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藏地區本章備課說明一、本章課標要求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青藏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說明青藏地區的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第一節重點講授了青藏高原高寒的特征及其對人文環境尤其是農牧業的影響;第二節選取了當地代表性區域——三江源地區,講述了“中華水塔”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三、本章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區域地理學習方法,可以在核心問題的驅動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學生對青藏地區了解較少,在教學中需要利用豐富的圖片、視頻增加學生對青藏地區的間接體驗,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本章教學目標1.讀青藏地區地形圖,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并簡要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2.讀青藏地區農牧業分布圖,結合教材文字資料,說出青藏地區主要的農業類型,以及影響河谷農業發展的條件。3.運用地圖,說出三江源地區的位置和范圍,說明三江源地區是多條大河源頭的自然原因。4.能夠根據三江源地區環境問題的圖文資料,分析三江源地區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及保護措施。9.1自然特征與農業設計說明通過青藏地區的地理位置總結出高寒的地理特征,通過旅游見聞及該地區的影像資料,說明高寒的氣候對該地區人民生產、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比如穿著、飲食、住房,尤其是對河谷農業和高寒畜牧業的影響。教學目標1.運用地形圖,說出青藏地區的范圍和主要地形。2.理解青藏地區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3.運用相關資料,舉例說明青藏地區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對農牧業和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重點難點1.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青藏地區農牧業發展的特點。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資源與工具(一)資源教師準備:查詢最新網絡資料,如《美麗中國之神奇高原》視頻,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藏族的資料,包括圖片和文字,介紹藏族主要的生活特點,并說明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課上小組派代表交流。(二)工具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2.圖書館資源、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自然特征與農業一、學習情境青藏地區雪域高原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極,以其地球之巔的美譽,成為世界各國(地區)探險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為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寶地。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青藏地區,揭開她神秘的面紗。二、預習檢查去青藏地區需要帶什么 感性認知當地寒冷、太陽輻射強的特征。三、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展示青藏地區位置、地形圖。 1.請簡要描述青藏地區的位置、范圍。 組織學生交流。 2.(1)青藏地區的平均海拔是多少 (2)找出青藏地區主要的山脈,總結地形的顯著特征。 (3)找出青藏地區的主要河流,觀察教材圖9.4,總結青藏地區地形特征對河流的影響。 【自主學習】 1.青藏地區位于我國西南部,昆侖山脈—祁連山脈以南,橫斷山脈以西,南至國界。 青藏地區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區,以及云南省、四川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甘肅省的一部分。 【小組合作】 2.(1)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 (2)青藏高原上分布著喜馬拉雅山脈、唐古拉山脈、巴顏喀拉山脈、昆侖山脈等山脈,山脈之間是寬廣的谷地和盆地,“遠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征。 結合位置、地形、氣候等相關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總結能力和綜合思維素養。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3.閱讀教材第85、86頁圖文資料,自主探究青藏地區的氣候特點。 (1)分析拉薩和成都氣候特征的差異及原因。 (2)總結青藏地區的氣候特征。 小結: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特征——高寒。 (3)青藏地區的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等,冰雪融水為河流提供了豐富的水源補給,青藏高原成為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3.(1)拉薩與成都相比,夏季氣溫低,降水少。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因此常年低溫,同時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不容易影響到青藏高原。 (2)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氣溫年較差小,氣溫日較差大??諝庀”?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 通過和同緯度地區成都的氣候對比,讓學生加深對地形對氣候的影響理解,為后面學習河谷農業做好鋪墊。四、學習任務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閱讀教材第88、89頁圖文材料,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問題。 1.考慮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環境,暑期旅行前應準備哪些物品。為什么 2.(1)藏族出現 “高原紅”的原因是什么 (2)青藏地區有哪些豐富的資源能源 原因是什么 3.提問:思考高寒的自然特征與其他地理要素之間有何關聯 (當地居民的衣食住行等) 1.攜帶氧氣袋(海拔高,空氣稀薄),登山靴(山地、沼澤冰川多),太陽鏡、防曬霜(太陽光照強烈,防止紫外線曬傷皮膚)等。 2.(1)因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氧氣含量低,皮膚吸氧不足,細胞缺氧,導致紅細胞數量相對增加;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 (2)除了太陽能資源豐富,該地區還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和地熱能資源。 深化情境,聯系實際生活,讓課堂上的氣氛更加活躍,同時物品的準備也反映了該地區高寒及冰川廣布的地理特征。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抽小組代表到前面對照地圖交流各自對于不同問題的看法;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學生以肯定、鼓勵或糾正。 4.(1)青藏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是什么 這種作物有什么特點 (2)完成教材第90頁活動。 小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青藏地區高寒的自然特征影響著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3.在衣、食、住、行中選擇一個角度,小組合作設計青藏地區游玩攻略并展示。 衣:藏袍;食:糌粑,酥油菜;住:碉房;行:牦牛。 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處記錄下來,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1)青稞。青稞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農作物,對寒冷和貧瘠適應性強。在高寒地區,青稞仍能正常生長發育,成為青藏高原上一年一熟高寒河谷種植的標志性作物。 (2)①海拔較低,氣溫較高,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的熱量需求。②這里水源充足,河流流速緩慢,適合灌溉農田。③日照強烈,同時晝夜溫差大,青稞的有機質含量高,品質優良。 充分合作學習,理解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突破難點。并在此過程中練習歸納整理信息。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青藏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并影響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我們學習一個國家或地區應該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分析其與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系和影響。青藏地區有神奇的雪域高原、獨特的民族風情,這里還有許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奧秘,希望將來有一天,同學們能揭開這里更多的奧秘。七、作業布置全部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