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香港和澳門》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區域認知目標運用地圖說出香港、澳門的位置及組成,并分析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香港、澳門人多地狹的特點,以及如何實現拓展空間與環境保護的雙贏;舉例說明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優勢互補的合作關系,以及不同階段的經濟合作模式。綜合思維目標通過全面比較香港和澳門的地理特征,培養學生分析和概括地理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探究探討,養成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實踐目標運用計算、對比、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門人多地狹的區域特點;運用讀圖和資料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密切的經濟聯系,以及合作方式變遷的原因;人地觀念目標通過香港留有大片城市綠地的實例,初步形成人地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通過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合作模式的變化,初步樹立發展經濟既要對外合作,也要對內不斷升級,尋找新優勢的發展觀念。重點和難點香港和澳門的位置、范圍;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密切的經濟。針對地狹人稠的現狀,如何實現拓展空間與保護環境的雙贏;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間合作模式的轉變。三、教材設計思路本節是第七章南方地區的第三節,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三個代表區域之一。香港、澳門是我國的領土,在經歷了百年的淪落和滄桑后,終于在20世紀90年代回歸祖國,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回歸之后,香港和澳門發展迅猛,并與祖國內陸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聯系密切。因此,課程標準把香港和澳門定為必學區域。基于這個思路,教材設計了“特別行政區”和“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兩個標題。“特別行政區”標題下的敘述式課文主要介紹了港澳的回歸、區旗以及位置、范圍、人口等內容。“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標題下的敘述式課文從港澳地狹人稠、自然資源匱乏引入,說明港澳與祖國內地聯系的必要性。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情景導入:香港回歸的視頻和背景歌曲。問題引領:視頻和歌曲中反映一段什么樣的歷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和承轉:反映的是香港回歸的這段歷史,這節課就讓我們來學習被譽為“東方明珠”的香港和澳門。【講授新課】找一找:港澳在全國的位置。學生回答:......教師小結:位于我國的南方地區,珠江口兩岸。找一找:港澳的位置和范圍,以珠江口和大陸相鄰的城市為參照物描述。方法導引:讀港澳的地形圖。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香港位于珠江口東岸,北臨深圳,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組成;澳門位于珠江口西岸,北臨珠海,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承轉)香港和澳門都由三部分組成,但面積較小。算一算:計算港澳地區的人口密度(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并與下例北京和上海比較。學生回答:香港是6766人/平方千米;澳門是20668人/平方千米。教師歸納:港澳地區地狹人稠,城市發展面臨土地嚴重不足的問題。讀一讀:閱讀下面兩幅圖,說說香港城市建設用地的分布特點。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香港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狹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城市建設用地和綠化用地交錯分布。(承轉)香港地狹人稠,而且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少,城市空間發展該何去何從?議一議:香港和澳門如何解決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他們是怎樣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上天——建高層建筑;下海——填海造陸。(承轉)香港地狹人稠寸土寸金,但仍保留了大量的綠地,你知道為什么嗎?說一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城市建設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綠地。針對這種情況,談談你的看法?學生回答:......教師講述:這種現象說明了香港經濟的高速發展并未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做到了高密度人口、發達的經濟與高質量自然環境和諧共存,對于內地的發展具有示范和啟發作用。(承轉)香港的城市建設給祖國內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隨著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合作更加緊密。找一找:(1)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時間;香港和澳門回歸后設置了什么行政單位;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和國家什么制度密切相關。方法引導:閱讀課本59頁。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講述:香港于1997.7.1日回歸,澳門于1999.12.20日回歸,回歸后設立了港澳特別行政區,港澳的回歸和“一國兩制”密切相關。比一比:對比港澳區旗,找出相同和不同。方法引導:閱讀課本60頁閱讀材料。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和承轉:同學們說的很好,那你們知道港澳的繁榮除了和一國兩制密切相關外,還和港澳的哪些支柱產業相關。想一想:你知道香港和澳門的繁榮除了“一國兩制”的政策外,還和港澳的哪些支柱產業有關。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航運中心;澳門的博彩旅游業是支柱產業。(承轉)港澳地峽人稠對外開放歷史悠久,大陸地大物博,港澳和內地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議一議:香港與祖國內地合作,他們各自的優勢是?方法引導:閱讀圖7.36“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香港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祖國內地有廉價的勞動力、土地,種類齊全,總量豐富的自然資源,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等。讀一讀:港澳與內地合作的舊模式“前店后廠”,這種合作模式對雙方各有什么好處?方法引導:閱讀課本64頁“前店后廠”。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和承轉:珠江三角洲利用豐富的勞動力、廉價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等,香港擁有海外訂單、較為先進的生產技術,資金豐富,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等。兩者合作,完成生產和銷售的全過程,充分降低了生產成本,發揮了各自的優勢。但“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資源消耗大,生產過程還伴隨著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議一議:1.祖國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方式發生的變化。請討論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2.目前的粵港合作模式與“前店后廠”合作模式的主要差異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1.粵港的合作已是強強合作,不再僅僅是以前單純的資源、勞動力、土地和資金的互換;2.這種變化反映出祖國內地經濟發展迅速,從低端產業起步,不斷升級產業,已不是單純的資源和勞動力的提供地,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在爭取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兼顧了環境和生態效益。補充閱讀材料:粵港澳大灣區和港珠澳大橋課后作業:對比新加坡和香港的自然、人文特點,分析兩者的共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及香港在回歸祖國后所擁有的獨特優勢。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