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祖國的首都-北京》教學設計(第二課時)教學目標(一)區域認知目標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知道北京的歷史古跡和城市職能。能舉例說明北京城市建設的成就。綜合思維目標通過對北京地區的政區圖、地形圖、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等資料的閱讀分析,探究歸納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河流水系、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運用直觀的圖片等資料,感受并歸納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城市職能和現代化建設成就。地理實踐目標學會運用地圖、圖片等資料,分析、綜合和評價區域自然環境的特點。運用搜集的地理信息,感受、歸納區域人文環境特點,初步感受與探討區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人地矛盾。體驗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與挑戰,逐步養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與能力。人地觀念目標通過感受北京的文化傳統、發展成就,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通過感受北京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樹立人地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重點和難點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北京市的未來發展方向。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評價;北京市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三、教材設計思路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應該知道的區域。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北京為必學區域。本節教材從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現代北京三個方面來講述北京的城市職能、歷史文化傳統和現代化建設。北京的自然地理條件作為北京發展的基礎,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本節教材共設了三個標題,分別是“政治文化中心”“歷史悠久的古城”和“現代化的大都市”。在“政治文化中心”標題下,教材講述北京的城市職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而作為北京發展基礎的自然地理條件分析被設計成了一個“活動”——分析北京成為古都的自然條件及城址變遷。在“歷史悠久的古都”標題下,教材講述北京的悠久歷史以及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名勝古跡與文化傳統。在“現代化的大都市”標題下,教材講述北京的城市功能區、現代化的交通網絡、歷史文化的保護與環境質量的改善。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情景導入:北京、西安、上海的代表景觀圖。問題引領:你知道中國古都中定都朝代最多的是哪個嗎?你知道中國最大的現代化城市是哪個?你知道古都和現代化結合最典型的城市是哪個嗎?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和承轉:中國定都朝代最多的古都是西安(十二朝古都),中國最大的現代化城市是上海(全國經濟中心),歷史悠久的古都+現代化的大都市最典型的代表是北京(第二大城市+六朝古都),這節課就讓我們來學習古都和現代大都市并存的代表——北京。【講授新課】說一說: 你能說出北京多少旅游景點名稱。方法導引:閱讀圖6.46和圖6.48,并結合生活經驗。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北京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改革開放后,北京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一些現代化的代表旅游景點,尤其是兩次奧運會的召開,留下了一大批現代化的旅游景點。(承轉)北京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業蓬勃發展,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議一議:以故宮為例了解北京名勝古跡的保護。方法導引:結合下面的建議,說說你的看法。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故宮受到破壞的原因,主要是游覽人數超限和游客不文明的行為習慣所致。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1)實行網上提前預約、限流的形式控制人數;(2)虛擬旅游也是可以推廣的,有利于提高游客的體驗和減少工作人員;(3)提倡文明、環保的旅游。(承轉)北京不僅僅是一座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說一說: 說說北京現代化大都市體現在哪些方面?方法導引:閱讀圖6.48-6.51,并結合對應文字。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改革開放以來,北京與世界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北京已經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形成一些重點功能區和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承轉)北京古城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著有效保護的問題,古城和現代化大都市如何實現有效平衡。議一議: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拆除還是保護?方法導引:結合下面的建議,說說你的看法。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歷史是城市的根基和靈魂,現代化是城市的未來和支撐。在保護古都的前提下,合理進行現代化開發;追求傳統與現代、歷史古城與現代都市的和諧統一。(承轉)北京在城市建設中特色鮮明,但也面臨著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一些問題。說一說: 說說北京城市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方法導引:閱讀圖6.52-6.53,并結合對應文字。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 現代風貌,濃郁傳統;傳統與現代,發展與保護;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視頻素材補充:新建雄安新區,打造成副首都,緩解北京的“城市病”。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