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美術《紙風鈴》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紙風鈴》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美術課程的內容,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通過學習制作紙風鈴,學生可以了解風鈴的基本結構和制作方法,提高手工制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正處于認知和動手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喜歡手工制作,能夠運用簡單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創作。但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勵。 三、教學目標1. 了解紙風鈴的基本結構和制作方法,掌握折疊、裁剪、粘貼等手工技能,能夠用彩紙、剪刀、膠水等材料制作出紙風鈴。2. 通過觀察、分析、嘗試、改進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3. 感受紙風鈴的美感和趣味,體驗手工制作的樂趣和成就感,增強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愛,提高環保意識和審美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1. 重點:紙風鈴的制作方法和步驟。2. 難點:紙風鈴的造型設計和裝飾美化。五、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紙風鈴的實物或圖片、彩紙、剪刀、膠水、細繩、鈴鐺或珠子等。2. 學生準備:彩紙、剪刀、膠水、細繩、鈴鐺或珠子等。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1. 教師展示紙風鈴的實物或圖片,讓學生欣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2. 教師提問:“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紙風鈴呢?”3. 教師揭示課題:紙風鈴。 (二)講授新課1. 教師出示材料:彩紙、剪刀、膠水、細繩、鈴鐺或珠子等。2. 教師觀看視頻,講解紙風鈴的制作方法和步驟:(1)折疊:將彩紙剪成大小相等的長方形,然后沿著中心線對折,再對折,再對折,直到折成一個小三角形。(2)裁剪:用剪刀在小三角形的兩個角上分別剪一個小口,不要剪斷。(3)粘貼:打開小三角形,將兩個角穿過小口,形成一個圓形,然后用膠水粘住。(4)裝飾:在圓形的邊緣上用膠水粘貼鈴鐺或珠子,或者用彩筆畫出圖案。(5)懸掛:在圓形的中心穿過一根細繩,打一個結,就完成了一個紙風鈴。3. 教師強調注意事項:使用剪刀時要小心,不要剪到手指;使用膠水時要適量,不要弄臟桌面;懸掛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到眼睛或其他物體。 (三)學生創作1.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每組 4-5 人,每組發放一份材料。2. 教師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紙風鈴造型和裝飾。3. 教師巡回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 (四)作品展示與評價1. 教師邀請每組代表上臺展示自己的紙風鈴,并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制作過程。2.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說出自己喜歡的紙風鈴和理由,也可以提出改進的建議。3. 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指出學生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五)課堂小結1. 教師回顧紙風鈴的制作方法和步驟,強調重點和難點。2. 教師提問:“你們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回答。3.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紙風鈴,這是一種很有趣的手工活動,它可以鍛煉我們的手工技能和審美能力,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美術的樂趣和魅力。希望你們回家后可以繼續制作更多的紙風鈴,送給你們的家人和朋友。” (六)教學反思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學生對紙風鈴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有了清晰的了解,也能夠用彩紙、剪刀、膠水等材料制作出紙風鈴。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各種各樣的紙風鈴造型和裝飾。學生在展示和評價環節也能夠積極參與,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也能夠欣賞和尊重他人的作品。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比較流暢,環節設計合理,時間安排得當。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講解制作方法和步驟時,可能因為語速過快或者語言不夠生動,導致部分學生沒有完全理解或者跟上節奏。在指導學生創作時,可能因為學生人數較多或者時間有限,導致沒有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和問題。在評價學生作品時,可能因為評價標準不夠明確或者評價方式不夠多樣,導致部分學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和激勵。 針對這些問題,我可以采取以下改進措施:在講解制作方法和步驟時,可以使用更多的圖片、視頻、實物等輔助教學手段,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在指導學生創作時,可以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幫助和學習。在評價學生作品時,可以制定更具體的評價標準,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在評價方式上,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