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4 澳 大 利 亞
設計說明
引導學生利用圖文資料,概括澳大利亞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引導學生以此為基礎想象、推理、判斷自然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可以提供哪些資源條件或環境基礎,進而從地區資源、環境條件的區域差異角度,引申出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內容。通過分析養羊業和工礦業在澳大利亞占據重要地位的主要條件,讓學生切實感受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學習目標
1.結合相關資料,了解澳大利亞特有的生物以及解釋這些生物存在的原因。
2.結合地圖和相關材料,認識澳大利亞的位置特點、范圍、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3.學會利用地圖和資料分析說明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其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重點難點
1.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及其生存環境。
2.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3.澳大利亞的冶金工業城市的分布與礦產資源分布的關系。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對比分析法、概括歸納法。
資源與工具
(一)資源
搜集素材,配上圖片,結合資料展示出來。
(二)工具
1.智慧黑板。
2.網絡搜索。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自然地理環境
一、學習情境
澳大利亞位于大洋洲,是全球土地面積第六大的國家。澳大利亞是個美麗的國度,有許多特有的動植物與自然景觀,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同學們是否了解澳大利亞有哪些珍稀動物呢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些最具備澳大利亞代表性的可愛動物們吧!
二、預習檢查
課前學生從人口、民族、城市聚落、經濟、社會等角度出發收集相關的圖片、影像、文字資料。
要求:1.介紹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如袋鼠、考拉、鴯鹋、琴鳥等)。
2.介紹澳大利亞的特有植物(如金合歡、桉樹等)。
3.介紹動物、植物的典型習性。
4.做出行預案,以旅游的形式,了解澳大利亞概況。
三、學習任務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1.導入 設問,為什么澳大利亞的國徽要用動物作標志呢 ——這說明澳大利亞動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動物非常可愛(獨特)。 2.澳大利亞特有的生物 澳大利亞有哪些特有的動物呢 他們有哪些獨特的生活習性 1.學生回答:袋鼠,鴯鹋。 2.(1)學生1: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主要有袋鼠、考拉、鴯鹋、琴鳥等;澳大利亞特有的植物主要有金合歡、桉樹等。 學生2:我介紹袋鼠。作為澳大利亞國家的標識。袋鼠是食草動物 ,長著長腳的后腿強健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利用澳大利亞的國旗和國徽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迅速進入狀態。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展示課件,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圖片。讓學生說出動物的名稱并簡單介紹其生活習性。 3.澳大利亞特有的生物存在原因 探究,為什么澳大利亞有如此豐富多彩的古老生物呢 小結:古老生物豐富與澳大利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獨特的地理位置是澳大利亞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因此澳大利亞得名“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拓展:澳大利亞獨自占據澳大利亞大陸,四周全部是海洋,擁有優越的條件與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亞大陸大約在6 500萬年前與其他大陸分離,長期獨處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導致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相對穩定單一,從而減緩了生物進化的速度。 學生3:我介紹考拉,即無尾熊、樹袋熊,是澳洲特有的有袋類動物,性情溫順,體態憨厚。在19世紀初樹袋熊遭到捕殺出口,數量由百萬只銳減至一千多只,澳洲政府于是立法保護。 3.澳大利亞較早地與其他大陸分離,獨自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環境過于單一,減緩了生物進化速度。另外,澳大利亞大陸遠離其他大陸,沒有高級食肉動物的干擾,使得古老生物得以保存。 通過探究澳大利亞豐富多彩的古老生物,讓學生體會到地理位置對于自然環境的巨大影響。
四、學習任務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自然地理環境 4.澳大利亞的位置和范圍 結合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組內互助,說出澳大利亞的位置。 5.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 教師引導學生讀圖8.39,描述澳大利亞的地形特征。 6.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 澳大利亞面積是760多萬平方千米,面積居世界第六位。人口在2 000萬左右,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課件展示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分布圖。找出堪培拉、悉尼、墨爾本三大城市。關于這三大城市,我們都知道什么 4.說出澳大利亞的位置。 學生1:上臺描出穿過澳大利亞的特殊緯線。(南回歸線) 學生2:位于南半球,主要位于五帶中的熱帶和南溫帶 。 學生3:地處大洋洲,西臨印度洋洋,東臨太平洋,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澳大利亞大陸)的國家。 5.學生交流展示,澳大利亞的地形特征。 (1)主要地形類型:以高原、平原為主。 (2)主要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大分水嶺。 (3)地勢特點:地勢東西高,中部低,中部平原廣大。 6.展示澳大利亞城市: 學生1: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一個年輕的城市,人口40萬左右。堪培拉原為牧羊地,1927年聯邦政府從墨爾本遷此。堪培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分配平均,四季都有陽光普照的日子,因此旅游業甚盛。 學生2: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 學生3: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 創設情境,讓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展示,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 通過引導學生讀圖,讓學生描述澳大利亞的位置、地形等,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區域認知素養。
五、過程性評價
隨堂練習
六、課堂小結
澳大利亞被譽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較早地與其他大陸分離,獨自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環境過于單一,減緩了生物進化速度。另外,澳大利亞大陸遠離其他大陸,沒有高級食肉動物的干擾,可以使古老生物得以保存。澳大利亞的地形主要分為三大地形區,人口和城市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這里氣候溫和濕潤,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資源豐富,開發歷史悠久。
七、布置作業
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
八、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2課時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一、學習情境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可見其養羊業的發達程度。探訪其農牧業,深入了解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是怎樣影響農牧業發展的。
二、學習任務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1.導入:觀看視頻,帶領大家觀看澳大利亞養羊業的介紹,讓學生對澳大利亞農牧業有直觀的了解。 2.“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羊 運用課本材料描述澳大利亞養羊業在世界所處的地位。 教師小結并過渡: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養羊業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深入探究其養羊業的秘密。 3.澳大利亞牧羊業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利用教材圖8.39地圖和相關資料,小組交流合作:探究澳大利亞是如何利用本國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的。 1.學生回答:澳大利亞的養羊業發達。 2.學生運用課本材料描述澳大利亞養羊業在世界所處的地位。 學生1: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量最多的國家。 學生2:澳大利亞是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學生3:由于養羊業發達,羊毛的品質高,羊毛制品世界聞名,羊肉食品可以出口,綿羊油可以做成化妝品。澳大利亞的羊的數量比人的數量還多。 3.學生探究澳大利亞是如何利用本國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的。 學生代表上臺讀圖展示答案。 混合農業經營帶 地形特點:東南部墨累河平原及沿海平原;西南部狹窄的沿海平原地區。地勢低平。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小結:由于澳大利亞位于南回歸線上,氣溫較高,適合一年四季露天放羊。由于降水條件和地形條件的限制,澳大利亞沿海平原地區降水較多,牧草質量好,放羊數量多。又可以兼顧發展種植業,所以被稱為混合農業區。而內陸的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大部分地區降水少,為沙漠和戈壁的地表景觀,不適宜農牧業的發展,只在降水條件稍好的地勢較為平緩地區進行粗放牧羊經營,放羊數量少。 3.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發展大規模的農牧業,其農牧業生產會有什么特點 小結:澳大利亞是個發達國家,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多占比重較低,但是并不代表其農牧業不發達。澳大利亞的農牧業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的布局農牧業。并且其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耗用勞動力少。其羊肉、羊毛、小麥等農產品是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 氣候特點:降水量在5~1 000毫米,氣候溫和濕潤。 粗放牧羊帶 地形特點: 中部平原的南部大自流盆地中,西部高原的西南邊緣。地勢較為平緩。 氣候特點:降水量在200~500毫米之間,氣候溫暖干燥。 4.學生1:種植業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適合大規模機械種植,所以機械化、現代化程度高,耗用勞動力少。 學生2:養羊業的機械化程度也很高。從喂養,擠奶,繁殖,到剪毛等都是機械化操作,機械化程度高。 此部分內容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采用小組交流合作,通過分析地形和氣候對農牧業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
三、學習任務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導入:結合課本材料,讀圖了解: 為什么澳大利亞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2.“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它的礦產資源儲量有多大,都分布在什么地區 3.澳大利亞主要冶金工業分布 (1)讀圖找出澳大利亞的主要工業城市、主要冶金工業部分、附近對應的礦產資源。 (2)總結工業城市分布的特點。 (3)影響澳大利亞主要冶金工業分布的有利條件。(從資源分布、人口和城市、交通三個方面分析) 小結:澳大利亞的工礦業發達,礦產資源為本國冶金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4.圖片展示澳大利亞的城市美景,旅游勝地。 1.學生1:澳大利亞的礦產非常豐富,其特點是儲量大,埋藏淺,易開采。 學生2:讀圖分析可知,澳大利亞鐵礦、錳礦、金礦、銅礦等金屬礦產豐富,還有煤、石油等能源礦藏,并且大部分礦產資源都分布在沿海地區。 學生3:澳大利亞的礦產品大部分用于出口,所以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2.(1)學生1:悉尼,有色冶金工業和鋼鐵工業,附近分布有煤礦、鐵礦、鉛鋅礦等。 學生2:珀斯,鋼鐵工業,附近有煤礦、鐵礦、鎳礦。 學生3:墨爾本,有色冶金業,附近分布有石油、煤礦、鐵礦等。 (2)學生4:綜合大家找到的城市,我們得出,澳大利亞的工業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 (3)①資源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便于就地開采冶煉。 ②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沿海,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需求量大。 ③沿海地區地勢平坦,海陸交通便利,便于運輸。 通過分析澳大利亞工業城市的分布與當地的資源分布、人口和城市、交通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服務業所占比例高于農牧業與工礦業,是其國民經濟的支柱。
四、過程性評價
隨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澳大利亞位置獨特,古老生物眾多,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氣候適宜,缺乏大型食肉動物,牧羊業發達;礦產豐富,港口便利,礦業發達,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服務業所占比例高于農牧業與工礦業,是其國民經濟的支柱。
六、布置作業
1. 所有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
2.查找資料,分析影響澳大利亞主要冶金工業分布的有利條件。你還能找出哪些國家工業布局與其相似的例子。
七、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