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莊子》二則導學案(教師版)學習目標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學習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個志趣高雅的人。語言運用:反復誦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大致讀懂課文,培養文言語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句式,體會《莊子》善用寓言說理的行文風格。思維能力: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兩則寓言所闡述的道理。欣賞《莊子》中雄奇瑰麗的想象和機智巧妙的論辯。審美創造:辯證看待莊子在《北冥有魚》中所體現出的哲學思想,感受文中想象雄奇瑰麗的特色。學習重難點1.了解莊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張,并翻譯、背誦兩則短文。2.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兩則寓言所闡述的道理。預 習 案一、前置資料1.作者簡介: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為“老莊”。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課文選的兩則故事第一則選自內篇中的《逍遙游》;第二則選自外篇中的《秋水》。標題是編者加的。2.作品簡介:《莊子》是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今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后世文學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評價這本書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魯迅先生更評價說: “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3.知識鏈接:《逍遙游》是《莊子》中的第一篇,在全書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二、新知預習1.讀準字音北冥(míng) 鯤(kūn) 齊諧(xié) 摶扶搖(tuán) 濠梁(háo) 鰷魚(tiáo)2.通假字①北冥有魚(“冥”同“溟”,海) ②其正色邪(“邪”同“耶”,語氣詞,呢,嗎)3.詞類活用①志怪者也(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②南冥者,天池也(名詞作形容詞,天然的)4.一詞多義①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氣息,這里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氣息)②為 其名為鯤(叫作) 化而為鳥(成為)③之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鵬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④其 其名為鵬(代詞,它的) 其視下也(代詞,代大鵬) 其正色邪(用在選擇問句中,表示選擇)⑤而 化而為鳥(連詞,表順承) 怒而飛(連詞,表修飾)⑥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魚也(本來)三、預習檢測1.文學常識填空。莊子(約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 戰國 時期哲學家, 道家 學派代表人物。《莊子》是 莊子及其后學 的著作,現存 33 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本課第一則節選自內篇中的《 逍遙游 》 ,第二則節選自外篇中的《 秋水 》。2.翻譯下列句子。①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譯文: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譯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四、預習新知課前借助注釋,通讀課文,了解大意,試著翻譯。我的疑問:探 究 案第一課時:《北冥有魚》學習目標:1.鞏固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熟練朗讀、背誦并翻譯課文。2.理解莊子“萬物皆有所待”的思想,讓學生明白“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問題一:【自主探究】結合注釋和借助工具書,掌握重點詞義,整體感知文意。1.熟讀課文,品讀人物對話的語氣,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內容。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譯: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2)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譯:這只鵬鳥呀,海水運動時將要飛到南海去。(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譯: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4)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譯: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問題二:【合作探究】反復誦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1.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一句。此句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摶”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2.大鵬的形象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鯤鵬形象磅礴壯觀。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鯤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3.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寓意雋永,感染力強。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么道理?說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翻譯為: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這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莊子給出確定的結論,鵬鳥和人們一樣,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鵬鳥的認識也是有局限的。【拓展思考】你敬佩鯤鵬嗎?談談你的理由。示例一:我敬佩鯤鵬,因為鯤鵬入深海,翔九天,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搏擊長空,縱橫大海,就像范仲淹、諸葛亮、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他們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示例二:我不敬佩,因為我喜歡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積累提升】請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并解釋。1.鯤鵬展翅:鯤鵬展翅是指施展抱負,實現宏偉的理想,創造一番事業。出處: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2.鵬程萬里:鵬程萬里用來指前程遠大。出處: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3.扶搖直上:扶搖直上意思是形容人的地位、名聲等迅速上升,古時常用來比喻仕途得意。出處: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課堂小結】鯤鵬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憑借知識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達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們插上知識的翅膀,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二課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問題一:【自主探究】結合注釋和借助工具書,掌握重點詞義,整體感知大意。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把握文意。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譯:白鰷魚在水中游得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②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譯: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譯: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問題二:【合作探究】反復誦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1.這場辯論賽的辯題是什么?辯論雙方是誰?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莊子、惠子。2.正反雙方的觀點是什么?惠子反駁莊子的觀點后,莊子又是如何回答的?正方(莊子):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反方(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的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3.莊子為什么非常固執地認為魚兒是快樂的?莊子追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齊物論》),認為魚“樂”,其實也就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這是符合莊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斷定魚“樂”是理所當然的。4.從他們的辯論中,可以看出他們各有什么性格?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缺乏美學意義上的欣賞與觀照。而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他偏于美學上的觀賞,能從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輕松、閑適、愉悅,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5.這則寓言所闡述的道理是什么?參考: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結論。事物的面貌會因為觀看者的主觀視角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有時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事物,這樣才能得到對事物的完整、客觀的認識。【拓展思考】“濠梁之辯”的絕妙之處在于雄辯之外還具有無窮的韻味。惠子從認知的規律上來說人不可能感受到魚的喜怒哀樂。莊周則從藝術規律上來說,人樂魚亦樂。莊子把自己的快樂移到魚的情緒上,反過來襯托莊子的快樂,這是典型的“移情”。這兩個人,你更欣賞哪個?請說出理由。示例一:我更欣賞莊子。因為莊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對待周圍的事物,追求天人合,推崇自然,機智善辯。示例二:我更欣賞惠子。因為惠子機智好辯,善于抓住對方的漏洞,對于事物有著尋根問底的認知態度;示例三:二者都可以欣賞,理由綜合以上所述即可。【課堂小結】本文通過莊子與惠子圍繞著“魚之樂”而展開的論辯,表現了莊子的機智與巧妙的論辯風格,也表現了莊子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北師大教授于丹曾說:“莊子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活法,圣賢能讓我們活的更通透。”我們應當用從容、灑脫、自由、快樂的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濠梁之下的游魚,天地間的莊子,他早已用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界限,超越了魚人的界限,他自己何嘗不是一條魚呢?在今天高樓林立田園風光漸離視線的時代,我們呼喚莊子精神的回歸,讓我們打開莊子之門,讓生活多一些詩意。【課外積累】《莊子》有許多內容已演化為寓言和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鵬程萬里 扶搖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興嘆 鼓盆而歌 朝三暮四 薪火相傳 東施效顰 盜亦有道 游刃有余 無中生有 枯魚之肆 呆若木雞 每況愈下 涸轍之鮒 邯鄲學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探囊取物 迎刃而解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成者英雄敗者賊訓 練 案1.用課文原文補寫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雎》)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子衿》)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掃離別的千古愁云,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成為歷代傳唱的名句的句子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④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2.選出對《蒹葭》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D )。A.這首詩每章開頭兩句寫景,渲染了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悵的心情。B.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迷茫茫、若隱若現的感覺。C.這首詩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表達了纏綿無盡的情感,委婉動人。D.這首詩表現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著追尋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絕望情緒。【解析】“絕望情緒”說法不當,這首詩主要表現的是主人公的急切、惆悵心理。3.選出對加點實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B )。A.其名為鯤 有仙則名B.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C.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上自勞軍D.志怪者也 尋向所志【解析】A,名稱;出名;C,動詞,向上;特指皇帝。D,記載;標志。B,觀看、觀賞。4.下列句子中“與”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B )。A.莊子與惠子游于濠粱之上B.呼爾而與之C.吾誰與歸D.吾與徐公孰美【解析】ACD都是“和”的意思,B是介詞,給。故選B。閱讀《莊子》二則,完成5—8題。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①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譯文:當鵬鳥遷往南海時,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達三千里。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譯文: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6.本文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逍遙游”有什么聯系?文中引用《齊諧》的話有什么作用?鯤鵬展翅高飛,必須憑借六月的大風。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從而回答了“逍遙”要有所依憑。作者假借《齊諧》之言,讓人們相信鯤鵬的真實性。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譯文: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②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譯文: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8.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十分巧妙,試說說巧妙在哪里?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莊子處于被動。莊子偷換概念,將怎能會知道偷換為“怎么知道”將惠子的發難化解了。21《莊子》二則導學案(學生版)學習目標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學習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個志趣高雅的人。語言運用:反復誦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大致讀懂課文,培養文言語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句式,體會《莊子》善用寓言說理的行文風格。思維能力: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兩則寓言所闡述的道理。欣賞《莊子》中雄奇瑰麗的想象和機智巧妙的論辯。審美創造:辯證看待莊子在《北冥有魚》中所體現出的哲學思想,感受文中想象雄奇瑰麗的特色。學習重難點1.了解莊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張,并翻譯、背誦兩則短文。2.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兩則寓言所闡述的道理。預 習 案一、前置資料1.作者簡介: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為“老莊”。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課文選的兩則故事第一則選自內篇中的《逍遙游》;第二則選自外篇中的《秋水》。標題是編者加的。2.作品簡介:《莊子》是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今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后世文學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評價這本書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魯迅先生更評價說: “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3.知識鏈接:《逍遙游》是《莊子》中的第一篇,在全書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二、新知預習——呈現精心有組織的知識1.讀準字音北冥( ) 鯤( ) 齊諧( ) 摶扶搖( ) 濠梁( ) 鰷魚( )2.通假字①北冥有魚( ) ②其正色邪( )3.詞類活用①志怪者也( ) ②南冥者,天池也( )4.一詞多義①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為 其名為鯤( ) 化而為鳥( )③之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 鵬之徙于南冥也( )④其 其名為鵬( ) 其視下也( ) 其正色邪( )⑤而 化而為鳥( ) 怒而飛( )⑥固 固不知子矣( ) 子固非魚也( )三、預習檢測1.文學常識填空。莊子(約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 時期哲學家, 學派代表人物。《莊子》是 的著作,現存 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本課第一則節選自內篇中的《 》 ,第二則節選自外篇中的《 》。2.翻譯下列句子。①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譯文: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譯文:四、預習新知課前借助注釋,通讀課文,了解大意,試著翻譯。我的疑問:探 究 案第一課時:《北冥有魚》學習目標:1.鞏固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熟練朗讀、背誦并翻譯課文。2.理解莊子“萬物皆有所待”的思想,讓學生明白“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問題一:【自主探究】結合注釋和借助工具書,掌握重點詞義,整體感知文意。1.熟讀課文,品讀人物對話的語氣,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內容。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譯:(2)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譯:(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譯:(4)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譯:問題二:【合作探究】反復誦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1.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一句。2.大鵬的形象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3.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寓意雋永,感染力強。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么道理?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拓展思考】你敬佩鯤鵬嗎?談談你的理由。【積累提升】請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并解釋。【課堂小結】鯤鵬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憑借知識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達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們插上知識的翅膀,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二課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問題一:【自主探究】結合注釋和借助工具書,掌握重點詞義,整體感知大意。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把握文意。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譯:②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譯: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譯:問題二:【合作探究】反復誦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1.這場辯論賽的辯題是什么?辯論雙方是誰?2.正反雙方的觀點是什么?惠子反駁莊子的觀點后,莊子又是如何回答的?3.莊子為什么非常固執地認為魚兒是快樂的?4.從他們的辯論中,可以看出他們各有什么性格?5.這則寓言所闡述的道理是什么?【拓展思考】“濠梁之辯”的絕妙之處在于雄辯之外還具有無窮的韻味。惠子從認知的規律上來說人不可能感受到魚的喜怒哀樂。莊周則從藝術規律上來說,人樂魚亦樂。莊子把自己的快樂移到魚的情緒上,反過來襯托莊子的快樂,這是典型的“移情”。這兩個人,你更欣賞哪個?請說出理由。【課堂小結】本文通過莊子與惠子圍繞著“魚之樂”而展開的論辯,表現了莊子的機智與巧妙的論辯風格,也表現了莊子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北師大教授于丹曾說:“莊子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活法,圣賢能讓我們活的更通透。”我們應當用從容、灑脫、自由、快樂的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濠梁之下的游魚,天地間的莊子,他早已用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界限,超越了魚人的界限,他自己何嘗不是一條魚呢?在今天高樓林立田園風光漸離視線的時代,我們呼喚莊子精神的回歸,讓我們打開莊子之門,讓生活多一些詩意。【課外積累】《莊子》有許多內容已演化為寓言和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訓 練 案1.用課文原文補寫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 。(《詩經·關雎》)② ,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子衿》)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掃離別的千古愁云,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成為歷代傳唱的名句的句子是: , 。④氣蒸云夢澤,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2.選出對《蒹葭》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這首詩每章開頭兩句寫景,渲染了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悵的心情。B.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迷茫茫、若隱若現的感覺。C.這首詩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表達了纏綿無盡的情感,委婉動人。D.這首詩表現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著追尋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絕望情緒。3.選出對加點實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其名為鯤 有仙則名B.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C.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上自勞軍D.志怪者也 尋向所志4.下列句子中“與”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莊子與惠子游于濠粱之上B.呼爾而與之C.吾誰與歸D.吾與徐公孰美閱讀《莊子》二則,完成5—8題。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①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譯文: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譯文:6.本文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逍遙游”有什么聯系?文中引用《齊諧》的話有什么作用?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譯文:②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譯文:8.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十分巧妙,試說說巧妙在哪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莊子二則》導學案(學生版).docx 21《莊子二則》導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