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jié) 地球與地球儀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2、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經(jīng)線:經(jīng)線特點:所有經(jīng)線一樣長;經(jīng)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jīng)線是一個半圓。經(jīng)度:0°—180°;0°經(jīng)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jīng),用字母E表示,0°經(jīng)線以西為西經(jīng),用字母W表示;經(jīng)線圈: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組成經(jīng)線圈,度數(shù)之和為180°,東西經(jīng)相反。東西半球:20°W-0°-160°E為東半球160°E-180°-20°W為西半球緯線: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溫度帶的劃分:0-23°26′為熱帶,23°26′-66°34′為溫帶,66°34′為寒帶第二節(jié) 地球的運動1.地球自轉(1)特點:定義:繞地球運動周期:一天(24小時)方向:自西向東,北逆南順速度:角速度:15°/h (除南北極點,任何地點自轉角速度都相等)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遞減至極點為零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時間差異東早西晚,東加西減地球公轉特點:定義:圍繞太陽做公轉運動周期:一年方向:自西向東速度:近日點(一月初)速度快,遠日點(七月初)速度慢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①太陽直射點的移動②正午太陽高度角正午時分的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0°-90°)變化特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逐漸減小③晝夜長短變化④季節(jié)變化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在北半球來,人們通常將3、4、5月劃分為春季(即南半球的秋季);6、7、8月劃分為夏季(即南半球的冬季),9、10、11月劃分為秋季(即南半球的春季),12、1、2月劃分為冬季(即南半球的夏季)。⑤五帶地球的閱讀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數(shù)字式:1:4000000 線段式:文字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40千米方向標①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法: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圖例與注記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shù)字。比例尺大小比較: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地形圖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五種地貌類型①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寬廣平坦起伏較小。②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外圍較陡,內部起伏和緩③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巒起伏,坡度陡峻④丘陵:海拔200——500米之間、崎嶇不平⑤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