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日晷1、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知道日晷是根據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進行計時的一種儀器;了解日晷計時的方法。科學探究目標:在教師引導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會使用日晷模型計時。情感態度目標: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計時表現出探究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日晷對古代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2、 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日晷是根據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進行計時的一種儀器。難點日晷對應當地時間的調整方法。3、 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 教師與學生交流:同學們,在學習今天的內容之前,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現在我們想要知道具體時間有哪些方式呢?那在古代社會,沒有這些先進的電子技術工具,古代人是怎么知道時間的呢?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了解古人計時的工具——日晷,引入新課《日晷》,板書課題。(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思考古人計時的方法,明確本課探究主題;提示學生準備研究材料,以便課堂探究活動的開展。)(2) 探究活動活動1:認識日晷教師出示日晷相關視頻,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觀察、學習的活動。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了解日晷的構造,原理及晷面晷針的特點等(學生匯報、交流) 教師簡單歸納總結,使學生認識到: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針組成;晷針垂直于晷面,晷面傾斜;人們根據晷針的影子在晷面上的變化進行計時。(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觀察日晷結構,為后面制作日晷打下基礎。)活動2:日晷上面的刻度是如何表示的?在制作日晷模型之前,引導學生認識日晷面上有什么刻度。(設計意圖:與現代計時對比呈現,為后面制作日晷模型和利用日晷來計時打下基礎。)活動3:制作日晷模型。11 師引導學生結合思考觀察過的日晷的結構,出示課前準備的材料,觀看制作視頻,指導學生動手制作日晷模型。教師適時引導,提示學生思考制作中的細節,如晷面、晷針材料的選擇以及晷面的角度等。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動腦的基礎上動手進行制作活動,教師參與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提示學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強調小組內做好分工以及晷針垂直于晷面、晷面的角度不能隨意確定等細節。學生積極 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給予積極評價,進一步向學生滲透科學原理、技術方法等。②指導學生在陽光下擺放、調整、檢測日晷。教師幫助學生選擇好白天都可 以被太陽照射 到的 平整場地引導學生進行長期 觀察如教室朝陽的窗臺、走廊欄桿等位置,通過指北針測量南、北方向,指導學生固定自制的日晷模型位置和晷面角度,進行測試調整日晷。因為這是一個為期為一個白天的觀測活動,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幫助學生首先調整好當前時間日晷的晷針在晷面影子位置,提示學生接下來觀 測注意相關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日晷上的示數是否與當地時間一致,并多次檢驗日晷上的示數與當地時間是否一致。(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了解日晷的構造、各部 分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于日晷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合作完成日晷模型的制作。引導學生根據方法指導正確使用日晷模型進行計時。)(三)拓展活動教師通過展示多種多樣的圖片、播放介紹視頻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多種多樣的日晷。(設計意圖:拓展學生視野,激發 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四)小結: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并結合探究活動的表現,自我評價及小組評價。教師適當總結。(設計意圖:讓學生能夠對本節課所學進行整體概括,明確自 己本節課 達到了什么等級,互相評價 ,促進小組同學共同成長。)(五)課后作業查找資料,了解古代還有哪些計時方法。課后擺放日晷,調節晷面與地平面的角度,測試日晷的準確性,并提示學生將課后學習活動做好相關記錄,延伸課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