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8《水蒸氣凝結》一.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在知道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水,認識凝結現象基礎之上,了解生活中的凝結現象,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意識到科學知識具有相對性、暫時性特點。2.科學思維基于驗證過程與推理思考,運用分析與比較、對凝結現象進行了解和概括;培養創新思維,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提出新穎可操作的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3.探究實踐通過對比實驗探究形式,學會制訂實驗計劃并搜集證據,準確分析現象并得出結論。4.態度責任對科學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培養不迷信權威,敢于大膽質疑,追求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善于合作,樂于分享。形成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社會責任感。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通過對比實驗,探究凝結現象。教學難點:學會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敢于質疑,合理質疑。三.教學過程:(一)教師質疑導入,引出主題列舉教師個人質疑的一些現象,說明質疑的意義,引導學生帶著質疑態度學習。1.質疑太陽燃燒2.質疑俗語:困難是彈簧,你弱它就強。3.質疑俗語:螞蟻一搬家,大雨嘩嘩霞。(二)布置任務,產生凝結現象。1. 復習水蒸氣特點。2. 討論如何捉住水蒸氣。3.根據討論的方法捕捉水蒸氣(引出凝結現象)(三)設置障礙,引發驗證需求。1 .提前選定X組的玻璃片暗中加熱2 .X組提出質疑,未能捕捉水蒸氣(未發生凝結)3 .引發學生思考,分析可能的原因。4 .產生驗證需求,出示溫馨提示。(四)親自驗證猜想,概括定義1.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2.學生匯報實驗現象及結論。3.師生概括凝結現象。(五)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1.研究生活中的凝結現象有哪些,學生舉例說明。(預設:秋天早晨草葉上的露珠,蒸包子、燒水形成的白氣,車的擋風玻璃上的霧氣,大白防護鏡)2.教師補充學生未想到的實例,解決實際問題(擋風玻璃,打敗防護鏡)(有效補充學生漏下的典型實例)(六)設計質疑環節,培養質疑意識1.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過程進行質疑。(預設:玻璃片為什么均勻加熱、廣口瓶大小不一)(提前為某組提供大小不一的廣口瓶)2.解釋質疑(播放自錄玻璃片不均勻加熱視頻)(七)教師質疑結論,形成質疑習慣1.質疑結論中的“冷”字。(1)出示自拍家中煮湯鍋的圖片,引發質疑:水蒸氣遇到熱的鍋蓋為什么也產生了凝結現象。(2)學生思考回答(預設:鍋蓋剛開始是冷的;鍋蓋相對于水蒸氣來說是冷的)(3)教師補充(“冷”與“熱”是相對來說的)(4)引導學生完善結論(水蒸氣遇到比它冷的物體,可以變成液態的水,是一種凝結現象。)2.質疑結論中的“水”字(1)出示邊防戰士冰冷環境下值班滿臉冰霜的圖片,引發質疑:形成的不是水,而是固體的小冰晶。(2)引導學生補充結論,使其更為完整。(八)結合歷史事實,增強質疑深度1.哥白尼質疑托勒密“地心說”,勒維特質疑哥白尼“日心說”。2.伽利略質疑亞里士多德“物體越重,下降速度越快”的理論。3.質疑達爾文的“進化論”八、特色當堂檢測,增強評價實效利用無線搶答器進行當堂檢測,教師補充評價。(九)課外拓展延伸,拓寬質疑范圍。引導學生思考課堂上使用的玻璃片(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對對比試驗的結果是否有影響,將質疑拓展到課外,拓展到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