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土壤的組成一、教材分析“土壤的組成”是冀人2017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1單元“土壤和水”的第1 課。本單元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簡單的實驗,引導學生探討土壤的組成、不同土壤的滲水性,保水性、土壤流失等問題。調查我國的河流、湖泊,了解我國的淡水資源,樹立節約用水意識,同時,激發學生產生了解、認識自然界的興趣和愛護自然的情感。本課由兩個活動組成。第一個活動是“土壤中有什么”, 通過觀察土壤,知道土壤中既有小石子、沙粒、腐殖質等非生物,還有小蟲子、細菌、真菌等生物;第二個活動是“尋找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氣”,通過簡單的實驗證明土壤中含有水和空氣;應用與拓展,介紹了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改善土壤結構,使農作物長得更好。二、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土壤為眾多植物提供了生存場所,也是某些動物的生活場所,但對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還不甚了解。本課首先讓學生采集土壤,觀察土壤中都有什么活動,激發學生探究土壤組成的興趣,然后學生通過簡單的實驗證明了土壤中還有水和空氣,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三、課標要求內容要求:10.3 巖石和土壤3~4年級④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四、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有黏粒、沙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科學思維; 能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并描述土壤的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間的關系探究實踐:能夠設計簡單的觀察實驗,并依據觀察現象和實驗結果認識土壤的成分。態度責任:對土壤的組成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動手實驗,如實記錄觀察結果,就有用事實說話的意識。五、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有黏粒、沙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等難點:具有探究土壤的興趣,并在探究活動中樂于與他人合作。六、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土壤樣本、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燒杯、蒸發皿、玻璃片、水、玻璃棒、放大鏡、濕毛巾。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筆。七、教學過程情景導入水是生命之源,土壤是生命的重要基礎,土壤和水都是珍貴的自然資源。土壤中生長著大樹、小草,還生活著很多小動物,是許多動植物生活的家。想一想,土壤中生活著哪些動物和植物?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土壤的組成》探究與發現土壤中有什么觀察收集到的不同的土壤樣本,看看土壤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氣味?土壤里有什么?教師出示實踐任務:將收集的土壤倒在盤子里,先看看土壤的顏色,聞聞土壤的氣味,再用木棒把土壤顆粒分開看看土壤里究竟有什么生1:土壤的顏色為褐色或黃色生2:潮濕的土壤有土腥味,腐臭味。生3:土壤中有不少小石子和沙粒生4:還有一些小蟲子,小樹枝,爛樹葉,草根土壤中既有非生物也有生物。土壤中有小石子、沙粒、黏土等非生物,還有小蟲子、小樹枝、草根等生物問:土壤中還有什么呢?尋找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氣將濕潤的土塊放到蒸發皿里,并有玻璃片蓋在上面,使用酒精燈加熱蒸發皿中的土塊,仔細觀察玻璃片,會有什么發現?生:加熱后玻璃片上會出現小水珠結論:土壤中含有水將干燥的土塊放入盛水的燒杯中,會有什么發現?生:會產生氣泡結論:說明土壤中有空氣小結:通過以上我們的觀察和實驗發現土壤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水、空氣、腐殖質、微生物等組成。(三)應用與拓展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土壤中的腐殖質是由植物的根、莖、葉及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形成的。能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為植物提供養分,增強土壤肥力。在農業生產中,人們常常通過將農作物的秸稈、牲畜的糞便添加到土壤中來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透氣、透水、保肥能力,從而提高土壤肥力,使農作物生長的更好。你還知道其他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嗎?合理輪作:增加豆科作物種植面積,每隔四年輪作一次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增施土壤改良劑:土壤改良劑能改善土質,使酸化、鹽化、板結嚴重以及施肥過度的土壤恢復活力,改善土壤連作障礙,提高農作物適宜生長的土壤環境。八、板書設計土壤的成分感官觀察:看、聞、摸科學實踐:進行加熱、放入水中土壤成分: 水分、空氣、大小不同的礦物質顆粒、腐殖質、微生物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