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表達效果題型賞析在新高考全國卷語言文字運用題中,有對語言表達效果分析的主觀簡答題,其要求是比較語句基本相同的兩種表達形式的優劣。設題形式:文中畫線的句子可改寫成:“……”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做題方法:1、比較原句和改句在哪些方面有不同。例如:(1)句子成分位置的變化(2)各種句式的變化(3)語序的變化(4)用詞的變化(5)修辭的變化(6)人稱的變化2、表達效果分析角度:可從內容、情感、意境等方面進行分析。注意:答案組織過程中應緊扣不同點分析,不要混淆角度分析的內容。還要特別注意作者的情感態度。不同點具體示例:內容上:側重表現什么(對象、方面);突出什么(時間、地點、范圍、程度、原因、目的、手段、特點);強調什么(動作、情態、心理、思想、情感、主旨等)結構上1.在文段中的位置(不同位置的語句作用不同如開頭、中間、結尾)2.與上下文的銜接、照應(考慮主語的一致,句式相似,時空順序或邏輯順序,首尾呼應,前后對比、照應,伏筆、鋪墊等)3.層次性(層次分明: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對照式、縱橫式,由表及里或從整體到局部等;分清各分句間的關系:并列、承接、遞進、轉折、因果、條件、假設、選擇等)句式上1.長短句(注意長短句的效果及長短句的交錯運用)2.整散句(注意整散句的效果及整散句的交錯運用)3.變式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4.特殊句式(各類倒裝、設問、反問、雙重否定、排比、反復)句 式 特 點長 句 詞語多、結構復雜,表意精確、細致,主要用于書面語以及法律文書科技說明文中。短 句 詞語少、結構簡單,表意簡潔、明快、有力,主要用于口語、緊急場合、演講辭等中。使用短句,使語言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長短句結合 使句子錯落有致,節奏富于變化。整 句 是結構相似,形式比較勻稱整齊的句子,如對偶、排比即屬此類。使用整句,使語言形式整齊,音節和諧,氣勢增強。散 句 形式錯落,結構不整齊,各式各樣的句子交錯運用,靈活富于變化,主要是長句短句交錯、非排比句、非對偶句等。整散句結合 靈活自然,使語句波瀾起伏,句式參差,錯落有致,節奏頓挫,音韻和諧。變式句 為強調某一方面的意思,改變句子的結構形式,改變詞語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常式句 句子結構嚴謹,詞語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特殊句式: ①倒裝句:強調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②設問句:常能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③反問句:常能給人語氣強烈、擲地有聲的感覺; ④雙重否定句:則肯定的意味更加濃烈。風格上1.語言風格(平實質樸、清新自然、典雅莊重、濃麗華美、幽默詼諧、辛辣犀利、精煉準確、含蓄雋永、寓莊于諧、口語化、自然親切、活潑生動、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2.語體風格:(口語和書面語,謙辭和敬辭,白話文和文言文)3.整體文風(與文段整體風格相協調,更切合語境)手法上1、表達方式(著重考慮描寫、抒情手法,關注描寫角度,尤其感官角度)2.表現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想象、聯想、象征等)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偶、借代、通感、頂真、雙關、反語等)用詞上:注意動詞、形容詞、疊詞、擬聲詞、名詞羅列、副詞、介詞等極富特色的字詞及兩字短語、四字短語等。動詞 尤其是非動詞活用為動詞往往能夠使語言生動形象;形容詞 不僅可以從形、聲、色、光等方面點出事物的特點,還能傳達出作者的情感;擬聲詞 可以使描寫生動逼真,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疊詞 能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名詞羅列 名詞羅列,從而形成多個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及多個意象疊加的現象,如一個特寫的鏡頭,營造出特定的意境。補充 還可分析其中的兩字短語、四字短語等。如連用四字短語,概括力更強,使文章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七)人稱上第一人稱的真實感,第二人稱的親切感,第三人稱的客觀性、自由度。第一人稱——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使情境顯得更為真切,便于抒發情感和進行心理描寫。第二人稱——增加親切感,這種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對我們娓娓而談一樣,無形之中拉近了讀者的距離。第三人稱——以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的身份進行敘述,客觀公正。注意:1.可供思考的角度分類并不是絕對的,很多角度有交叉包含關系;2.某一個角度上的特點,也會影響其他角度的表達效果;3.各角度歸納也不是十分全面,日后做題時再不斷補充完善。真題演練【2020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我決定步行回家。我喜歡走夜路,何況此時夜涼如水。我越過立交橋,走進了二環路西側人行道。這條環路是北京塞車最嚴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紅塵萬丈,車流緩緩,永遠像一條黏稠的河。不知不覺,我發現已經走到了朝陽門立交橋附近。忽然想起朝陽門里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這是個很小的小店,南北進深不足三米,東西長頂多十幾米,七八張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熱了,只有三四張桌上有人,每個人面前都有一盤門釘肉餅,烙得焦黃,滲著油光,讓人饞涎欲滴。“外邊坐吧,外邊有桌子,涼快。”......牛肉餅和小米粥很快都端來了,熱氣、香味混在一起,讓我食欲大振。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 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小結:①把所有的不同在句中分點標出來。②指出不同時要概括出角度,角度要準確,最好是小角度。③角度和效果要對應,效果分析一定要結合文本,要具體化,不能只答套話,不能泛泛而談。習題鞏固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北京的春天似乎來得有些唐突,昨日還硬朗的風,今天就輕柔了許多。托起草兒的臉,輕輕觸摸,放開手就是一片綠茵。昨天還是星星點點,今天就已花滿枝頭,春天的腳步就是這么任性。脫去厚厚的冬裝,春風就這么溫暖身子,春綠就這么躍入眼簾,點染著樹梢,閃躲在角落里,不肯一下子揭下羞澀的面紗。北京的春天生機勃勃。遠近的桃花開了,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長安街紅墻邊的白玉蘭也吐露著春天的氣息,無聲綻放。昨天才發現剛剛冒出針眼大小的花骨朵兒,今天再見,就如玉如璞,露出濕潤潔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幾日不見,就豐潤飽滿,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遠近的、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的桃花開了。”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答: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牡丹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贊譽,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艷,美得驚世駭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確定、所公認了的。它的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有多少人沒有欣賞過牡丹呢?卻偏偏要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里跋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約而同,揣著焦渴與翹盼的心,滔滔黃河般地涌進洛陽城。歐陽修曾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卻偏偏要千里萬里,天南海北,揣著焦渴與翹盼的心,來到洛陽城。”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答: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春天本該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藍藍淺淺的悠忽地飄散。或者,綠綠的,濃濃的,郁香兒撲鼻,似著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時分,吳家坡人卻聞到一股血味,紅紅淋淋,腥濃著,從梁道上飄散下來,紫褐色,一團一團,像一片春日綠林里夾裹著幾棵秋季的柿樹哩。誰說,你們聞,啥味兒?把夜飯端到村口飯場吃著的人們,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飯碗,抬起頭,吸著鼻子,也就一股腦兒,聞到了那股血味,李屠戶家里又殺豬了。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或者,似著深巷里綠綠的濃濃的郁香兒撲鼻的酒。”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答: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立于蜻蜓點水之岸,漣漪隨風散,睡蓮懶伸腰,蜻蜓舞水漣,落葉浮水面,傾聽水蓮吟,點點滴滴醉迷離,荷葉隨風唱秋吟,水光瀲滟蕩秋色。這一汪秋水綿綿含秋情,這一汪秋水潺潺蕩秋意,水有情,物有情,人有情,享這秋意溫涼,心頭泛起古箏柔柔。指尖點起的古箏之音就如這水這般輕柔,就如這蜻蜓這般清逸,就如這睡蓮這般脫俗,閉眼這秋意竟讓人如此沉溺,睜眼這秋色竟讓人如此著迷。放逐那些胡亂的念想,沉溺于秋天的旖旎風光,陶醉于古箏的婉轉弦調,盡享秋意溫涼,盡享古箏柔柔。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指尖點起如這水般輕柔,如這蜻蜓般清逸,如這睡蓮般脫俗的古箏之音。”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答:答案解析真題鞏固【答案】1.句式上 (內容上) ①強調重點不同:改句重點落在“一掃而光”,強調全部吃光;原句的重點落在“心滿意足”上,強調吃過肉餅之的滿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邏輯。2.結構上 ②適用位置不同:改句用來結束文段,似乎話還沒說完;原句把“心滿意足”拆開放在句子最后,語氣舒緩,適合做段落的結尾。3.風格上 ③語體風格不同:改句比較普通;原句更口語化,活潑俏皮,和整個文段的文風更和諧。習題鞏固答案1、解析:這是比較型語言表達效果題,答題時一般按照“找不同—作比較—明角度—擬答案”的做題步驟解答。本題需從句式特點(長短句、修飾語獨立成句)、語言風格、用詞等方面來入手。參考答案:①原句三個修飾語單獨成句,并且后置,有強調作用;②原句句式靈活、活潑自然,與上下文語言風格一致;③原句先總寫桃花盛開,然后用三個短語分別寫桃花的顏色、情狀、盛況,符合認知規律,層次感更加明顯。2、參考答案:①原句列舉了交通工具“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可見人們心情之急切;“跋山涉水”,寫出不管多么艱辛,也阻擋不了人們的腳步。②原句的“不約而同”寫出人們想法一致,“滔滔黃河般地涌進洛陽城”運用比喻,寫出想去洛陽城看牡丹的人很多。③原句表達更為形象生動,更能突出人們想去洛陽城看牡丹的急切心情和對牡丹的由衷喜愛之情。3、解析:本題需從句式特點(修飾語獨立成句)、修辭手法(通感)等方面來入手。參考答案:①原文每個修飾成分單獨成句,有強調作用;②原文中“綠綠的”修飾“春天的味道”,化嗅覺為視覺,強化了春天綠意盎然的感受,而改句用它來修飾酒,僅指酒的顏色;③原句與上下文中的句式結構更相近。4、參考答案:“如這水般輕柔,如這蜻蜓般清逸,如這睡蓮般脫俗”是修飾“古箏之音”的,原文將這些修飾成分放在了“古箏之音”之后,起到了強調作用,突出了古箏之音的“輕柔、清逸、脫俗”的特點,使讀者加深了對古箏之音的印象,而改寫句子則起不到強調、突出古箏聲音特點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