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風的形成》【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風的形成與溫差有關。2.理解自然界中風的成因,風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帶來的利與弊。科學探究目標: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自然界中的風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對提出的有關風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2.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風的成因做假設性解釋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風成因模擬實驗,并能夠分析、交流自然界中風的成因。科學態度目標:1.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2.接納他人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合作,樂于分享。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風在生活中的作用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利與弊,面對不好天氣如何做好防范。【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設計風的成因模擬實驗,了解自然界中風的成因。【教學過程】1、 創設情境,引入探究問題談話: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小視頻,一起來看一下,你會看到哪些有趣的現象?(播放視頻學生觀看)提問:你看到哪些現象?這些現象都和什么有關?(風)預設:我發現這些現象都與風有關。小結: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關于風你想知道哪些問題?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10風的形成》(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問題是探究活動的起點,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事實的呈現,讓學生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究風的奧秘的欲望,又培養了他們的問題意識】二、科學探究:通過猜測和實驗,發現風形成的原因。(一)自己制造風,并研究人造風形成的原因。談話:你能制造風嗎?你能讓你的同桌感受到你所制造的風嗎?趕緊制造風吧。提問:你用什么辦法制造出風的?預設:用書扇,用嘴吹、開窗......1.追問:你煽動了什么?預設:空氣追問:空氣有什么變化?預設:流動了繼續追問:你將你這里的空氣扇向你同桌后,你這里還有空氣嗎?(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周圍的空氣會過來補充)預設:沒有空氣了追問:繼續再扇扇試試。追問同桌:你感覺到有風嗎繼續追問:有風說明你這里還有空氣,這些空氣從哪兒來的?預設:周圍的空氣跑過來的。小結:對,空氣扇跑了之后,周圍的空氣又跑過來補充了。2.提問:你是怎么制作出風的?用嘴吹追問:吹的是什么?空氣有什么變化嗎?預設:空氣流動了追問:空氣跑到別處去了,嘴巴周圍還有空氣嗎?預設:沒有空氣了繼續追問:再吹氣試試,有沒有風?(有)有風說明還有空氣,這些空氣從哪兒來的?預設:周圍的空氣跑過來的。小結:對,周圍的空氣又跑過來了。空氣的流動,我們是看不到的。但你可以用手、臉去感覺空氣的流動。談話: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風是借助器械來制造的?預設:風扇、吹風機、飛機螺旋槳、空調.....(學生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教師展示相關圖片)師生小結:這些人為制造的風我們稱之為人造風。人造風都是借助于人的力量或電的力量使空氣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周圍的空氣過來補充形成的。也就是,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空氣流動(板書)談話:風看的見嗎?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通過看其他事物的變化,才能間接地看到風。看到什么就知道有風了?看到柳樹飄動、國旗飄揚、海浪翻滾、風車轉動等就知道起風了。(二)猜測假想自然界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1.談話:自然界的風是怎樣形成的?是不是天上有一個孫悟空也拿著一把大扇子在那兒使勁地扇啊?(生笑,不是。)那自然界的風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根據生活經驗小組討論一下。小組討論提問:哪個小組來說說你們的討論結果?預設:空氣、溫度、氣溫......2.談話:同學們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猜想,要驗證猜想應該做什么?(實驗)這是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實驗器材(出示實驗箱、火柴、蠟燭、艾條、有水的燒杯、濕巾),這是實驗箱、蠟燭、艾條、火柴、濕巾、有水的燒杯,有水的燒杯用來熄滅艾條的。對于其它的實驗器材是用來干嘛的大家有沒有疑惑?預設:實驗箱是用來干什么的?蠟燭、艾條分別是干什么的小結:大家問的非常好,要了解這些實驗器材干什么用?我們先來看一幅圖片(師播放課件),這是什么?(火爐)也許了解火爐之后,會對你的這些疑惑有所啟發。提問:小男孩拿出紙片放在火爐進風口處,仔細觀察紙片有什么變化?預設:紙片往火爐進風口處擺動追問:紙片為什么往進風口處擺動?預設:因為有風追問:為什么進風口處有風?預設:因為是空氣流動了繼續追問:你能用箭頭標注一下空氣流動的方向嗎?(生上臺演示)空氣為什么會這樣流動?說說理由。(學生猜測爐內的空氣受熱上升,爐外的冷空氣流進來補充,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風吹動紙片擺動)小結:爐內空氣溫度高,爐外溫度低,冷空氣流進來補充,形成了風。猜想風的形成可能與______有關?預設:溫差追問:(板書溫差)這是我們的猜想,科學結論需要實驗來驗證。結合剛才的火爐,想想實驗箱相當于什么?(火爐)蠟燭、艾條分別放在那兒?哪位同學說說?(蠟燭放在火爐內相當于爐內的火,艾條放在進風口處,相當于爐外的紙)繼續追問:我們應該觀察什么?(火爐圖片里我們觀察到什么說明有風?)預設:觀察艾條煙的流動小結:那實驗箱內外的溫度一樣會不會形成風啊?會也可能不會,猜想需不需要驗證?(需要)怎樣讓實驗箱內外的溫度一樣?(不點燃蠟燭)點燃艾條,觀察艾條的煙會怎樣流動?接下來還需要讓實驗箱內外溫度不同,再看是否能形成風?怎樣讓箱內外的溫度不同?(點燃蠟燭)這樣一對比,就能發現是相同溫度還是不同溫度能夠形成風?這就是在做對比實驗。【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或假設,引導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即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又使學生交流了提出假設思維方法,相互之間互相受到啟發,并使學生明白提出假設是需要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三)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談話:結合剛才的分析,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在記錄表上寫下來。哪個小組起來說說你們的實驗方案?1.把蠟燭放入試驗箱內,不點燃蠟燭,點燃艾條,觀察艾條煙的流動方向。2.點燃蠟燭后,再觀察艾條煙的流動方向3.整理好實驗器材,填寫實驗記錄單其他小組有沒有不同意見?師生小結:出示模型介紹實驗方法,先把蠟燭放進試驗箱內,不點燃蠟燭,把點燃的艾條放在進風口處,觀察艾條的煙會向哪流動?蠟燭點燃后,再觀察艾條的煙又會向哪流動?實驗中要注意什么呢?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溫馨提示,一起來看一下。溫馨提示:熄滅艾條時,要將燃著的一頭按在水里熄滅。小組分工合作,及時填寫好實驗記錄單。注意用火安全,防止燒傷手。實驗結束,整理好實驗器材。實驗結論可以用文字的方式也可以用繪圖的方式。見證奇跡的時刻來到了開始實驗談話:哪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實驗結論。(展臺展示)其他小組有沒有不同結論的?小結:通過實驗我們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空氣受熱后上升,周圍的冷空氣過來補充,形成了風,風的形成與溫差有關。同學們非常棒,動手實驗驗證了猜想。【設計意圖: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有點難度,教師要適時給與啟發和指導,實驗驗證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環節,學生容易興奮而思維混亂,所以實驗記錄單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從而有效地去解決問題】(四)推想自然界風的形成談話:通過剛才的風的形成模擬實驗,由此可以知道自然界中風的形成與溫差有關,自然界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實驗箱,自然界里面的蠟燭是什么呢?(太陽)自然界的溫差是怎樣形成的呢?(多個學生交流回答)師生總結:由于太陽照射時間長短和地理環境的不同,使各地區之間溫度存在差異,溫度高的地方,熱空氣上升,溫度低的地方冷空氣過來補充,空氣不停地流動,風便形成了。(出示課件)來看一段風的形成的微視頻,進一步來感受一下風是怎樣形成的?【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并將自己的發現與同學的發現進行比較,進而重組自己的信息體系,實現相互認同,合作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推理方法。】3. 風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談話:我們青島是沿海城市,由于海洋陸地氣溫的不同,一年四季都有風的撫慰,而且由于季風等因素的影響,我們這里的氣溫冬暖夏涼,是一個非常適合居住的城市。科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那么風對我們人類有哪些便利呢?(生)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利用風能的圖片,一起來看一下。(出示圖片)風能是一種可以再生的新能源,而且它的資源非常豐富,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而且無污染,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把風能開發到各個領域,更好的為我們生活服務。談話: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剛才我們看到了風能對我們人類有利的一面,但是風發起脾氣來又能給人類帶來危害,能夠帶來哪些危害?下面一起來看一段視頻感受一下臺風的危害。看完視頻后有什么感受?臺風的危害可真不小,作為沿海城市我們每年夏天都會遭受臺風襲擊,你有什么好的防范措施?說說你的好點子。(提前看天氣預報,做好防范;多植樹,維護生態平衡;臺風來了盡量不要出門,要有保護意識,珍愛生命)四、拓展活動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說說你的收獲。(生)同學們的收獲課真不少,老師也收獲了你們團結合作,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2.師繼續提出問題:在海邊,白天和夜晚的風向有什么不同 我們青島是帆船之都,作為青島人,你知道帆船是怎樣借助風的力量行駛的嗎?月球上有沒有風?課后同學們繼續探究風的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