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設計說明本課先講授了三江源地區的地理位置,中華水塔得名的由來以及對中國河流水源補給的特點,最后說明高寒環境形成的脆弱生態環境問題及保護措施。學習內容層層遞進,最后水到渠成,達成建設和諧家園的共識。教學目標1.根據地圖和相關資料,確定三江源的位置,說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發源地,理解“中華水塔”的含義。2.了解三江源面臨的生態問題,知道保護三江源的重要措施。3.使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人地協調觀。重點難點1.“中華水塔”的重要意義,三江源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2. 河流探源,保護三江源的意義。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自學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開放式教學資源與工具(一)資源影視作品:《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二)工具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2.圖書館資源,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一、學習情境2023年9月21日,由青海省水利廳主辦的“守護三江源”河湖長制媒體行活動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啟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雪山連綿、冰川高懸的江河之源。二、預習檢查三江源的位置、范圍和美稱。三、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三江源地區,結合地圖,什么是三江源地區 利用動畫演示,引導學生判讀三江源地區的經緯度位置,描繪三江源地區的輪廓,進而說出其在中國、青藏地區、青海省等不同尺度區域內的位置特點。 透視三江源——“中華水塔” 1.階梯位置:展示地形圖,描述三江源地區所在的階梯,猜測這種特征對河流的影響。 2讀數據,說出三江源地區輸出水量占各條河流輸水總量的比重是多少。通過數據,說出“中華水塔”美稱的由來。 3.三江源地區降水不豐富,但為什么很多河流發源于這里 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緯度位置:31°N-36°N。 海陸位置:身居內陸,遠離海洋。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的東南部 1.三江源地處第一級階梯,由于水往低處流,所以這里的冰川融水會源源不斷地補給到下游的河流中來。 2.三江源地區如同一個巨大蓄水塔,長江,黃河、瀾滄江就像一條條“輸水管通”,源源不斷地向下游輸水。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于這里。因此,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3.江河水源主要由雪山、冰川融水補給,大氣降水作為水源補充。 本部分內容簡單,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其讀圖能力。 了解該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湖等自然因素的特點,分析這些自然因素是怎樣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四、學習任務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分組活動──大河探源 1.合作完成教材第93、94頁活動1—3題。 教師引導:確定河流的源頭,要綜合考慮長度、水量、流域面積等因素,對河流的考察受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引出不同時期考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2.讓學生閱讀教材第94頁正文內容,說明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3.閱讀教材第95、96頁,在三江源地區有哪些破壞環境的問題呢 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活動1:確定河流的源頭要綜合考慮河流的長度、流量和流域面積等因素 活動2:支流多,找長度最長、流量最大的河較困難;沼澤區水域面積大,不容易確定源頭;不同季節冰川融化變動,河流源頭變動。 1952年和1978年對河流源頭的認識不同,考察的技術設備也不一樣,因此出現不同的結果,這反映出人們對事物認識水平的發展和進步。 活動3:卡日曲。根據河流唯遠的原則,卡日曲長于約古宗列曲;根據河流流量最大的原則,卡日曲大;而且,卡日曲的流域面積大于約古宗列曲。 2.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 3.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其中,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等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 本活動圍繞確定河流源頭的原則設置問題情境,體驗科學家是如何確定河流源頭的,從中感受科學方法、探究精神。特別是不同時期源頭的變化,突出了科技進步在科研中的作用。 讓學生知道三江源的現狀,并產生對環境保護的共鳴。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4.學生結合教材資料綜合分析,閱讀教材第95頁內容,完成第96頁活動,認識保護高原濕地的意義。 4.(1)冰雪融水減少,湖泊、沼澤對河水的調蓄作用減弱,使河流的水量減少和不穩定,直接影響下游地區的生產和生活,甚至會發生旱澇等自然災害。 (2)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加,致使下游地區湖泊淤塞嚴重,河床升高,從而降低河湖的蓄水能力,增加旱澇災害發生的頻率,影響下游地區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 理解自然保護區設立過程和意義。 通過分析三江源地區的環境變化分析對長江、黃河中下游的影響,訓練地理邏輯思維,培養綜合思維素養。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三江源地區,了解了“中華水塔”的重要意義以及面臨的嚴重生態環境問題,也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保護環境。我們可以自己做一份保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倡議書,環境就在身邊,環境保護,人人有責。七、作業布置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兩部分,有余力的同學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