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設計說明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教師在教學課堂上需要科學制定目標,并指導學生學習認識小尺度區域地理的方法,通過相關視頻、歌曲、生活中的現象、情境聯想等感性知識的積累,逐步達到學生對某區域問題會分析、比較、歸納的學習目的,形成區域地理的學習策略。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說出東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圍、主要地形類型和地形特征。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東北三省的氣候特征及氣候的分布特征,了解東北地區農業發展和濕地保護的重要性。3.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東北三省的工業分布及工業特色,并從資源和交通上說出其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與發展狀況。4.通過對東北三省經濟發展的學習,初步掌握經濟發展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重點難點1.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條件。2.東北地區濕地保護的重要性。3.東北地區的工業分布與特點,初步掌握經濟發展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歸納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資源與工具(一)資源1.視頻《走進東北》,提供充足的地圖和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2.根據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課前搜集資料,認識和了解東北地區的自然特征和農業。(二)工具1.數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2.圖書館資源、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1課時 山環水繞 沃野千里第2課時 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第1課時 山環水繞 沃野千里一、學習情境展示林海雪原、冰雕、北大倉、吉林霧凇、三江濕地等東北風光圖片,并與學生就此內容互動。師:喜歡東北三省哪些方面 生:滑雪、滑冰、看冰雕、小品……互動:通過文藝活動了解東北,如豬肉燉粉條、翠花上酸菜、火炕等二、預習檢查1.位置和范圍東北三省包括 省、 省和 省,位于我國的東北部。 2.自然環境特征(1)地形:以 和 為主,東部為 山地,北部為 ,西倚 ,山地之間分布著遼闊坦蕩的 平原。 (2)河流:長白山地的東南方有 和圖們江流過,這兩條河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大、小興安嶺的北部有 流過,它是中俄兩國的界河。 (3)人們常用“ ”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學生閱讀東北三省的地形圖,思考并搶答以上問題。答題學生對照屏幕上的地圖給其他同學講解,完成位置和范圍及地形特征的預習檢查。三、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閱讀教材第14頁圖文資料,在圖6.11中找出東北地區的位置和東北三省的范圍。 點撥:三大位置特征——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組織學生討論交流,點評學生發言,及時歸納,板書總結。 【自主完成】 讀圖描述東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勾勒三省的輪廓,描畫40°N、50°N、53°N。學生發言,總結歸納: (1)緯度位置:位于我國最北部,是我國緯度位置最高的地方,黑龍江省的最東部也是我國領土的最東部。 (2)海陸位置: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向海洋突出,南面瀕臨渤海、黃海。 (3)相對位置:東面、北面是俄羅斯,東南面是朝鮮,西面與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相鄰。 讓學生自己讀圖、討論地理位置解決東北地區地理位置的問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四、學習任務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學生完成: 1.閱讀教材第14頁圖文資料,在圖6.11中找出東北三省的主要平原,描繪主要山地和河流,總結東北三省的地形特點。 2.讀中國干濕地區和中國溫度帶分布圖,分析東北三省冷濕的氣候。 (1)分析冷和濕的原因。 (2)利用各城市氣候圖,分析東北三省的氣候特征。 (3)讀教材第15頁圖6.13 “東北三省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的分布”,分析東北三省內部的氣候差異。 3.完成教材第16頁“活動”題,分析冷濕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師點撥:雪期的計算方法:降雪最終日期-降雪最初日期。 拓展:東北寒冷的氣候特征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深刻,如東北八大怪。 【小組合作】 學生發言,歸納總結: 1.東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排列成馬蹄形,東北平原分布在山地之間。東北地區河流眾多,如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等。山河大勢為“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2.(1)冷的原因:緯度高,距冬季風源地近;濕的原因:屬于濕潤、半濕潤地區,降水較多,氣溫低,蒸發量小。 (2)溫帶季風氣候。氣候共同特征:氣候濕冷。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較多且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為主。 (3)受緯度影響,自南向北氣溫遞減;受海陸影響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遞減。 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分析氣候的雪期與影響因素等問題具有一定難度,需要通過老師指導與講解相關概念、小組合作解決有關問題,初步了解區域氣候內部差異的分析方法。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狗皮帽子頭上戴,抵御寒冷的 氣候。且家家養狗。過去交通工具狗拉雪橇。 (2)翻穿皮襖毛朝外,防止飛雪打濕衣服。 (3)窗戶紙糊在外,防止屋內窗戶上的水汽打濕窗戶紙。 (4)大缸小缸漬酸菜,把蔬菜漬成酸菜便于保存。 3.(1)雪期:漠河281天左右,齊齊哈爾242天左右,沈陽166天左右。規律:三地雪期由北向南不斷縮短。 (2)積雪的厚度體現了寒冷的程度,延吉比長春厚,因為延吉海拔高,氣溫低,位于迎風坡,距海近。漠河比長春積雪厚是因為漠河緯度高,氣溫更低。 (3)屋頂坡度大,冬季降雪多,可以有效地避免降雪在屋頂積存;墻體厚、窗戶小,有利于室內保溫。 從生活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激發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五、過程性評價隨堂練習六、課堂小結東北三省山環水繞,沃野千里,黑土廣布,氣候冷濕。東北三省的人們在與寒冷的氣候做斗爭的過程中體現的聰明才智,形成了當地獨特的生活特點和文化氣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去親身感受東北的文化,體驗不一樣的東北。七、作業布置1.全部同學完成本課時的基礎通關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同時完成素養達標。2.預習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的工農業,搜集相關資料在課上進行介紹。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