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2 城鎮化講義 2023-2024學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2 城鎮化講義 2023-2024學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

資源簡介

2.2 城鎮化(講義)
體系總覽 思維導圖
必會知識 考點梳理拓展延伸易錯警示
必會知識一 城鎮化的意義
1.概念:城鎮化也稱城市化,一般是指鄉村人口向城鎮地區集聚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地區的過程。
2.標志
(1)城鎮人口增加。
(2)城鎮人口占區域總人口的比例上升。(最重要指標)
(3)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擴大。
3.意義
(1)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2)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鄉居住環境。
(4)增強區域社會和諧。
必會知識二 世界城鎮化進程
1.城鎮化進程的空間差異
城鎮化特點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起步 早 晚
水平 高 低
目前發展特點(速度) 城鎮化速度慢,大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大城市中心區人口萎縮 城鎮化速度快
原因 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 民族獨立,經濟迅速發展
2.城鎮化進程的時間差異——分三個階段
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隨時間的變化可以表示為一條稍被拉平的“S”形曲線。
階段 水平 特點
A 初期階段 30%以下 城鎮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
B 中期階段 30%~70% 城鎮化推進很快,城區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
C 后期階段 70%以上 城鎮化水平比較高,城鎮人口比例的增長趨緩甚至停滯
3.郊區城鎮化、逆城鎮化、再城鎮化的區別
原因和條件 特點或表現 圖示
郊區城鎮化 私人小汽車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現代化,縮短了城市與郊區之間的時間距離;因城市中心區地租上升導致產業和住宅遷往郊區或更遠的鄉村 人口、商業和制造業由市中心向郊區和鄉村遷移,造成城市中心區衰落。一般發生在城市發展的加速階段,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逆城 鎮化 大城市城區人口過于密集、就業困難、環境惡化、生活質量下降;新商業區在郊區,為郊區人們提供便利的服務 城市中心區人口繼續外遷,郊區人口也遷往更外圍的小城鎮和鄉村,都市區人口出現負增長。一般發生在城市發展的后期階段,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
再城 鎮化 針對大城市郊區化、逆城鎮化帶來的問題,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區繼續萎縮,并實施一系列城市復興計劃 大城市人口再增加,規模擴大。一般發生在發達國家
必會知識三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環境問題
(1)原因:當城鎮生產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鎮環境質量就會下降。
(2)主要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聲污染等環境問題。
2.社會問題
(1)原因:城市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規劃和管理,城市的基礎設施遠遠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
(2)主要社會問題: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現象。
3.城鎮化問題的區域差異
(1)發達國家:城鎮化過程中曾出現過環境污染問題,經過后來的不斷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決。
(2)發展中國家:
①現在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各類城鎮化問題相對較多。
②有的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畸形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失業率高、貧困等社會問題突出。
4.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
(1)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
(2)對社會環境的不利影響
不利影響 表現形式
環境質量下降 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垃圾污染、光污染、輻射污染
城市交通問題 交通擁堵,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頻發;公共交通發展緩慢;停車位緊張
城市居住問題 居住環境差;住宅質量低劣、設施缺乏、住房破損;房價昂貴、空房率上升;出現貧民窟
城市社會問題 就業困難、失業現象嚴重;貧困問題,特別是失業者、技術過時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體增加;人口老齡化;內城經濟衰退
5.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控制城市中心區的規模;建立與城市經濟相適應的城市發展機制;向郊區分散人口和工業,建設衛星城
進行合理規劃,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對城市功能進行合理分區,妥善安排各種用地的相對位置;對工業企業合理布局,適當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條件
必會知識四 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
1.應用領域:城市規劃、市政建設、公共服務等。
2.舉例
城市管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統對各類空間信息的儲存、分析和處理功能,結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導航功能,為市民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臺,提供便利
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依托其數據管理、圖層分析、制圖等功能,為政府、企業等提供全方位的應用服務
必備技能 典例精講模型秒殺巧思妙解
必備技能一 城鎮化概念及意義
[例1]近20年來,我國西部某省城鄉人口大量流向東部沿海城市,城鄉居民的收入多來自外出務工勞動力。該省縣域城鎮化呈現出特殊發展模式:人口流出越多,城鎮化速度越快(城鎮化人口主要是農村留守的老人與兒童)。下表示意2000-2015年該省不同層級城鎮化水平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層級 2000年城鎮化水平(%) 2015年城鎮化水平(%) 2000-2015年城鎮人口年均增長率(%)
省會 53.7 71.6 3.8
地級市轄區 40.6 57.9 2.7
縣域 16.7 37.5 4.6
1.下列有關2000-2015年該省不同層級城鎮化比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省省會城鎮化速度最慢 B.縣域城鎮化速度最快
C.地級市轄區城鎮人口增長最少 D.縣域城鎮人口增長最多
2.該省縣域城鎮化的主要驅動力是( )
A.本地工業化 B.交通條件改善 C.鄉鎮旅游業發展 D.生活和教育需求
【答案】1.B 2.D
【解析】1.從表中數據可知,該省省會城鎮化速度比地級市轄區快,A錯誤;縣域城鎮化水平增幅最大,城鎮化速度最快,B正確;地級市轄區和縣域人口增長數量與當地人口基數有關,表中沒有給出相關數據,C、D錯誤。故選B。
2.該省城鄉居民的收入多來自外出務工勞動力,縣域城鎮化呈現出特殊發展模式:人口流出越多,城鎮化速度越快。上述材料表明該省縣域大量勞動力外遷,當地并非通過本地工業化和鄉鎮旅游業來實現產業的非農化,AC錯誤;由材料信息不能推出該地城鎮化靠的是交通條件改善,B錯誤;由材料“城鎮化人口主要是農村留守的老人與兒童”可推知該省縣域城鎮化的主要驅動力是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需求,D正確。
必備技能二 世界城鎮化進程三階段
[例2]讀我國城鎮化數據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3.下列階段中,我國城鎮化速度最快的是( )
A.1953~1964年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
4.目前我國城鎮化處于( )
A.初期階段 B.中期階段 C.后期階段 D.逆城市化階段
【答案】3.D 4.B
【解析】3.1953~1964年城鎮人口比重分別上升了5.04%、1990~2000年城鎮人口比重分別上升了9.78%、2000~2010年城鎮人口比重分別上升了13.46%、2010~2020年城鎮人口比重分別上升了14.21%,因此城鎮化速度最快的是2010~2020年,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
4.202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為63.89%,城鎮化速度快,處于城鎮化的中期階段,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必備技能三 發達國家城鎮化的特點和原因
[例3]都市圈建設演進主要指都市圈形成后各城市規模的擴張和圈域范圍的擴大,以及都市圈建設過程中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某發達國家都市圈建設大致分為雛形階段—加速階段—成熟階段。下圖為該國都市圈建設不同階段的空間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視頻講解該都市圈建設階段按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6.視頻講解該都市圈建設階段,人口集中程度(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5.C 6.B
【解析】5.②時期都市圈空間結構基本為“點一線”構成的核心與外圍結構,結構簡單,為雛形階段;①時期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圈域內中小城市間形成合理有序的多核心、多圈層空間結構,圍繞一些地方核心城市形成功能獨立且相對單一的小城市圈,結構趨于合理,為成熟階段。②③①正確,C正確。故選C。
6.從圖中看雛形階段資源都流向中心城市,且中心城市的圈最大;加速階段和成熟階段資源除流向中心城市外,還流向次級城市,因此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雛形階段。人口集中程度②>③>①,B正確。故選B。
必備技能四 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的特點和原因
[例4]就近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近距離遷移到戶籍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城鎮就業和居住,實現農民非農化、生活城市化和身份市民化的過程,其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來自本鎮、縣內及省內。2000年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發展迅速。圖示意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過程。完成下面小題。
7.2000年以來,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發展迅速的根本原因是( )
A.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快 B.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完善
C.中西部地區第三產業升級 D.外出務工人員大量回流
8.城鎮化勞動力來自本鎮的部分稱之為本鎮貢獻率。研究顯示,中西部地區本地工業化水平提高能提高本鎮貢獻率,而本地服務業水平提高卻能降低本鎮貢獻率,主要是因為( )
A.工業化主要承接外地農村勞動力轉移
B.服務業主要承接省內農村勞動力轉移
C.中西部地區工業化水平較高
D.中西部地區服務業水平較高
【答案】7.A 8.B
【解析】7.就近城鎮化的主要動力來自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東部地區產業的轉移,從而導致本地人員遠距離外出務工減少,就近遷移比例增大,A正確;基礎設施完善可以促進城鎮化,但不是就近城鎮化的根本原因,B錯誤;中西部地區主要以一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比重小,C錯誤;就近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近距離遷移到戶籍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城鎮就業和居住,不是人口回流導致的,D錯誤。故選A。
8.工業化水平是承接本鎮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關鍵要素,服務業水平是承接省內勞動力轉移的關鍵要素,工業化初期,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主要來源于本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工業化中后期,隨著服務業水平的提高,本省其他市和本縣其他鎮勞動力遷移成為就近城鎮化的新動力,從而降低了本鎮貢獻率(本鎮貢獻率和縣內、省內貢獻率此消彼長),B正確,A錯誤。東部地區的工業化、服務化水平高,CD錯誤。故選B。
必備技能五 城鎮化問題形成、表現、原因
[例5]某校地理實驗小組在校園內進行不同路面透水差異的實驗探究。實驗將有機玻璃桶按壓在地面并倒水,120秒后標記剩余水位并計算透水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組別 1 2 3 4 5 6
地面狀況 透水磚 透水磚 水泥地面 水泥地面 草地 草地
水位差(厘米) 1.2 0.5 0.3 0.3 4.5 5.2
透水量(毫米/分鐘) 6.0 甲 1.5 1.5 22.5 26.0
9.甲的數值約為( )
A.1.2 B.2.5 C.5.0 D.7.5
10.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為減少城市內澇應( )
A.用透水磚替代瀝青路 B.多用水泥地硬化小區地面
C.用草地綠化樓頂 D.停車位用草坪磚替代水泥地
【答案】9.B 10.D
【解析】9.讀表可知,相同的地面狀況,水位差和透水量的比值一致。當透水磚水位差為1.2時,透水量為6.0,可算出透水磚水位差與透水量的比值為1.2÷6.0=0.2,1,2組同是透水磚,則甲處的數值為0.5÷0.2=2.5,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0.瀝青路是城市中的主要交通線路,汽車通行量較大,透水磚路面易損壞,影響通行,A錯誤;水泥路面會減少下滲量,加劇城市內澇,B錯誤;用草地綠化樓頂可減緩城市熱島效應,但對減少城市內澇作用小,C錯誤;草坪磚的透水品大于水泥地,因此用草坪磚來代巷小區的停車位,有利干減小城市內澇,D正確。故選D。
必刷好題 基礎演練能力提升巔峰突破
一、選擇題
流動攤販(地攤)作為一種非正規就業方式已逐漸發展成我國城市就業的重要方式之一,廣州目前攤販數量達30多萬,占就業人數的6.4%以上。廣州市青年社區是廣州流動攤販的一個主要集中區,一天中不同時刻有小吃、織補、水果、衣物、飾品、手機貼膜等20到60個不同數量攤販在此經營,一般到晚上22點后流動攤販會逐漸離開。下圖為“廣州市青年社區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1-2小題。
1.流動攤販極大地緩解了廣州市( )
A.勞動力供需矛盾 B.城市交通擁堵
C.人口老齡化問題 D.居民購物不便
2.影響廣州市青年社區流動攤販數量一天中呈現波動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公交車運行時間 B.環衛工的工作時間
C.商場的營業時間 D.市民的上下班時間
【答案】1.A 2.D
【解析】1.流動攤販(地攤)作為一種非正規就業方式已逐漸發展成我國城市就業的重要方式之一,由此可知流動攤販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極大緩解了廣州市勞動力供需矛盾,A正確;地攤可能加大了城市交通擁堵,B錯誤;無法緩解廣州市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附近也有商住樓及市場,居民購物便利,CD錯誤。故選A。
2.流動攤販主要服務于住宅區、工廠的工人與市民,下班時間有較充足的購物時間,一般到晚上22點后才離去,所以一天中呈現波動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市民的上下班時間,D正確;公交車運行時間、環衛工的工作時間、商場的營業時間對其波動變化影響較小,ABC錯誤。故選D。
下圖示意2016-2020年11?。ㄊ校┏鞘谢首兓送瓿上旅?-4小題。
3.2016—2020年期間,上海市城市化率變化較小的原因是( )
A.經濟發展緩慢 B.土地面積狹小
C.產業結構不合理 D.城市化水平高
4.長江經濟帶城市化推進可能會( )
A.增加城市失業率 B.加強城市熱力環流
C.增加農村環境壓力 D.阻礙農村土地流轉
【答案】3.D 4.B
【解析】3.據材料可知,上海市城市化水平高,經濟發達,經濟發展速度快,A錯誤;土地面積狹小與上海市城市化率變化無關,B錯誤;上海已經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C錯誤;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發展速度較慢,城市化率變化較小,D正確。故選D。
4.據材料可知,城市化推動了工業化的發展,城市化的過程可以增加就業崗位,減小城市失業率,A錯誤;城市化推進,城市的建筑面積擴大,城市工業和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多,熱島效應增強,城市熱力環流加強,B正確;城市化推進會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減小農村環境壓力,C錯誤;城市化推進會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利于農村土地流轉,D錯誤。故選B。
伴隨城市空間加速向郊區擴張,遠郊區域得到快速發展,其功能的完善性、獨立性使之具備城市特性,形成“類城市體”,學者將此現象稱為后郊區化。研究表明,目前上海正逐步進入后郊區化階段。下圖示意1949年至今上海市后郊區化空間發育模式。據此完成下面5-6小題。
5.正向通勤指居住在郊區、工作在中心城區的通勤,反之稱為逆向通勤。圖中正向通勤和逆向通勤最突出的分別是( )
A.階段二、階段三 B.階段二、階段一
C.階段三、階段二 D.階段三、階段一
6.與近郊區相比,上海市遠郊區更易成為功能復合完善的“類城市體”,主要原因是( )
A.對周邊城市輻射更強 B.生產成本低廉
C.受中心城區輻射較小 D.勞動力數量多
【答案】5.B 6.C
【解析】5.由圖可知,上海的后郊區化是生產要素和居住要素向郊區轉移或擴張的過程。階段一在政策引導下工廠率先外遷,居住要素尚未開始遷移,早期的產業工人多居住在城區,去郊區上班,出現明顯的逆向通勤;階段二由于中心城區房價攀升,居住要素開始向郊區流動,雖然生產要素也在繼續向郊區流動,但仍有較多崗位保留在中心城區,正向通勤突出;階段三隨著生產要素進一步向外轉移,更多的郊區“類城市體”趨向職住平衡,正向通勤和逆向通勤都不突出。A、C、D錯誤,故選B。
6.上海市遠郊區由于受中心城區輻射較小,更多職能需要獨立配套,形成功能更加完善的“類城市體”;而近郊區更多依附于中心城區,功能受到限制,不易形成功能復合完善的“類城市體”,C正確;與中心城市和近郊區相比,遠郊區對周邊輻射能力較弱,A錯誤;生產成本、勞動力數量在近郊、遠郊差異不大,B、D錯誤。故選C。
在人口向城鎮流動過程中,不同的人口有長期居留(居留5年以上)意愿、定居(在流入地購房)意愿和落戶(將戶口遷入流入地)意愿。人口流入城市中一般由短暫居住逐漸變為長期留居,購買住宅后變為定居,最后才會落戶。不同級別的城市居留意愿率不同。圖為我國居留意愿的城市比較圖。據此,完成下面7-8小題。
7.我國省會城市定居意愿率高于直轄市及深圳的主要因素是( )
A.房價高低 B.政策支持 C.醫療水平 D.環境質量
8.普通地級市長期居留意愿率高有利于( )
A.提升城市等級 B.改善交通擁堵 C.增加城市綠化 D.促進經濟發展
【答案】7.A 8.D
【解析】7.直轄市及深圳的房價較高,人們購買房屋壓力大,省會城市房價相對較低,因此定居意愿較高,A正確;政策支持、醫療水平和環境質量對兩者的影響差距不大,BCD錯誤。故選A。
8.普通地級市長期居留意愿率提升,有利于增加城市常住人口數量,可促進城市相關產業發展,進而推動經濟發展,D正確;城市等級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居留意愿率高對提升地級市的城市等級影響不大,A錯誤;長期居留意愿率提高會增加城市人口數量,加劇交通擁堵,B錯誤;長期居留意愿率高對城市綠化的增加影響不大,C錯誤;故選D。
“握手樓”形容兩棟樓間隔過小,相鄰兩棟樓的同層住戶,打開窗戶便可以握手。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握手樓”逐漸增多。下圖示意某市的“握手樓”。據此完成下面9-10小題。
9.“握手樓”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城鎮( )
A.失業率高 B.土地緊張 C.環境惡化 D.交通擁堵
10.緩解“握手樓”現象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規模,合理規劃城市 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條件
C.增加社會投資,促進居民就業 D.開發城市新區,擴大居住面積
【答案】9.B 10.A
【解析】9.失業率高,人們會出走,人口減少,A錯誤;握手樓”用來形容樓間距窄,該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城鎮化發展,城鎮人口增加,城鎮土地緊張,B正確;環境惡化,交通擁堵,與握手樓關系不大,CD錯誤;故選B。
10.“握手樓”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城鎮人口增加,用地緊張,所以緩解“握手樓”現象的最有效措施應是控制人口規模,合理規劃城市布局。A正確;修建城市立交是改善的交通條件,不是城市用地緊張,B錯誤;促進居民就業是解決就業問題,C錯誤;開發城市新區,擴大居住面積,只能暫時緩解居住情況,不能解決握手樓問題。D錯誤;故選A。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指一個地區城鎮戶籍人口占該地區戶籍總人口的比重。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滇桂黔結合部、云貴高原東南部,旅游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其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斷提升。下圖示意該州2012—2018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完成下面11-13小題。
11.與2012—2014年該州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較低關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交通條件 B.人口數量 C.城市規劃 D.經濟發展水平
12.2014—2015年,該州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旅游業的發展 B.生態環境得到治理 C.戶籍政策的調整 D.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13.2014年后,該州戶籍人口城鎮化的變化會增加其( )
A.環境人口容量 B.城鎮就業壓力 C.耕地面積 D.地質災害等級
【答案】11.D 12.C 13.B
【解析】11.經濟發展是城鎮化的主要動力,一般來說,經濟越發達,城鎮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讀圖可知,2012—2014年該州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較低,與其關系最密切的因素應為經濟發展水平,D正確。交通條件、人口數量和城市規劃不影響城市人口的比重,ABC錯誤。故本題選D。
12.旅游業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支柱產業之一,旅游業的發展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從而加快城鎮化進程,但不會在一年內使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迅速提升,A錯誤。該州位于云貴高原東南部,喀斯特地貌廣布,存在生態環境問題,但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是一個長期過程,不會在短時間內改善并使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B錯誤。戶籍政策調整可能在短時間內使城鎮戶籍人口迅速增加,C正確。交通條件改善能夠促進城鎮化發展,但同樣不會在一年內就使其水平迅速提升,D錯誤。故本題選C。
13.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大量鄉村人口遷入城鎮,造成城鎮就業壓力增大,B項正確;環境人口容量主要由資源條件決定,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相對穩定性,與人口遷入關系不大,A項錯誤;耕地面積與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關系不大,C項錯誤;人口向城鎮遷移不會增加地質災害等級,D項錯誤。故本題選B。
城市街道作為居民日常接觸最多的戶外空間,能直觀反映出一定地域范圍內的物質空間環境。住宅區集中的城市街景圖片為識別城市貧困群體的空間分布提供了新視角。下圖示意利用街景圖片解譯的廣州市中心城區貧困街區分布,街景解譯模型對街區天空開闊度、綠化率、道路寬度、建筑密度的識別精度較高。據此完成下面14-15小題。
14.廣州市城區街景圖片中,往往與住宅區貧困程度呈正相關的數據是( )
A.建筑密度 B.綠化率 C.道路寬度 D.天空開闊度
15.與西湖社區相比,荔灣歷史街區的貧困群體更多的是( )
A.本地失業人員 B.外來進城人員 C.高新技術人才 D.失地無業農民
【答案】14.A 15.A
【解析】14.住宅區建筑密度越大,樓房越密集,居住環境越差,貧困程度越高,A正確;綠化率越高、天空開闊度越大說明環境越好,一般是高檔住宅區,與貧困程度呈負相關,B、D項錯誤;道路寬度較大的住宅區檔次一般較高,與貧困程度呈負相關,C錯誤。故選A。
15.由圖可知,荔灣歷史街區位于老城區,老城區發展歷史悠久,因失業、下崗等因素而致貧的本地城市貧困人口,由于缺少居住遷移的支付能力,大部分滯留在此區域,A正確;西湖社區位于中心城區邊緣,可能存在眾多外來務工人員,B錯誤;高新技術人才收入水平相對較高,不屬于貧困群體,C錯誤;失地無業農民往往定居在城市邊緣,D錯誤。故選A。
城鎮化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綜合發展的過程,城鎮化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人口城鎮化,即農業人口向城鎮集聚引起的城鎮人口增加;二是空間城鎮化,即城市的空間擴張,農用地或未利用地不斷轉換為建設用地,同時,城市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不斷提高。下圖示意山東省1985—2010年人口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指數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16-17小題。
16.山東省人口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發展特點是( )
A.空間城鎮化指數呈增長趨勢,變化一直較為平緩
B.人口城鎮化指數和空間城鎮化指數均持續上升
C.人口城鎮化指數遠大于空間城鎮化指數
D.城鎮地域范圍波動增長,城鎮人口數量增長迅速
17.2006年,山東省人口城鎮化與空間城鎮化發展進入協調階段,其原因可能有( )
①城鎮人口所占比重不斷提升②空間城鎮化的增長幅度有所減緩
③城市規模擴張方式向集約、高效轉變④實施嚴格的戶籍制度,控制城市規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6.B 17.A
【解析】16.根據圖中信息,空間城鎮化指數呈增長趨勢,1985-1995增速較快,1995年后增速較慢,A錯誤;人口城鎮化指數和空間城鎮化指數均持續上升,B正確;1990年后人口城鎮化指數小于空間城鎮化,C錯誤;讀圖可知,空間城鎮化指數始終呈增長趨勢,說明城鎮地域范圍呈持續增長趨勢,D錯誤,所以選B。
17.由材料可知,1990—2010年,山東省空間城鎮化指數明顯高于人口城鎮化指數,人口城鎮化增速較慢,空間城鎮化的增長幅度有所減緩有助于二者協調增長,①②正確;城市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可促使二者協調發展,③正確;實施嚴格的戶籍制度不利于城鎮人口比重的提升,④錯誤。綜上可知,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
二、綜合題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北方地區夏季降水集中,易降暴雨,大城市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易產生城市內澇。因此,為減少城市內澇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在城市規劃和布局中常通過特定的措施來減少城市內澇的發生。下圖示意我國北方城市在城市行道兩側植樹中采取的措施,甲圖中行道樹下鋪設石塊,乙圖中行道樹下鋪設塑料網。
(1)從水循環環節的角度,分析我國北方地區城市內澇發生的原因。
(2)甲、乙兩措施中,對地表徑流改善較為明顯的是 ,并說出理由。
(3)分析圖示措施在治理城市內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城市下墊面硬化,地表徑流下滲較少,地表徑流量大;城市中綠地數量少,涵養水源、滯流地表徑流的作用弱;北方降水集中,易降暴雨,短時間內地表徑流量大。
(2) 乙 理由:與甲相比,乙近地面鋪設塑料網,透水性較強;地表徑流容易流入樹木周邊;利于阻滯地表徑流和增加地表徑流下滲量。
(3)行道樹下鋪設石塊或塑料網,降水時利于增加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量;石塊或塑料網滯流作用明顯,縮短地表徑流匯聚時間。
【解析】(1)城市下墊面硬化,地表徑流下滲較少,地表徑流量大;城市中綠地數量少,涵養水源、滯流地表徑流的作用弱;北方降水集中,易降暴雨,短時間內地表徑流量大。
(2)讀圖可知,甲圖中行道樹下鋪設石塊,乙圖中行道樹下鋪設塑料網,鋪設塑料網的透水性較鋪設石塊強,下滲量大;地表徑流下滲后更容易流入樹木周邊;塑料網沒有高出地面,利于阻滯地表徑流和增加地表徑流下滲量;故對地表徑流改善較為明顯的是乙。
(3)城市內澇是因城市地面硬化導致雨水下滲少,地表徑流快速增加,行道樹下鋪設石塊或塑料網,降水時利于增加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量,減輕內澇;石塊或塑料網滯流作用明顯,縮短地表徑流匯聚時間,降低匯水量。
19.合作探究3:綜合應用
材料城市島國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附近。該國不僅重視教育,發展科技,還大力建設公共住房,解決了大部分國民的居住問題。如今該國的金融、旅游等服務產業輻射六大洲,工業產品在世界范圍內也廣受歡迎。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新加坡非常重視城市的總體規劃。下圖為“新加坡城市總體空間布局示意圖”。
(1)指出高密度居住區的分布特點及其好處。
(2)指出城市綠地的布局特點及其環境效益。
(3)新加坡成為世界級宜居城市,原因是什么?
【答案】(1)分布特點:沿快速交通線呈帶狀分布。
好處:方便居民出行。
(2)布局特點:分布廣泛;鑲嵌在各住宅區之間。
環境效益:凈化空氣;美化環境;調節氣候;降低噪音。
(3)綠地面積廣;房屋質量和結構好;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齊全;社會治安好。
【解析】(1)從圖中信息可知,高密度居住區分布特點是沿快速交通線呈帶狀分布,集中布局,主要考慮交通因素。這樣布局的好處是高密度居住區人口集中,收入水平不高,上下班距離較遠,靠近快速交通線能方便居民出行。
(2)從圖中信息可知,城市綠地的布局特點是分布廣泛分布于城市的各個區域,鑲嵌在各住宅區之間,作為居住區的配套設施。這樣布局的環境效益是居住區人員密集,布局綠地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熱島效應較強,綠地比熱容高,可以調節氣候;人員、車輛較多,綠地可以降低噪音。
(3)綠地面積廣,能夠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房屋質量和結構好,通風散熱,居住舒適;經濟發達,規劃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社會治理水平高,公共服務配套齊全;政府部門廉能高效,社會治安好。
20.不同國家的城鎮化
材料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城鎮化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各國城鎮化的開始時間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國處于城鎮化的哪一個階段 近20年來各國城鎮化發展的特點是什么
(3)各國城鎮化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答案】(1)不同國家城市化開始時間不同,發達國家城市化比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早;英國尤其早,美國次之,日本第三,印度第四,巴西開始最晚。
(2)目前,英國、美國、日本、巴西處于城市化的成熟階段;印度處于加速發展階段。
發達國家城鎮化水平高,發展中國家城鎮化水平低;發達國家城鎮化起步早,發展中國家城鎮化起步晚;發達國家城鎮化速度慢,發展中國城鎮化速度快;發達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發展中國家出現過度城鎮化、滯后城鎮化問題。
(3)發展“生態城市”“緊湊型城市”和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慧城市”等。
【解析】(1)據不同國家的城鎮化過程示意圖可知,各國城鎮化的開始時間不同,發達國家城鎮化比發展中國家起步早,英國最早開始工業革命,城市化起步最快,美國次之,日本第三,印度第四,巴西開始最晚。
(2)結合城鎮化過程示意圖,城鎮化率>70%,處于成熟階段可知,目前英國、美國、日本為發達國家,較為發達,處于城鎮化進程后期的成熟階段;巴西為發展中國家,因出現虛假城市化,也處于城鎮化進程后期的成熟階段;印度屬于發展中國家,2000年城市化率為20%左右,處于緩慢發展階段,目前印度城鎮化率超過30%,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城鎮化起步早,城鎮化水平較高,發展到了后期的成熟階段,速度較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等;發展中國家城鎮化起步晚,城鎮化水平較低,城鎮化在緩慢發展或者加速發展階段,發展速度快;有些國家出現過度城鎮化問題或滯后城鎮化問題。
(3)各國十分重視城鎮創新和城鎮質量改善,積極發展“生態城市”“緊湊型城市”,并提出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慧城市”等新理念。2.2 城鎮化(講義)
體系總覽 思維導圖
必會知識 考點梳理拓展延伸易錯警示
必會知識一 城鎮化的意義
1.概念:城鎮化也稱城市化,一般是指鄉村人口向城鎮地區集聚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地區的過程。
2.標志
(1)城鎮人口增加。
(2)城鎮人口占區域總人口的比例上升。(最重要指標)
(3)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擴大。
3.意義
(1)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2)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鄉居住環境。
(4)增強區域社會和諧。
必會知識二 世界城鎮化進程
1.城鎮化進程的空間差異
城鎮化特點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起步 早 晚
水平 高 低
目前發展特點(速度) 城鎮化速度慢,大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大城市中心區人口萎縮 城鎮化速度快
原因 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 民族獨立,經濟迅速發展
2.城鎮化進程的時間差異——分三個階段
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隨時間的變化可以表示為一條稍被拉平的“S”形曲線。
階段 水平 特點
A 初期階段 30%以下 城鎮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
B 中期階段 30%~70% 城鎮化推進很快,城區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
C 后期階段 70%以上 城鎮化水平比較高,城鎮人口比例的增長趨緩甚至停滯
3.郊區城鎮化、逆城鎮化、再城鎮化的區別
原因和條件 特點或表現 圖示
郊區城鎮化 私人小汽車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現代化,縮短了城市與郊區之間的時間距離;因城市中心區地租上升導致產業和住宅遷往郊區或更遠的鄉村 人口、商業和制造業由市中心向郊區和鄉村遷移,造成城市中心區衰落。一般發生在城市發展的加速階段,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逆城 鎮化 大城市城區人口過于密集、就業困難、環境惡化、生活質量下降;新商業區在郊區,為郊區人們提供便利的服務 城市中心區人口繼續外遷,郊區人口也遷往更外圍的小城鎮和鄉村,都市區人口出現負增長。一般發生在城市發展的后期階段,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
再城 鎮化 針對大城市郊區化、逆城鎮化帶來的問題,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區繼續萎縮,并實施一系列城市復興計劃 大城市人口再增加,規模擴大。一般發生在發達國家
必會知識三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環境問題
(1)原因:當城鎮生產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鎮環境質量就會下降。
(2)主要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聲污染等環境問題。
2.社會問題
(1)原因:城市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規劃和管理,城市的基礎設施遠遠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
(2)主要社會問題: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現象。
3.城鎮化問題的區域差異
(1)發達國家:城鎮化過程中曾出現過環境污染問題,經過后來的不斷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決。
(2)發展中國家:
①現在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各類城鎮化問題相對較多。
②有的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畸形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失業率高、貧困等社會問題突出。
4.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
(1)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
(2)對社會環境的不利影響
不利影響 表現形式
環境質量下降 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垃圾污染、光污染、輻射污染
城市交通問題 交通擁堵,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頻發;公共交通發展緩慢;停車位緊張
城市居住問題 居住環境差;住宅質量低劣、設施缺乏、住房破損;房價昂貴、空房率上升;出現貧民窟
城市社會問題 就業困難、失業現象嚴重;貧困問題,特別是失業者、技術過時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體增加;人口老齡化;內城經濟衰退
5.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控制城市中心區的規模;建立與城市經濟相適應的城市發展機制;向郊區分散人口和工業,建設衛星城
進行合理規劃,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對城市功能進行合理分區,妥善安排各種用地的相對位置;對工業企業合理布局,適當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條件
必會知識四 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
1.應用領域:城市規劃、市政建設、公共服務等。
2.舉例
城市管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統對各類空間信息的儲存、分析和處理功能,結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導航功能,為市民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臺,提供便利
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依托其數據管理、圖層分析、制圖等功能,為政府、企業等提供全方位的應用服務
必備技能 典例精講模型秒殺巧思妙解
必備技能一 城鎮化概念及意義
[例1]近20年來,我國西部某省城鄉人口大量流向東部沿海城市,城鄉居民的收入多來自外出務工勞動力。該省縣域城鎮化呈現出特殊發展模式:人口流出越多,城鎮化速度越快(城鎮化人口主要是農村留守的老人與兒童)。下表示意2000-2015年該省不同層級城鎮化水平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層級 2000年城鎮化水平(%) 2015年城鎮化水平(%) 2000-2015年城鎮人口年均增長率(%)
省會 53.7 71.6 3.8
地級市轄區 40.6 57.9 2.7
縣域 16.7 37.5 4.6
1.下列有關2000-2015年該省不同層級城鎮化比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省省會城鎮化速度最慢 B.縣域城鎮化速度最快
C.地級市轄區城鎮人口增長最少 D.縣域城鎮人口增長最多
2.該省縣域城鎮化的主要驅動力是( )
A.本地工業化 B.交通條件改善 C.鄉鎮旅游業發展 D.生活和教育需求
必備技能二 世界城鎮化進程三階段
[例2]讀我國城鎮化數據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3.下列階段中,我國城鎮化速度最快的是( )
A.1953~1964年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
4.目前我國城鎮化處于( )
A.初期階段 B.中期階段 C.后期階段 D.逆城市化階段
必備技能三 發達國家城鎮化的特點和原因
[例3]都市圈建設演進主要指都市圈形成后各城市規模的擴張和圈域范圍的擴大,以及都市圈建設過程中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某發達國家都市圈建設大致分為雛形階段—加速階段—成熟階段。下圖為該國都市圈建設不同階段的空間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視頻講解該都市圈建設階段按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6.視頻講解該都市圈建設階段,人口集中程度(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必備技能四 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的特點和原因
[例4]就近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近距離遷移到戶籍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城鎮就業和居住,實現農民非農化、生活城市化和身份市民化的過程,其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來自本鎮、縣內及省內。2000年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發展迅速。圖示意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過程。完成下面小題。
7.2000年以來,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發展迅速的根本原因是( )
A.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快 B.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完善
C.中西部地區第三產業升級 D.外出務工人員大量回流
8.城鎮化勞動力來自本鎮的部分稱之為本鎮貢獻率。研究顯示,中西部地區本地工業化水平提高能提高本鎮貢獻率,而本地服務業水平提高卻能降低本鎮貢獻率,主要是因為( )
A.工業化主要承接外地農村勞動力轉移
B.服務業主要承接省內農村勞動力轉移
C.中西部地區工業化水平較高
D.中西部地區服務業水平較高
必備技能五 城鎮化問題形成、表現、原因
[例5]某校地理實驗小組在校園內進行不同路面透水差異的實驗探究。實驗將有機玻璃桶按壓在地面并倒水,120秒后標記剩余水位并計算透水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組別 1 2 3 4 5 6
地面狀況 透水磚 透水磚 水泥地面 水泥地面 草地 草地
水位差(厘米) 1.2 0.5 0.3 0.3 4.5 5.2
透水量(毫米/分鐘) 6.0 甲 1.5 1.5 22.5 26.0
9.甲的數值約為( )
A.1.2 B.2.5 C.5.0 D.7.5
10.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為減少城市內澇應( )
A.用透水磚替代瀝青路 B.多用水泥地硬化小區地面
C.用草地綠化樓頂 D.停車位用草坪磚替代水泥地
必刷好題 基礎演練能力提升巔峰突破
一、選擇題
流動攤販(地攤)作為一種非正規就業方式已逐漸發展成我國城市就業的重要方式之一,廣州目前攤販數量達30多萬,占就業人數的6.4%以上。廣州市青年社區是廣州流動攤販的一個主要集中區,一天中不同時刻有小吃、織補、水果、衣物、飾品、手機貼膜等20到60個不同數量攤販在此經營,一般到晚上22點后流動攤販會逐漸離開。下圖為“廣州市青年社區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1-2小題。
1.流動攤販極大地緩解了廣州市( )
A.勞動力供需矛盾 B.城市交通擁堵
C.人口老齡化問題 D.居民購物不便
2.影響廣州市青年社區流動攤販數量一天中呈現波動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公交車運行時間 B.環衛工的工作時間
C.商場的營業時間 D.市民的上下班時間
下圖示意2016-2020年11?。ㄊ校┏鞘谢首兓?。據此完成下面3-4小題。
3.2016—2020年期間,上海市城市化率變化較小的原因是( )
A.經濟發展緩慢 B.土地面積狹小
C.產業結構不合理 D.城市化水平高
4.長江經濟帶城市化推進可能會( )
A.增加城市失業率 B.加強城市熱力環流
C.增加農村環境壓力 D.阻礙農村土地流轉
伴隨城市空間加速向郊區擴張,遠郊區域得到快速發展,其功能的完善性、獨立性使之具備城市特性,形成“類城市體”,學者將此現象稱為后郊區化。研究表明,目前上海正逐步進入后郊區化階段。下圖示意1949年至今上海市后郊區化空間發育模式。據此完成下面5-6小題。
5.正向通勤指居住在郊區、工作在中心城區的通勤,反之稱為逆向通勤。圖中正向通勤和逆向通勤最突出的分別是( )
A.階段二、階段三 B.階段二、階段一
C.階段三、階段二 D.階段三、階段一
6.與近郊區相比,上海市遠郊區更易成為功能復合完善的“類城市體”,主要原因是( )
A.對周邊城市輻射更強 B.生產成本低廉
C.受中心城區輻射較小 D.勞動力數量多
在人口向城鎮流動過程中,不同的人口有長期居留(居留5年以上)意愿、定居(在流入地購房)意愿和落戶(將戶口遷入流入地)意愿。人口流入城市中一般由短暫居住逐漸變為長期留居,購買住宅后變為定居,最后才會落戶。不同級別的城市居留意愿率不同。圖為我國居留意愿的城市比較圖。據此,完成下面7-8小題。
7.我國省會城市定居意愿率高于直轄市及深圳的主要因素是( )
A.房價高低 B.政策支持 C.醫療水平 D.環境質量
8.普通地級市長期居留意愿率高有利于( )
A.提升城市等級 B.改善交通擁堵 C.增加城市綠化 D.促進經濟發展
“握手樓”形容兩棟樓間隔過小,相鄰兩棟樓的同層住戶,打開窗戶便可以握手。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握手樓”逐漸增多。下圖示意某市的“握手樓”。據此完成下面9-10小題。
9.“握手樓”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城鎮( )
A.失業率高 B.土地緊張 C.環境惡化 D.交通擁堵
10.緩解“握手樓”現象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規模,合理規劃城市 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條件
C.增加社會投資,促進居民就業 D.開發城市新區,擴大居住面積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指一個地區城鎮戶籍人口占該地區戶籍總人口的比重。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滇桂黔結合部、云貴高原東南部,旅游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其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斷提升。下圖示意該州2012—2018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完成下面11-13小題。
11.與2012—2014年該州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較低關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交通條件 B.人口數量 C.城市規劃 D.經濟發展水平
12.2014—2015年,該州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旅游業的發展 B.生態環境得到治理 C.戶籍政策的調整 D.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13.2014年后,該州戶籍人口城鎮化的變化會增加其( )
A.環境人口容量 B.城鎮就業壓力 C.耕地面積 D.地質災害等級
城市街道作為居民日常接觸最多的戶外空間,能直觀反映出一定地域范圍內的物質空間環境。住宅區集中的城市街景圖片為識別城市貧困群體的空間分布提供了新視角。下圖示意利用街景圖片解譯的廣州市中心城區貧困街區分布,街景解譯模型對街區天空開闊度、綠化率、道路寬度、建筑密度的識別精度較高。據此完成下面14-15小題。
14.廣州市城區街景圖片中,往往與住宅區貧困程度呈正相關的數據是( )
A.建筑密度 B.綠化率 C.道路寬度 D.天空開闊度
15.與西湖社區相比,荔灣歷史街區的貧困群體更多的是( )
A.本地失業人員 B.外來進城人員 C.高新技術人才 D.失地無業農民
城鎮化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綜合發展的過程,城鎮化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人口城鎮化,即農業人口向城鎮集聚引起的城鎮人口增加;二是空間城鎮化,即城市的空間擴張,農用地或未利用地不斷轉換為建設用地,同時,城市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不斷提高。下圖示意山東省1985—2010年人口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指數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16-17小題。
16.山東省人口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發展特點是( )
A.空間城鎮化指數呈增長趨勢,變化一直較為平緩
B.人口城鎮化指數和空間城鎮化指數均持續上升
C.人口城鎮化指數遠大于空間城鎮化指數
D.城鎮地域范圍波動增長,城鎮人口數量增長迅速
17.2006年,山東省人口城鎮化與空間城鎮化發展進入協調階段,其原因可能有( )
①城鎮人口所占比重不斷提升②空間城鎮化的增長幅度有所減緩
③城市規模擴張方式向集約、高效轉變④實施嚴格的戶籍制度,控制城市規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綜合題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北方地區夏季降水集中,易降暴雨,大城市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易產生城市內澇。因此,為減少城市內澇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在城市規劃和布局中常通過特定的措施來減少城市內澇的發生。下圖示意我國北方城市在城市行道兩側植樹中采取的措施,甲圖中行道樹下鋪設石塊,乙圖中行道樹下鋪設塑料網。
(1)從水循環環節的角度,分析我國北方地區城市內澇發生的原因。
(2)甲、乙兩措施中,對地表徑流改善較為明顯的是 ,并說出理由。
(3)分析圖示措施在治理城市內澇中所起的作用。
19.合作探究3:綜合應用
材料城市島國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附近。該國不僅重視教育,發展科技,還大力建設公共住房,解決了大部分國民的居住問題。如今該國的金融、旅游等服務產業輻射六大洲,工業產品在世界范圍內也廣受歡迎。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新加坡非常重視城市的總體規劃。下圖為“新加坡城市總體空間布局示意圖”。
(1)指出高密度居住區的分布特點及其好處。
(2)指出城市綠地的布局特點及其環境效益。
(3)新加坡成為世界級宜居城市,原因是什么?
20.不同國家的城鎮化
材料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城鎮化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各國城鎮化的開始時間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國處于城鎮化的哪一個階段 近20年來各國城鎮化發展的特點是什么
(3)各國城鎮化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南区| 满城县| 嘉祥县| 香格里拉县| 分宜县| 安庆市| 车致| 平昌县| 琼结县| 云阳县| 高台县| 久治县| 辽中县| 共和县| 宜黄县| 庄河市| 安阳县| 华阴市| 东至县| 永兴县| 永德县| 乃东县| 屯昌县| 信宜市| 孟津县| 长岭县| 扎鲁特旗| 奉化市| 澎湖县| 海原县| 常宁市| 东至县| 沅江市| 和静县| 黑河市| 洛阳市| 罗平县| 呈贡县| 雅江县| 日喀则市|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