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一個測量紙帶》 教學設計課 題 《做一個測量紙帶》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剪刀,雙面膠,帶格子的紙、鉛筆、橡皮和課件教材內容分 析 《做一個測量紙帶》是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六課。從內容上看,本課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測量圓桶的邊沿長度。所以本課中學生將以小立方體為標準單位,制作一種便攜、可彎曲、能測量更大物體、方便計數的測量工具——測量紙帶。學生會再次體會“起點”、“首尾相連”、“標準單位”等測量因素的重要性,在利用制作好的測量紙帶進行物體測量的活動中,學生將進一步深化對測量需方便、準確等概念的理解。從結構上看,本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五課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使學生建立了標準單位概念,明白標準單位測量的優點。本課在此基礎上,以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工具的改進,在之前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制作測量紙帶。測量紙帶的制作,是為了第七課與尺子進行比較。尺子是測量紙帶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的產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測量工具的發展過程,因此本課為第七課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設計理念 聚焦板塊第一個問題:如何測量這個圓形物體的長度?引出需要制作一個容易測量的工具的話題。探索板塊,有兩個活動。第一個主要活動就是做測量紙帶。書本39頁以四幅圖展示制作過程。第一步剪下條狀格子,第二部連接起來,第三部標上刻度。這些問題當然也可以先放手讓學生看視頻做,然后集中展示糾錯再達成共識。這個活動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將會體驗“起點”、“首尾相連”、“標準單位”等測量的因素。探索環節的第二個活動是用自制的測量紙帶測量圓桶等物體。活動手冊第13頁設計了記錄單。圍成一圈后,與“0”刻度相對應的數字是圓桶一圈的測量值。提醒學生多測幾次,得到精確的數值。這個活動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學生會在利用制作好的測量紙帶進行物體測量活動中,促進學生對測量工具的方便、準確等概念的理解。研討環節的核心問題是“測量紙帶,有哪些好處?”容易攜帶,可以測量圓桶形的物體,有刻度讀數簡便,也更準確。這些共識應該是學生互相研討后得出的。拓展環節,通過上個環節的討論,用自制的測量紙帶有好處,肯定也有不足,測量工具還會怎樣發展,自然就引向了第七課“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學情分析 雖然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但他們經過前面一個單元和第二單元幾節課的學習,在觀察上已經有了一定經驗,并能觀察到的問題進行簡單處理。本節中需要的準確測量因素“起點”“首尾相連”“標準單位”,學生自己雖然不能講得很明白,但知道需要這些因素的參與才能測量,所以說也是積累了一定的測量經驗的。基于學生對常見測量工具的觀察和測量經驗,學生可以理解標記的作用,也可以熟練使用剪刀、完成粘貼等操作。但學生未曾有測量圓形物體的經歷,還不能體會到用紙帶來測量圓形物體的長度會比小立方體等來測量更加方便和準確。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通過用測量紙帶測量物體長度,知道測量紙帶具有方便攜帶和測量等特點,認識到測量紙帶能替代小立方體進行測量。科學思維:用比較的方法,理解科學標記能增加測量的準確性。探究實踐:能依照步驟制作完成一條測量紙帶,并能利用測量紙帶測量一些物體的周長,會運用十進制計量進行測量。態度責任:針對測量中的問題,能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能與同學合作完成測量紙帶的制作。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照步驟制作并使用測量紙帶。難點:用測量紙帶準確測量物體的周長。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 師生活動 一、視頻導入(1) 同學們,馬上就快過年了,你想在過年的時候做什么呢?我們班的一位同學就想給他的爸爸買個新年禮物,但他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煩,我們一起來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吧豆豆遇到了什么難題呢 哦,他想給爸爸買一頂帽子作為驚喜,但是不知道爸爸的頭圍是多少,那你們愿意來幫助他嗎 什么叫頭圍呢?生1:這樣一圈的大小就叫頭圍。【你的生活常識真豐富呀】(3)想一想,我們之前學習過哪些哪測量方法呢 生1:尺子 生2: (4)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3種工具,請這是(小正方體)這是(尺子),這是(紙帶)請你思考一下,哪種工具更適合用來測量頭圍呢 生1:紙帶.師:為什么呢 【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生:因為我們的頭是圓的,而紙帶是軟的可以彎曲,更方便測量。今天呀,我們就來學習做一個測量紙帶。設計意圖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實驗材料在今天實驗中會有哪些作用。用猜一猜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用明確了,也為接下來的做起到了鋪墊作用。這里尤其是明確方格紙的作用。教學環節(二) 師生活動 活動二:分析做紙帶的步驟(一)準備工具在制作之前,我們要做一些準備工作,老師這里給大家準備了,(師一一拿出工具,生說工具)剪刀,雙面膠,帶格子的紙、鉛筆和橡皮,有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制作啦,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做紙帶分為哪幾步吧!(二)觀看制作步驟1.觀看視頻2.小結步驟:(1)視頻看完了,哪位同學來說說 (2)生說步驟:【說得真詳細,表揚他】師:我們可以用三個字總結,①剪②粘③寫(3)知道了制作步驟,我們就可以動手啦!(三)分步學習(1)剪①我們在剪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那應該怎么剪才不會剪歪?生1:沿虛線剪。【你視頻看的真仔細】生2:不要剪到手了【你的安全意識真強】剪好后,就能得到4條這樣的小紙帶,(2)粘①師:那怎樣把4條小紙帶粘在一起呢?生1:雙面膠【你的想法真好】師:用雙面膠時要注意什么呢?生2:不要粘歪了師:那你認為怎么粘才不會粘歪?生3:頭尾相連【哇你一定是非常認真才聽到了這四個字】(如生說到頭尾相連,師順勢問到:那你知道哪邊是頭哪邊是尾嗎?)②如生沒說到頭尾相連,(超鏈接)仔細觀察紙帶這兩邊,你發現了什么 【你真是火眼金睛】(一邊有空隙,一邊沒有空隙) 師:沒有空隙的這邊是紙帶的頭,有空隙的是尾,為什么尾部有空隙呢?(要貼雙面膠)【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師開始演示:所以我們要把雙面膠貼在尾部,找到另一條紙帶的頭,頭尾相連粘貼好,注意線與線之間要重合在一起,(3)寫像這樣把四條紙帶粘成一長條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寫),寫什么?怎么寫?寫在哪?生1:寫數生2:按順序寫生3:兩個格子中間的豎線那里【大家說的都非常到位】師演示:在寫數時,找到頭,從0開始依次按順序寫。設計意圖 將整個制做過程分解成三部:剪紙帶、粘紙帶、做標記,這樣易于學生掌握制作過程。(觀看視頻、小結步驟)而且對關鍵問題我做了重點講解。視頻非常簡潔,直觀展示了制作的過程,對關鍵字也進行了非常清晰的分析。教學環節(三) 師生活動 活動二:做紙帶(四)小組合作師展示做好的紙帶:這樣,就做好了一條測量紙帶,你們想不想動手做一做呢?(想)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合作要求:剪一剪 粘一粘 寫一寫 說一說,接下來請各小組按要求制作,時間5分鐘,做好后,請小組長整理好工具。師下去巡視,順勢表揚【你們小組的動手能力真強】【你們小組做的真快,獎勵一個星】【你們這一組粘得真整齊】小組匯報:學生做時,教師拍照上傳,做完后,師:時間到,這是xx小組做的紙帶,大家認為做得怎么樣啊?請這個小組代表來說一說他們是怎么做的吧!【你的語言組織能力真強】【老師相信其他小組也像他們一樣說的好,做得好】設計意圖 制作整個過程,用信息技術給他們計時,并且做到提示的作用,在關鍵時刻可以停頓下來,讓孩子們進行分析。可以同步對孩子們制作的過程進行同步的直觀播放,讓不會做的同學可以參考教學環節(四) 師生活動 活動二:量頭圍(一)猜老師頭圍 做好了紙帶,我們就能來量頭圍啦!這樣一圈的大小就叫頭圍。誒這是誰呀?(老師)你們猜一猜老師頭的一圈有多大?師邊做繞圈的動作。生1:33 生2:27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猜測,老師把你們的猜測寫在學習單的猜一猜中,請大家看,老師的頭圍是31 ,(課件展示)師:咦,為什么數后面還有+呢?生1:比32多一點,還沒到33。【評價:你可真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師:如果你們測量的時候也有這種情況,就可以在數后面寫 表示。比一比誰的猜測與結果最接近呀?那我就在評一評這里給他一個表揚。誒,你們的猜測和老師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不一樣)哦,所以要想得到準確的結果,一定要自己動手測量。(二)小組合作量頭圍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頭有多大呢?(想) 你認為你的頭比老師的大還是小呢?請大家先互相猜一猜組內同學的頭圍,并像老師這樣把猜測記錄下來。【表揚這一組完成的最快】【越來越多小組完成了】 那怎么用紙帶來測量呢?你說:你也想說:師:那究竟怎么量呢?師:下面請小組長帶領大家討論一下怎么測,再動手量一量,每個人都要測量,把結果記錄下來,最后小組長比一比,誰的猜測和結果最接近,就在后面的評一評里給他獎勵一顆星,做得好的小組,還能獲得老師的獎勵哦!(10分鐘)【你們小組真棒分工明確!】【你們小組合作的真好,每位同學都在積極討論!】【你們小組的想法很獨特!】師:時間到,看到大家討論的這么熱烈,老師真是開心,相信大家已經碰撞出許多智慧的火花啦,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小組的測量方法吧!(三)小組匯報:(展示正確的測量)請你們組來說說你們是怎么測量的。把0作為起點,紙帶繞頭一圈后起對準起點的位置就是終點.再看數字是多少【嗯 你的表達思路清晰 你們小組真是一群智慧星!】(展示錯誤的測量)那我們再看看這個小組的測量方法,這個小組的方法和上一組有什么區別?你們同意哪種量法呢?為什么?生:第一種師小結:所以測量時把0作為起點,將紙帶繞頭一圈,紙帶要擺正、拉緊,0對準的位置就是終點。(四)測量老師頭圍接下來請一位同學來用正確的方法來量一量老師的頭圍,(學生用自己的紙帶)(如和老師給出的數據一樣:看來你已經掌握了測量方法了,聰明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也都學會了)(如和老師給出的數據不一樣:為什么同樣是測量老師的頭圍,方法正確,卻和老師量的結果不一樣呢?生1:可能是測量的時候沒有拉緊生2:可能是歪了一點師:所以同學們你們以后在測量時,要多量幾次,減小誤差)設計意圖 對于不同的頭圍,目的是讓孩子們掌握測量的方法,能夠壓緊,不能留空隙,同時也讓電腦展示他們的制作過程,進行小組評價和表揚。教學環節(五) 師生活動 活動三:量盒子師:豆豆,現在你會測量爸爸的頭圍了嗎?(會)那你想不想把帽子裝進一個漂亮的盒子里再送給爸爸呢?(想)師:接下來我們一起幫助豆豆設計這樣一個包裝吧,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盒子的什么呢?生1:盒子一圈的大小。下面,請各小組分工合作測量盒子,時間為3分鐘,現在開始吧!(一)測量結果不同你們小組測量的結果是 你們的呢 課后作業:測量其他物體恭喜大家,這節課不僅學會了制作紙帶,還學會了用紙帶來測量物體,你們還想測量什么?那回去之后呢請大家用紙帶測量你想測量的物體,并把結果寫在記錄單上,好不好?師:豆豆 同學們幫你一起解決了難題,你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嗎?生:謝謝大家評選優勝小組:這節課上到這里就快結束了,接下來我們要評選出獎勵最多的小組為優勝小組,恭喜你們!新的一年即將來臨,老師祝愿你們健康快樂成長,我也給大家準備了新年禮物,這個禮物就藏在盒子里面,快打開看看吧!設計意圖 測量同一種物體為什么會存在不同的數值,是因為測量有誤差。板書設計 做一個測量紙帶剪: 沿虛線粘: 首尾相連寫: 依次寫出教學反思 1、制做前,首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實驗材料在今天實驗中會有哪些作用。用猜一猜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用明確了,也為接下來的做起到了鋪墊作用。這里尤其是明確方格紙的作用。 2、實際制作過程中,將整個制做過程分解成三部:剪紙帶、粘紙帶、做標記,這樣易于學生掌握制作過程。(觀看視頻、小結步驟)而且對關鍵問題我做了重點講解。如:“0”位置的標記、怎樣用測量紙帶測量圓形禮盒一圈長度等關鍵問題處。老師均進行了重點講解與展示。測量書的長度,這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測量圓形禮盒邊沿的長度時先讓學生觀察圓形禮盒,預測圓形禮盒一周的長度,然后測量并將數據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的表格中。教師注意幫助在測量時讀數困難的學生。這部分,個別學生預測觀念并不是很強,讀數一些學生也存在困難,應該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之一。老師用親自示范、錄制視頻進行播放的形式予以點撥,效果較好。3、技術手段的使用也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錦上添花。我們使用希沃,許多功能并不是開發的很好。課上想要展示學生實驗操作我們也都進行了多次嘗試,大多效果不理想,最終“屏幕共享,投影”的形式讓全班學生看到某一學生的實驗操作,這樣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實驗操作實時展示在全體同學眼前,效果更突出。真正展示了學生制作細節,外顯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4、課的最后要求學生“課下用測量紙帶試著去測量身邊的其他物體,比如我們的腰圍。”的形式使本節課進行了拓展和延伸,體現了科學課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不足:1、對于低年級課堂中的“扶和放”關系,要留一些難度給學生,留一點錯誤讓學生去體會、去改進,一節課不能要求完美,不要追求過多。教師要瞪大眼睛尋找學生的不足、錯誤,及時予以糾正,尤其是典型的、共性的。用紙帶測量科學書的長度可以扶,而測量小桶就可以放了,在放中發現問題和錯誤。本節課放的略顯不足。2、實驗中的評價方法出了教師及時評價也可以讓學生間互相評價。那樣評價起來更有效果和影響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