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一、章節學習主題本章內容屬于《標準2022》中的第三個學習主題“生物與環境”,內容涵蓋了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及保護生態環境等相關知識。二、章節學習內容分析1. 本章內容的課標分析依據《標準2022》,本章節內容屬于其中規定的第三個學習主題“生物與環境”內容。通過本章的教學,達成以下目標:(1)要幫助學生形成的1個大概念: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2)要幫助學生形成2個重要概念:生態系統中的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實現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生態安全。《標準2022》對這一學習主題的學業要求:首先讓學生建立“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概念,進而認識到生物與環境是一個整體——生態系統。收集和分析現實生活中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環境的實例,聯系現實生活,理解人類活動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可以通過防止環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等措施保障生態安全。2. 本章節教學內容分析本章是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最后一章,也是七年級下冊的最后一章,因此,從緊扣“生物圈中的人”這一主題來看,本章要起到點題、補充、提升的作用。人類生活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發展都依賴于生物圈。早期的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能力較弱,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19世紀以來,人口急劇增長,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本章第一節《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首先引導學生探討人口增長及其對環境的影響,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意義。接著教材引導學生分析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環境的事例,讓學生既認識到人類活動能改善環境,又關注人類活動破壞環境的一面,使學生高度重視當前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負面影響。如果人類活動破壞了生態環境,會有什么后果呢 循著這樣的邏輯,教材接著在第二節引導學生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到環境污染會對生物造成危害。人也是生物界的一員,學生進而會認識到環境污染也會危害人類自身的健康,影響人類的生存發展,從而將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建立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認識到應該保護生態環境,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教材接下來在第三節安排了如何付諸實際行動的內容,意在引導學生在思考如何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從而親身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去。三、章節學情分析已有知識:學生已經了解了計劃生育等政策,不過還沒有認識到日益增長的人口和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已有經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出游等活動中,已經意識到人的生活與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已有技能:學生有一定的探究經驗,有一定的調查搜集資料的能力,可以進行設計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實驗,可以嘗試調查當地生態環境的現狀,分析調查結果。已有情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優美、舒心適宜的環境,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活動會破壞環境、使環境惡化,同時引導學生認識人類在改善環境方面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四、章節學習目標生命觀念:通過本章節的學習,學生可以建立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從而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觀,奠定基礎。從具體內容來看,本章節既要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的生存依賴環境,受環境中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又要讓學生認識到生物也能影響環境。科學思維:通過本章節學習,學生能夠運用系統與整體的思維方式認識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探究實踐:通過調查當地生態環境現狀和分析討論,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態度責任:認同每一位公民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都有自己的責任。五、章節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概覽《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章節學習概覽課時 內容 內容本質與研究方法第1課時 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認識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通過閱讀資料,提高圖表分析能力第2課時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設計并完成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實驗第3課時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通過調查當地生態環境現狀和分析討論,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認同每一位公民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都有自己的責任六、章節評價與作業建議本章節作業整體設計體現以下原則:實踐性原則:每課時作業嚴格按照《標準2022》設定針對性的作業,及時反饋學生的學業質量情況。生活性原則:聯系實際,調查你所在的地區有哪些人類活動使環境惡化的問題,呼吁有關部門關注這些問題,認同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根據以上建議,本章節作業設置為三部分,基礎性作業、鞏固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基礎性作業以教材中的練習為主;鞏固性作業以為主,適當運用;拓展性作業為嘗試用廢舊紙張制作再生紙,引導學生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學生也可以在活動中體會環保實踐的樂趣。4.7.1 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課時目標1.說出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2.認同我國適應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3.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4.關注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負面影響。學習重點: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學習難點:探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分析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課時活動設計閱讀教材“想一想,議一議”,有人把地球比作一艘“太空船”,人類是其中的乘客。你覺得這一比喻貼切嗎 坐輪船時,當你覺得客艙內空氣污濁時,可以到甲板上呼吸新鮮空氣;船上的垃圾可以在船靠岸后運到專門的地方處理;船上的乘客不會越來越多以至人滿為患……在地球這艘“太空船”上也是如此嗎 由此你還能想到什么 設計意圖:將地球比作太空船,引導學生將地球這艘“太空船”與輪船進行對比,從它們二者在乘客數量增長、垃圾處理、物質交換等方面的不同,引出本節內容。一、探討人口增長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學生閱讀教材第103頁“資料分析”我國不同年代人口數量的一組數據表。思考分析:1.什么時候我國人口數量增長明顯加快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紀中期以后,我國的人口增長率,在什么時候基本穩定在一個較低水平 為什么 3.你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長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結合當地人口增長實際情況,分析人口數量對環境、社會和個人生活的影響。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閱讀資料后分析繪制我國人口增長柱形圖,切實體會人口增長的事實,同時提高學生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二、分析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環境的事例思考討論:問題1:濫伐森林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什么影響 對生物圈有什么影響 問題2:有些工廠將大量煙霧直接排到大氣中,這會對環境造成哪些影響 問題3:有些湖泊發生嚴重的污染現象,導致藍藻等大量滋生,形成水華,一部分湖水變臭,魚蝦難以生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哪些 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這些湖泊恢復清澈秀美的原貌 問題4:不法分子還用哪些手段捕殺鳥類 如果鳥類日益減少,自然環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問題5:有人認為,植樹造林就是為了獲取大量木材。你贊同這種看法嗎 近幾十年來,我國植樹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問題6:對受傷的野鳥進行救治和喂養,待鳥康復后,將它放歸大自然。這樣做有什么意義 問題7:你知道哪些自然保護區呢 建立這些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教材上的插圖進行分析、討論。教材用7幅圖片展示了有關保護環境和破壞環境的事例,并提出問題。按照人類活動對環境有益或有害,可將插圖及所附問題分為兩類,問題1~4展示的是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問題5~7展示的是人類改善或保護環境。按照人類活動的影響對象,可將圖片分為人類活動對植物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動物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通過影響非生物因素而改變環境。首先,在課前請學生收集與這7幅圖片所提事例相關的資料,課上由學生分享資料;然后,請學生結合問題1~7,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也可以將學生分組,每組重點討論某一方面的問題,組織學生在全班交流;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達成共識: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有正、負兩方面的影響,負面影響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我們應加大治理和保護環境的力度,人類在環境保護方面不是無能為力的。第七章 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探討人口增長及其對環境的影響二、分析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環境的事例練習。鞏固性作業: ;實踐性作業:調查你所在的地區有哪些人類活動使環境惡化的問題,呼吁有關部門關注這些問題,認同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