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第一節 印度(一)【教學內容】地理位置和范圍;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課程目標】運用地圖、圖像等相關資料,簡要歸納分析印度的位置與范圍,分析印度人口特征。【教學目標】讀印度地形圖,說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圖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單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脈和高原運用圖表和數據說出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給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教學重難點】1.重點:印度位置與范圍以及地形特征。2.難點:印度的人口特點以及人口過多帶來的影響。【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練結合法;地圖法;圖表分析法。【課時設計】1課時【教學過程】一、 新課導入師: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印度,你們平時對印度有了解嗎?能不能舉手發言給我們講述一下你所了解的印度。生:各抒己見。師:大家對印度的了解確實比較多,我們一起來觀看印度的閱兵視頻,引導學生對印度更深一步的了解(展示視頻能夠創造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師生互動,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課堂中)!生:觀看視頻。師:大家觀看了這個視頻,肯定能感受到印度閱兵的魅力吧,那么接下來我們就正式進入印度的學習吧。二、新課講授(一)地理位置和范圍師:分析一個地方,我們首先要了解它的位置,展示“印度的位置圖”,請學生觀察這幅圖,分析印度的海陸位置。生:印度位于亞歐大陸南部,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鄰印度洋。師:對學生的歸納進行總結補充。教師繼續展示“印度位置”圖,請學生分析印度的緯度位置,請學生舉手回答。生:緯度:8°N-37°N。師:對學生的歸納進行總結補充。那這個緯度范圍使得印度主要位于熱帶與亞熱帶(熱帶與溫帶的過渡地帶),我們了解了印度的位置后,我們現在需要知道印度的鄰國,請學生分析。學生活動:哪些國家和地區可以從陸上直接到達印度?生:巴基斯坦、克什米爾、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緬甸。師:進行總結。那么,印度又和哪些國家隔海相望呢?學生活動:哪些國家和印度隔海相望?生: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師:進行總結。了解完印度的海陸位置、緯度位置以及相對位置后,我們一起來了解印度的自然環境特征,展示“印度地形”圖。學生活動: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生:有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戈達瓦里河、納爾默達河。師:進行總結,恒河也被稱為印度的“母親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是中國的雅魯藏布江。它們都注入孟加拉灣,納爾默達河注入阿拉伯海。有些同學在觀察河流的時候肯定看到了有一條河流名叫印度河。它在印度嗎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條河流。學生活動:比較印度河和恒河?生:印度河不在印度,發源于我國西藏自治區,主要流經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恒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主要流經印度與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師:進行總結。恒河被印度人民尊稱為“圣河”和“印度的母親”。每天清晨,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來到恒河邊,痛痛快快洗個澡,以求用圣水沖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濁或罪孽。繼續展示“印度地形”圖。學生活動:分析印度的地形特征?生:北部有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有恒河平原、南部有德干高原。所以它的地形特征是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師:進行總結。按照地形分布來看,印度的地勢特征是南北高、中部低。熱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師:我們剛剛了解了印度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特征,現在我們繼續了解印度的人口特點。展示印度輪船照片,分析印度的人口特點。生: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師:對,2021年2月,印度人口總數達到了13.24億。稱為僅次于中國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國”。那么印度人口有何特征呢?展示2000-2019年印度人口數量變化以及2000-2019年中國人口數量變化。學生思考:印度人口有何特點?生: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師:教師總結。那么印度人口增長為什么這么快,請學生觀察并思考。學生思考:印度人口增長為什么這么快?生:發展中國家,生產水平低,思想落后,人們認為人多才能發家致富。印度大部分人信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這兩種宗教鼓勵多生育。師:教師總結,人口很多有什么影響呢 回憶上學期人口問題的學的知識點,我們一起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展示材料與印度與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分析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請學生觀察并分析。學生思考:人口眾多會帶來哪些影響?生;各抒己見。師:結合材料分析,人口優勢一是勞動力豐富,價格低廉,優勢二是消費群體龐大,消費市場廣闊。那么,人口眾多的劣勢呢?生:人口眾多,不僅人均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較少,影響糧食供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嚴重低于世界平均值,影響經濟發展;人口眾多,給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都帶來壓力。師:加以總結,人口眾多帶來了交通擁擠、就業困難、環境污染、住房緊張等問題。那么,印度的國土面積不算很大,但是國土上分布有很多人口,怎么解決呢?展示活動材料。學生思考:人多地少,如何解決?生:各抒己見。請舉手回答。師:總結以上內容。 針對以上材料,人多就應該控制生育,20世界70年代,為了控制人口數量,印度政府開始推行控制生育計劃,鼓勵一對夫妻只要兩個孩子。地少就應該提高產量,那么,怎么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呢?生:引進高產品種;增強肥力;引進灌溉技術;機械化生產;因地制宜。師:進行總結。展示印度第一次綠色革命與第二節綠色革命的材料。引導學生閱讀并且分析。學生思考:第一次綠色革命中,大面積使用化肥、農藥,過度抽取地下水。長此以往,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哪些影響呢?生:土地退化,生產力減弱。學生思考:針對第一次綠色革命中出現的問題,你覺得印度政府在第二次綠色革命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生:利用生物技術的進步改良品種,推廣高效無毒農藥,完善水利灌溉系統,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運用。師:大家總結的非常好,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印度的農業還和什么因素有關?生:各抒己見。內容小結四、課堂練習完成導學案的相關練習題。五、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