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2 *五代史伶官傳序 學(xué)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2 *五代史伶官傳序 學(xué)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五代史伶官傳序
一、基礎(chǔ)夯實(shí)
(第1段)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2段)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遺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1.解釋加點(diǎn)的詞語。
①人事( )②原( )③所以( )④世言( )⑤與( )⑥其( )⑦乃( )⑧從事( )⑨驅(qū)( )⑩納( )
2.用“/”為上段文字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3.翻譯畫橫線的句子。
譯文:
(第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甚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①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②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
4.解釋加點(diǎn)的詞語。
①方( )②系( )③組( )④函( )⑤仇讎( )⑥一夫( )⑦應(yīng)( )⑧抑( )⑨本( )⑩跡( ) 舉( )
5.用“/”為上段文字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6.翻譯畫橫線的句子。
①譯文:
②譯文:
二、默寫名句
1.(2021·新高考Ⅱ卷)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感慨:當(dāng)李存勖強(qiáng)盛的時(shí)候,“ , ”;而等到他衰敗的時(shí)候,幾十個(gè)伶人圍困他,就身死國滅,被天下人譏笑。
2.孟子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名句,在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意思與之相近的句子是
“ , ”
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借后唐莊宗沉溺于伶人而亡國的史實(shí),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 , ”
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開篇之首即開宗明義,用一兼帶感嘆語氣的反詰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論點(diǎn):“ , ”
5.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引用《尚書》中的名句談自滿和謙虛的對比的句子是“ , ”
6.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闡明了“ , ”的道理,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
7.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就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歷史教訓(xùn)發(fā)出感想,借事論理,指出興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的句子是:“ , ”
8.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用對比的手法描述了莊宗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后,又以兩個(gè)反詰句回扣論點(diǎn)的句子是:“ , ”
9.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極言莊宗強(qiáng)盛之時(shí)天下無敵的句子“ , ”
10.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描述莊宗最后死在自己寵幸的伶人手里的悲慘下場的句子是“
11.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闡明應(yīng)該防微杜漸的道理的句子“ , ”
三、重點(diǎn)梳理
1.古今異義詞
①豈非人事哉
古義:
今義: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
②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古義
今義:投身到(事業(yè)中去)
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
③其意氣之盛
古義
今義: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chǎn)生的情緒
④至于誓天斷發(fā)
古義
今義: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⑤盛以錦囊,負(fù)而
古義
今義:在前面起引導(dǎo)作用的人前驅(qū)或事物
2.一詞多義
(1)盛
①盛衰之理
②請其矢,盛以錦囊
③故方其盛也
④其意氣之盛
(2)告
①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②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③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出師表》)
3.詞類活用
①倉皇東出
②一夫夜呼
③函梁君臣之首
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⑤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特殊句式
句式特點(diǎn)(請指出標(biāo)志詞)
①梁,吾仇也
②此三者,吾遺恨也
③燕王吾所立
④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⑥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⑦盛以錦囊
⑧而告以成功
⑨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5.文化常識
(1)五代
五代不是某一個(gè)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間的特殊歷史時(shí)期(907—960)。唐朝滅亡后,在中原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了定都于開封和洛陽的 、 、 、 、 和 五個(gè)朝代以及割據(jù)于西蜀、江南、嶺南和河?xùn)|等地的十幾個(gè)政權(quán),合稱五代十國。五代指這五個(gè)位于中原的王朝。
(2)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從事: 名,源于漢武帝時(shí)期,有刺史屬吏之稱,分為別駕從事史、治中從事史等,主要職責(zé)是主管文書、察舉非法,到宋代時(shí)被廢除。
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shí),牛、羊、豬三牲全備為“ ”。少牢只有羊、豬,沒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 ,諸侯祭祀用 。另外,古人也把牛叫“ ”,羊叫“ ”
(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忽微:極小的事。忽, 的十萬分之一;微,一寸的 _ 之一。
參考答案:
一、1.①人的作為②推其根本 ③……的原因④世人說⑤給⑥副詞,表示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應(yīng)當(dāng)”“一定”⑦你的⑧官名,這里泛指一般屬官 ⑨奔馳,快跑 ⑩收進(jìn),收藏 2.略 3.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人的作為嗎 (關(guān)鍵點(diǎn):雖、豈、人事)4.①當(dāng)②縛③絲帶、絲繩,這里泛指繩索 ④匣子,這里用作動詞,用匣子裝⑤仇人⑥一個(gè)人⑦響應(yīng) ⑧或者,還是 ⑨考
察,探究⑩事跡 全,整個(gè) 5.略6.①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關(guān)鍵點(diǎn):興、逸、豫、亡) ②人生的禍患常常是由極小的事情積累起來的,而有才智勇氣的人也多為他所溺愛的人或物困擾。(關(guān)鍵點(diǎn):忽微,被動句)
二、1.其意氣之盛 可謂壯哉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盛衰之理 雖曰天命 豈非人事哉5.滿招損 謙得益6.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7.盛衰之理 雖曰天命 豈非人事哉8.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抑本其成敗之跡 而皆自于人歟9.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10.數(shù)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國滅 為天下笑11.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1.①人的作為②官名,這里泛指一般屬官③氣勢④表示不好的結(jié)果,相當(dāng)于“以致”⑤在前面奔跑2.(1)①形容詞,興盛②動詞,裝③形容詞,強(qiáng)盛④形容詞,強(qiáng)盛(2)①動詞,祭告②動詞,告訴③動詞,告慰3.①名詞作狀語,向東 ②名詞作狀語,在夜里③名詞作動詞,用匣⑤形容詞作子裝④使動用法,使……興盛/使……滅亡 名詞,極小的事/聰明勇敢的人4.①判斷句 標(biāo)志詞:也
②判斷句 標(biāo)志詞:者……也③判斷句 無標(biāo)志詞 ④被動句 標(biāo)志詞:為為⑤被動句標(biāo)志詞:于 ⑥狀語后置句標(biāo)志詞:于⑦狀語后置句標(biāo)志詞:以以⑧狀語后置句標(biāo)志詞:以⑨狀語后置句標(biāo)志詞:于5.(1)后梁后唐 后晉 后漢 后周 周(2)官職 太牢 太牢 少牢 太太牢 少牢(3)一寸 百萬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县| 纳雍县| 阿克苏市| 阳朔县| 恭城| 囊谦县| 余干县| 汤原县| 额敏县| 永泰县| 北海市| 清苑县| 仙桃市| 固原市| 河北省| 安远县| 莆田市| 宝丰县| 海盐县| 宁国市| 开原市| 宁强县| 江门市| 舒兰市| 青铜峡市| 汤阴县| 观塘区| 马山县| 大竹县| 和林格尔县| 德保县| 四川省| 博野县| 绥芬河市| 龙胜| 巴中市| 天长市| 左云县| 九龙城区| 攀枝花市|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