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人教版2021-2022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期末綜合檢測試卷一、單選題1.(2020七上·柯橋月考)讀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下列關于該地說法正確的是( )A.甲村位于乙村的北方 B.乙村的海拔比甲村高C.丙河流自東南向西北流 D.甲乙兩村相距約20千米2.(2020七上·蕭山期中)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關系密切,下面四幅圖中,反映了黃土高原民居建筑風格的是( )A.冰屋 B.窯洞C.高架屋 D.竹樓3.某日,中央電視臺《北緯30度·中國行》欄目組來到了“珍珠之鄉”——諸暨市山下湖鎮。記者看到許多外地商人來到珍珠市場洽談生意,這體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 )A.人員交流 B.經濟交流 C.文化交流 D.信息交流4.某班學生準備到郊外山地進行登山越野活動,設計行動方案時主要應參考的地圖是( )A.交通圖 B.等高線地形圖C.導游圖 D.氣候圖5.樂樂在看新聞聯播時,了解到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他想知道這兩個國家在世界上的位置,應查閱( )A.世界地形圖 B.世界政區圖 C.韓國政區圖 D.美國政區圖6.有關大洲、大洋的分布,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南美洲是距南極洲最近的大洲 B.太平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C.印度洋在亞洲以南,非洲以西 D.赤道橫穿中部的大洲是南美洲7.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是( )A.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降水極少D.終年高溫,旱雨季不明顯8.(2020七上·溫州期末)小莫同學上網查詢某國的基本信息,得知該國“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 )A.美國 B.英國 C.中國 D.韓國9.(2018七上·杭州月考)讀北極鳥瞰圖,回答以下問題。(1)圖中的A為( )A.白令海峽 B.麥哲倫海峽 C.臺灣海峽 D.馬六甲海峽(2)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至今沒有出現發達國家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有關甲、乙、丙、丁四大洲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洲以白色人種為主,多信奉伊斯蘭教B.乙洲草原廣布,畜牧業的現代化程度高C.丙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氣候復雜多樣D.丁洲有體現稻作文化的傳統節日御耕節10.讀“世界地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半島居民為白色人種,信奉伊斯蘭教B.A半島與D大洲相鄰,其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C.B大陸的東側為印度洋,西側為太平洋D.我國到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必經B大陸,是因為該大陸離南極洲距離最近11.根據下圖,判斷陰影部分處于( )A.東半球 B.西半球 C.跨東西半球 D.北半球12.有一艘輪船航行到這樣一個地方,它的東側是東半球,西側是西半球,南側是南半球,北側是北半球,問這個地點是( )A.東經20°赤道 B.西經20° 赤道C.東經160° 赤道 D.西經160° 赤道13.下圖中A表示的河流名稱為( )A.密西西比河 B.剛果河 C.尼羅河 D.亞馬孫河14.(2021七下·諸暨期中)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開辟梯田種植作物,在高海拔地區放牧羊駝和駱馬。這主要是利用安第斯山區的( )A.復雜多樣的地形 B.海拔較低且氣溫高C.優越的地理位置 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15.因地制宜,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之一。下列區域的生產、生活方式中體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這一目標較為吻合的有( )①馬賽人將草原視為家園,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②依靠大力生產和銷售石油致富的波斯灣沿岸各國③利用阿爾卑斯山發展旅游業又限制旅游業發展的瑞士④“耕海牧魚”,改捕為養,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的日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讀下圖,下列與馬賽人游牧生活相關的信息,描述正確的是( )A.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所處半球不同,導致降水期不同B.四季循著一定路線遷移放牧,在熱帶雨林區穿行C.10月到達基塔萊,等待次年濕季來臨D.逐水草而居,不受氣候因素的影響17.農業滴灌技術是指利用灌水器,將作物需要的水分和養分滴入根區土壤的灌溉。目前,以色列廣泛采用該技術進行灌溉。其目的是( )①降低土壤鹽化程度 ②擴大高耗水作物種植③增大農業生產投入 ④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城市聚落的形成離不開水源,許多城市都有河流穿過。下列城市與其河流搭配正確的是( )A.華盛頓波托-馬克河 B.巴黎-太和江C.莫斯科-烏拉爾河 D.班加羅爾-恒河19.小李暑假時去了一座世界著名的城市旅行,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引領現代時裝潮流的世界時裝之都,眾多的古跡再加上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等世界著名的建筑,令他流連忘返。小李去的是( )A.東京 B.倫敦 C.巴黎 D.紐約20.(2017七上·臺州期中)若下圖中三條線為等高線,數值關系為a>b>c,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可能形成河流 B.乙位于山谷C.甲、乙兩地海拔相等 D.甲位于山脊二、問答題21.仔細觀察我國南北方地區的民居,說說它們有什么區別。這分別反映了當地怎樣的自然環境?22.環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下邊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的路線圖》。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航行路線依次經過的海域與海峽的名稱。23.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在盧浮宮正門入口處設計了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筑。當時,這個設計方案受到了人們的極大非議,人們認為它破壞了盧浮宮的整體氛圍。但是,人們最終還是接受了它,并認為它是古典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佳作。這個事實說明了什么?三、材料分析題24.(2020·仙居模擬)長絨棉(喜光熱、耐旱),由于其品質優良,纖維柔長,被世人譽為“棉中極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新疆阿拉爾市現有耕地260多萬畝,年日照時數2774小時,年均氣溫8.78℃,無霜期192天,年降水量61毫米。近年來我國棉花消費水平維持在每年600-800萬噸,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行業長期依賴進口,為此,國家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補貼棉農,改良長絨棉品種。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經過幾代新疆建設兵團人的艱苦開發,阿拉爾市如今是全國最大的長絨棉生產基地。(1)根據上圖,描述阿拉爾市的相對位置。(2)根據上圖和材料,分析阿拉爾市成為長絨棉生產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3)結合材料,分析阿拉爾市成為全國最大長絨棉生產基地的社會經濟條件。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甲村位于乙村的北方 。 乙村的海拔在700-800米之間,甲村的海拔是在900-1000之間,乙村的海拔比甲村低 。根據給出的指向標判讀,丙河的流向是由西向東流。根據給出的比例尺判讀,甲乙兩村的距離是2千米。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關系密切,下面四幅圖中,反映了黃土高原民居建筑風格的是窯洞。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冰屋是極地地區的特殊居住方式,冰屋結實不透風,能夠把寒風拒之屋外,所以住在冰屋里的人,可以免受寒風的襲擊;黃土高原地區自然環境干燥少雨,多風沙天氣,光線充足,窯洞一般背風建設,呈東北西南方向,可以保暖驅寒,避免風沙天氣的侵害;東南亞的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常年高溫多雨,濕熱的氣候特點使當地居民居住在高架屋中;中國南方多尖頂房是因為南方雨水較豐沛,為了方便盡快的排水,所以要建成尖頂的房子。3.【答案】B【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中央電視臺《北緯30度·中國行》欄目組來到了“珍珠之鄉”——諸暨市山下湖鎮。記者看到許多外地商人來到珍珠市場洽談生意,這體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交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4.【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地圖判讀選擇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登山越野活動需要對該區域地形有大致了解。等高線地形圖能夠反映一個區域的海拔高度、坡度陡緩、地面起伏等信息,能夠幫助人們選擇適合的登山越野路線。A交通圖幫助人們了解一個地區的交通情況,C導游圖幫助人們了解一個區域的景點分布,D氣候圖幫助人們了解區域的氣候情況。因此,本題選擇B等高線地形圖。【點評】掌握不同地圖用途,能夠結合實際靈活應用5.【答案】B【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臨沭的小光想知道美國和韓國的地理位置,應查閱世界政區圖,故選B。6.【答案】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美洲是靠近南極最近的一個大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印度洋在亞洲以南,非洲以東,赤道橫穿大陸中部的大洲是非洲。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積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該緯線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是大陸部位。7.【答案】A【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主要是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在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下,高溫多雨,在信風帶的控制下,炎熱干燥,形成明顯的干濕季。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熱帶草原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于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全年高溫,且分明顯干季和濕季。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的較長干季。自然景觀為熱帶稀樹草原。8.【答案】A【知識點】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 “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美國。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美國地處北美大陸南部,北鄰加拿大,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灣;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并且實現了農業生產專門化,機械化水平高,效率高,產量大。9.【答案】(1)A(2)B(3)C【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 (1)據圖分析, 圖中的A為白令海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據圖分析,甲是歐洲,乙是非洲,丙是亞洲,丁是北美洲。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洲.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至今沒有出現發達國家的是非洲。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3)據圖分析,甲是歐洲,乙是非洲,丙是亞洲,丁是北美洲。歐洲以白色人種為主,信奉基督教,故A錯誤;非洲草原廣泛,但畜牧業現代化程度低,故B錯誤;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顯著,故C正確;御耕節是柬埔寨的傳統節日,位于亞洲,故D錯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10.【答案】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阿拉伯半島居民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信奉伊斯蘭教,故A正確;阿拉伯半島與非洲相鄰,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故B錯誤;澳大利亞大陸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故C錯誤;離南極洲最近的大陸是南極大陸,不是澳大利亞大陸,故D錯誤.故選:A.【點評】讀圖可得,A是阿拉伯半島,B是澳大利亞大陸,C是南美洲,D是非洲.11.【答案】C【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根據經緯度的判斷規律,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可以判斷出該圖緯度是南緯度,經度是西經度。 陰影部分處于南半球,跨越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12.【答案】B【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東經20°以東是東半球,以西也是東半球,故A排除。西經20°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赤道南北分別是南北半球,故B符合題意。東經160°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故C不符合題意。西經160°東西兩側都是西半球,故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東西半球,屬于容易題。13.【答案】A【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分析,該國家主要是美國,其中A河是密西西比河。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它被印第安人稱為“河流之父”。干流發源于蘇必利爾湖以西,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經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14.【答案】D【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低海拔種植作物,高海拔發展畜牧業,這是受到海拔的影響,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安第斯山的生產生活,屬于容易題。15.【答案】D【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中東石油寶庫【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馬賽人將草原視為家園,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③利用阿爾卑斯山發展旅游業又限制旅游業發展的瑞士,④"耕海牧魚”改捕為養,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的日本,都實現了異地之一的發展;②波斯灣沿岸各國應該實現經濟轉型,逐漸擺脫對石油的依賴;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考查因地制宜發展的特點。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16.【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所處半球不同,導致降水期不同,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A項正確;四季循著一定路線遷移放牧,在熱帶草原穿行,排除B項;10月到達多多馬,等待次年濕季來臨,排除C項;逐水草而居,受降水因素影響,排除D項。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5-6月,隨著南方(多多馬)旱季來臨,草原枯黃,馬賽人開始向北遷移,而這時的北方(吉塔萊)正值雨季,水草豐美;10月,北方旱季來臨,南方雨季即將到來,馬賽人又開始向南回遷,迎接雨季的來臨。17.【答案】B【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滴灌技術恰恰減少了農業生產的投入,所以③錯;以色列氣候干旱,農業缺水,不易種植高耗水作物,②錯;以色列廣泛采用農業滴灌技術進行灌溉,可以降低土壤鹽化程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①④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色列位于中東地區的國家,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水資源缺乏,以色列廣泛采滴灌技術進行灌溉。可以降低土壤鹽化程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18.【答案】A【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的形成離不開水源,許多城市都有河流流經或穿過。具體來看,華盛頓有波托--馬克河,巴黎有塞納河,莫斯科有伏爾加河,班加羅爾基本無河流,但是有一條西南-東北穿過西部市區的Vrishabawathi河。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波托馬克河(PotomacRiver)是美國中東部最重要的河流。源出阿巴拉契亞山脈西麓。由北布朗奇河同南布朗奇河匯合而成,注入大西洋的切薩皮克灣。是全美第21大河流。19.【答案】C【知識點】法國巴黎【解析】【分析】根據題意,該城市歷史悠久,是世界時裝之都,說明可能是巴黎。加上該城市的著名建筑物有凱旋門,埃菲爾鐵塔,證實了去的是法國巴黎。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巴黎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例如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等就是頗具代表性的建筑藝術杰作。巴黎城市藝術包容了不同時代的風格,體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相處。20.【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的有關知識。圖中數值關系為a>b>c,甲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甲地是山谷部位,可能形成河流;乙處是山脊,甲處的海拔高度低于乙處海拔高度。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21.【答案】區別:南方的民居屋頂坡度大、窗戶大,臨水而建;北方的民居屋頂比較平、窗戶小。這反映了南方氣溫高,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氣溫相對較低。【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 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來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民居主要的區別:南方的民居屋頂坡度大、窗戶大,臨水而建;北方的民居屋頂比較平、窗戶小。這反映了南方氣溫高,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氣溫相對較低。【點評】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差異明顯,在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環境的影響下,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和民居特點。22.【答案】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環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下邊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的路線圖》。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航行路線依次經過的海域與海峽的名稱。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環球航行依次經歷了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點評】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地球總面積5.1億平方公里,海洋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人們習慣上把海和洋合在一起叫海洋,實際上“海”和“洋”不是一回事,包含不同內容.海是位于大洋的邊緣靠近陸地的部分;洋一般遠離大陸,由半島、島嶼、群島同海劃開,水域面積非常廣闊,水深度超過2000米;有的大洋與大洋或者海域以海峽相連;海峽是連接兩片海域的狹窄水道.23.【答案】法國民眾對藝術的新形勢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法國的民眾有很強的藝術欣賞力。【知識點】法國巴黎【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人們最終還是接受了它,并認為它是古典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佳作。這個事實說明了 法國民眾對藝術的新形勢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法國的民眾有很強的藝術欣賞力。【點評】今天的巴黎是世代法國人民重視和保護歷史的結果。巴黎人把城市當藝術來保護,當博物館來經營是一條難得的重要經驗。其歷史建筑由文化部來統一管理,對新建筑又有著獨特的審美與創新的追求,包容,接納著新舊建筑的融合。24.【答案】(1)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臨近塔里木河和阿克蘇河(或鄰近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的交匯處。)(2)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棉花生長;水源豐富,灌溉便利;位于墾區,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3)“我國棉花消費水平維持在每年600-800萬噸”說明市場需求大等;“國家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補貼棉農”說明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幾代新疆建設兵團人的艱苦開發”說明當地人民的辛勤勞動。【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阿拉爾市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臨近塔里木河和阿克蘇河(或鄰近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的交匯處。)(2)根據上圖和材料,阿拉爾市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棉花生長;水源豐富,灌溉便利;位于墾區,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3)結合材料“我國棉花消費水平維持在每年600-800萬噸”說明市場需求大等;“國家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補貼棉農”說明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幾代新疆建設兵團人的艱苦開發”說明當地人民的辛勤勞動。【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文,資源等方面回答。一個地區適宜發展某種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經濟條件是政策,交通,市場,勞動力,科技。1 / 1浙江省人教版2021-2022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期末綜合檢測試卷一、單選題1.(2020七上·柯橋月考)讀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下列關于該地說法正確的是( )A.甲村位于乙村的北方 B.乙村的海拔比甲村高C.丙河流自東南向西北流 D.甲乙兩村相距約20千米【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甲村位于乙村的北方 。 乙村的海拔在700-800米之間,甲村的海拔是在900-1000之間,乙村的海拔比甲村低 。根據給出的指向標判讀,丙河的流向是由西向東流。根據給出的比例尺判讀,甲乙兩村的距離是2千米。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2020七上·蕭山期中)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關系密切,下面四幅圖中,反映了黃土高原民居建筑風格的是( )A.冰屋 B.窯洞C.高架屋 D.竹樓【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關系密切,下面四幅圖中,反映了黃土高原民居建筑風格的是窯洞。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冰屋是極地地區的特殊居住方式,冰屋結實不透風,能夠把寒風拒之屋外,所以住在冰屋里的人,可以免受寒風的襲擊;黃土高原地區自然環境干燥少雨,多風沙天氣,光線充足,窯洞一般背風建設,呈東北西南方向,可以保暖驅寒,避免風沙天氣的侵害;東南亞的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常年高溫多雨,濕熱的氣候特點使當地居民居住在高架屋中;中國南方多尖頂房是因為南方雨水較豐沛,為了方便盡快的排水,所以要建成尖頂的房子。3.某日,中央電視臺《北緯30度·中國行》欄目組來到了“珍珠之鄉”——諸暨市山下湖鎮。記者看到許多外地商人來到珍珠市場洽談生意,這體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 )A.人員交流 B.經濟交流 C.文化交流 D.信息交流【答案】B【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中央電視臺《北緯30度·中國行》欄目組來到了“珍珠之鄉”——諸暨市山下湖鎮。記者看到許多外地商人來到珍珠市場洽談生意,這體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交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4.某班學生準備到郊外山地進行登山越野活動,設計行動方案時主要應參考的地圖是( )A.交通圖 B.等高線地形圖C.導游圖 D.氣候圖【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地圖判讀選擇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登山越野活動需要對該區域地形有大致了解。等高線地形圖能夠反映一個區域的海拔高度、坡度陡緩、地面起伏等信息,能夠幫助人們選擇適合的登山越野路線。A交通圖幫助人們了解一個地區的交通情況,C導游圖幫助人們了解一個區域的景點分布,D氣候圖幫助人們了解區域的氣候情況。因此,本題選擇B等高線地形圖。【點評】掌握不同地圖用途,能夠結合實際靈活應用5.樂樂在看新聞聯播時,了解到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他想知道這兩個國家在世界上的位置,應查閱( )A.世界地形圖 B.世界政區圖 C.韓國政區圖 D.美國政區圖【答案】B【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臨沭的小光想知道美國和韓國的地理位置,應查閱世界政區圖,故選B。6.有關大洲、大洋的分布,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南美洲是距南極洲最近的大洲 B.太平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C.印度洋在亞洲以南,非洲以西 D.赤道橫穿中部的大洲是南美洲【答案】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美洲是靠近南極最近的一個大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印度洋在亞洲以南,非洲以東,赤道橫穿大陸中部的大洲是非洲。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積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該緯線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是大陸部位。7.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是( )A.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降水極少D.終年高溫,旱雨季不明顯【答案】A【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主要是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在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下,高溫多雨,在信風帶的控制下,炎熱干燥,形成明顯的干濕季。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熱帶草原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于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全年高溫,且分明顯干季和濕季。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的較長干季。自然景觀為熱帶稀樹草原。8.(2020七上·溫州期末)小莫同學上網查詢某國的基本信息,得知該國“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 )A.美國 B.英國 C.中國 D.韓國【答案】A【知識點】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 “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美國。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美國地處北美大陸南部,北鄰加拿大,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灣;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并且實現了農業生產專門化,機械化水平高,效率高,產量大。9.(2018七上·杭州月考)讀北極鳥瞰圖,回答以下問題。(1)圖中的A為( )A.白令海峽 B.麥哲倫海峽 C.臺灣海峽 D.馬六甲海峽(2)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至今沒有出現發達國家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有關甲、乙、丙、丁四大洲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洲以白色人種為主,多信奉伊斯蘭教B.乙洲草原廣布,畜牧業的現代化程度高C.丙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氣候復雜多樣D.丁洲有體現稻作文化的傳統節日御耕節【答案】(1)A(2)B(3)C【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 (1)據圖分析, 圖中的A為白令海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據圖分析,甲是歐洲,乙是非洲,丙是亞洲,丁是北美洲。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洲.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至今沒有出現發達國家的是非洲。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3)據圖分析,甲是歐洲,乙是非洲,丙是亞洲,丁是北美洲。歐洲以白色人種為主,信奉基督教,故A錯誤;非洲草原廣泛,但畜牧業現代化程度低,故B錯誤;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顯著,故C正確;御耕節是柬埔寨的傳統節日,位于亞洲,故D錯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10.讀“世界地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半島居民為白色人種,信奉伊斯蘭教B.A半島與D大洲相鄰,其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C.B大陸的東側為印度洋,西側為太平洋D.我國到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必經B大陸,是因為該大陸離南極洲距離最近【答案】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阿拉伯半島居民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信奉伊斯蘭教,故A正確;阿拉伯半島與非洲相鄰,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故B錯誤;澳大利亞大陸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故C錯誤;離南極洲最近的大陸是南極大陸,不是澳大利亞大陸,故D錯誤.故選:A.【點評】讀圖可得,A是阿拉伯半島,B是澳大利亞大陸,C是南美洲,D是非洲.11.根據下圖,判斷陰影部分處于( )A.東半球 B.西半球 C.跨東西半球 D.北半球【答案】C【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根據經緯度的判斷規律,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可以判斷出該圖緯度是南緯度,經度是西經度。 陰影部分處于南半球,跨越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12.有一艘輪船航行到這樣一個地方,它的東側是東半球,西側是西半球,南側是南半球,北側是北半球,問這個地點是( )A.東經20°赤道 B.西經20° 赤道C.東經160° 赤道 D.西經160° 赤道【答案】B【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東經20°以東是東半球,以西也是東半球,故A排除。西經20°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赤道南北分別是南北半球,故B符合題意。東經160°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故C不符合題意。西經160°東西兩側都是西半球,故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東西半球,屬于容易題。13.下圖中A表示的河流名稱為( )A.密西西比河 B.剛果河 C.尼羅河 D.亞馬孫河【答案】A【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分析,該國家主要是美國,其中A河是密西西比河。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它被印第安人稱為“河流之父”。干流發源于蘇必利爾湖以西,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經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14.(2021七下·諸暨期中)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開辟梯田種植作物,在高海拔地區放牧羊駝和駱馬。這主要是利用安第斯山區的( )A.復雜多樣的地形 B.海拔較低且氣溫高C.優越的地理位置 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答案】D【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低海拔種植作物,高海拔發展畜牧業,這是受到海拔的影響,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安第斯山的生產生活,屬于容易題。15.因地制宜,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之一。下列區域的生產、生活方式中體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這一目標較為吻合的有( )①馬賽人將草原視為家園,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②依靠大力生產和銷售石油致富的波斯灣沿岸各國③利用阿爾卑斯山發展旅游業又限制旅游業發展的瑞士④“耕海牧魚”,改捕為養,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的日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中東石油寶庫【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馬賽人將草原視為家園,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③利用阿爾卑斯山發展旅游業又限制旅游業發展的瑞士,④"耕海牧魚”改捕為養,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的日本,都實現了異地之一的發展;②波斯灣沿岸各國應該實現經濟轉型,逐漸擺脫對石油的依賴;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考查因地制宜發展的特點。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16.讀下圖,下列與馬賽人游牧生活相關的信息,描述正確的是( )A.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所處半球不同,導致降水期不同B.四季循著一定路線遷移放牧,在熱帶雨林區穿行C.10月到達基塔萊,等待次年濕季來臨D.逐水草而居,不受氣候因素的影響【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所處半球不同,導致降水期不同,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A項正確;四季循著一定路線遷移放牧,在熱帶草原穿行,排除B項;10月到達多多馬,等待次年濕季來臨,排除C項;逐水草而居,受降水因素影響,排除D項。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5-6月,隨著南方(多多馬)旱季來臨,草原枯黃,馬賽人開始向北遷移,而這時的北方(吉塔萊)正值雨季,水草豐美;10月,北方旱季來臨,南方雨季即將到來,馬賽人又開始向南回遷,迎接雨季的來臨。17.農業滴灌技術是指利用灌水器,將作物需要的水分和養分滴入根區土壤的灌溉。目前,以色列廣泛采用該技術進行灌溉。其目的是( )①降低土壤鹽化程度 ②擴大高耗水作物種植③增大農業生產投入 ④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滴灌技術恰恰減少了農業生產的投入,所以③錯;以色列氣候干旱,農業缺水,不易種植高耗水作物,②錯;以色列廣泛采用農業滴灌技術進行灌溉,可以降低土壤鹽化程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①④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色列位于中東地區的國家,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水資源缺乏,以色列廣泛采滴灌技術進行灌溉。可以降低土壤鹽化程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18.城市聚落的形成離不開水源,許多城市都有河流穿過。下列城市與其河流搭配正確的是( )A.華盛頓波托-馬克河 B.巴黎-太和江C.莫斯科-烏拉爾河 D.班加羅爾-恒河【答案】A【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的形成離不開水源,許多城市都有河流流經或穿過。具體來看,華盛頓有波托--馬克河,巴黎有塞納河,莫斯科有伏爾加河,班加羅爾基本無河流,但是有一條西南-東北穿過西部市區的Vrishabawathi河。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波托馬克河(PotomacRiver)是美國中東部最重要的河流。源出阿巴拉契亞山脈西麓。由北布朗奇河同南布朗奇河匯合而成,注入大西洋的切薩皮克灣。是全美第21大河流。19.小李暑假時去了一座世界著名的城市旅行,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引領現代時裝潮流的世界時裝之都,眾多的古跡再加上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等世界著名的建筑,令他流連忘返。小李去的是( )A.東京 B.倫敦 C.巴黎 D.紐約【答案】C【知識點】法國巴黎【解析】【分析】根據題意,該城市歷史悠久,是世界時裝之都,說明可能是巴黎。加上該城市的著名建筑物有凱旋門,埃菲爾鐵塔,證實了去的是法國巴黎。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巴黎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例如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等就是頗具代表性的建筑藝術杰作。巴黎城市藝術包容了不同時代的風格,體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相處。20.(2017七上·臺州期中)若下圖中三條線為等高線,數值關系為a>b>c,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可能形成河流 B.乙位于山谷C.甲、乙兩地海拔相等 D.甲位于山脊【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的有關知識。圖中數值關系為a>b>c,甲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甲地是山谷部位,可能形成河流;乙處是山脊,甲處的海拔高度低于乙處海拔高度。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二、問答題21.仔細觀察我國南北方地區的民居,說說它們有什么區別。這分別反映了當地怎樣的自然環境?【答案】區別:南方的民居屋頂坡度大、窗戶大,臨水而建;北方的民居屋頂比較平、窗戶小。這反映了南方氣溫高,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氣溫相對較低。【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 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來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民居主要的區別:南方的民居屋頂坡度大、窗戶大,臨水而建;北方的民居屋頂比較平、窗戶小。這反映了南方氣溫高,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氣溫相對較低。【點評】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差異明顯,在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環境的影響下,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和民居特點。22.環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下邊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的路線圖》。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航行路線依次經過的海域與海峽的名稱。【答案】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環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下邊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的路線圖》。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航行路線依次經過的海域與海峽的名稱。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環球航行依次經歷了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點評】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地球總面積5.1億平方公里,海洋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人們習慣上把海和洋合在一起叫海洋,實際上“海”和“洋”不是一回事,包含不同內容.海是位于大洋的邊緣靠近陸地的部分;洋一般遠離大陸,由半島、島嶼、群島同海劃開,水域面積非常廣闊,水深度超過2000米;有的大洋與大洋或者海域以海峽相連;海峽是連接兩片海域的狹窄水道.23.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在盧浮宮正門入口處設計了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筑。當時,這個設計方案受到了人們的極大非議,人們認為它破壞了盧浮宮的整體氛圍。但是,人們最終還是接受了它,并認為它是古典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佳作。這個事實說明了什么?【答案】法國民眾對藝術的新形勢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法國的民眾有很強的藝術欣賞力。【知識點】法國巴黎【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人們最終還是接受了它,并認為它是古典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佳作。這個事實說明了 法國民眾對藝術的新形勢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法國的民眾有很強的藝術欣賞力。【點評】今天的巴黎是世代法國人民重視和保護歷史的結果。巴黎人把城市當藝術來保護,當博物館來經營是一條難得的重要經驗。其歷史建筑由文化部來統一管理,對新建筑又有著獨特的審美與創新的追求,包容,接納著新舊建筑的融合。三、材料分析題24.(2020·仙居模擬)長絨棉(喜光熱、耐旱),由于其品質優良,纖維柔長,被世人譽為“棉中極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新疆阿拉爾市現有耕地260多萬畝,年日照時數2774小時,年均氣溫8.78℃,無霜期192天,年降水量61毫米。近年來我國棉花消費水平維持在每年600-800萬噸,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行業長期依賴進口,為此,國家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補貼棉農,改良長絨棉品種。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經過幾代新疆建設兵團人的艱苦開發,阿拉爾市如今是全國最大的長絨棉生產基地。(1)根據上圖,描述阿拉爾市的相對位置。(2)根據上圖和材料,分析阿拉爾市成為長絨棉生產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3)結合材料,分析阿拉爾市成為全國最大長絨棉生產基地的社會經濟條件。【答案】(1)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臨近塔里木河和阿克蘇河(或鄰近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的交匯處。)(2)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棉花生長;水源豐富,灌溉便利;位于墾區,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3)“我國棉花消費水平維持在每年600-800萬噸”說明市場需求大等;“國家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補貼棉農”說明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幾代新疆建設兵團人的艱苦開發”說明當地人民的辛勤勞動。【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阿拉爾市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臨近塔里木河和阿克蘇河(或鄰近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的交匯處。)(2)根據上圖和材料,阿拉爾市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棉花生長;水源豐富,灌溉便利;位于墾區,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3)結合材料“我國棉花消費水平維持在每年600-800萬噸”說明市場需求大等;“國家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補貼棉農”說明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幾代新疆建設兵團人的艱苦開發”說明當地人民的辛勤勞動。【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文,資源等方面回答。一個地區適宜發展某種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經濟條件是政策,交通,市場,勞動力,科技。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人教版2021-2022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期末綜合檢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人教版2021-2022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期末綜合檢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