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美術《摸一摸,畫一畫》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摸一摸,畫一畫》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美術的教學內容,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教材通過讓學生觸摸不同的物品,感受不同的質感,并用線條和色彩表現出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二、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處于幼兒園與小學的過渡時期,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和表現。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基礎,能夠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來描繪物體的形狀和特征。但是,他們對質感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需要通過直觀的感受和體驗來建立。三、教學目標1. 了解質感的概念,知道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質感,能夠用線條和色彩表現出不同的質感。2. 通過觸摸不同的物品,感受它們的質感,用語言描述出來,再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3. 培養學生對質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激發學生對繪畫的興趣和熱情,體驗繪畫的樂趣和成就感。四、教學重難點1. 重點:用線條和色彩表現出不同的質感。2. 難點:如何用線條和色彩表現出質感的特征。五、教學方法1. 講授法:講解質感的概念和表現方法。2. 直觀演示法:用實物展示不同的質感,讓學生用手觸摸,感受它們的差異。3. 練習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用線條和色彩在紙上畫出不同的質感。4. 討論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語言描述自己的表現意圖,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和建議。六、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一些有明顯質感差異的物品,如石頭、木頭、絲綢、棉花等;一些畫紙、彩筆等繪畫工具;一些關于質感的圖片或視頻資料。2. 學生準備:一些畫紙、彩筆等繪畫工具。七、教學過程1. 導入新課(1)教師展示一些有明顯質感差異的物品,讓學生用手觸摸,感受它們的差異。如石頭的堅硬、木頭的粗糙、絲綢的光滑、棉花的柔軟等。(2)教師用語言描述出這些物品的質感特征,讓學生猜測是什么物品。如“這是一種很堅硬的東西,表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顆粒,摸起來很涼。”讓學生猜測是什么物品。(3)教師揭示答案,告訴學生這些物品的名稱,并講解質感的概念。質感是指物體表面的性質和特征,如光滑、粗糙、柔軟、堅硬等。(4)教師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出問題:“你們想不想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出這些物品的質感呢?”讓學生回答。(5)教師引出課題:“摸一摸,畫一畫”。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觸摸不同的物品,感受它們的質感差異,用語言描述出來,再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激發學生對質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培養學生的觸覺和視覺的協調能力。2. 講授新課1)教師展示一些關于質感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欣賞不同物品的質感表現。如石頭的紋理、木頭的年輪、絲綢的光澤、棉花的蓬松等。2)教師用線條和色彩在紙上畫出一些簡單的質感圖案,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如用直線表現石頭的堅硬,用曲線表現木頭的粗糙,用亮色表現絲綢的光滑,用暗色表現棉花的柔軟等。3)教師講解質感的表現方法,讓學生學習如何用線條和色彩來表現出質感的特征。質感的表現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用線條來表現質感的形狀和紋理。線條可以有不同的粗細、長短、疏密、曲折等變化,來表現出質感的不同特征。如用粗直線來表現石頭的堅硬,用細曲線來表現木頭的粗糙,用疏密有致的線條來表現絲綢的光澤等。(2)用色彩來表現質感的明暗和色調。色彩可以有不同的明度、純度、色相、冷暖等變化,來表現出質感的不同特征。如用亮色來表現絲綢的光滑,用暗色來表現棉花的柔軟,用暖色來表現木頭的溫暖等。(3)用線條和色彩的組合來表現質感的立體感和空間感。線條和色彩的組合可以有不同的對比、和諧、對稱、均衡等變化,來表現出質感的不同特征。如用粗線條和暗色來表現石頭的沉重感,用細線條和亮色來表現絲綢的輕盈感等。設計意圖:通過展示一些關于質感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欣賞不同物品的質感表現,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通過用線條和色彩在紙上畫出一些簡單的質感圖案,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用線條和色彩來表現出質感的特征。通過講解質感的表現方法,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為后面的實踐環節做準備。4)教師展示一些優秀的質感表現作品,讓學生欣賞和學習。這些作品可以是教師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可以是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和材料創作的,如鉛筆、彩筆、油畫棒、水彩、水粉等。5)教師用語言描述出這些作品中質感的表現意圖,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如“這幅畫是用鉛筆畫出的一只石頭,作者用粗直線和暗色來表現出石頭的堅硬和沉重感。”讓學生感受和理解。6)教師引導學生從這些作品中學習質感的表現技巧,讓學生模仿和創新。如“你們看,這幅畫是用彩筆畫出的一朵棉花,作者用細曲線和亮色來表現出棉花的柔軟和輕盈感。你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畫出自己喜歡的物品。”讓學生模仿和創新。設計意圖:通過展示一些優秀的質感表現作品,讓學生欣賞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創造力。通過用語言描述出這些作品中質感的表現意圖,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讓學生體會到質感的表現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通過引導學生從這些作品中學習質感的表現技巧,讓學生模仿和創新,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繪畫方法,為后面的實踐環節做準備。3. 學生創作(1)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繪畫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用線條和色彩在紙上畫出不同的質感。任務的內容可以是教師指定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選擇的。任務的要求是用線條和色彩表現出不同的質感特征,注意線條和色彩的對比、和諧、對稱、均衡等變化,注意畫面的構圖和比例。(2)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繪畫工具和材料,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創作。繪畫工具和材料可以是鉛筆、彩筆、油畫棒、水彩、水粉等。(3)教師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和幫助。指導和幫助的內容可以是解答學生的疑問,糾正學生的錯誤,鼓勵學生的創新,提供學生的建議等。(4)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創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設計意圖:通過給學生布置一個繪畫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用線條和色彩在紙上畫出不同的質感,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的繪畫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通過給學生提供一些繪畫工具和材料,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創作,可以讓學生體驗不同的繪畫效果,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個性特點。通過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和幫助,可以讓學生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和信心。4. 作品展示與評價(1)教師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桌子上,讓其他同學欣賞和評價。(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和評價,讓每個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用語言描述自己的表現意圖,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和建議。(3)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和評價,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提出學生的改進和提高的方向。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桌子上,讓其他同學欣賞和評價,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和交流,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表達能力。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和評價,讓每個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用語言描述自己的表現意圖,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和建議,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來欣賞和評價作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通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和評價,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提出學生的改進和提高的方向,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