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影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知道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科學思維目標:在教師引導下,了解影子形成的條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探究實踐目標:在教師引導下,能通過實驗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通過實驗探究使物體影子發生變化的方法。態度責任目標: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教學重難點】了解影子形成的條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學準備】手電筒、橡皮、細繩、白紙、鉛筆、記錄單 。【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師:同學們,你們愛玩游戲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操場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戲。在踩影子的過程中,大家要注意觀察,并思考:你發現了什么?教師組織學生玩踩影子的游戲,玩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踩踏。教師和學生一起游戲,邊玩邊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發現影子的特點。師:你發現了什么?生:不管我怎么跑,影子都跟著我。生:我發現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生:我發現有時候影子短,有時候影子長。生:我發現影子的形狀也會發生改變。師:同學們的發現可真不少,對于影子,你有什么疑問嗎?生: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生:為什么影子的形狀和大小會發生變化?生: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卻沒有影子呢?這是為什么呢?師: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很有意義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研究一下影子。回教室板書課題。探究新知活動一:找一找那里有影子?師:剛才有同學說,發現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沒有影子,那么你想一想,什么地方有影子呢?生:在陽光下有影子。生:晚上在路燈下也有影子。生:在月光下也有影子。師:我們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影子無處不在。師:你的影子是什么樣子的?生:我的影子就跟我自己長的差不多,但是影子是黑色的。總結:通常情況下,我們所看到的影子呈現出黑色的。活動二:物體的影子是怎樣形成的?師:除了陽光下我們自己的影子外,你能利用面前的工具自己制作出一個影子來嗎?準備材料:一張白紙,一塊橡皮擦,一個手電筒。【實驗名稱】影子的形成。【實驗目的】知道影子形成條件【實驗步驟】①打開手電筒,照射橡皮,觀察有沒有影子②把橡皮拿走,觀察有沒有影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實驗結束后,交流匯報。實驗現象:打開手電筒照射橡皮,有橡皮的時候有影子,把橡皮拿走就沒有影子了。總結:影子形成的條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體。活動三:怎樣使物體的影子發生改變?師:剛才我們做游戲的時候,有同學發現,影子總是在變化的,有時候長,有時候短,有時候形狀也會改變,你能想辦法時物體的影子發生變化嗎?實驗名稱:變化的影子。實驗步驟:白紙、橡皮泥、帶橡皮頭的鉛筆、手電筒和直尺等材料。實驗過程.①把鉛畫紙放在桌子上。②把橡皮泥固定在鉛畫紙上。③把鉛筆直立在橡皮泥上,使有橡皮的那一頭朝上。④打開手電筒。⑤使教室變暗。⑥把手電筒放在鉛筆的一側,距橡皮頭10厘米的地方。觀察:注意鉛筆影子的長短。⑦把手電筒放在距橡皮頭同樣遠的地方(10厘米),但這次手電簡要與橡皮頭呈一定的角度。觀察:注意鉛筆影子的長短。⑧把手電筒放在橡皮頭的正上方同樣遠的地方(10厘米)。注意鉛筆影子的長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匯報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結論:改變光照的角度和方向、改變物體的形狀和位置等方法,都能使影子發生變化。三、全課小結師: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談一談你的收獲。四、課外拓展搜集資料,了解生活中影子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