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樂音的三個特征 教學設計課 題 樂音的三個特征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聲卡虛擬示波器等教材內容 分 析 本節課《樂音的三個特征》是科教版第三章《聲》的第二節的內容,是本章最重要的一節內容。本節課的設計非常貼近生活,也體現了物理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本節課的實驗探究活動多,形式多樣,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聲音的三個特征,音調和頻率的關系,響度和振幅的關系比較抽象,而初中學校示波器很少配備或數量偏少,本節課通過“聲卡虛擬示波器”模擬不同聲音的信號圖像,通過信息化手段,讓學生直觀的理解這幾個物理量。學情分析 思維方面:初中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但抽象思維不夠完善。 能力方面:喜歡進行獨立探究和自主的研究性學習 知識方面:學生已經學習了聲音的來源、頻率、聲音的傳播、的基本知識。教學目標 1.知道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2.知道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3.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讓學生明白樂音的三個特征。 4.培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意識。 5.通過觀察、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教學重難點 1.音調、響度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 2.能否區分:音調、響度和音色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 師生活動 【新課導入】 觀看“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視頻,提出問題 兩位歌唱家的聲音相同嗎? 不同又有怎樣的特征? 通過歌手的聲音引出聲音具有特點。設計意圖 由視頻對比設疑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今天的課堂。教學環節(二) 師生活動 【音調與物體振動快慢的關系?】 引導學生猜測可能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通過小組合作得出結論,引導學生得出研究方法使用“控制變量法” 得到實驗方案: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用相同的力撥動鋼尺,比較鋼尺振動的快慢以及發聲的音調。 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此次實驗。 通過提問得到:鋼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動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帶領學生一起總結出實驗規律: 【實驗表明】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 物體振動快──頻率高──音調高; 物體振動慢──頻率低──音調低 提問:聲音是以怎樣形式傳播的? 答:以波的形式傳播。 引導學生發現頻率不同的聲音。設計意圖 通過虛擬示波器軟件采集實驗聲音圖像,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生活中現象,合作探究增加學生的協作能力。無形中克服困難,在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聯系生活的能力教學環節 (三) 師生活動 【響度】 定義:聲音的大小稱為響度。 提出生活中的實例:震耳欲聾、引亢高歌、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竊竊私語、低聲細語。 思考:聲音的響度和什么因素有關呢?猜想:與物體振動幅度有關。 設計實驗:保持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不變,分別輕撥和重撥鋼尺.比較兩次鋼尺振動幅度和發聲時響度的大小。 通過小組合作得出結論:鋼尺的振動幅度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 此時再提出問題: 從聲音的圖像我們判斷出了音調的高低,那么我們能否從聲音的圖像中判斷響度的大小呢 引導學生思考。 通過觀察兩幅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明白響度和振動的幅度有關。 再次拋出問題,響度僅僅與幅度有關嗎? 得到結論:1、與分散度有關 2、還與距聲源的距離有關。設計意圖 1、通過直觀觀察讓學生更容易進入狀態。 2、引導學生通過“類比法”來觀察振幅教學環節 (四) 師生活動 環節五【音色】 通過共同演奏《小星星》 通過聽聲辨樂器得出結論 音色是由材料和形狀決定的。 最后通過小游戲深化理解。設計意圖 利用物理學史的魅力使學生愛上物理學教學環節 (五) 師生活動 【課堂小結】 1. 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2.音調:聲音的高低,與頻率有關。響度:聲音的強弱,與振幅有關。音色:聲音的品質,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 有關。 課堂小結簡單明了,可以讓學生系統的總結所學知識,增加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回顧,一起回答,引起共鳴。設計意圖 總結本節課的重要內容,也是對課堂開始的問題進行解答教學環節 (六) 師生活動 【課后習題】 1.在鼓面上撒一些細沙,敲鼓時會發現越使勁敲鼓,聽到的聲音與細沙的情況是( ) A.聲音越響,振動得越快 B.聲音越響,振動得越高 C.聲音越響,振動得越慢 D.聲音越響,振動得越低 2.如圖所示,兔乖乖聽見說話和敲門聲之后,不開門的原因是( )A.說話響度不同 B.說話音調不同 C.說話音色不同 D.敲門聲音不同3.如圖所示的是幾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 ;響度相同的是 .設計意圖 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以習題的形式進行鞏固板書設計課件設計 課件為希沃白板做的課件。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速度過快,并且會打擾到學生自我思考。 教學的內容有時也不能去一味的追求嚴格的科學,力求現階段的相對科學即可,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現階段的認知更容易得多。 軟件使用還不夠熟練,特別是話筒收音有時會有其他聲音的干擾,影響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