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學案【課標要求】引述憲法序言,說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闡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zhí)政黨的必然性。【核心素養(yǎng)】1.政治認同: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2.科學精神:科學認識各種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體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結論。3.公共參與:增強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堅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問題導學】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2.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3.黨的初心和使命4.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知識填空】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1)原因: 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正常進程。 (2)結果:中國逐步成為 社會。 (3)國情: 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2.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1)決定因素: 的基本國情。 (2)主要矛盾: 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3.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1)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 和 。 (2)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 。 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1.拯救危亡積極探索:(1)積極探索:為了拯救民族危亡, 奔走吶喊,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 (2)失敗的啟示:各種方案都以失敗而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 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 凝聚革命力量。 2.新的思想新的組織:(1)新思想: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 。 (2)新組織:①產生:1919年五四運動后, 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在 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②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 、為 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 (3)新方案: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 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既是 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 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革命勝利: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取得了 革命的勝利。 2.勝利的意義:推翻了“三座大山”,徹底結束舊中國 的歷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 。 3.勝利的標志:1949年10月1日, 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 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互動探究】探究一:毛澤東指出:“中國現時的社會,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所以,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根據上述歷史資料說明,當時的中國社會應該是什么社會性質 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什么 其主要矛盾是什么 面對當時的國情,應該完成什么樣的歷史任務 探究二:從北京城區(qū)往西100多千米,順著一條奔流的小溪,可以到達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小山村一一堂上村。 1943年,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誕生在這里,并從這里傳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歌曲原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 后來,毛澤東作了修改,在“中國”前面添加了“新”字。如今,在這首歌曲的誕生地,人們建起了紀念館。許多學校在這里為學生舉辦成人禮。思考:在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地舉辦18歲成人禮有何特殊意義?探究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某校高一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為主題展開愛黨愛國演講活動。如果你參與其中,可以提供哪些論據 【體系構建】【知識歸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1.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2.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從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3.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的主人。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易混辨析】1.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2.近代中國社會的多重矛盾僅有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3.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 )4.“上海小樓,南湖游船,開天辟地,譜寫新篇。”這生動地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5.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建立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6.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決定于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 )7.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8.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 )9.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 )10.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沒有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當堂達標】11.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并相繼提出自己的方案。在眾多建國方案中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其中的原因有( )①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②資產階級革命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進步和發(fā)展③走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④近代中國無產階級的力量最為強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時代不同,社會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請分別指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黨的八大時期、我國進入新時代的國內社會主要矛盾分別是( )①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③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④中華民族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13.1921年7月,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①使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有了主心骨②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③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④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之際,某班同學搜集了如下素材。請根據素材內容選定一個恰當的演講題目( )素材內容從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A.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C.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D.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5.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執(zhí)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擁有超高的民眾支持率,也沒有哪一國家的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一樣,能夠領導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 )①沒有辜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②以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最高理想③成功開辟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 ④徹底改變中國社會,中華民族走向新時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在滾滾向前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時代會現出不同的漩渦與浪花,形成所處時代的特殊問題。20世紀上半葉,在關乎中國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自己的方案,這些方案最終贏得人民認可的是( )A.消滅資本主義,恢復封建帝制B.讓中國繼續(xù)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C.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D.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17.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認識的歷史真理是( )A.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新中國B.沒有工人階級的領導就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C.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D.沒有農民階級的支持也不會取得革命的勝利18.2023年10月,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新命名20個單位為第十批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東湖旅店成功入選。1941年,東湖旅店見證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粵港秘密大營救”,轉移了100多名愛國民主人士。東湖旅店是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見證,是廣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見證。參觀東湖旅店的意義在于( )①加深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認識②深刻體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③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定理想信念④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建設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福建有革命老區(qū)縣67個,以及長汀縣寧化縣兩個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還有著光輝的古田會議精神和偉大的蘇區(qū)精神。福建堅持把紅色旅游作為政治工程,突出傳承紅色基因,強化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傳承紅色基因的目的是( )①回顧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fā)展歷程 ②讓人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③教育人們懂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④了解近代中國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0.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這一狀況決定了中國人民要完成的歷史任務是( )①謀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②消滅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③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④清除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是舊中國近百年的真實寫照。西方的堅船利炮、一個個不平等條約,致使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其間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繼∶一次次求索,一個個“改良”和“變法”,都失敗了,中國依舊專制、落后、貧窮。“長夜難明赤縣天”,1921年7月,如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上,燃起了一盞明燈,劃破暗夜,照亮了赤縣神州。“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28年后,中國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斷階段。材料二 下面為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節(jié)選)。(1)結合材料,簡要說明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2)“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結合材料,運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參考答案【互動探究】答案:(1)當時的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原因:從內部來講,清政府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從外部看,帝國主義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正常進程。(3)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4)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示:在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地舉辦18歲成人禮,要讓新一代青年認識到,使學生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自覺把個人成長與祖國發(fā)展聯系在一起。提示:①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從此,中國人民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并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代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③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易混辨析】1.錯誤【詳解】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及基本國情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故本題錯誤。2.錯誤【詳解】近代中國社會的多重矛盾,其中更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故該說法錯誤。3.正確【詳解】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是由近代中國的國情決定的,故該說法正確。4.正確【詳解】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上海小樓,南湖游船,開天辟地,譜寫新篇。”是其生動寫照。故該說法正確。5.錯誤【詳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故題中觀點錯誤。6.正確【詳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他們相互交織,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也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故題中觀點正確。7.錯誤【詳解】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故本題觀點錯誤。8.正確【詳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故題目觀點正確。9.正確【詳解】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故本題說法正確。10.正確【詳解】只有通過革命爭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國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逐步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幸福。故原命題正確。【當堂達標】11.B【詳解】①③:在眾多方案中,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最終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這是因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走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群眾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①③符合題意。②:資產階級革命有利有弊,并不是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進步和發(fā)展,②說法錯誤。④:近代中國無產階級的力量開始初期是比較弱小的,并不是最為強大的,④錯誤。故本題選B。12.A【詳解】ABCD: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主要矛盾為中華民族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黨的八大時期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我國進入新時代的國內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A正確,BCD排除。故本題選A。13.B【詳解】①③: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深刻地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①③符合題意。②: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②不符合題意。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4.A【詳解】A:材料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因此恰當的題目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A符合題意。BCD:材料強調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5.B【詳解】①③: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執(zhí)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擁有超高的民眾支持率,也沒有哪一國家的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一樣,能夠領導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成功開辟了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①③符合題意。②: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②錯誤。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在中華民族走向新時代的過程中,并不沒有也不是要徹底改變中國社會,④排除。故本題選B。16.D【詳解】AB:近代中國的國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資本主義;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為代表,要讓中國繼續(xù)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最后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其代表者的統(tǒng)治也被推翻了,AB不選。C:以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為代表,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這個方案沒有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在中國也無法實現,C不選。D: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這個方案最終贏得包括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D正確。故本題選D。17.C【詳解】C: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C符合題意。ABD:題干強調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作用,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工人階級的領導、農民階級的支持都不是新中國成立的決定因素,因此這三個選項也不是中國人民在斗爭、探索和艱苦奮斗中得出的歷史真理。排除ABD。故本題選C。18.A【詳解】①③:東湖旅店是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見證,是廣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見證。參觀東湖旅店有利于加深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認識,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定理想信念,故①③符合題意。②: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②與題意不符。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④錯誤。故本題選A。19.D【詳解】②③:紅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zhàn)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強化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傳承紅色基因的目的是感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偉大革命精神,讓人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必然選擇,②③符合題意。①④:強化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目的不是“回顧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fā)展歷程”,也不是“了解近代中國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①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0.B【詳解】①③: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①③符合題意。②④:材料強調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任務而不是主要矛盾,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1.(1)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2)①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同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均未能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②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自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緊緊團結和依靠人民,科學地回答了“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經過28年浴血奮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③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分析】本題以黨的百年歷史為背景,設置相關具體問題,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重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等學科素養(yǎng)。【詳解】第一問,屬于簡答題,調動所學知識進行回答即可。通過材料可以得出近代我國的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為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第二問,屬于觀點說明題。知識限定為“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屬于中觀考查。可從以下三個角度作答:①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同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均未能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②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自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緊緊團結和依靠人民,科學地回答了“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經過28年浴血奮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③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點睛】政治生活主觀題考查常常考查某一主體為什么做某事,或者怎么做某事。啟示我們平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主體進行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黨這一主體,可以從性質、宗旨、執(zhí)政和領導核心地位、指導思想、執(zhí)政理念、先鋒模范作用、領導方式、執(zhí)政方式、全面從嚴治黨等等角度進行全面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