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設計說明香港和澳門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三個代表區域之一。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領土,在經歷了百年的淪落和滄桑后,終于回歸祖國,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回歸之后,香港和澳門發展迅猛,并與祖國內地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聯系密切。香港和澳門的發展離不開祖國內地的支持,香港和澳門的發展也帶動了祖國內地的發展。因此,新課程標準把香港和澳門定為必學區域。港澳與內地的相互促進作用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了解港澳的范圍、地形、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舉例說明香港、澳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經濟建設。3.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及重要意義。重點難點1.港澳“地狹人稠”的特點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2.港澳與祖國內地的聯系。教學方法講授法、讀圖分析法、小組合作資源與工具(一)資源香港和澳門回歸視頻、圖片、歌曲《東方之珠》、PPT課件(二)工具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2.圖書館資源、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一、學習情境走進香港和澳門,感受“東方之珠”的繁華和“海上花園”的秀美,體驗東西方文化薈萃。二、預習檢查學生課下搜集關于港澳地區自然、人文特點的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料。三、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展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圖片,介紹香港和澳門的歷史文化。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9頁,描述香港、澳門的地理位置。 點撥:幫助學生找出香港和澳門組成部分,注意氹仔島的讀音,閱讀第60頁圖7.31“香港衛星影像圖”。 閱讀教材第58—61頁圖文資料,完成教材第60—61頁活動。 小結:香港地區發展經濟的同時十分關注環境效益,只有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雙贏,才有更好的社會效益,香港才可以持續發展下去,只有人地協調發展才是根本發展。 學生展示課前所搜集的資料,著重反映港澳特別行政區的經濟、旅游、發展和回歸歷史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自主完成】 香港和澳門分別位于珠江口東、西兩側,與廣東省相鄰。香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小組合作】 1.香港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帶,城市建設用地沿著沿海平原和低緩的丘陵地帶分布。 2.建設高層建筑可以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填海造地可以擴展城市生存空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但造價和成本都很高,也會影響近海地區的海洋環境。 3.政府重視環境保護。 學生展示,加深印象,讓學生通過講解了解港澳的概況。 此處內容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認識香港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及其產生的影響,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核心素養。四、學習任務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閱讀教材第61—64頁圖文資料,認識港澳與內地的經濟聯系情況。 1.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特征。 2.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體現在哪些方面 3.完成教材第63-64頁活動,小組合作完成活動1,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點撥活動2、3。 點撥:隨著經濟發展,廣東與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已成為制作業中心,香港成為服務業中心,廣東經濟對香港的依賴性逐漸減小,香港經濟對廣東的擴散效應和牽引作用明顯下降。 【自主學習】 1.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航運中心。 澳門:博彩旅游業為支柱產業。 2.香港地狹人稠,資源匱乏,祖國內地為香港提供淡水、燃料、原材料、勞動力等資源和廣闊市場;同時,香港為祖國內地提供資金、技術、信息、先進的管理經驗,為內地的工業產品提供出口渠道。 【小組合作】 珠江三角洲提供土地、自然資源、勞動力,香港提供資金、技術、管理、銷售,緩解了珠江三角洲的資金、技術缺乏的問題,也緩解了香港資源、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使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了解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的關系,要讓學生從情感上得到升華,了解中國內地經濟發展的速度。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實現優勢互補,祖國內地尋求不斷地發展,不斷升級產業,在爭取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兼顧了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力爭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面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是港澳地區和內地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七、作業布置全部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