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九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中的第2課,包括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偉大的建設成就三個子目。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開始了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的探索,在成功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及道路的基礎上,開啟了走自己的路、開辟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偉大探索。這一時期的艱辛探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探索中的失誤;有偉大的成就,也有慘痛的教訓,先輩們的努力為新時期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物質基礎,提供了必要的經驗積累和理論準備。
二、學情分析
經過初中歷史的學習,高中生基本了解成功的探索、嚴重的失誤與偉大的建設成就相關的基礎知識,如中共八大、“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中美關系正常化等,因惑的是這些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如何為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的。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論十大關系》及中共八大、《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等內容的學習,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進行的艱辛探索。
2.通過分析這些開創性的探索形成的具體背景、基本主張及實踐結果,認識其對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奠基作用,并深刻理解這一探索過程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增強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功探索。
難點:探索中出現失誤的原因及給后人留下的教訓。
五、教學過程
教師講述:隨著三大改造的順利進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情況復雜、經濟文化落后的大國,如何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是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的一個嶄新的重大歷史課題。毛澤東是努力探索和回答這一重大歷史課題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教師講述:1956年1月中旬,毛澤東從外地回京,從薄一波那里聽說劉少奇為了起草中共八大政治報告正在召集國務院多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座談,詳細詢問和了解各個部門、各個行業的情況。毛澤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對薄一波說:“這很好,我也想聽聽。你能不能替我也組織一些部門匯報①從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澤東共聽取了工業、農業、運輸業、商業、財政等34個經濟部門的工作匯報。這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周密而系統的經濟工作調查。在毛澤東聽取匯報的過程中,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云等多次參加,這實際上成為中央主要領導成員參加的規模較大的一次集體調研活動。
2月24日深夜,蘇聯共產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做了秘密報告,披露了蘇聯、蘇共、斯大林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為破除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經驗的迷信提供了有利條件。
材料一 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
-《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頁
教師設問:毛澤東提出了什么?(參考答案:主張以蘇為戒,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4月4日,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討論《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時,毛澤東指出:
材料二 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訓是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本國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民主革命時期,我們走過一段彎路,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
-吳冷西:《十年論戰》,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第23-24頁
教師設問:材料提出了什么主張?提出這種主張的歷史依據是什么?(參考答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我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的思想原則。民主革命時期正是把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才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教師講述: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沒有管理全國經濟的經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在一些方面特別是工業建設方面,不得不照抄蘇聯的辦法。“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同時又是一個缺點,缺乏創造性,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這當然不應當是長久之計。”①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對這種“基本照抄”的辦法,毛澤東“總覺得不滿意,心情不舒暢”②。現在,經過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踐,我們已經積累了進行大規模建設的初步經驗。這就為中國共產黨從實際出發探索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提供了又一重要條件。
(設計意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反思中、結合我們自己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開始了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主要指向時空觀念素養水平2:將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框架下;史料實證素養水平2:明了史料在歷史敘述中的基礎作用;歷史解釋素養水平1:辨別教科書和教學中的歷史解釋。
教師講述:為了“我們要調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③。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
材料三“他們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在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上,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做得好些。······我們如今的問題,就是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這樣,重工業是不是不為主了?它還是為主,還是投資的重點。但是,農業、輕工業投資的比例要加重一點。”
“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目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鑒于蘇聯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嚴重錯誤,我們必須更多地注意處理好國家同農民的關系。”
“我們不能像蘇聯那樣,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點機動也沒有。······把什么東西統統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給工廠一點權力,一點機動的余地,一點利益,恐怕不妥。”
“在蘇聯,俄羅斯民族同少數民族的關系很不正常,我們應當接受這個教訓。”
“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這一點上,我們和蘇聯不同。”
··.···我們提由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想是提得對的。現在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最提這個口號,······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手科學的方面。”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20-744頁
教師設問:依據材料指出,毛澤東提出了哪些主張?(參考答案: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處理好國家同農民的關系,重視保護農民利益;要處理好民族關系、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等)
教師講述:報告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對比蘇聯模式的做法,闡述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個關系,即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毛澤東講這十個關系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找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設計意圖)《論十大關系》的主要內容貫穿著“以蘇為戒”的指導思想,凸顯了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我國實際相結合、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寶貴嘗試。主要指向史料實證素養水平2:明了史料在歷史敘述中的基礎作用;歷史解釋素養水平2:在歷史敘述中將史實描述與歷史解釋結合起來。
教師講述:“1956年4月的《論十大關系》,開始提出我們自己的建設路線,原則和蘇聯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們自己的一套內容。”①《論十大關系》標志著毛澤東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已開始形成一個初步的而又是比較系統的、通俗的而又是高屋建瓴的、簡單的而又十分具有前瞻性的思路。在1960年6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總結新中國成立以后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時,明確把它看作是一次社會主義建設模式的重大轉折。他認為:“頭八年照抄外國的經驗。但從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關系起,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開始反映中國客觀經濟規律。”②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域來看,《論十大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第二次結合的偉大開端,也是唯一一篇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中被提到的毛澤東論著。鄧小平指出:“這篇東西太重要了,對當前和今后都有很大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意義。”③
(過渡)《論十大關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比較系統地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④,它為隨后召開的中共八大提供了理論指南。劉少奇在主持中共八大政治報告起草工作的過程中,對起草組多次修改的報告稿始終不滿意,直到聽了《論十大關系》后,他才高興地說:“主席作了調查,講了十大關系,十大關系應當成為起草八大政治報告的綱”,八大的政治報告“就是根據毛澤東同志關于處理十大關系的方針政策而提出的”①。
教師講述:1956年9月中共八大隆重召開,毛澤東在八大開幕詞中提出:“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月27日,八大通過了毛澤東親自主持反復討論和修改的《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
材料四 我們的一切任務能否勝利地完成,歸根結底,是決定于······能否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353頁
教師設問:八大決議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這與《論十大關系》是什么關系,產生什么影響?(參考答案:繼承了《論十大關系》的核心思想,強調了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導,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教師講述:經濟方面,八大通過的《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中規定:
材料五“···以國家市場為主體,同時附有在一定范圍內的國家領導下的自由市場,作為國家市場的補充。·.···”
“社會主義經濟的主體是實行集中經營的,但是也需要有一定范圍的分散經營作為補充。······全國工農業產品的主要部分都將列入國家計劃,由生產單位按照計劃進行生產。······有一部分產品將不列入國家計劃······作為計劃生產的補充”...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344、346頁
教師設問:結合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的特點,指出并分析中共八大提出的主張。(參考答案:允許自由市場作為國家市場的補充;集中經營外也需要有一定范圍的分散經營;一部分生產不列入國家計劃。這表明,我國決定突破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
教師講述:這份毛澤東親自主持反復討論和修改的《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最突出的貢獻是,它指出:由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決議在正確分析這一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提出了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
材料六 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341頁
教師設問:八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分析,對于黨和國家今后的工作有什么指導意義?(參考答案:明確今后的工作重心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提供了依據)
(設計意圖)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分析是八大最突出的貢獻,也是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作出的突出貢獻之一。后來黨的“左”傾錯誤的出現重要原因就是背離和改變了這一正確判斷,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黨與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是對中共八大的正確探索的繼承與發展。主要指向史料實證素養水平2:嘗試運用史料作為論據論證自己的觀點;歷史解釋素養水平2:在歷史敘述中將史實描述與歷史解釋結合起來。
(過渡)1956年下半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快速完成,經濟建設方面的急躁冒進,出現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供應緊張的情況,國內出現了一些新的社會矛盾。毛澤東指出:“隨著敵我矛盾在國內基本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開始比過去顯露了。但是至今還有許多同志對這種形勢不很清楚,還用過去一些老的辦法對待新問題。”又說,“現在我們有些同志,對待人民內部問題動不動就想'武力解決',這是非常危險的,必須堅決糾正的”①。
如果用處理敵我矛盾的解決方法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只能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十分不利于黨內團結和黨同人民群眾的團結。怎樣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是一門學問,值得好好研究。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其中指出:
材料七 現在的情況是: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基本結束,但是階級斗爭還沒有完全結束······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比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
-《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6頁
教師設問:關于社會主要矛盾,毛澤東做了怎樣的補充?材料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目的何在?(參考答案:敵我矛盾已經基本解決,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材料八 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反動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5頁
教師設問:判斷敵我的標準是什么?(參考答案:是否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教師講述:毛澤東還指出: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在勞動人民之間是非對抗性的;敵我矛盾要用專政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矛盾要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他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概括成“團結一批評-團結”的公式,并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和政策。但也應看到,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具體方略上,毛澤東較少選擇“法治”而是更傾向于“人治”,長期忽視法制和制度在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工作的應用。另外,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急劇變化,毛澤東無限放大了階級斗爭形勢,并運用階級斗爭解決相關問題。過分依賴階級斗爭和政治斗爭解決已經主要表現為經濟矛盾的人民內部矛盾問題,這是后來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重要原因。①
(設計意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指出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基本結束,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我國政治生活的主題提了出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是中共八大將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上來這一思想的繼續和發展。主要指向時空觀念素養水平2:認識事物發生的來龍去脈,理解空間和環境因素對認識歷史的重要性;史料實證素養水平2:嘗試運用史料作為論據論證自己的觀點;歷史解釋素養水平2:在歷史敘述中將史實描述與歷史解釋結合起來。
(過渡)為教育全黨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1957年開展了整風運動,后轉向反右斗爭并犯了嚴重擴大化的錯誤。加上當時在國際上由于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全盤否定斯大林而引起的對于社會主義、共產黨的沖擊波,使毛澤東對形勢作出了過分嚴重的錯誤估計,逐步背離了八大以來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論斷,形成和發展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思想。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并在全國開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左”傾錯誤日益泛濫,我國經濟建設遭受巨大挫折,社會主義探索出現嚴重失誤。
教師講述:出現這樣的失誤,首先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論中“左”的缺陷擴大和加深導致的。在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論中,毛澤東正確地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不同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之處,在于它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地加以解決。解決的辦法就是解決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中同生產力的發展不相適應的“不完善的方面”“某些環節上的缺陷”。應該說,這是一個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奠定理論基礎的重要論斷。后來在“左”的思想影響下,被擴大和加深成為一系列“興無滅資”的方針政策,以后更發展成進行“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文化大革命”。②
其次是毛澤東提出的單純依靠政治動員、群眾性階級斗爭等一系列方針政策,混淆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情況,用群眾性階級斗爭的辦法去發展生產力,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一直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建設速度,但用群眾性階級斗爭的辦法去發展生產力,導致了以1958年的“大躍進”為標志的錯誤。
再次,把有些積極的思想成果擱置起來,不公開、不登報。如毛澤東1956年《論十大關系》講話,是一篇被他本人認為“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開始反映中國客觀經濟規律”“開始提出自己的建設路線”的重要文獻,但直到鄧小平在1975年7月把這個講話的整理稿送交給他,請他早日定稿后公開發表,并作為全國學理論的重要文獻時,他仍批示說暫時不要公開、不登報,以致在長時期內未能得到貫徹執行。③
(設計意圖)1957年反右斗爭擴大化、1958年“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及1959年“反右傾”斗爭為代表的“左”的錯誤,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重大失誤。為什么在良好的探索開局下會出現這些失誤,原因是復雜的。不向學生交待這些失誤,必然導致歷史的制裂,也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探索之艱難。主要指向時空觀念素養水平3:把握相關史事的時間、空間聯系;歷史解釋素養水平1;對所學內容中的歷史結論加以分析。
(過渡)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毛澤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是到1957年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為止。1957年反右斗爭擴大化以后,毛澤東就一路沿著“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路發展下去,直至發動“文化大革命”。事實并非如此,
教師講述:1958年全國掀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左”傾盲目冒進的“共產風”造成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我國經濟建設遭受巨大挫折。再加上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毛澤東逐步認識到“左”傾錯誤帶來的危害,開始尋求理論的指導。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他帶領一部分理論工作者認真研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發表了一系列意見,比較系統地總結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毛澤東在這次讀書期間的談話,后來被整理成為《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由于經濟建設上急躁冒進的指導思想未能徹底糾正,反映到這次總結上,難免有局限,甚至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但就總體來說,仍然提出了不少正確的思想:
材料九 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
-《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6頁
教師設問: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上,毛澤東提出什么主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鄧小平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上提出了什么理論。二者之間有何聯系?(參考答案:“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與發展)
教師講述:1958年底,毛澤東在發現“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存在的否定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以及“共產風”等問題后,在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基礎上指出:
材料十“······只要存在兩種所有制,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是極其必要、極其有用的。”
“······商品生產,要看它是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
-《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0、439頁材料十一 價值法則······是一個偉大的學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會我們的幾千萬干部和幾萬萬人民,才有可能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否則一切都不可能。
-《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頁
教師設問: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價值規律,毛澤東提出什么主張?(參考答案:社會主義社會也有商品生產、商品交換,要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
教師講述:在如何對待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新出現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的問題上,針對社會主義改造后期上海出現“地下工廠”的情況,毛澤東在1956年12月7日同中國民主建國會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負責人的談話中指出:
材料十二 上海出現地下工廠······因為社會有需要,就發展起來。要使它成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還可以考慮,只要社會需要,地下工廠還可以增加。可以開私營大廠,訂個協議,十年、二十年不沒收。華僑投資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沒收。可又開投資公司,還本付息。可以搞國營,也可以搞私營。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
-《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0頁
教師設問:針對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問題,毛澤東提出什么主張?(參考答案;社會主義社會也要允許非公經濟發展)
(設計意圖)了解毛澤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階段后期的探索,有利于形成對“探索”的完整認識,特別是這一時期出現的許多寶貴思想,對后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影響至巨。如此分析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改革開放前的探索與改革開放后的探索成功之間的關系。主要指向時空觀念素養水平2:將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框架下;史料實證素養水平2:嘗試運用史料作為論據論證自己的觀點;歷史解釋素養水平2:在歷史敘述中將史實描述與歷史解釋結合起來。
教師講述:遺憾的是,這些寶貴的積極思想成果有的被置于廢棄、否定的狀態,有的停留在口頭宣示,而在實踐中采取與此相反的行動。如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在發現和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生產關系被拔高、超越階段的錯誤后,毛澤東談到社會主義可能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階段,意思是說我國還處在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但是這個閃光的思想不僅沒有成為我們黨據以制定方針政策的指導思想,而且在實踐中還在繼續奉行著“左”的錯誤。
(設計意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后期,毛澤東的探索仍有許多寶貴的思想,只是由于歷史、時代、個人等多方面的原因,這些寶貴的思想未能變為實踐,但這些寶貴的思想為后來者所繼承并發展,利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國情的成功結合。主要指向歷史解釋素養水平2:能夠嘗試從歷史的角度解釋現實問題。
(過渡)毛澤東在探索中出現的失誤,也為他的后來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在探索中留下的許多經驗教訓和思想財富,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可貴的營養和借鑒。
材料十三 從許多方面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00頁
教師設問: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繼承了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哪些寶貴的探索成果并繼續發展?(參考答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探索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務;社會主義制度下計劃、市場、非公經濟等問題)
材料十四 我們現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后制定的。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34-235頁
教師設問:結合所學,思考毛澤東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有哪些?(參考答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理論聯系實踐;等等)(設計意圖)毛澤東是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奠基者,他的寶貴探索與探索中的失誤為1978年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第二次結合、找到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經驗與教訓,主要指向歷史解釋素養水平2:嘗試從歷史的角度解釋現實問題;家國情懷素養水平3、4:表現出對歷史的反思,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更全面更客觀地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
教師總結:縱觀毛澤東一生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歷程,他的偉大功績不僅在于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國,還體現在他晚年仍毅力非凡地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旗幟,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從而為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成功突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回望他的這段探索歷程,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到,他既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拓荒者,又是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奠基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 西华县| 怀集县| 临武县| 安泽县| 株洲市| 兖州市| 炎陵县| 高唐县| 交城县| 灵寿县| 葵青区| 乌拉特后旗| 芮城县| 肥西县| 柞水县| 嘉善县| 洞口县| 台东县| 高邮市| 东源县| 禄丰县| 潞西市| 梨树县| 磐安县| 延寿县| 武乡县| 伊宁县| 红河县| 田阳县| 盘山县| 宜兰市| 济阳县| 嘉兴市| 延长县| 扎兰屯市| 钦州市| 华宁县| 定日县| 德令哈市|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