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2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設計說明塔里木盆地和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是一致的,學生有一定的認識基礎,可以通過地圖和相關資料獨立完成對該地景觀特征的認知并分析成因。本節重點放在綠洲和人口、城市、交通的關系上,理解水源和農業的關系,通過西氣東輸工程的意義了解區域聯系的重要性。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歸納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說明城鎮、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3.以西氣東輸為例,說明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利用成功的經驗。重點難點1.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的原因及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西氣東輸工程。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對比分析法資源與工具(一)資源1.塔里木盆地的景觀圖片2.《航拍中國》視頻資源(二)工具1.智慧黑板2.網絡搜索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一、學習情境展示圖片。一方面是戈壁荒漠廣布,另一方面是豐富的農產品,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卻有著無限生機。二、預習檢查讀圖8.16,總結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地形分布特點。三、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景觀圖片:黃沙漫漫、寸草不生、絲綢之路。 【干旱】沙漠和戈壁廣布 1.讀圖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氣溫分布圖和8.17“塔里木盆地位置示意”,完成下列問題。 (1)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2)描述塔里木盆地的氣候類型及特點。 (3)通過塔里木盆地的海陸位置、地形,分析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的原因。 【寶地1】農業分布 2.認識塔里木盆地城鎮、交通線的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讀圖8.18,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鎮,說出它們的分布特點。 (2)討論塔里木盆地的城鎮、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 【導入】學生聯系生活,說出新疆有名的瓜果。對比西北地區的圖片,感受沖突,突出主題:“干旱”的“寶地”。 【干旱】沙漠和戈壁廣布 學生借助圖文資料,結合第一節學過的西北地區的特征。 1.(1)海陸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新疆南部,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2)氣候:塔里木盆地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終年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3)原因: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海陸因素),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地形因素),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成為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 【寶地1】農業分布 同學們在圖8.18上圈出主要城鎮,描出鐵路干線,總結分布特點。 2.(1)人們主要生活在綠洲中,沿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2)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交通線串聯起各座城鎮,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聯系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探索的勇氣。 通過讀圖,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從海陸分布和地形角度分析干旱的成因,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四、學習任務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寶地2】油氣資源的開發 3.讀圖8.18、8.19,小組合作探究。 (1)油氣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什么位置 儲量如何 (2)沙漠公路兩側設置了很多柵欄和草方格,其作用是什么 (3)找出西氣東輸工程的兩條線,每條線的起始點。 (4)西氣東輸工程為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寶地2】油氣資源的開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 (1)塔里木盆地中心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尤其是天然氣儲量占全國陸上天然氣總儲量的1/4。 (2)防止公路被流沙吞沒。 (3)一線:輪南油氣田—上海。途徑省區:新、甘、寧、陜、晉、豫、皖、蘇、滬。 二線:霍爾果斯口岸—廣州。途徑省區:新、甘、寧、陜、豫、鄂、贛、粵。 (4)西部:使得西部地區天然資源得到開發,增加西北地區的財政收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東部:緩解東部能源短缺問題,優化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 通過分析塔里木盆地開發油氣資源成功的經驗,讓學生體會區域開發過程中要謀求高質量的發展,達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培養其人地協調觀的核心素養。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塔里木盆地雖然氣候干旱,卻是一塊寶地,這里有繁榮的綠洲農業,也有豐富的油氣資源,豐富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西氣東輸工程既帶動了西部的開發,也促進了東部經濟發展和環境的改善。我們在西部開發的過程中應注意環境的保護,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七、作業布置全部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