”“分享利潤”說明股權激勵是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有效形式,④正確。考向3 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樣題3】(2021·山東·3)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我國出臺了許多惠及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不僅直接幫扶了貧困群眾,而且提高了市場機制的益貧性,2013~2020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全國農村高2.3個百分點。分析下表中各類幫扶政策,對實現市場機制益貧性路徑描述正確的是( )。國家貧困縣建檔立卡戶享受的各類幫扶政策幫扶 政策 產業 幫扶 就業 幫扶 健康 幫扶 教育 幫扶 最低 生活 保障 殘疾人 幫扶 生態 扶貧幫扶 數量 1465.8 萬戶 1390.6 萬戶 1476.6 萬戶 807.1 萬戶 1109.0 萬人 338.3 萬戶 1111.3 萬戶①初次分配注重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谕ㄟ^再分配引導市場配置資源,實現共建共享?、郯l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芗哟笳斦a貼力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解析】 產業和就業幫扶指向初次分配,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就業率,①正確。教育幫扶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指向再分配,有利于實現共建共享,②正確。各類幫扶政策指向初次分配與再分配,沒有涉及第三次分配,③錯誤。設問指向的是市場機制益貧性路徑,政府財政補貼指向的是政府調控機制,④不選。【方法技巧】脫貧攻堅問題的解決,需要發揮收入分配的作用,對于各種分配的作用,要注意材料指向的是效率與公平中的哪一個,即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分配中的哪一個。【類題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決不能允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決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毕铝凶龇ǚ仙鲜鲆蟮挠? )。①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诎l揮財政促進國民收入分配均等化的作用,形成橄欖型分配結構?、奂哟蠖愂?、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注重向困難群眾傾斜?、芙∪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市場配置生產要素資源機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解決貧富差距問題,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注重向困難群眾傾斜,①③入選。發揮財政促進國民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而不是收入分配均等化;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市場配置生產要素資源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會拉大收入分配差距,②④不選。【新情境 新視角】 2022年9月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1-2022:走共同富裕之路》指出,發展慈善事業,需要加強第三次分配的體系性建設,以推進共同富裕。對此,下列政策措施合理的有( )。①完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熱情 ②擴大社會救助范圍,增加弱勢群體的福利津貼 ③加強轉移支付,提高其在個人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馨l揮稅收作用,落實企業和個人公益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解析】 第三次分配主要是慈善事業,要完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熱情;發揮稅收作用,落實企業和個人公益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通過相關政策,引導慈善事業發展,①④入選。社會救助、轉移支付,都主要是政府在發揮作用,屬于再分配的范圍,②③不選。考點二 我國的社會保障【核心提煉】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1.內涵: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安全網”。2.作用(1)社會保障作為精巧的“社會減震器”,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2)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3)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3.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形式: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其他社會保障形式有企業年金、社區服務等。地位、特點 經費來源/ 保障對象 形式社會 保險 核心 政府、單位、個人/有權利享受社會保險的全體社會成員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 救助 “最后一道防線”,最先形成、歷史最悠久 政府/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給予其無償幫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社會 福利 最高層次 政府、社會/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 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社會 優撫 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 國家、社會/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 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求)1.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2.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3.要做到權責清晰。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4.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度歸納】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的關系1.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社會保障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2.社會保障可以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利于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從而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易錯明辨】1.社會救助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提示: 錯誤。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2.社會優撫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提示: 錯誤。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3.社會保險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提示: 錯誤。社會救助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4.新時代的社會保障水平越高越好。提示: 錯誤。社會保障水平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需要建立的是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5.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需要公民分擔起相應的責任。提示: 正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社會成員在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的同時,也需要合理分擔其自身的責任。【考向演練】考向1 社會保障的作用【樣題1】(2022·山東臨沂·一模)2022年1月開始,在規范省級統籌制度、加大基金中央調劑力度的基礎上,我國推進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這標志著我國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終于走出地區分割,邁向了全國統一的時代。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旨在( )。①縮小地域間養老金差距,增強社會保障的公平性 ②完善中央和地方支出責任分擔機制,保障職工權益?、塾蓢胰砍袚熑?確?;攫B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④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解析】 走出地區分割,邁向了全國統一的時代,這說明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旨在縮小地域間養老金差距,增強社會保障的公平性,①符合題意。在規范省級統籌制度、加大基金中央調劑力度的基礎上,我國推進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這是在完善中央和地方支出責任分擔機制,保障職工權益,②符合題意。職工養老保險屬于社會保險,由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由國家全部承擔責任”說法錯誤,③排除。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強調的是統一制度規定、統一調度使用基金、統一經辦管理、統一信息系統,并不意味著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而且材料僅僅反映的是職工養老保險,并未涉及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④排除。關于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我國社會保障資金是由政府、企業、個人等多方籌集的,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而不是完全由國家承擔或個人全部承擔。它不同于費用來源單一的商業保險,而是需要多方進行分攤。【類題1】“十三五”期間,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公共服務設施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快。截至2020年年末,全國社??ǔ挚ㄈ藬狄堰_13.35億人,全國95%的人都有了社保卡。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 )。①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穩定社會生活秩序?、跀U大中高收入群體,提升社會的消費能力 ③增強居民的消費意愿,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解析】 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作為社會的“減震器”,可以穩定社會秩序,①符合題意。社會保障是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不能擴大中高收入群體,②錯誤。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居民收入,增強居民的消費意愿,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③正確。初次分配要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屬于再分配領域,④錯誤。考向2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樣題2】(2022·山東濟南·三模)社會保障作為我國市場經濟運行的“減震器”,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某研究團隊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探究了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并繪制了曲線圖(如圖)。下列對該曲線圖分析合理的有( )。①社會保障水平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倒U”型關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 ②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撐,社會保障水平的適當提高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劢洕l展到一定程度后,適當調低社會保障水平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苌鐣U纤竭^高容易陷入“高福利陷阱”,從而削弱經濟發展的活力和質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由圖可知,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但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不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這表明社會保障水平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倒U”型關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社會保障水平過高容易陷入“高福利陷阱”,從而削弱經濟發展的活力和質量,①④符合題意。材料并未涉及社會保障水平的適當提高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②不符合題意。隨著經濟的發展,應適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敖洕l展到一定程度后,適當調低社會保障水平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說法錯誤,③不符合題意。【方法技巧】排錯:材料并未涉及社會保障水平的適當提高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隨著經濟的發展,應適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適當調低社會保障水平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說法錯誤。直選:由圖可知,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但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不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這表明社會保障水平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倒U”型關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社會保障水平過高容易陷入“高福利陷阱”,從而削弱經濟發展的活力和質量。【類題2】為了讓更多獨居、高齡、五保等困難老人得到快速便捷的照顧,某市采取市場化方式,依托養老服務社會組織,著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利用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實現了服務簽到掃碼、影像上傳等科學化管理。截至目前,該市服務站點達到300多個,累計服務老年人達到20多萬人次。該市打造的居家養老模式( )。①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谕苿恿水數鼐蛹茵B老服務體系建設?、蹣酥局覈⑵鸲鄬哟蔚纳鐣U象w系?、芙∪擞杉彝コ袚饕熑蔚纳绫sw系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答案】 A【解析】 該市打造的居家養老模式利用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實現了服務簽到掃碼、影像上傳等科學化管理,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推動了當地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①②符合題意。該市打造的居家養老模式有利于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但并不標志已經建立起來了,③錯誤。該市打造的居家養老模式采取的是市場化方式,依托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并非由家庭承擔主要責任,④錯誤。【新情境 新視角】 安享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個家庭的關切。為持續推進養老金融改革工作,豐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中國銀保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11月20日起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特定養老儲蓄的推出有利于( )。①發揮互助功能,提升居民養老水平?、跐M足人民群眾的差異化養老金融需求?、弁貙捑用窕攫B老金投資渠道?、芙∪鄬哟巍⒍嘀е酿B老保障體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解析】 特定養老儲蓄的推出是在豐富養老金融產品,并沒有發揮互助功能,①不選。為持續推進養老金融改革工作,豐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的差異化養老金融需求,健全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②④入選。材料體現的是居民的養老金融改革,而不是基本養老金的問題,③不選。培優課 課題——保障民生,為幸福加碼時事材料千百年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是關系社會穩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讓千千萬萬的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順心,始終是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目標。①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黨和政府把老年人福祉記掛在心,一項項惠老政策陸續出臺、一處處為老服務設施加快建設,帶給老年人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36萬個、各類養老服務床位812.6萬張;全國養老機構以內設醫療機構、簽約服務等不同形式提供醫療服務的比例達到93%;高齡津貼制度已實現全國省級層面全覆蓋,30個省份建立了養老服務補貼制度,29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民政部數據顯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現已覆蓋全部城鎮社區和50%以上的農村社區。今后,②民政部門將牽頭健全農村養老服務保障制度,積極為低收入、高齡、獨居、殘疾、失能農村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大力支持各地發展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農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農村互助養老設施,滿足農村老人養老“離家不離村”的需求。信息提取:①社會保障的重要作用。②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思考作答主題一:社會保障的重要作用1.模擬高考角度一:運用我國的社會保障的有關知識,分析完善社會保障與促進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主題二: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2.模擬高考角度二:運用我國的社會保障的相關知識,分析我國應如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托起億萬群眾“穩穩的幸福”。 【答案】 1.完善社會保障對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①社會保障作為精巧的“社會減震器”,能夠縮小貧富差距,推動社會公平,促進國民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②社會保障能夠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增強消費信心(穩定未來收入預期),從而擴大內需,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對完善社會保障的作用: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我們黨將協同和促進經濟發展作為社會保障發展起點;完善社會保障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從而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2.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