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斜面》一、教學目標1、能用簡單器材做斜面省力觀察實驗,并能用測力計等簡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采集數據,做好實驗紀錄;能做簡易科學模型;能用簡單表格整理有關數據,并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據,對現象作合理的解釋;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并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與他人交換意見。2、愿意合作與交流;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體時的省力規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教學重點難重點:通過模擬實驗,培養設計實驗,處理數據科學嚴謹的態度。難點:學生能初步感受建立大科學觀。三、教學過程(一)引入情境:農民伯伯要把重約 1000斤左右的牛弄到大卡車上,然后運到市場上賣,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把牛完好的弄到大卡車上嗎?(生:可以直接搬運,也可以搭一塊木板,把重物推上去;也可以把牛裝進籠子里,用吊車吊上去)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 為什么?引入“斜面”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像這樣搭在車廂上的木板就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斜面。(板書課題)(二)活動過程:活動一:動手搭斜面,畫斜面1. 以小組為單位自由搭建一個斜面;2. 在紙上將你搭建的斜面畫出來;3. 師生共同分析斜面的構造;(斜面像一個直角三角形,我們借助木板搭成了斜面,木板一邊低一邊高,與地面形成了一定的夾角,我們就把它叫做斜面的坡度,支撐物把斜面支撐起來,這個高度就是斜面的高度)板書“坡度”“高度”。活動二:做實驗探究斜面1. 出示相關實驗器材,全班交流各個實驗器材的作用;2.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實驗方案,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溫馨提示;3.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填好實驗記錄單,教師巡視指導;4. 全班交流實驗結果,實驗結論5. 總結:斜面可以省力(板書)活動三:深入探究斜面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操作幫助農民伯伯解決了問題,原來搭建一個斜面就可以將牛輕松的牽上卡車了,農民伯伯在準備將牛牽上卡車的時候又犯難了。原來倉庫里有兩輛卡車,一輛卡車的車廂距離地面比較高,一輛卡車的車廂距離地面比較低,還有兩塊木板,一塊比較長,另一塊比較短,怎么辦呢?哪種組合最省力?1. 先來說一下有幾種組合?你覺得那種最省力?2. 全班交流實驗方案;3. 小組合作看看哪種組合最省力,填好實驗報告單;4. 全班交流實驗結果,并得出實驗結論;5. 總結: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坡度越大,越費力;(板書)活動四:認識變形的斜面師:折一個直角三角形,在斜邊上劃一道彩紋,最短的直角邊緊貼筆桿,不停的繞,最后你有什么發現?(螺旋狀是變形的斜面)生活中斜面:螺絲釘、啟瓶器、傳送帶、臺階、盤山公路(三)課堂總結: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四)布置作業課后探究:當人在騎自行車遇到上坡時,怎樣騎會更省力?(五)練習設計:1.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斜面)。2.盤山公路在山腰繞來繞去,這就是利用了(斜面)原理;高度一定,斜面越(長)坡度越(小),越省力。3.將一個重為 10牛頓的物體從水平地面上提高到 1米的高度,甲同學垂直直接提起;乙同學用了 2米的斜面;丙同學用了 3米的斜面;丁同學用了 4米的斜面。這四個同學中用力最小的是()A.甲同學 B 乙同學 C 丙同學 D 丁同學2.我們利用斜面是為了( )A 省力 B 省距離 C沒有任何效果3.下面的物體中沒有利用斜面原理的是( )A 斧頭 B 螺絲刀 C 臺階 D 橇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