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 巴 西設計說明巴西是國家地理學習中的最后一個國家,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學會了基本的地理學習方法,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了簡單的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讀圖、用圖技能,具備了探究學習本課的能力。因此,設計考察組的活動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以達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最佳效果。通過讀圖以及設計的一系列討論問題,讓學生逐步了解巴西的工農業發展狀況,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分析歸納能力,也趁機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資源觀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地理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讀圖析圖、歸納總結、合作探究,從生活中發現地理現象,用地理知識指導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主要氣候類型。2.運用資料,說出巴西的種族構成和人口分布特點。3.聯系巴西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分析巴西發展農業的條件。4.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了解巴西工業發展的現狀,說出巴西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5.舉例說明熱帶雨林的作用及其現狀、遭受破壞的原因,以及熱帶雨林保護的措施。重點難點1.巴西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自然環境特點。2.利用資料說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了解巴西工農業發展特點。3.舉例說明熱帶雨林的作用及其現狀、遭受破壞的原因,以及熱帶雨林保護的措施。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對比分析法、概括歸納法。資源與工具(一)資源搜集的圖片、資料和視頻。(二)工具1.智慧黑板。2.網絡搜索。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1課時 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一、學習情境運用圖文資料,創設情境:情境1.激情巴西——在花車上跳桑巴舞,巴西的狂歡節,世界一流的足球隊。情境2.閑情巴西——悠閑的城市:街道上奔跑著“酒氣十足”的汽車,隨處可見的七彩咖啡屋,街頭彌漫著的烤肉香味,人們悠閑地品著各式茶點,閑談著昨日的見聞。二、預習檢查組建巴西考察團: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組成“民族文化組”“自然環境組”和“經濟城市組”。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為課堂探究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三、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PPT中的圖片:激情巴西。 巴西有著廣闊的土地,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約2.15億(2022年)人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巴西,一起認識美麗的巴西。 人文組 人文特色:桑巴舞、狂歡節、足球——不同民族文化融合。 1.巴西的桑巴舞融合了歐洲的民歌、游戲與非洲的鼓樂。 2.狂歡節原是歐洲基督教的節日。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要求:(1)全班分為三大組,人文組、高原組和平原組,組內討論巴西文化和自然環境。 (2)根據高原組和平原組的展示,討論巴西自然環境對工農業發展的影響。 1.多元的文化。 講解:在巴西,由于白種人、黑種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華人的到來,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黃種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鮮明的種族特征。在巴西,白種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種人約占40%,黑種人約占6%,還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華人。 2.教師設計“自然環境我來說”的活動,要求: (1)指圖說出巴西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 (2)指圖說出巴西的地形特征和地勢特征。巴西利亞位于熱帶卻四季如春,為什么 3.足球是歐洲和拉丁美洲愛好人數最多的運動。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文化。 說明巴西的人種構成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在巴西,白種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種人約占40%,黑種人約占6%,還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華人。 小組合作探究:利用課本及自己搜集的資料探究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 桑巴舞、狂歡節、現代足球。 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 高原組 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熱帶面積廣大,位于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陸上鄰國眾多。 巴西高原面積有500多萬平方千米,除了南極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比青藏高原大一倍以上, 海拔300~1 500米,地面起伏平緩,向西、北傾斜。 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學會了基本的地理學習方法,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了簡單的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讀圖用圖技能,具備了探究學習本課的能力。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3)找出巴西主要的河流。 哪些原因使亞馬孫河成為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呢 圖片展示高原城市:里約熱內盧和巴西利亞,巴西利亞地處高原上,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平原組 亞馬孫平原西起安第斯山脈,東至大西洋,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約占巴西領土的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河發源于安第斯山脈,流經巴西北部,自西向東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長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支流最多的河流。 亞馬孫河流經地區的氣候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多雨。 設計考察組的活動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以達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最佳效果。四、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五、課堂小結巴西混血種人數量多,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巴西大部分位于熱帶,氣候濕熱,地形平坦。六、布置作業1. 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2.搜集資料,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形成過程及帶來的影響。七、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第2課時 發展中的工農業 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一、學習情境“熱”情巴西——波瀾壯闊的亞馬孫河,沿岸神奇的熱帶雨林傷痕累累。二、預習檢查預習搜集資料,認識熱帶雨林在世界上的環境效益與主要作用。三、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發展中的工農業 1.讀教材圖9.20分析巴西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 分布在哪一地帶 試從位置、地形、氣候等角度分析巴西盛產這些農作物的原因 有哪些產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 1.巴西的經濟發展歷程。 獨立前:依靠出口木材、咖啡豆、礦產等。 獨立后:利用濕熱的氣候發展熱帶經濟作物——咖啡豆、甘蔗、柑橘,產量大,產量居世界前列。 咖啡豆、甘蔗、柑橘、橡膠、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東南沿海一帶,這里地形平坦,氣候濕熱。 通過分析農業與當地氣候、地形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展示“巴西的礦產和工業”圖,觀察該圖,看看巴西有哪些豐富的礦產 分布在何處 歸納巴西主要的礦產資源,說一說利用這些礦產便于發展哪些工業部門。 3.讀圖,找出巴西的三個工業城市圣保羅、里約熱內盧和貝洛奧里藏特,歸納它們的主要工業部門和附近的原材料。 4.探究巴西的人口、城市分布在哪 為什么 (提示: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交通、人口等方面分析) 小結:因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巴西的鋼鐵、造船、汽車、飛機等制造業都已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2.(1)主要礦產有鐵、錳、金、煤。 (2)礦產資源集中分布于東南部。豐富的鐵、錳等金屬礦產,便于發展重工業,所以巴西的工業分布在接近東南沿海的礦產地。 (3)巴西鐵礦資源豐富,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鋼鐵、汽車、飛機制造等工業部門。 巴西是拉丁美洲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3.圣保羅—鋼鐵、化工—鐵礦; 里約熱內盧—鋼鐵、汽車—鐵礦; 貝洛奧里藏特—鋼鐵—鐵礦。 4.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的原因: (1)資源主要分布于東部沿海地區,便于就地開采冶煉。 (2)沿海地區地形平坦,氣候溫和濕潤。 (3)沿海地區海陸交通便利,便于運輸,市場需求量大。 通過讀圖以及設計的一系列討論問題,讓學生逐步了解巴西的工業發展狀況,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分析歸納能力,也趁機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資源觀教育。四、學習任務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 組建熱帶雨林考察團: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組合成五個組,分別代表“熱帶雨林”“林業部長”“環保組織官員”“當地農民”“跨國公司開發商”。搜集相關資料后,課前活動進行短劇表演,站在角色的角度探究問題,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 1.“環保組織官員”播放亞馬孫熱帶雨林圖文資料。 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的“肺”,現在正遭受著毀滅性的破壞,出現危機。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方面的內容。通過“環保組織官員”的介紹,誰能談談熱帶雨林有什么作用 2.熱帶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環境效益,但是,巴西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對亞馬孫地區的熱帶雨林進行了大規模地開發利用。想一想,大規模地開發熱帶雨林,會產生什么問題 這對巴西 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為課堂探究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環保組織官員”展示閱讀材料。 1.閱讀教材圖9.25,學生思考作答。 經濟效益——提供木材、藥材、食品等。 環境效益——調節全球氣候;提供新鮮空氣;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保護土壤,防止土壤侵蝕; 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2.熱帶雨林遭到破壞的形式: (1)“林業部長”“當地農民”“跨國公司開發商”展示對熱帶雨林的開發形式:①興建公路。②開荒種地,熱帶雨林原始的“遷移農業”。③采礦,開辟農場。 (2)熱帶雨林過度開發帶來的影響:①森林遭到破壞。②水土流失嚴重。③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④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⑤全球氣候惡化等。 3.熱帶雨林的保護措施: (1)建立生態保護區,禁止亂砍濫伐等。 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真正讓學生成為本堂課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通過探究熱帶雨林遭到破壞對環境的影響,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以及世界會帶來哪些影響 3.巴西政府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向聯合國相關組織提交了一些關于熱帶雨林開發與保護的問題的報告,表明了要改變以往以環境為代價的開發方式,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新開發方式的決心。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也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21世紀議程》。閱讀教材說說巴西政府采取了哪些保護熱帶雨林的措施 (2)有計劃地開發熱帶雨林,保證砍伐與更新相結合。保護林地面積不再減少。 (3)控制人口增長,減少人口壓力,使人口增長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4)積累資金和技術,逐步開發東北部高原。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盛產甘蔗、咖啡豆和天然橡膠等熱帶作物,國內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巴西的鋼鐵、造船、汽車、飛機等制造業都已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行列。巴西分布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影響著全球的氣候,需要我們每一個地球公民的保護。七、布置作業1. 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2.討論巴西的熱帶雨林應該開發還是保護。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