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設計說明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也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友好使者。本課以熊貓外交為主線,以小現大,幫助學生學習20世紀70年代和新時期我國的外交成就。學習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知道20世紀70年代和新時期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知道中國重返聯合國、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史實;了解新時期大國外交的發展情況。2.通過分析圖片、文字等資料,認識我國能夠在20世紀70年代和新時期打開外交新局面的原因,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意識。3.通過學習我國的外交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培育家國情懷。4.通過合作探究及教師講解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綜合國力是外交的基石,使學生認識到外交事業的成就得益于祖國的強大,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立志學習和為祖國作貢獻的使命感。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相關史實,中美關系的變化歷程,新時期的外交成就。教學難點: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原因,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教學方法講解法 自主學習法 合作探究法 史料分析法 問題探究法資源與工具(一)資源大熊貓的視頻、圖片(二)工具圖書館資源 網絡搜索工具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教學情境播放大熊貓的視頻,教師講述: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憨態可掬,能夠治愈人心。那同學們知道它的另一個身份嗎 它也是一名特殊的外交官,憑借可愛征服世界,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發展對外友好關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解釋“熊貓外交”:“熊貓外交”是指中國大陸通過贈送或巡展與商業性租借熊貓,來開展外交工作。大熊貓在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方面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設置疑問,導入新課。二、預習檢查1.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外交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這些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意義 2.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在外交領域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三、學習任務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也是當今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它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截至2015年,聯合國已經擁有193個會員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致力于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當時由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代表中國。 學生活動:閱讀聯合國簡介,自主學習,結合教材第85、86頁內容,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中國是在哪一年召開的哪次會議上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 學生活動:在教材中尋找有效信息,回答問題。 (1)時間:1971年10月。 (2)會議:第26屆聯合國大會。 教師活動: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是“恢復”而不是“加入”。 學生活動:結合前面內容思考分析,回答問題。 中國本就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當時由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代表中國。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聯合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民政府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問題的形式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教材,提取信息。 2.教師活動:出示材料,提出問題。為什么中國能夠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1964—1967年,中國相繼研制出了原子彈、氫彈,打破了西方的核壟斷。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順利進入太空軌道。 材料二:1969—1970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西歐開始背離美國,蘇聯對抗美國,第三世界反對美國,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時常陷入孤立狀態,美國主宰世界的時代搖搖欲墜。 材料三:1971年10月25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關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的提案……當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結果出來時,會場上沸騰了。很多國家的代表歡呼、鼓掌、擁抱,向中國表示祝賀,有的非洲代表高興得跳起舞來。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小組合作探究,歸納原因,回答問題。 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大力支持。 【設計意圖】通過研讀材料、合作探究,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最終得出答案,認識到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是中國取得外交成就的關鍵。 3.教師提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成立到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用了多長時間 最大的障礙來自誰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 22年。美國。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內大批第三世界國家積極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蔣介石集團的聯合國席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伙同日本拋出“雙重代表權”的方案,妄圖把中國分裂為“兩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了解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障礙。【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學生了解到我國重返聯合國的不易。四、學習任務二中美、中日建交1.教師活動:下面是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歷程表,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補全內容。 時間事件1971年4月1971年7月1972年1979年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完成表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教師提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美之間的關系如何 為什么在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會走向正常化 材料一: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7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尼克松 材料二:從美國方面來看……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后,主張利用世界上各種相互斗爭的力量的對立,以維持均勢,從而確保美國的霸主地位。他希望通過改善對華關系來抗衡蘇聯……從中國方面來看……蘇聯在中蘇邊境集結重兵,咄咄逼人。為了抵御來自北方的嚴重威脅,同時,為了有助于解決臺灣問題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也為了恢復和擴大國際交往、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中國希望緩和同美國的關系。 ——摘編自郭大鈞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93)》 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分析材料,小組合作探究,回答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中國。中國國力的增強;在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劣勢;中蘇關系惡化。【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引導學生認識中美關系的變化是應對國際形勢變化的要求,是中美雙方共同的要求。 3.教師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熊貓的去處反映了當時的外交政策。在20世紀50年代,中蘇關系較好,我國就向蘇聯贈送了兩只熊貓。1972年被美國人稱為“熊貓年”,為什么 學生活動:自主回答。(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國贈送給美國一對大熊貓玲玲和興興。玲玲和興興乘專機抵達美國后,開放參觀的第一個周末,就有7.5萬人涌向動物園,造成大堵車。那時連華盛頓地鐵票的圖案都是兩只熊貓在啃竹葉,到華盛頓如果沒去動物園看熊貓,整個行程都會有缺憾似的。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了解中國向美國贈送大熊貓的情況。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提出問題。1972年不僅是美國的“熊貓年”,也是日本的“熊貓年”,為什么 隨著中美關系的改善,中日關系也逐漸走向正軌。1972年,中日建交后,我國贈送熊貓蘭蘭和康康給日本。它們享受國賓禮遇,飛機進入日本領空后,日本政府派出戰斗機護航,官房長官二階堂進代表首相在機場迎接,鳴放禮炮。熊貓館開放的第一天,累計有5.5萬人來到動物園,第二年便創下了920萬人次的觀看記錄。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設計意圖】使學生知道世界人民都喜歡大熊貓,大熊貓是特殊的外交大使。 教師強調: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后,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高潮,我們的國寶功不可沒。 4.教師活動: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就開始改善了,為什么時隔7年后中美才建交呢 出示材料,思考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材料一: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中美《聯合公報》(1972年) 材料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報》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焦點問題。 5.教師活動:20世紀70年代,中國在外交領域可以說是“梅開三度”,同學們知道是哪“三度”嗎 這些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意義 出示材料。 首先,中美建交……使中國爭取和營造一個有利于推進改革開放、有利于實現和平發展、有利于長期開展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成為可能。 第二,中美建交改變了世界戰略格局,中美蘇大三角關系的形成和演變……改變了國際力量對比和地緣戰略博弈的結局…… 第三,中美建交為中國廣泛參與國際組織和多邊事務提供了機遇…… 總而言之……中美在既合作又競爭的過程中,各自獲得了重大的經濟與安全紅利,同時也拓寬了雙方的和平共處之道。中美雙方共同為地區局勢穩定,為全球和平發展事業作出了獨特貢獻。 ——《中美關系四十年:回顧與前瞻》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小組合作探究。 【設計意圖】使學生知道20世紀70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為改革開放創造了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五、學習任務三全方位外交1.教師提問:中國開展的全方位外交活動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87、88頁內容,回答問題。 (1)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 (2)中國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3)中國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在環境、糧食、預防犯罪、禁毒、難民、婦女等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設計意圖】以教材為史料,使學生知道新時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情況。 2.教師提問:中國開展全方位外交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1)成就: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2)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理想信念。 3.教師活動:思考并小組合作討論,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活動:結合所學內容思考,合作探究,回答問題。 (1)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2)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4)實行積極、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六、過程性評價課堂練習七、課堂小結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切得益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相信在未來,中國一定會為世界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八、布置作業1.基礎型作業:設計制作《外交事業的發展》一課的思維導圖。2.發展型作業:聯系中國近現代的外交,以“弱國無外交,強國多自豪”為話題,寫一篇小論文,題目自擬,200字左右。九、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