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學習目標:1.說出細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構成,它們以碳鏈為骨架形成復雜的生物大分子。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學習重難點:1.掌握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2.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檢測的實驗過程【一區】組成細胞的元素(1)玉米細胞及人體細胞部分元素及其含量(干重,質量分數)元素 玉米細胞(%) 人體細胞(%)C 43.57 55.99H 6.24 7.46O 44.43 14.62N 1.46 9.33K 0.92 1.09Ca 0.23 4.67P 0.20 3.11Mg 0.18 0.16S 0.17 0.78(注:其他元素占細胞干重的質量分數總計小于3%)。由圖可知:人體細胞干重中,_______含量最高;玉米細胞干重中,______含量最高。組成人體細胞和玉米細胞的元素中,______________這四種元素的含量較多。不同生物體的細胞中,元素______大體相同,但同種元素的______相差較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為細胞所特有。體現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________________。細胞中的各種元素相對含量與無機自然界的大不相同,體現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________________。(2)種類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常見的有_________種必需元素 種類 概念 舉例 功能大量 元素 含量占生物體總量的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①組成多種多樣的化合物; ②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微量 元素 指生物生活所必需的,但是含量________的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巧計:大量元素:諧音“她請楊丹留人蓋美家”;微量元素:“鐵錳碰新木桶”習題檢測1、下列有關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無機環境中都能找到B、在細胞鮮重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C 元素,其次是0元素,所以 C 是構成細胞的最基本的元素C、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些是生物體特有的D、微量元素不但含量少,其作用也小【二區】組成細胞的化合物1.無機化合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2.有機化合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大多以_______形式存在;細胞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其次是_______;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___________;習題檢測:2、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中,在仙人掌的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水 B、蛋白質C、脂質 D、糖類【三區】糖類的檢測與觀察1.實驗原理:可溶性的________ + ________試劑→________(現象)。2.實驗材料:________(富含待測物質且顏色為無色或淺色)3.實驗試劑:斐林試劑(甲液:質量濃度_______g/mL的NaOH溶液,乙液:質量濃度為_______g/mL的CuS溶液)。4.實驗步驟⑴試管+2mL待測組織樣液;⑵加1mL斐林試劑(____________:甲、乙等量___________后再注入);⑶水浴加熱(_________℃),2min(試管口不要對著實驗者);⑷觀察溶液顏色變化(_____色→______色→_________沉淀)5.實驗結果和結論:組織樣液和斐林試劑混合,水浴后生成磚紅色沉淀,說明其中_____還原糖的存在。拓展:還原糖是指具有還原性的糖,能還原斐林試劑。常見的還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乳糖、半乳糖。習題檢測3.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時,其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 )A、淺藍色→無色→棕色 B、淺藍色→棕色→磚紅色C、棕色→淺藍色→磚紅色 D、棕色→磚紅色→綠色【四區】脂肪的檢測和觀察1.實驗原理:脂肪 + _______染液 → ______色。2.實驗材料:花生種子制成切片(或組織樣液)。3.實驗試劑:蘇丹III染液,體積分數_____的酒精溶液。4.實驗步驟:方法一:組織切片檢測(需用顯微鏡等)取材:取浸泡過的花生種子,去掉種皮。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葉的橫斷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到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待用。制片:①取切片:用毛筆取極薄的一片移至載玻片中央;②染色:滴2、3滴________染液,染色______min;③漂洗:吸水紙吸取剩余染液,并滴1~2滴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作用是洗去浮色;④蓋蓋玻片:吸水紙吸取酒精,滴1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觀察:在低倍鏡下尋找花生子葉最薄處,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換________觀察。方法二:組織樣液檢測(不需要顯微鏡)試管 + 2mL待測組織樣液(花生種子勻漿);加3滴________染液;觀察顏色變化(________色)。5.實驗結果和結論:方法一中,視野中可見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習題檢測4.下列關于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用雙縮脲試劑檢測大豆種子中的蛋白質時,A液和B液混合均勻之后再使用B.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時,不需要水浴加熱C.脂肪檢測過程:切取花生子葉薄片→漂洗→染色→制片→觀察D.在檢測脂肪時,花生子葉薄片上滴加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是為了洗去浮色,便于觀察【五區】蛋白質的檢測和觀察1.實驗原理:蛋白質 + _______試劑→_____色反應。2.實驗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質量濃度______g/mL的NaOH溶液;B液:質量濃度為_____g/mL的CuS溶液)。3.實驗步驟試管 + 2mL待測組織樣液(豆漿或鮮肝提取液);加1mL雙縮脲試劑_____液,搖勻(形成______環境);加4滴雙縮脲試劑_____液,搖勻;觀察溶液顏色變為_______。4.實驗結論組織樣液加入雙縮脲試劑A后,顏色(有/無)變化,加入雙縮脲試劑B后,溶液變成_______,說明生物組織樣液中_____蛋白質。習題檢測5.在蛋白質的檢測還原實驗中,實驗原料可以選擇( )A、豆漿 B、梨汁C、馬鈴薯勻漿 D、花生子葉拓展: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比較比較項目 斐林試劑 雙縮脲試劑不同點 使用方法 ____________ 使用時先加______再加____呈色反應條件 需________°C水浴加熱 不需加熱即可反應反應原理 還原糖中的醛基被Cu(OH)2氧化,Cu(OH)2被還原為C 肽鍵在堿性條件下與C反應生成紫色絡合物反應現象 樣液中出現____________ 樣液變為______濃度 乙液CuSO4濃度為_____g/mL B液CuSO4濃度為_____g/mL相同點 都含有NaOH、CuSO4兩種成分,且所用NaOH濃度都是_______g/mL【六區】習題檢測1.人體內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但是對人體的健康卻起著重要作用。下列各組元素全部是微量元素的是( )A、 I、K、O、S B、 B、Mo、Fe、Zn、CuC、 N、H、P、C D、Fe、Ca、Cu、Mg、C2.在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檢測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檢測的理想植物組織材料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檢測的理想材料C、雞蛋清富含蛋白質,是進行蛋白質檢測的理想動物材料D、甘蔗莖的薄壁組織含有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進行還原糖的檢測3.下列關于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時,實驗材料應為無色或白色B.使用顯微鏡時,先用低倍鏡觀察,再用高倍鏡觀察,并調節粗準焦螺旋C.使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時,要將A液、B液搖勻混合使用D.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時,需要先加甲液再加乙液,然后水浴加熱4.[多選]某生物興趣小組在野外發現一種組織顏色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該小組把這些野果帶回實驗室欲檢測其中是否含有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對該野果進行脂肪檢測不一定使用顯微鏡組織B.若對該野果的組織樣液進行檢測后出現較深的磚紅色沉淀,說明該野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C.若該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則對該野果的組織樣液檢測時,溶液由白色最終變為紫色D.可用蘇丹Ⅲ染液對該野果的組織切片進行染色后直接觀察是否含有脂肪5.判斷(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時,在待測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 )(2)利用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變化的反應來鑒定蛋白質。 ( )(3)纖維素水解的產物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 ( )(4)在新鮮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試劑,混勻后在加熱條件下由無色變為磚紅色 (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