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5.2生物的變異 第1課時(課件 29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5.2生物的變異 第1課時(課件 29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華師大版九下§5.2生物的變異(1)學案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生物的變異現象;
2、區(qū)分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3、了解不利變異與有利變異。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1、變異現象
1、變異是指同種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存在的 的現象。
2、生物界普遍存在著遺傳和 現象。
知識點2、不可遺傳的變異和可遺傳的變異
1、不可遺傳的變異一般只是由 的影響引起的, 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2、可遺傳的變異都是 發(fā)生改變(包括 突變)而引起的。許多 因素(如各種射線)和 因素(如亞硝酸鹽等)都可使基因突變的機會增多。
3、小麥或水稻中出現矮株、抗倒伏的變異,這種變異對它們的生存 ,是一種能夠 環(huán)境的有利。玉米有時會出現白化苗,這樣的幼苗沒有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很快會死亡,這種變異就是 變異。
4、定向變異就是按照人的意愿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目前主要是 工程)讓生物朝人的需要方向進行的變異;而不定向變異就是沒有固定的 趨勢;所以自然界中生物變異都是 (“定向”或“不定向”) 的。
二、例題講解
例題1、關于生物變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戶外工作者曬黑的膚色可遺傳給后代 B.水稻的性狀通過雜交可能遺傳給后代
C.”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描述的現象稱為變異 D.豌豆種子的圓粒和皺粒,在遺傳學上稱為變異
例題2、人體口腔上方靠前的位置,有凹凸不平的結構,這種結構叫做腭褶皺,它和指紋一樣是獨一無二的,可以作為鑒別身份的依據。對于腭褶皺的這一應用解釋正確的是( ?。?br/>A.同種生物也存在差異性 B.人生活習慣的多樣性
C.人具有物種的多樣性 D.不同的人屬于不同的物種
例題3、金華”4·15”新冠肺炎疫情是由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的,相比德爾塔變異株,它的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我市快速開展大規(guī)模核酸采樣檢測、緊急排查密接者并將其隔離管控,精準高效快速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下列關于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從傳染病角度分析,引起金華新冠肺炎疫情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為傳染源
B.奧密克戎變異株有細胞膜和細胞質等細胞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
C.奧密克戎變異株與德爾塔變異株性狀上的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
D.新冠病毒產生德爾塔變異株和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過程是定向的
例題4、遺傳學家麥克林托克發(fā)現,單個的基因竟然會“跳舞”,即從染色體的一個位置跳至另一個位置,甚至從一條染色體跳到另一條染色體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這種能跳動的基因可以被稱為“轉座子”。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B.“轉座子”與生物的性狀無關
C.由基因跳動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 D.“轉座子”中不含遺傳信息
例題5、世界各地陸續(xù)發(fā)現新冠病毒新毒株奧密克戎,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統(tǒng)計顯示,接種新冠疫苗能夠顯著降低新冠肺炎的重癥率與死亡率。盡早完成全程接種和加強針接種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手段。
(1)新冠病毒在傳播過程中產生新毒株的現象屬于   (選填”遺傳”或”變異”)。
(2)注射新冠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從傳染病的預防角度分析,該措施屬于   。
(3)最近市場上出現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方便市民在家進行檢測。抗原檢測主要是檢測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質,通過紙條上的質控區(qū)(C)和檢測區(qū)(T)的顯色情況判定結果(如圖甲所示)。某人抗原檢測結果如圖乙所示,請判斷他的檢測結果是   。
三、隨堂練習:
1、下列關于變異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變異對生物生存不利 B.變異與生物的進化無關
C.變異對生物生存有利 D.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2、下列關于變異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 變異對生物生存都是不利的 B. 變異對生物生存都是有利的
C. 變異一旦出現,就可遺傳給后代 D. 變異可由遺傳物質引起,也可由環(huán)境引起
3、關于變異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變異都是可遺傳的 B.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
C.生物的變異都是有利變異 D.生物具有相對性狀是變異結果
4、下列變異中,不可遺傳的是( )
A.視覺正常的夫婦生下患色盲的兒子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灰色、黑色
C.經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膚黑 D.玉米地中常出現個別白化苗
5、同卵雙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 ?。?br/>A.顯性基因發(fā)生了作用 B.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不同
C.染色體數目發(fā)生了改變 D.隱性基因發(fā)生了作用
6、下列能夠穩(wěn)定遺傳的是(  )
A.顯性性狀 B.隱性性狀 C.優(yōu)良性狀 D.變異的性狀
7、2023 年春季,我國多地發(fā)現甲流疫情。甲流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1)甲流爆發(fā)時其病毒會產生不同的類型,這是由于病毒會發(fā)生   。
(2)學校利用 84 消毒液對教室進行消毒,該過程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
(3)右圖是學校購買的 84 消毒液的部分信息,若將 500克該原液配制成濃度為 0.4%的消毒液,需要加水   克。
四、課后練習:
1、生物多樣性不僅體現在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上,還體現在同種生物的差異性上,下列現象不能說明同種生物差異性的是( ?。?br/>A.像指紋一樣,不同人的聲音也不同,稱為聲紋,可作為身份識別特征
B.同一品種的辣椒果實,有的綠色,有的紅色、橙色或黃色
C.同一株植物上的葉片,大小、形狀及葉脈分布均有不同
D.同為鳥類,啄木鳥的喙尖而直,鴨的喙卻是扁平的
2、下列例子中,能夠證明遺傳多樣性的是(  )
A.人身上有許多細胞 B.蠶豆種子生長成蠶豆
C.同窩小豬的體色有白、花、黑三種 D.生物圈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多種多樣
3、將黑鼠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白鼠的去核卵細胞中,形成重組細胞。由重組細胞培育而成的小鼠,毛色是( ?。?br/>A.黑色 B.白色 C.雜色 D.灰色
4、學習了生物進化后,小永進行了如下梳理歸納,以下推論正確的是( ?。?br/>A.長頸鹿具有較長的頸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B.害蟲體內出現了抗藥性,是農藥使它發(fā)生了定向變異
C.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們的身體就變白
D.生物變異永遠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
5、圖甲為昆蟲發(fā)育過程,圖乙為某地區(qū)關停小煤窯后某種昆蟲體色的變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的昆蟲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分解者
B.圖甲中的昆蟲發(fā)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受精過程是在體外完成的
C.昆蟲的體色是由基因決定的
D.圖乙中昆蟲體色的變化,是由于生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發(fā)生有利變異的結果
(第5題圖) (第6題圖)
6、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但在溫州瑞安,卻發(fā)現了一些白化的烏鴉(如圖)。白化動物除體色呈現異常白色外,體內結構和各種臟器同其他個體并無差異,也具有繁殖能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黑色烏鴉數量多于白色烏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溫州瑞安所有的烏鴉屬于同一群落
C.白色的羽毛這一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D.黑烏鴉出現白化后代說明生物有變異的特性
7、為有效預防新冠肺炎,2021年1月國務院發(fā)布,對九類重點人群開展緊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新冠病毒細胞結構簡單,沒有細胞核
B.多國已發(fā)現變異的新冠病毒,病毒的變異是不定向的
C.通過接種疫苗,可以使人獲得對新冠肺炎的非特異性免疫
D.新冠病毒的疫苗是抗體,按種疫苗的目的是保護易感人群
8、下列生物的變異性狀,不可遺傳的是(  )
A.經太空育種形成的太空椒的個大質優(yōu)性狀 B.經雜交產生的小麥高產抗倒伏性狀
C.經人工選擇繁育出的高產奶牛的高產性狀 D.大花生種在貧瘠土壤中,結出個小的花生
9、神舟十號太空飛船進入太空后,航天員在太空中進行了多項科學實驗,如將植物種子帶到太空,在空間輻射和微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產生變異,并返回地面選育出新品種。下列關于太空育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植物種子產生的變異都不能遺傳給后代 B.植物種子產生的變異對人類都有害
C.植物種子可能會產生能夠遺傳的變異 D.植物種子產生的變異對人類都有益
10、下列關于遺傳和變異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
A.遺傳和變異現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樹結果,酸甜各異”分別描述的是遺傳和變異現象
C.蘭蘭和媽媽都是雙眼皮,而爸爸是單眼皮,由此推斷蘭蘭只接受了媽媽的遺傳物質
D.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可遺傳變異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11、下列有關變異和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生物產生的變異一定都有利于適應環(huán)境
B.在地質年代較近的地層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C.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含X的精子與含Y的精子數量相等
D.普通甜椒經太空漫游后培育成的太空椒,產量提高20%,品質改善明顯,這是一種不遺傳的變異
12、西瓜是人們喜愛的夏季解暑水果,其主要食用部分是果肉。如果將剛結出的圓形西瓜幼果放進立方體的透明盒中讓它繼續(xù)生長,則原本是圓形的西瓜就會被塑造成方形(如上圖)。
(1)西瓜是由花中的   發(fā)育而成的;
(2)若從“方形西瓜”中取出種子播種,使其自然生長,則會結出  ?。ㄌ睢胺叫巍被颉皥A形”)西瓜。
(第12題圖) (第13題圖)
13、彩色棉是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出的一種棉花,在吐絮時就具有綠色、棕色等天然色彩。
(1)控制彩色棉具有不同顏色的性狀是由特定的   決定的。
(2)棉花不是“花”!棉花的花凋謝后結出小果子,稱為棉鈴。棉鈴成熟后裂開,露出里面種子表皮上的茸毛,這就是棉花,如圖所示??梢?,棉鈴是由花的   發(fā)育而來的。
(3)天然彩棉目前在紡織服裝領域受到青睞,以下能說明值得推廣它的觀點有 。
A.減少紡織過程中的印染工序,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B.棉花色彩受影響因素多,顏色穩(wěn)定性差,產量低
C.不產生有害化學物質,避免了對人體的潛在危害
14、下圖是市面出售的居家自測新冠抗原試劑盒,內有檢測試紙。其測試原理是特制抗體的膠體顆粒與新冠病毒蛋白結合,可在檢測區(qū)顯紅色,如果沒有檢測到新冠病毒蛋白則不顯紅色,檢測時質控區(qū)未顯紅色則是無效檢測,流程如下:
(1)新冠病毒在傳播過程中,產生例如德爾塔、奧密克戎等新的毒株,這種現象屬于   。
(2)若新冠感染者進行檢測,則檢測區(qū)和質控區(qū)的顯色情況分別是   。
(3)目前我國正在推廣新冠試劑盒自測。下列觀點支持使用試劑盒自測的有   (可多選)。
A.自我檢測,易出現瞞報或不報的情況
B.采樣時,樣本中病毒含量較低,無法正常顯色
C.自測用時短,成本低,適合居家隔離初篩
D.感染者去特定場所做核酸檢測易造成病毒擴散
E.檢測試劑盒靈敏度可達95%以上,已經達到推廣標準
15、葉綠素是對人體無毒無害的天然色素,可以作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食品色澤,如我們所吃的青綠色的“清明粿”就是由葉綠素染色的。那么葉綠素能將所有的食品都染成綠色嗎?針對這個問題,某同學提取了葉綠素并對其性質進行了研究,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某植物綠色葉片磨碎、搗爛,加入R試劑以提取葉綠素。
步驟二:將提取液過濾并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
步驟三:在室溫下進行4組實驗,以探究pH值對葉綠素穩(wěn)定性的影響。實驗記錄如下:
組號 葉綠素溶液(毫升) pH 值 處理時間(分) 溶液顏色
1 3 8 10 綠色
2 3 7 10 綠色
3 3 6 10 黃綠色
4 3 5 10 黃褐色
備注:葉綠素被破壞后變成黃褐色。
(1)R 試劑可選擇下列哪一種液體? 。
A.清水 B.氯化鈉溶液 C.稀硫酸 D.酒精
(2)天然葉綠素不適用于把   (填“酸”、“堿”或“中”)性食品染成綠色。
(3)大家都知道因為有葉綠素,所以植物是綠色的。然而,市場上深受大家喜愛的多肉植物卻有紅色、粉色、黃色的。原來,通過對多肉植物光照的調節(jié)、生存環(huán)境溫差的控制,可以改變植物內部色素比例從而改變多肉植物顏色。多肉植物由于光照溫差的不同而產生的這種性狀變化   (填“能”或“不能”)遺傳。
參考答案: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1、
1、 性狀差異 2、 變異
知識點2、
1、 外界環(huán)境 遺傳物質 2、 遺傳物質 基因 物理 化學
3、 有利 適應 葉綠素 不利 4、 基因 變異 不定向
二、例題講解:
例題1、B
解析:A.戶外工作者曬黑的膚色是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變異,逃傳物質沒有改變,不能遺傳給后代,A錯誤。B.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水稻的性狀通過雜交可能遺傳給后代,B正確。C.”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描述的是親子代間的相似性,這種現象稱為遺傳,C錯誤。D.豌豆種子的圓粒和皺粒見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在遺傳學上稱為相對性狀,D錯誤。故B 符合題意。
例題2、A
解析:生物的的表現形式不僅受到基因型的影響同時生物所在的生活環(huán)境也可以影響它的表現形式。在遺傳方面存在著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等 這些都可以使相同物種出現差異性。在環(huán)境方面有地理差異等問題也可能出現相同物種出現差異性。人體口腔上方靠前的位置,有凹凸不平的結構,這種結構叫做腭褶皺,它和指紋一樣是獨一無二的,可以作為鑒別身份的依據。對于腭褶皺的這一應用解釋正確的是同種生物也存在差異性。故A符合題意。
例題3、C
解析:A.奧密克戎變異株是新冠肺炎的病原體,A錯誤。B.奧密克戎變異株屬于病毒,其結構簡單,無細胞結構,B錯誤。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因此,奧密克戎變異株與德爾塔變異株性狀上的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C正確。D.變異是不定向的,D錯誤。故C符合題意。
例題4、A
解析:A、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個具有遺傳信息的片段,A符合題意。B、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轉座子"與生物的性狀有關,B不符合題意。C、由基因跳動引起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引起的,屬于可遺傳的變異,C不符合題意。 D、由題干可知, 單個的基因竟然會“跳舞”,即從染色體的一個位置跳至另一個位置,甚至從一條染色體跳到另一條染色體上, 染色體包括DNA和蛋白質,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可見轉座子"中含有遺傳信息,D不符合題意。故A符合題意。
例題5、(1)變異(2)保護易感入群(3)陽性
解析:(1)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 ,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新冠病毒在傳播過程中產生新毒株的現象屬于變異;(2)傳染病的預防有三種途徑:第一,保護易感人群;第二,切斷傳播途徑;第三,控制傳染源;所以 注射新冠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從傳染病的預防角度分析,該措施屬于保護易感人群;(3)因為該人的質控區(qū)和檢測區(qū)都是紅色,所以是陽性。
三、隨堂練習:
1、D 2、D 3、D 4、C 5、B 6、B 7、(1)變異(2)切斷傳播途徑 (3)12000
四、課后練習:
1、D 2、C 3、A 4、A 5、C 6、B 7、B 8、D
9、C 10、C 11、C 12、(1)子房 (2)圓形
13、(1)基因(2)子房(3)A;C
14、(1)變異(2)紅色紅色(3)C、D、E
15、(1)D(2)酸(3)不能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9張PPT)
第五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華師大版九年級下冊
第2節(jié) 生物的變異(1)
---變異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生物的變異現象;區(qū)分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
的變異;了解不利變異與有利變異;
科學思維:初步具有處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能運用所學
的知識解釋某些現象;
探究實踐:通過事例分析比較等方法理解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
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的影響;了解如何辨別變異是否能遺
傳的方法;
態(tài)度責任: 增強學生對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保護意識。
知識回顧
1、生物的遺傳物質有哪些?決定生物性狀的是哪種遺傳物質?
2、遺傳過程的實質是什么?
染色體、DNA和基因
其中,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
遺傳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親代將遺傳信息傳遞給子代的過程。
新知導入
俗話說:“母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這就是說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既相似又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其實就是生物的變異。
生物的變異現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新知講解
一、生物的變異現象
1、生物的變異:
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既相似又存在一些差異。這種現象稱為生物的變異。
貓的一家人
新知講解
2、變異的普遍性:
自然界中,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事實上,在自然界根本找不到兩株完全相同的植物;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動物;也找不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即使是同卵雙生的兄弟或姐妹之間也存在一些性狀差異。
新知講解
3、基因是可以改變的:
經科學家研究發(fā)現,構成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 DNA 具有相同的基本結構,生物體內的基因是可以改變的,而基因的改變往往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變化。
例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為細胞內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發(fā)生變異而引起的。
視頻: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每個的體內都存在基因突變現象。
(點擊圖片播放)
討論交流
下圖是同一批小麥種子長出來的幼苗,在氣候和管理相同的情況下;左圖是生長在貧瘠土壤中的小麥,右圖是生長在肥沃土壤中的小麥幼苗。
說一說:
(1)同樣的小麥出現不同的生長情況屬于變異嗎?
(2)小麥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小麥出現這樣的變異會遺傳嗎?
是變異現象
土壤的肥沃程度(環(huán)境)不同
不可遺傳
新知講解
二、不遺傳的變異和可遺傳的變異
1、生物變異的原因:
(1)遺傳物質發(fā)生突變:生物變異的主要原因是遺傳物質的突變,這是內因。遺傳物質的突變主要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等。
(2)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生物的某些性狀也可能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如長期野外工作的工人皮膚會變得黝黑。
2、生物變異的類型:
(1)根據變異的原因,可將變異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2)根據是否適應環(huán)境,可將變異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新知講解
3、不可遺傳的變異和可遺傳的變異:
(1) 不遺傳的變異:只是由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引起的,遺傳物質并沒有發(fā)生變化,這種變異稱為不遺傳變異。
如,皮膚曬黑、頭發(fā)染成黃色、長在??蚶锏奈鞴铣书L方體的形狀,等。這些變異屬于不可遺傳給后代的。
(2)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包括基因突變)引起的變異,稱為可遺傳變異。
許多物理因素(射線等)和化學因素(亞硝酸鹽等)都可使基因突變的機會增多。
新知講解
(3)變異現象舉例:
1791年美國一農民在羊群中發(fā)現一只腿特別短的變異個體,后經長期選育培育成背長、腿短、產毛多、易飼養(yǎng)的安康羊。這種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
達爾文記載的安康羊
新知講解
4、有利的變異和不利的變異:
(1)有利的變異:
對于某種生物來說,有的變異有利于它的生存,叫做有利變異。例如,小麥中出現矮稈、抗倒伏的變異,這就是有利變異。
有利變異使生物更適應多變的環(huán)境。
(2)不利的變異:
有的變異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例如,玉米有
時會出現白化苗,這樣的幼苗沒有葉綠素,不能
進行光合作用,很快會死亡,這種變異就是不利
變異。
不利的變異:白化苗
新知講解
5、自然界中的變異是不定向的:
自然界中的變異沒有固定的變異趨勢,屬于不定向的變異。
自然選擇學說認為:在生存關鍵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同時將有利變異遺傳給后代。
6、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物種中產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生存斗爭,其中的不利變異被不斷淘汰,有利變異則逐漸積累,導致生物朝著適應環(huán)境的方向緩慢地進化。
新知講解
7、生物性狀的改變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也受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
不同的基因貯存著不同的遺傳信息,也就是說生物表現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狀又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
例如,如南方與北方環(huán)境因素中溫度差別較大,而溫度影響生物的分布、生長和發(fā)育。柑橘是熱帶水果,
它的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南方溫度
高適合柑橘生長;而北方溫度較低,
不適宜柑橘生長,會影響柑橘的色澤、
口感品質。
新知講解
8、基因在遺傳過程中也存在自然選擇現象:
通過定量的科學實驗表明,生物群體中不同的基因傳遞給子代的機會是有差異的,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狀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強,則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體中會越來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狀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弱,則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體中會越來越少。
這說明親代的基因在傳遞給子代的過程中也發(fā)生著“自然選擇”。
隨堂練習
1、下列現象屬于同種生物差異性的是(  )
A.啄木鳥的喙尖而直,鴨的嘴扁平
B.人的血型有A、B、AB和О型等
C.海洋中的藻類有紅藻、綠藻和褐藻
D.西瓜和南瓜的葉子形狀不同
B
隨堂練習
2、
2、生物的子代與子代之間、子代與親代之間存在著相似性,這種現象叫做生物的遺傳。下列現象屬于變異的是( ?。?br/>A.馬和驢的毛色相同
B.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C.一個工廠生產了1000輛同型號的汽車
D.兒子的身高比父母都高
D
課堂練習
3、下列屬于有利變異的選項是( )
①小麥的矮稈抗倒伏; ②玉米葉子白化 ③棉花纖維長度增加; ④海島上的殘翅昆蟲; ⑤布滿地衣的樹干上的黑色樺尺蠖; ⑥人類的聾啞病。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A
隨堂練習
4、學習了生物進化后,小永進行了如下梳理歸納,以下推論正確的是( ?。?br/>A.長頸鹿具有較長的頸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B.害蟲體內出現了抗藥性,是農藥使它發(fā)生了定向變異
C.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們的身體就變白
D.生物變異永遠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
A
隨堂練習
5、“陽光玫瑰" 葡萄具有果實飽滿、果肉甜美、氣味芳香等優(yōu)點。種植“陽光玫瑰”需要及時疏花疏果,否則會導致果實偏小、甜度不足等。下列關于陽光玫瑰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陽光玫瑰”果肉甜美、氣味芳香等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B.沒有及時疏花疏果造成葡萄粒偏小,屬于“可遺傳的變異”
C.葡萄的食用部分是果皮
D.葡萄是果實, 由花的子房發(fā)育而來的
B
隨堂練習
6、某一鳥類種群中具有嘴型細長、厚短等不同類型的個體,皆以樹洞里的昆蟲為食。數百年后,生活在這一地區(qū)的該鳥類種群中嘴型細長的個體比例明顯增加。根據自然選擇理論解釋此種現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項是( ?。?br/>A.嘴型細長的鳥是為適應特定環(huán)境而定向變異產生的
B.嘴型細長的鳥在種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蟲棲息場所的影響
C.昆蟲棲息場所對鳥類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選擇作用
D.嘴型厚短的鳥為了要吃到樹洞里的昆蟲而努力使嘴型變得細長
B
隨堂練習
7、葉綠素是對人體無毒無害的天然色素,可以作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食品色澤,如我們所吃的青綠色的“清明粿”就是由葉綠素染色的。那么葉綠素能將所有的食品都染成綠色嗎?針對這個問題,某同學提取了葉綠素并對其性質進行了研究,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某植物綠色葉片磨碎、搗爛,加入R試劑以提取葉綠素。
步驟二:將提取液過濾并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
步驟三:在室溫下進行4組實驗,以探究pH值對葉綠素穩(wěn)定性的影響。實驗記錄如下:
隨堂練習
(1)R 試劑可選擇下列液體中的 。
A.清水 B.氯化鈉溶液 C.稀硫酸 D.酒精
(2)天然葉綠素不適用于把   (填“酸”、“堿”或“中”)性食品染成綠色。
(3)大家都知道因為有葉綠素,所以植物是綠色的。然而,市場上深受大家喜愛的多肉植物卻有紅色、粉色、黃色的。原來,通過對多肉植物光照的調節(jié)、生存環(huán)境溫差的控制,可以改變植物內部色素比例從而改變多肉植物顏色。多肉植物由于光照溫差的不同而產生的這種性狀變化   (填“能”或“不能”)遺傳。
D

不能
課堂總結
1、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既相似又存在一些差異。這種現象稱為生物的變異。
2、遺傳和變異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3、遺傳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也可分為有利的變異和不利的變異;其中可遺傳的有利的變異更適應環(huán)境,有利于生物種族的延續(xù)。
4、自然界中的變異是不定向的。
板書設計
5.2 生物的變異(1)
1、變異現象:親代與子代間、子代間的性狀的差異;普遍存在;
2、變異的類型:
按變異的原因分類: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按是否有利于生存分類:有利的變異和不利的變異
3、自然界中的變異是不定向的。
作業(yè)布置
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
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
3、完成作業(yè)本中相應練習;
4、預習下一課時主要內容。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華師大版九下科學§5.2生物的變異(1)教學設計
課題 5.2生物的變異(1) 單元 五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下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選自華師大九下科學第五章第2節(jié),教材中列舉大量的變異的例子來說明變異的普遍存在;同時歸納出變異的不同類型;接著在此基礎上分析生物的變異對生物進化的作用及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在生產上的應用;關于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教材也列舉了多例子來組織學習討論,啟發(fā)學生得出結論,這樣有利于培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內容是前面遺傳和進化的延伸,更是知識的綜合與深化、提高,更也為高一級生物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是中考的重要知識點之一。 本節(jié)內容擬用2課時完成,第2課時主要介紹變異現象及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第2課時主要介紹生物變異的意義及嫁接的相關知識。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 了解生物的變異現象;區(qū)分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了解不利變異與有利變異;科學思維:初步具有處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某些現象;探究實踐: 通過事例分析比較等方法理解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的影響;了解如何辨別變異是否能遺傳的方法;態(tài)度責任: 增強學生對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保護意識。
重點 理解生物的性狀受到遺傳物質和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
難點 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并正確區(qū)分變異是否可遺傳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知識回顧:1、生物的遺傳物質有哪些?決定生物性狀的是哪種遺傳物質? 2、遺傳過程的實質是什么? 導入:俗話說:“母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這就是說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既相似又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其實就是生物的變異。 生物的變異現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一、生物的變異現象1、生物的變異: 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既相似又存在一些差異。這種現象稱為生物的變異。 2、變異的普遍性: 自然界中,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事實上,在自然界根本找不到兩株完全相同的植物;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動物;也找不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即使是同卵雙生的兄弟或姐妹之間也存在一些性狀差異。 3、基因是可以改變的: 經科學家研究發(fā)現,構成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 DNA 具有相同的基本結構,生物體內的基因是可以改變的,而基因的改變往往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變化。 例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為細胞內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發(fā)生變異而引起的。 視頻:科學家研究發(fā)現,每個的體內都存在基因突變現象。 交流討論:下圖是同一批小麥種子長出來的幼苗,在氣候和管理相同的情況下;左圖是生長在貧瘠土壤中的小麥,右圖是生長在肥沃土壤中的小麥幼苗。 說一說: (1)同樣的小麥出現不同的生長情況屬于變異嗎? (2)小麥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小麥出現這樣的變異會遺傳嗎? 二、不遺傳的變異和可遺傳的變異 1、生物變異的原因: (1)遺傳物質發(fā)生突變:生物變異的主要原因是遺傳物質的突變,這是內因。遺傳物質的突變主要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等。 (2)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生物的某些性狀也可能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如長期野外工作的工人皮膚會變得黝黑。 2、生物變異的類型: (1)根據變異的原因,可將變異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2)根據是否適應環(huán)境,可將變異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3、不可遺傳的變異和可遺傳的變異: (1) 不遺傳的變異:只是由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引起的,遺傳物質并沒有發(fā)生變化,這種變異稱為不遺傳變異。 如,皮膚曬黑、頭發(fā)染成黃色、長在模框里的西瓜呈長方體的形狀,等。這些變異屬于不可遺傳給后代的。 (2)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包括基因突變)引起的變異,稱為可遺傳變異。 許多物理因素(射線等)和化學因素(亞硝酸鹽等)都可使基因突變的機會增多。 (3)變異現象舉例: 1791年美國一農民在羊群中發(fā)現一只腿特別短的變異個體,后經長期選育培育成背長、腿短、產毛多、易飼養(yǎng)的安康羊。這種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4、有利的變異和不利的變異: (1)有利的變異: 對于某種生物來說,有的變異有利于它的生存,叫做有利變異。例如,小麥中出現矮稈、抗倒伏的變異,這就是有利變異。 有利變異使生物更適應多變的環(huán)境。 (2)不利的變異: 有的變異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例如,玉米有時會出現白化苗,這樣的幼苗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很快會死亡,這種變異就是不利 變異。 5、自然界中的變異是不定向的: 自然界中的變異沒有固定的變異趨勢,屬于不定向的變異。 自然選擇學說認為:在生存關鍵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同時將有利變異遺傳給后代。6、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物種中產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生存斗爭,其中的不利變異被不斷淘汰,有利變異則逐漸積累,導致生物朝著適應環(huán)境的方向緩慢地進化。 7、生物性狀的改變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也受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 不同的基因貯存著不同的遺傳信息,也就是說生物表現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狀又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 例如,如南方與北方環(huán)境因素中溫度差別較大,而溫度影響生物的分布、生長和發(fā)育。柑橘是熱帶水果,它的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南方溫度高適合柑橘生長;而北方溫度較低,不適宜柑橘生長,會影響柑橘的色澤、 口感品質。 8、基因在遺傳過程中也存在自然選擇現象: 通過定量的科學實驗表明,生物群體中不同的基因傳遞給子代的機會是有差異的,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狀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強,則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體中會越來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狀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弱,則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體中會越來越少。 這說明親代的基因在傳遞給子代的過程中也發(fā)生著“自然選擇”。 學習過遺傳現象之后學習生物的變異,認識到變異也與遺傳一樣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使學生充分認識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5.1節(jié)學習過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 這里再基因的改變,說明變異與遺傳物質(尤其是基因突變等)密切相關;討論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歸納出不可遺傳變異的概念,基此基礎上提出不可遺傳的變異只是環(huán)境引起的分類也是教學的一種重要內容,不同標準下分類結果不同;逐一解釋說明,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有圖有真相,說明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有利的可遺傳的變異才是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使學生明白生物性狀的改變受到遺傳物質和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深化思維,提高認識;增加知識面
課堂練習 1、下列現象屬于同種生物差異性的是( B?。?A.啄木鳥的喙尖而直,鴨的嘴扁平 B.人的血型有A、B、AB和О型等 C.海洋中的藻類有紅藻、綠藻和褐藻 D.西瓜和南瓜的葉子形狀不同 2、生物的子代與子代之間、子代與親代之間存在著相似性,這種現象叫做生物的遺傳。下列現象屬于變異的是( D ) A.馬和驢的毛色相同 B.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C.一個工廠生產了1000輛同型號的汽車 D.兒子的身高比父母都高 3、下列屬于有利變異的選項是( A ) ①小麥的矮稈抗倒伏; ②玉米葉子白化 ③棉花纖維長度增加; ④海島上的殘翅昆蟲; ⑤布滿地衣的樹干上的黑色樺尺蠖; ⑥人類的聾啞病。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學習了生物進化后,小永進行了如下梳理歸納,以下推論正確的是(A) A.長頸鹿具有較長的頸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B.害蟲體內出現了抗藥性,是農藥使它發(fā)生了定向變異 C.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們的身體就變白 D.生物變異永遠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5、“陽光玫瑰" 葡萄具有果實飽滿、果肉甜美、氣味芳香等優(yōu)點。種植“陽光玫瑰”需要及時疏花疏果,否則會導致果實偏小、甜度不足等。下列關于陽光玫瑰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B ) A.“陽光玫瑰”果肉甜美、氣味芳香等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B.沒有及時疏花疏果造成葡萄粒偏小,屬于“可遺傳的變異” C.葡萄的食用部分是果皮 D.葡萄是果實, 由花的子房發(fā)育而來的6、某一鳥類種群中具有嘴型細長、厚短等不同類型的個體,皆以樹洞里的昆蟲為食。數百年后,生活在這一地區(qū)的該鳥類種群中嘴型細長的個體比例明顯增加。根據自然選擇理論解釋此種現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項是( B?。? A.嘴型細長的鳥是為適應特定環(huán)境而定向變異產生的 B.嘴型細長的鳥在種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蟲棲息場所的影響 C.昆蟲棲息場所對鳥類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選擇作用 D.嘴型厚短的鳥為了要吃到樹洞里的昆蟲而努力使嘴型變得細長 7、葉綠素是對人體無毒無害的天然色素,可以作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食品色澤,如我們所吃的青綠色的“清明粿”就是由葉綠素染色的。那么葉綠素能將所有的食品都染成綠色嗎?針對這個問題,某同學提取了葉綠素并對其性質進行了研究,實驗步驟如下:步驟一:將某植物綠色葉片磨碎、搗爛,加入R試劑以提取葉綠素。步驟二:將提取液過濾并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步驟三:在室溫下進行4組實驗,以探究pH值對葉綠素穩(wěn)定性的影響。實驗記錄如下: (1)R 試劑可選擇下列液體中的 。 A.清水 B.氯化鈉溶液 C.稀硫酸 D.酒精(2)天然葉綠素不適用于把   (填“酸”、“堿”或“中”)性食品染成綠色。(3)大家都知道因為有葉綠素,所以植物是綠色的。然而,市場上深受大家喜愛的多肉植物卻有紅色、粉色、黃色的。原來,通過對多肉植物光照的調節(jié)、生存環(huán)境溫差的控制,可以改變植物內部色素比例從而改變多肉植物顏色。多肉植物由于光照溫差的不同而產生的這種性狀變化   (填“能”或“不能”)遺傳。[答案:(1)D (2)酸 (3)不能]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fā)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
課堂小結 1、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既相似又存在一些差異。這種現象稱為生物的變異。 2、遺傳和變異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3、遺傳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也可分為有利的變異和不利的變異;其中可遺傳的有利的變異更適應環(huán)境,有利于生物種族的延續(xù)。 4、自然界中的變異是不定向的。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
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灵山县| 阜康市| 介休市| 陇川县| 阜平县| 莱芜市| 鱼台县| 平乡县| 达州市| 霍州市| 渭源县| 青阳县| 潼关县| 梨树县| 泗洪县| 西华县| 兰考县| 平乐县| 合山市| 通许县| 南京市| 灵川县| 鹿邑县| 泰兴市| 平安县| 万源市| 博客| 穆棱市| 称多县| 阜阳市| 昆明市| 江西省| 阿合奇县| 兰西县| 永嘉县| 宜黄县| 濮阳县| 清涧县| 溆浦县| 高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