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教學設計第1課時一、教材分析本章內容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現象入手,逐步引導學生關注的兩大要素氣溫和降水。教材從設計上更注重從對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進行選材,從培養學生興趣角度選材,本章內容既是今后分區地理學習的基礎,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圖表的閱讀和分析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樹立地理就在我們身邊的思想,體現地理學科的以人為本的出發點。二、課標解讀2022版:閱讀某地區降水資料,并據此繪制降水量柱狀圖,說出降水隨時間變化的特點。三、學情分析降水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因此概念的學習并不是難點,學生會很容易接受。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求知欲強,好奇心大,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高,對錄像、動畫、圖片等資料信息很感興趣,并且敢于表達自己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四、教學目標1.識降水——結合日常生活了解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2.測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測量方法。3.繪降水——運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說出降水隨時間的變化特點。4.析降水——掌握降水量柱狀圖閱讀的一般方法,學會分析某地降水的季節變化特點。五、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根據降水量柱狀圖,分析該地降水的季節變化規律。難點:運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六、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自主學習方法、畫圖法、探究合作法的綜合運用。七、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播放視頻《長江流域等地旱情為何持續這么久?何時緩解?》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經歷了一個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最干的夏天,而且長江流域出現的旱情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什么原因引起的干旱呢。是的,入夏以來,由于氣溫特別高,降水特變少,使得長江流域出現了夏秋連旱。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氣溫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第一課時降水的變化。 聆聽,思考 集中學生注意力,并把重點引到新課上來。過程一: 識降水 1.呈現學習目標; 2.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自主學習:課文58頁,完成學案上的任務一。 3.結合生活實際,了解降水的等級。 自主閱讀課本,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部分。 回答: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生答:降雨。 通過自主學習和歸納,掌握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獨立解決問題。過程二: 測降水 展示雨量器(屏幕展示) 引導學生明確雨量器的各部分名稱及作用,了解降水量的測量方法。 老師介紹:降水的統計有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那么請問:我想計算一個月的降水量該怎么做?一年的呢? 活動:氣象超人讀取今年某日降水量數據。 思考: 1.測量降水的基本儀器是? 2.降水量的單位是? 3.你會測量嗎?(演示實驗) 請一位學生扮演氣象超人讀取某日的降水量。 通過學生觀察和讀取降水量數據,增加學生課堂參與感,鍛煉動手能力,培養科學精神。過程三: 繪降水 過渡:出示南昌市降水資料圖表,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地區一年內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是在變化的。那么通常用什么來表示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呢? 降水量柱狀圖 出示降水量柱狀圖并設疑:降水量柱狀圖如何繪制? 學生講解繪制過程后教師總結: 一橫二縱三高度,四名稱。 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學案上的南昌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數據在學案上繪出南昌市各月降水量柱狀圖! 用投影展示推優作品,現在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精心繪制的降水量柱狀圖,(承接)我們不僅要會畫,還要會判讀,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指導學生讀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月份及降水量。 學生小學學過條形圖的繪制,讓數學課代表講解繪制過程,后教師總結。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學習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學生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評價展示。 聽老師講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方法,結合老師講的方法提煉有用信息,開始巧手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通過動手繪制加深對降水量柱狀圖的理解。 教給學生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素養。過程四: 析降水 (展示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老師講解判讀方法: 以課本59頁的北半球A、B兩地為例,比較A、B兩地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有什么特點? 技巧點撥: 從降水的季節分配來看,A、B兩地有什么不同呢? 學會技巧點撥后,合作探究根據南昌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資料及降水量柱狀圖,思考下列問題。 (1)哪幾個月份降水量較多? (2)哪個月份降水量較少? (3)家鄉南昌的降水是夏季多還是冬季多? 南昌的年降水量大概為多少毫米 (出示南昌市近 20年的年降水量)降水不僅有季節變化,也有年際變化。這是南昌市近 20年的年降水量情況,通過圖中折線的起伏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呢? 降水的年際變化大 承接: 分析完南昌市降水的變化特點之后,我們把目光轉向世界,來看看北半球4位驢友的朋友圈。 請4個小組各派一位代表來連連看,并說明原因。 學生思考: 1、從降水的季節分配來看,A、B兩地有什么不同呢?(看柱形的長短) 2.降水量的多少我們又該如何描述呢? 提高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課堂 小結 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干知識,并用課件展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在老師的引導下,理清本節課的知識構。學生補充板書。 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構建知識體系。過程五: 課堂隨練 完成學案上的課堂隨練。 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亮點:變式第3題。 培養學生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過程六: 課堂拓展 過渡:我們為什么要準確測量降水量并記錄下來呢?降水與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什么樣的聯系? 教師舉例:如果下雨,就不能上戶外體育課了。 請同學們結合這幾幅圖片(屏幕出示)以及你的生活經驗,談談,降水帶來的“喜樂”與“憂愁”。 思考:降水對我們的生活、生活的影響。 加深對降水的理解,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系。七、結語 降水對人們來說至關重要,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降水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甚至會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因此學習和掌握降水的規律,至關重要。希望同學們多學習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能,更好地服務生活,將來為祖國的建設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 情感共鳴 首尾呼應,初步形成尊重科學、探究自然、服務人類及熱愛家國的良好情感。八、板書設計3.3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第1 課時九、教學反思1.引入新課方面用長江流域的干旱視頻引入,引導學生了解降水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興趣。2.教學內容的順序上,分成了四個部分:識降水、測降水、繪降水、析降水,以這樣的順序由淺入深地依次探究,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教學過程中有自主學習、有動手畫圖,有小組討論,動靜結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及科學探究的過程。3.聯系實際,將鄉土地理融入課堂。以南昌市多年各月平均降水量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繪圖、析圖,從而得出南昌市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特點,還有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降水帶來的“喜樂”與“憂愁”,來分析季節變化特點引起降水對生活、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響。4.今后有待改進的地方:課堂承接部分如何更流暢;學生活動前,如何交代清楚任務;如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變能力等。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