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時間在流逝》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時間在流逝》是《計量時間》的單元起始課,是學生研究計量時間的開始,在本單元中起到了奠定基礎和鋪墊的作用。本課以“在鐘表發明之前,人們是怎樣安排生活和勞作的呢?”提出了單元研究主題,接著通過對日晷等計時工具的介紹,引導學生簡要了解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再后研究燃香計時活動,為整個單元的后續研究提供了范例。【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對時間及計時工具有一定的認識,也會使用一些計時工具計量時間。但“人類是怎樣逐步發展起各種計時方法和工具的?”“現代鐘表發明之前,古人如何計時?”這些問題學生可能有所思考,卻認識不太清晰。本課通過對燃香這一工具的探究、研討,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探索計時工具,激發研究興趣,并初步獲得研究的方法,為后面整個單元的學習做準備。【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古人利用天體的運動來計時,燃香在一定條件下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認識到有規律變化的事物可以用來計時。科學思維:通過設計實驗、調整改進、分析比較數據等方法,發現有規律變化的事物是計時的本質。探究實踐:在實驗中,觀測并記錄燃香時間的相關數據,并對“燃燒的蠟燭可以計時嗎”這一問題結合實驗現象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責任:產生關注計時方法的意識和興趣,樂于小組合作,實事求是開展探究。【教學重難點】重點:經歷微項目學習,實踐研究燃香計時的科學原理。難點:利用實驗數據解釋論證“燃香在一定條件下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教學準備】教師:教學課件學生:直條香、香爐、點火器、計時器、直尺、記號筆;每人一份學習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5-6分)1.現在幾點了?(大屏幕上有顯示時刻)古人是怎樣來計時的呢?*出示PPT:月相、日晷、圭表、水鐘圖片*預設:月相(一個月為周期,新月-滿月-新月)、日晷和圭表(陽光的影子長短或方向)……具有一定變化規律師:人們利用了事物特有的變化規律證明了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著。2.揭示課題:時間在流逝二、項目探究,解釋論證(30分)1.使用這樣的計時工具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天氣影響較大、不精準)2.那這種呢?(PPT出示“燃香”圖片)它可以計時嗎?*學生充分表達觀點,抓住關鍵詞“是否均勻燃燒”(等時性),引出本課項目探究主題:用測試數據證明燃香具有均勻燃燒的規律。3.PPT出示實驗材料:直條香、香爐、點火器、計時器、直尺、記號筆(1)為了用實驗證明這個觀點,我們首先需要做什么?(板書:成功標準,裝置設計,將香均勻分成若干段,并做好標記)*該怎么分?分成幾段比較好?每一段多長?完成裝置后,需要進行?(板書:測量記錄,用秒表記錄燃至每一處標記的時刻及用時情況)*出示活動記錄表,有沒有看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什么想提醒其他同學?有了實驗數據,我們還需要進行?(板書:數據論證,利用數據解釋燃香計時的原理)*用數據證明解釋:香到底是否是均勻燃燒的整個實驗活動每個小組一份材料,所以組員之間必須?(板書:活動參與,人人參與,互相合作,注意用火安全。)*怎么合作,老師有幾點重要的實驗提醒。(播放微視頻點火器和秒表使用)4.任務都明白了嗎?下面請小組討論第一條成功標準:你們小組準備怎么分香的長度?并在學習單上完成標記(PPT出示學習單)小組同學全部完成設計后,請材料員上臺領取材料。注意實驗時間總共10分鐘,請馬上開始。*學生開始分組實驗。(10分)5.研討交流(10分)(1)師出示其中兩個小組的實驗數據,你發現有什么相同或相近之處嗎?預設:每一段的距離都是1CM;燃燒時間有的差不多,有的差很多……(2)師再出示全班所有小組的實驗數據,你又有什么發現?預設:不同小組燃燒時間差別很大;燃燒3CM的時間基本相同;第一段香的燃燒時間都比較短是什么原因;……三、回顧評價,拓展應用(4-5分)1.項目評價:回顧四條成功標準,完成自評。2.出示圖片:燃燒的蠟燭、滴水、沙漏,它們能計時嗎?為什么?(等時性)善于觀察的眼睛+愛動腦思考的好習慣,一定會讓你有更多驚奇的發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