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賞析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行路難(其一)》既抒寫了詩人出仕無路,被迫離開長安時的苦悶彷徨和抑郁憤懣之情,也體現出其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和執著追求理想的堅定信念。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運用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用“冰塞川”“雪滿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和仕途的阻塞,形象地寫出了詩人仕途的艱難,蘊含著無限的悲慨。3.該詩題為《行路難》,但縱觀全詩,詩人的人生態度是怎樣的?請舉例說明。積極、樂觀,對前途充滿信心。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詩人在苦悶彷徨中奮起,堅定了“長風破浪”的信心。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詩,詩中曲折地表達出詩人遭受政敵打擊而長期被貶異地的抑郁不平的心情,但詩人并未沉淪于此,而是筆鋒一轉,表現出不甘沉淪、奮發昂揚的進取精神和達觀態度。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變式提問:白居易稱贊這首詩的頸聯“神妙”,將思想性和藝術性巧妙融為一體,景、情、理相結合。請你任選角度對此聯進行賞析。)示例:“沉舟”和“病樹”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千帆”和“萬木”比喻在詩人謫居他鄉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表達了對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在客觀上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3.“懷舊空吟聞笛賦”和崔顥的《黃鶴樓》中“此地空余黃鶴樓”都運用了“空”字,請簡要分析兩個“空”字情感表達有何不同。“懷舊空吟聞笛賦”中的“空”字是“徒然”的意思,表達了詩人對受害的戰友王叔文等的悼念。表現出他內心的傷悲和悵惘。“此地空余黃鶴樓”中“空”是“只,只有”的意思,“昔人”已離去,只剩下空蕩的黃鶴樓,側重的是空間上的虛無,人去樓空,襯托出獨自登臨黃鶴樓的詩人的孤獨、渺小,內心空蕩。水調歌頭(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水調歌頭》通過寫望月問天、對月懷人,既反映了詞人宦海失意的苦悶,也表現了詞人豁達樂觀的胸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天下人的美好祝愿。2.請簡要概括這首詞上、下闋的主要內容。上闋寫月下飲酒,由作者對天上宮闕的向往轉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下闋寫對月懷人,由傷感離別轉為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3.請從內容和結構上分析“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句的作用。該句在內容上描繪出月光的流動,表現了時間的推移;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由上闋的“望月”過渡到下闋的“懷人”。4.有人說這首中秋懷人之作,通篇寫的都是離愁。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示例一:不同意。該詞雖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還表達了詞人不為離愁別苦束縛的樂觀思想和對普天之下所有離別者的美好祝愿。示例二:不同意。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句就帶有哲理意味,告訴我們自古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之事,不必為暫時的分離感到憂傷。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1.該詩是詩人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2.縱觀全詩,詩人“憶舍弟”的原因有哪些?①兄弟分散各地。②親人生死無消息。③家書寄不到。④戰亂還未停息。3.請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賞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兩句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從今夜白”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月是故鄉明”雖然也是寫景,但此景融入了詩人自己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思親思鄉情感的真實體現。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1.該詩借古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達自己無罪遭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強烈的控訴。2.頷聯中的“獨”有“獨自”之意。在蕭條冷落的氛圍中,作者還要去“獨尋”,表現出其對賈誼的景仰和難掩的孤獨落寞。“空”字形象地寫出了物是人非之變,表現了作者感傷斯人已去的痛苦、悵惘。“獨”“空”二字共同營造出悲涼感傷的氛圍。3.請任選角度賞析頸聯。示例:頸聯用“有道”和“無情”明寫漢文帝有道,實則暗含著作者對漢文帝的強烈不滿,也暗含了作者對李唐王朝不重視人才的不滿。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1.《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一首比較深刻的政治抒情詩,詩人把朝廷的腐敗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結合到一起來寫,表明了自己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氣。2.首聯中,“朝”和“夕”“九重天”和“路八千”都有鮮明的對比之意,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處境?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反映了詩人的命運急劇變化的處境。抒發了詩人對自己忠心為國卻遭貶謫的怨憤之情。3.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云橫”“雪擁”,既是實景,又不無象征意義。“藍關”形容關山險惡,歸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擁藍關”語意雙關,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馬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路之悲,表現了詩人對親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4.“雪擁藍關馬不前”一句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與心中情的完美統一。請你對此加以分析。此句既是實寫,也是虛寫,實寫大雪阻路、馬難前行,虛寫詩人留戀長安、不忍離去的感情。商山早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1.該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的失意和無奈。2.“枳花明驛墻”中的“明”用得極妙,請說說妙在何處。“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使……明艷”之意。枳樹的白花明麗地開放在驛墻上,使驛墻都變得明艷了,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3.尾聯在全詩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內容上:體現了詩人留戀故鄉的真摯感情——才離開家鄉不久,便在夜里夢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鳧雁來回游動,自得其樂,而自己卻在離家遠行的路上。結構上:與首聯中的“客行悲故鄉”照應。4.詩中除了“晨起”“雞聲”表現“早行”之外,還有哪些詞語也表現了“早行”?此詩頷聯上下兩句除對仗外,其構成形式還有什么特點?“月”“板橋霜”,月尚未落,板橋結霜,可見其早。頷聯由名詞連綴成句,一詞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咸陽城東樓(許渾)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1.該詩用云、日、雨、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蕭條凄涼的意境;通過對登咸陽城樓晚眺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作者感古傷今的悲涼與思鄉之情;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歷史滄桑的無限感慨。2.開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詩中寫到了哪些愁?請簡要概括。思鄉之愁、對唐王朝頹勢之愁、昔盛今衰之愁、人世滄桑之愁。3.該詩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用云、日、雨、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營造出蕭條蒼涼的氛圍。抒發了作者對歷史滄桑的無限感慨。無 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1.這是一首感情深摯、纏綿委婉、詠嘆忠貞愛情的詩篇。詩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蘊藉地寫出了濃郁的離別之恨和纏綿的相思之苦。“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體現了愛情的堅貞,意境新奇,詩味雋永,已成千古傳誦的名句。2.2.任選角度,對“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一聯進行賞析。示例:第一個“難”指相會困難,第二個“難”指難受,寫出了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和離別后雙方所經受的煎熬。“難”的重復使用造成詩句的綿連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分外深沉和纏綿。3.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用“春蠶”“蠟炬”比喻自己,用“絲”諧音雙關“思”,寫情思;“淚”語義雙關,在這里表面指燭淚,即融化的蠟液,暗指相思之淚。表現了戀人之間生死相許的真情,體現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行香子(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1.這首詞運用白描的手法、淺顯的語言,寫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萬物競發的田園風光圖,給人以輕松愉快的美的享受,表達了詞人對農村景色的喜愛之情。2.這首詞的白描手法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分析。這首詞語言淺顯質樸,極少修飾,如“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三句,運用白描手法,將桃花、李花、油菜花的色彩直接寫了出來,十分質樸。下闋結句寫鶯、燕、蝶,運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田園春景的動態美,生機盎然。3.全詞在藝術手法上有何特點?各有什么好處?運用白描和動靜結合的手法。①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百花爭艷、鶯歌燕舞的田園風光圖,表達了詞人對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②上闋結句寫花,下闋結句寫鶯、燕、蝶,畫面一靜一動,相互呼應,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1.此詞通篇言愁,上闋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下闋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2.這首詞上、下闋連用疊句,請說說疊用“愛上層樓”和“欲說還休”有什么表達效果。上闋疊用“愛上層樓”,生動地寫出不諳世事的少年喜歡登高、純真活潑的形象。下闋疊用“欲說還休”,渲染了作者“有苦無處訴”的憂郁、激憤的感情,加強了藝術效果。3.結尾“天涼好個秋”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請簡要概括其中所表達的情感。詞人從上文的說愁,轉而言天氣,以“卻道‘天涼好個秋’”結尾。全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但是這愁苦卻又無處說、道不出,所以轉而說天氣,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詞人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以及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表現出了作者“愁”的深沉博大。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