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2 生物進化的歷程課時目標1.通過資料分析活動,理解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形成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2.運用比較法分析資料,闡明生物進化的歷程,建構概念,發展科學思維。3.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生物進化的歷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4.通過完善動植物進化樹,形成正確的進化觀,從而熱愛生物圈,形成生物圈是一個大家庭的觀點。學習重點: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學習難點:概述生物進化的歷程。課時活動設計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大約在46億年前,我們的地球形成了,經過10億年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生命,經過漫長的演變才有了現在形形色色的生物,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生物種類出現,也有一些生物種類滅絕,如在地球上生活了長達一億多年的恐龍,現在讓我們在《復活的恐龍帝國》里一睹它們的“尊榮”。播放視頻片段,提出問題:視頻中出現的恐龍造型是隨意設計的嗎 設計的依據是什么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技能訓練”里的素材和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視頻《復活的恐龍帝國》來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后面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作鋪墊。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1)比較不同地層化石的結構和數量。展示恐龍化石圖片和各種化石標本及圖片,如植物標本、恐龍蛋化石圖片、動物的牙齒標本等。學生觀察標本及圖片,得出化石的概念。教師指出: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它們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是有規律的,一般來說,先沉積的地層在下面,后沉積的地層在上面,所以下層地層的年代比上層的古老。展示不同地層化石模式圖,提出問題:請比較哪一地層是最古老的 我們在最下面的地層中看見了什么 在中間的和上面的地層中看見了什么 越古老的地層里出現的生物化石,其結構和數量是怎樣的呢 學生分析圖片資料,得出結論:越古老的地層里出現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數量越少。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圖片和標本,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化石的概念,培養學生的觀察和總結能力。通過比較不同地層中生物的化石結構和數量,初步學會比較的方法,為學習科學方法打好基礎。(2)比較不同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質。生物進化是一個長期漸變的過程,這種漸變除了表現在生物的形態、結構、胚胎發育等生理方面的演變外,還表現在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上。下面請同學們分析教材第58頁的表格內容,比較不同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異,說明這些生物之間親緣關系的遠近。學生活動:分析表格數據,討論得出與人親緣關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表格數據進行分析,得出人與哪種生物親緣關系最近,說明已經理解如何來比較細胞色素c的差異,再次練習使用比較的科學方法。(3)比較同源器官,說明生物的親緣關系。展示“馬的前肢、鷹的翅膀、蝙蝠的前肢骨骼”圖片,思考:從外形上看,它們的形態和功能是否相同 內部結構是否相同 學生觀察圖片,分析得出從外形上看,它們的形態和功能不同,但內部結構基本相同。教師活動:指出這些器官都是同源器官,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的。只是在進化過程中,同源器官適應于不同的生活環境,逐漸出現了形態和功能上的不同。我們也可以通過比較同源器官了解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同源器官來說明生物的親緣關系,讓學生再次練習使用比較的科學方法。同時通過師生互動式問答,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4)總結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科學方法:比較。教師提問:剛才的學習中我們一直使用了一種科學方法——比較,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現在讓我們來比較一下現代的鳥類、爬行動物和鄭氏始孔子鳥的化石復原圖,說說它們的相同點。由此推斷鳥類由什么進化而來 學生思考并回答:鄭氏始孔子鳥有鳥類的翅膀,又有爬行動物的爪子,它可以爬樹又能在空中飛翔。它的存在說明鳥類是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設計意圖:通過三個資料的分析,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去體驗和理解比較法,引導學生由事實性知識轉變成概念性知識,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科學家們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斷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下面我們一起完成動植物進化樹填圖游戲。分發寫有生物類群名稱的小卡片,提出要求:①根據卡片內容回憶該類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生物,將對應的生物類群名稱貼在進化樹上。②根據進化樹,嘗試說出它們的進化順序。③總結得出生物進化歷程有什么特點。學生小組討論完成進化樹,小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完成的進化樹,并講解從樹根到樹頂所代表的生物類群,分別說出動物和植物的進化順序。最后總結得出生物進化歷程的3個特點: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設計意圖:生物進化的歷程由傳統的講授型變成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復習了以前的知識,動手動腦能力得到了提高,還培養了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第三章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1.化石: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 2.比較: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練習。鞏固性作業:知識鞏固、基礎通關、能力突破。綜合性作業:素養達標。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