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3 撒哈拉以南非洲設計說明通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學習,建立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地關系聯系之后,逐步幫助學生理解區域與區域之間、局地和全球之間的聯系,在發展區域認知等核心素養的同時,形成全球視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習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圍。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歸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舉例說出熱帶草原氣候對當地生產生活的影響。3.知道本區以黑種人為主,認識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4.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自然資源分布,理解資源對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意義和影響。5.通過了解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體表現和內在成因的分析,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協調觀。重點難點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的地形、氣候分布及特征,自然環境與農業的關系。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發展特點。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對比分析法、概括歸納法。資源與工具(一)資源非洲的視頻資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區圖等。(二)工具1.智慧黑板。2.網絡搜索。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1課時 黑種人的故鄉一、學習情境這里有熱情奔放的鼓聲,也有大片的茅草屋,同樣有奔跑在草原上的獅子,這里是哪里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到這塊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二、預習檢查布置預習作業,搜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種、語言、藝術、繪畫、風俗習慣和原始的宗教等多方面素材,充分展示。三、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黑種人的故鄉 1.導入:這片原始、古老、神秘而充滿生機的土地在哪里 提出問題,為什么說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黑種人的故鄉” 2.范圍和地理位置 請在非洲空白圖中標出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它們分別穿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什么地區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位于五帶中的哪一帶 請在上圖中填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西洋、印度洋、一個大島、一個海灣、一個海角,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岸線有什么特點 1.學生從該地區的人種、語言、藝術、繪畫、風俗習慣和原始的宗教等多方面充分展示。 教師引導學生補充: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黑種人的故鄉,這里孕育了非洲的文化和奧秘。 2.由于南北回歸線穿過大陸的南北,所以有“熱帶大陸”之稱。 地理位置 海岸線比較平直,半島、島嶼、海灣等比歐洲西部少很多。 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迅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狀態。 此部分內容比較簡單,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讓學生自己畫圖,對于區域的認知更加深刻。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小結: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位于熱帶,被稱為“熱帶大陸”,以黑種人為主,海岸線比較平直。四、學習任務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3.地形特點 請在上圖中填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尼羅河、東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和剛果盆地,總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點。 拓展:為什么在國際長跑比賽中,來自東非高原的黑人選手常能取得好成績 為何在赤道地區會出現“赤道雪山”的奇景呢 4.氣候特點 結合非洲氣候圖,思考非洲氣候的分布有什么特點,完成教材第62頁活動。 拓展:非洲草原上的動物為何會上演一年一度的大遷徙 “熱帶大陸”地形以高原為主,又有“高原大陸”之稱。 長期在海拔高的地區訓練,血液中血紅蛋白攜帶氧氣的能力強,所以運動員們的耐力好。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赤道高海拔地區出現雪山。 4.小組合作 活動1.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活動2.草原上生長著茂密的草和稀疏的樹木,當地居民就地取材,搭建簡易的茅草屋遮陽擋雨,還可以隨著干濕季節的變化而遷徙。 通過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深刻影響人文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 通過思考民居與氣候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到人地協調的重要性。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和地勢等因素影響到地理環境的特征,直接影響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們生活的獨特性。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要學會尊重自然,適應自然。七、作業布置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第2課時 快速發展的經濟 人口、糧食與環境一、學習情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金剛石、黃金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也有很多瘦骨嶙峋的兒童,為何會形成如此鮮明的對比,讓我們一探究竟。二、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快速發展的經濟 1.導入 出示圖片資料:撒哈拉以南非洲這些國家,為什么貧窮落后 2.快速發展的經濟 閱讀教材第63~64頁,回答下列問題。 (1)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自然資源 (2)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資源豐富,經濟卻比較落后 ①在對外貿易中,初級農礦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哪種價格比較高 為什么 ②這種外貿結構對國家經濟有利還是不利 ③結合加納的例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提出建議,并舉例說明其發展成就。 小結:撒哈拉以南非洲雖然資源豐富,但由于長期受殖民主義者的占領和掠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緩慢,科學技 自主學習 (1)撒哈拉以南非洲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的寶庫,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首位。熱帶作物產地:咖啡樹、椰棗和油棕的原產地。 (2) ①工業制成品有很高的附加值和利潤,初級產品價格低廉。 ②撒哈拉以南非洲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靠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進口工業制成品,這些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③改變依賴初級農礦產品出口的局面,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經濟,如旅游業、農礦產品加工等;重視發展教育,提高本國的科技水平。 尼日利亞、安哥拉等產油國發展了化學工業、機械工業,加強了基礎設施的建設;肯尼亞發展花卉業和旅游業,成為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和著名的旅游國家。 以圖片形式展示出撒哈拉以南非洲豐富的礦產和生物資源與貧窮落后的現狀形成對比,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原因。 通過思考這些國家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進行經濟突圍,讓學生理解不能單純依賴資源的開發,必須在人地協調的基礎上多樣化發展經濟。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術發展落后,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進口工業制成品,而初級農礦產品價格低廉,工業制成品價格昂貴,這使得許多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造成其貧窮落后。三、學習任務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人口、糧食與環境 3.導入 出示圖片,展示非洲人們的生活。 4.人口、糧食和環境 閱讀教材第65~66頁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教師出示圖片:非洲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的特點。 (2) 如此快的人口增長對當地的影響是什么 (3) 要使撒哈拉以南非洲得到發展,就要解決上述矛盾問題。請同學們為此出謀劃策。 3.學生回答:貧窮、落后。 4.(1)2020年,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 (2)學生自由討論,歸納總結: 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人口增長過快,需要大量的糧食,而糧食種植需要耕地,人們就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這些做法導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劇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 通過為非洲的人口、環境和糧食問題獻計獻策,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糧食安全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全球大局觀,珍惜糧食從自己做起。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每個小組為一個撒哈拉以南非洲發展規劃部門,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發展提出計策,并說明提出該計策的原因。 拓展:我們國家是不是就沒有一點這樣的危機呢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平時生活中應該做出何種改變 小組合作 (3)可以通過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長速度;保護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大力發展糧食生產,解決糧食緊張問題;加強團結與合作,減少種族糾紛和部落沖突;引進人才和技術,發展經濟,提高糧食產量。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撒哈拉以南非洲,長期依賴以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的經濟,在國際對外貿易交往中處于不利的地位,使得經濟長期處于落后狀態。同時因為其位居世界首位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糧食和環境問題也困擾著非洲人民,同在一個地球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為世界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七、作業布置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