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物理九年級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傳遞》本章內容分析作為電磁學這部分的最后一章,學生已經有了電磁感應等知識,并且學過了聲波,這樣學生了解電磁波的知識就有了一定的基礎。以信息的傳遞作為全章的線索,內容從有線通信到無線通信,從模擬通信到數字通信,從微波通信到光纖通信,重點講述電磁波的產生和傳播,無線電廣播及電視信號的發射和接收過程,而電磁波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則放在"科學世界"欄目中。關于通信的方式,先講有線通信,再講無線通信。所以在第1節中介紹了電話。通過講述電話的工作方式,使學生理解如何用電流把信息傳遞到遠方。雖然現代電話的種類很多,但是老式電話的工作原理容易被學生理解,通過對老式電話話筒和聽筒的原理分析,讓學生了解聲信號和電信號是如何相互轉化的。然后通過圖21.1-2表現各種類型電話的聽筒和話筒的基本作用。交換機在現代通信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而最早的交換設備就是電話交換機,所以,通過"電話剛問世的時候,一部話機要與多少部話機通話,就要有多少對電話線與外部相連。這樣太浪費材料了,而且話機太多時根本做不到與每部電話都單獨連線。"自然引出電話交換機的問題。然后通過"想想議議""怎樣才能減少電話線的數量?"的活動讓學生體會電話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在展現電話交換機的發展歷程中,使學生了解程控電話的實際功能。數字通信是一種既古老又現代的通信方式,數字通信在現代通信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科書通過“電話信號分為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兩種”引入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并簡要地介紹了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說明了數字通信的優勢。第2節主要介紹電磁波的產生和傳播,并根據電磁波的波長和頻率通過圖 21.2-4展示了各種電磁波及它們的作用。在我們周圍存在著各種頻率的電磁波,但由于電磁波看不見、摸不著,教科書通過演示實驗說明電磁波是如何產生和如何傳播的。并給出了電磁波頻率、波長和波速的概念。我們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廣播和電視了,教材通過框圖的形式講述了廣播和電視的大致工作過程,并進一步介紹了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等,為學生展示了現代通信的發展方向。如通過第1節的"想想議議"讓學生理解電話交換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通過"想想做做"用數字通信做小游戲,讓學生感覺到數字通信并不神秘;通過討論可否用地球的衛星﹣﹣月亮進行微波中繼通信,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學生對衛星通信更容易理解。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光纖通信,設計了光沿著彎曲的水流傳播的演示實驗,通過演示,學生知道光不但能夠沿直線傳播,也可以沿著彎曲的水流傳播,進而使學生理解光也能沿著光纖傳播。不管光纖怎樣彎曲,從它一端射入的光都會沿著它傳播,再從另一端射出,從而可以用光傳遞大量的信息。電磁波是很抽象的,人們看不見、摸不到它。通過演示實驗"時斷時續的電流能夠產生電磁波",讓學生感知電磁波的真實存在。電磁波的產生很復雜,只講到迅速變化的電流能產生電磁波。前面章節中講了聲波,所以用水波、聲波類比電磁波,使其形象化、更容易被學生理解。電磁波的波長和頻率也是類比水波的波長、頻率、波速給出的。通過聲波的傳遞需要介質,引出問題﹣﹣電磁波傳遞是否需要介質。然后通過演示放在真空罩中的移動電話可以收到罩外傳給它的電磁波,說明電磁波在真空中也可以傳播。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的工作過程都涉及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所以,把這些內容放在了同一節中。發射電磁波的目的是利用它作為傳遞信號的載體。教科書利用圖21.3-1講解無線電廣播的工作過程。這個圖勾勒出了電磁波發射和接收過程的輪廓,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全過程。因此,以傳播信息的頻率越來越高為線索,從無線電通信、微波通信講到光纖通信,所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了,并類比交通運輸與道路的關系,形象地說,信息之路越來越寬了。現代信息社會中,我們需要交流越來越多的信息,這就需要把信息的通路"修得越來越寬。例如,微波比中波和短波的頻率更高,可以傳遞更多的信息。我們知道,光也是一種電磁波,而且頻率很高。如果用光來通信,其容量要高出短波、微波百萬倍、千萬倍。光纖也可以像電纜一樣做成多芯的光纜。光纖通信與有線電通信相似。以電話為例,在發送端,說話的聲音通過電話機變成強弱變化的電信號,電信號進入激光發射機,經能量轉換后,輻射出相應的強弱變化的光信號。計算機與通信的結合成為信息社會的基礎。全球信息網的建立,使人們通過一臺聯網的計算機,只要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通過圖21.4-8說明了電子郵件的傳送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說出網絡通信的更多應用。本章課標要求2.3.7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2.4.6知道電磁波。知道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本章核心素養物理觀念:1.了解:信息傳播的發展過程,初步了解電話是怎樣把信息傳遞到遠方的;電話交換機的作用;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的基本區別;電磁波的特點及應用;描述電磁波的物理量,以及電磁波的傳播特點;無線電廣播的大致工作過程;聲音,圖像信號的產生傳播和接收過程;微波通信的特點;衛星通信的特點:光纖通信的原理和優點;理解:移動電話的工作原理和特點;網絡通信的組成和通信形式;知道:電磁波,電磁波的產生和傳播;電磁波的波譜。物理思維:通過探究過程,進一步體會科學探究方法。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討論、總結、歸納的能力。科學態度與責任: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信息社會建設的意識和責任感。單元教學目標(一)內容目標1、通過實驗了解物質的物理屬性,如彈性、磁性、導電性和導熱性等。2、通過實驗認識磁場。知道地磁場。3、通過實驗了解電流周圍存在的磁場。探究并了解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4、通過實驗,了解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5、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了解電磁感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6、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7、知道電磁波。知道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二)學業目標1.通過觀看視頻,能說出電話是怎樣把信息傳遞到遠方的。通過分析、討論,了解電話交換機的用處。通過小游戲、分析、討論,了解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的基本區別。2.通過實驗及自學,能說出波長、頻率和波速,能說出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3.通過觀看視頻,能說出無線電廣播、電視的大致工作過程,能說出移動電話是怎樣工作的。通過自學,常識性能了解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和網絡通信。五、教學重點:對知識的梳理和理清解答問題的思路,掌握解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六、教學難點:數字通信和模擬通信;電波的波速、波長和頻率。七、學情分析,教學建議: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情分析,制定指向高階思維的學習目標和評價任務,設計問題鏈,以實驗為載體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形成,課后反思與作業激發學生的元認知,評價學生高階思維的達成度。圍繞目標設計評價任務,基于評價以“問題-任務-活動”方式開展大單元情景教學,彰顯“教-學-評一致性”的核心理念,促使單元教學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八、本章活動主題:開心一刻——請寄胸腔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在1895年發現了一種特殊射線,取名叫倫琴射線,就是我們常說的“X”射線,X射線能向夠不同程度地射透各種完全不透光的物質,使得X射線成為醫療診斷上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倫琴為此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不久,倫琴收到一封信,向他郵購射線。倫琴在回信中幽默的說:“目前,我手頭沒有射線的存貨,而且郵寄射線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不能奉命。這樣吧,你把胸腔給我寄來!”聰明的同學,笑完之后,你受到哪些啟發?九、教學過程性評價細目設計學習任務 現代順風耳 ——電話 電磁波的海洋 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 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優秀 1.知道電話是怎樣把信息傳遞到遠方的。 2.知道電話交換機的作用。 3.熟知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了解它們的基本區別: 1.熟知電磁波的產生和傳播。 2.熟知波長、波率和波速。 3.熟知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4.知道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1.知道無線電廣播的大致工作過程. 2.知道電視的工作原理。 3.知道移動電話是怎樣工作的。 1.知道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 2.通過學習現代通信知識,并查閱資料,認同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提高學科學的興趣。良好 1.了解電話是怎樣把信息傳遞到遠方的。 2.了解電話交換機的作用。 3.知道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了解它們的基本區別: 1.知道電磁波的產生和傳播。 2.知道波長、波率和波速。 3.知道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4.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1.了解無線電廣播的大致工作過程. 2.大致了解電視的工作原理。 3.了解移動電話是怎樣工作的。 1.了解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 2.通過學習現代通信知識,了解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提高學科學的興趣。合格 1.初步了解電話是怎樣把信息傳遞到遠方的。 2.初步了解電話交換機的作用。 3.了解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了解它們的基本區別: 1.了解電磁波的產生和傳播。 2.了解波長、波率和波速。 3.了解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4.初步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1.初步了解無線電廣播的大致工作過程. 2.大致了解電視的工作原理。 3.初步了解移動電話是怎樣工作的。 1.初步了解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 2.初步了解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提高學科學的興趣。十、教學流程圖(思維導圖展現整個整體單元教學的思路及課時安排)21教育網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傳遞第4節 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第4節 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課題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讓學生常識性了解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本節的意圖在于讓學生認識到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學生學習,了解科技為人類帶來的便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學生養成關心科學發展前沿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培養振興中華、用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學重點是以大量的圖片、視頻介紹本節所講的各種通信方式的優點、缺點、改進方法,結合學生日常生活接觸到的信息,加深對信息之路越來越寬的理解。2.學習者分析 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動手實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已基本能夠運用觀察、分析、歸納、比較等科學方法來探求新知識。教學過程設計許多與生活聯系密切的事物及相關內容,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3.學習目標確定 1. 通過自學和資料分析,了解使用現代的通信技術的方法,如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 2. 通過學習現代通信知識,了解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提高學科學的興趣。4.學習評價設計 學習評價自我評價表項目評價內容掌握情況很好一般不好科學知識1了解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2通過學習現代通信知識,了解科技為人類帶來的便利,提高學物理的興趣。學科能力通過了解各種通信方式的優點、缺點、改進方法,加深對信息之路越來越寬的理解。科學態度通過學習,了解科技為人類帶來的便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用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得分標準成員一成員二成員 三團隊精神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 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 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 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5分:小組完成任務并解答正確。 3分:小組 任務,但解答部分正確,部分錯誤。 1分:小組完成任務,但解答全部不正確。總分5.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學習評價任務一:創設情境結合上節課我們學習的無線電廣播和電視的工作過程,你認為電視廣播和聲音廣播相比,在相同的時間內哪個傳輸的信息多? 信息理論表明:作為載體的電磁波,頻率越高,相同時間內可以傳輸的信息就越多,因此,幾十年以來,無線電通信、電視廣播等所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信息之路越來越寬了。 學生討論、交流:電視廣播比聲音廣播傳遞的信息量多。 學生聆聽,舉例:看電視劇遠比單單聽講故事獲取的信息量更大一些。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通過學生間的交流,意識到不同的信息傳輸途徑,效率不同。任務二:微波通信組織學生自學課本P158中“微波通信”的內容,并根據教材內容填空或思考回答: (1)微波是頻率在 MHz至 MHz之間的電磁波。 (2)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微波通信有什么優點? (3)微波通信有缺陷嗎?如何解決? 微波的性質與 更接近,大致也是沿____傳播,微波 (選填“能”或“不能”)沿地球表面繞射。因此,必須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設一個 ,可以把上一站傳來的微波信號經過接收、放大處理后,再發射到下一站去。這就像接力賽跑一樣,一棒傳一棒,可以把信息傳遞到遠方。 思考:月亮能否作為中繼站,為什么 提示:月球離地球太遠,信號衰減、時間表延遲,而且兩個通信點同時見到月亮時,才能完成這兩個點間的通信。 學生自學課本P158中“微波通信”的內容,并填空: (1)30 3×105 (2)學生思考、討論,小組討論后,說出微波通信的優點:因為微波的波長比中波和短波的波長要短,頻率比它們的頻率要高,可以傳遞更多的信息。 微波通信的優點是:容量大,一條微波線路可以同時開幾千甚至幾萬條電話線路。 (3)學生自學課本并填空,說出微波通信的缺點:光波; 直線;不能;微波中繼站。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不能。因為月球在轉,月球相對于地球的位置是不確定的。轉到了地球的另一面,就無法通信了,況且月球的距離太遙遠 。 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學了解微波通信的特點,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同時,通過填空與回答問題,也加深了對微波通信相關知識的理解。 通過自學、填空,深入理解微波的概念與性質。通過總結微波通信的優點與缺點,進一步理解微波的性質。 通過思考月亮能否作為中繼站,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拓展思維。任務三:衛星通信提問:在遇到雪山、大洋,根本無法建設中繼站時,又該怎么辦?能不能利用地球的衛星——月球進行微波中繼通信呢? 解決方案:使用人造衛星進行通信。 概念:利用通信衛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繼站來進行通信的方式叫衛星通信。 攝像機把圖像信號變成電信號,發射機把電信號加載到頻率很高的電流上,通過發射天線發射到空中。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P159中“衛星通信”的內容,并根據教材內容思考: (1)如何理解通信衛星的“同步通信衛星”? 地球同步衛星即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人造衛星,距離地球約36000km,衛星的運行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方向相同、運行軌道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圓形軌道、運動周期與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相等,所以叫做“同步通信衛星”。 (2)如何能實現全球通信? (3)通信衛星的板狀兩翼有何功能? 通信衛星的板狀兩翼是太陽能電池,它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衛星使用。 (4)衛星通信有什么特點? 通信范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磁波覆蓋的范圍內均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影響,建設速度快;易于實現廣播和多址通信。 學生思考問題并分析: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可以反射微波,但它離我們太遠了——38萬千米!信號衰減、時間延遲,而且只有當兩個通信點同時見到月亮時,才能完成這兩點間的通信。 學生聆聽、理解“通信衛星”的概念。 學生閱讀課本第159頁,回答什么是同步衛星。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在地球周圍均勻地配置三顆通信衛星,就可以覆蓋幾乎全部的地球表面,實現全球通信。 學生觀察衛星通信的組成,討論并回答通信衛星的板狀兩翼的功能。 學生討論,總結,并說出衛星通信的特點與優缺點。 問題的設置承上啟下,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激發了興趣,同時,也引出了“衛星通信”。 通過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不知不覺學習了“衛星通信”的知識。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總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還加深了“衛星通信”的概念、原理、特點等知識內容。 通過對衛星通信有的特點進行總結,培養總結歸納能力,易于對比記憶幾種通信方式。任務四:光纖通信我們知道光是電磁波,它的頻率比微波頻率高得多,如果我們能用光來傳遞信息的話,信息之路會更寬廣。但是普通的光包含了多種頻率的單色光,如果用普通光傳遞信息就好比一臺收音機同時接收到了許多頻率的節目,聲音重疊在一起,讓人無法分辨清楚。 直到1960年,美國科學家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它能產生單一頻率、方向高度集中的光一一激光,才使光作為載波得以實現。激光亮度高、方向集中,大家使用激光筆時千萬不要對著別人的眼睛照射。但是激光在空氣中傳播時還是有一定的損耗,直到1966年,華裔物理學家高錕首次提出了用低損耗的光導纖維進行通信的構想,這使得用光進行通信的幻想得以實現。隨著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研制的石英光纖、貝爾實驗室研制的半導體激光器的成功問世,我們正式步入了光纖通信時代。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P160中“光纖通信”的內容,并根據教材內容思考: (1)什么是光纖通信?為什么要用光纖通信? 光纖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導纖維中傳輸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由于光的頻率很高,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傳輸大量信息。 光纖(玻璃絲) (2)光纖通信為什么用激光? (3)激光在光導纖維里是如何傳播的? 演示實驗:水流導光 描述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能得出什么結論? 可以看到水從小孔流出時,光隨著彎彎的水流照到地面,在地面產生一個光斑。這是因為光在水中發生了全發射,光纖通信就是這個道理。 光在光導纖維里傳播 通信用的激光一般在特殊的管道一一光導纖維里傳播。光從光導纖維的一端射入,在內壁上多次反射,從另一端射出,這樣就把它攜帶的信息傳到了遠方。光纖材料一般是很細的玻璃絲,是用高純度的石英玻璃拉制成的。光纜是數條光纖敷上保護層,制成多芯光纜。所以我們經常說“光纜一斷,損失百萬”。 光纖通信的特點有哪些? (1)傳輸頻帶極寬,通信容量很大,一對光纖可開通一億路電話: (2)光纖衰減小,無中繼設備,傳輸距離遠;頻率穩定,信號傳輸質量高: (3)光纖抗電磁干擾,保密性好。 學生觀看資料,了解“光纖通信時代”的發展史,感受物理知識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學生自學課本P160中“光纖通信”的內容,并回答什么是光纖通信,及它的作用。 學生觀察圖片,了解光纖即為光導纖維。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普通的光源夾雜了許多不同頻率的光,難攜帶信息。激光則是頻率單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觀看演示實驗,并描述實驗現:水從小孔流出時,光隨著彎彎的水流照到地面,在地面產生一個光斑。得出實驗結論:光不但能沿直線傳播,也可以沿著彎曲的水流傳播。 學生觀察圖片,理解光在光導纖維里傳播。 學生聆聽,理解光纖、光纜的原理。 學生討論,總結,并說出光纖通信的優點。 通過了解“光纖通信時代”的發展史,幫助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和知識服務社會的科學精神。 通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本,通過將問題解決學會有關“光纖通信”的相關知識。這樣安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總結歸納能力,還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光纖通訊的概念、原理和特點。 通過演示實驗,直觀地講解了光纖通信的原理,而且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實驗結論,又能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與表達能力。 通過總結光纖通信的特點,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任務四:網絡通信提問:Email是什么意思? 網絡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你通過網絡發送或接收郵件以及聊天時,信息是怎樣傳遞的? 組織學生閱讀課本P161“網鉻通信”的內容,學習有關的知識。并解決以下問題: (1)網絡通信是如何進行的? (2)怎樣來識別電子郵箱地址? (3)計算機網絡的優越性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并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交流,找出問題的答案: (1)計算機可以高速處理各種信息,把計算機聯在一起,可以進行網絡通信。 (2)例如:某電子郵箱的地址是xiaolin(@.cn,這表示信箱屬于一個自稱“xiailin'”的人,他的服務器名.cn。其中“cn”是China的簡寫,表示這個服務器是在中國注冊的。 (3)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做到信息資源共享。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學,加強自學的主動性;過程中解決問題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解答問題,加深和鞏固網絡通信相關知識的理解。任務六:總結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歸納本課所學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6.板書設計 第4節 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 一、微波通信 (1)微波:波長10m~1mm間,頻率30MHz~3×105MHz間。 (2)利用微波進行的通信稱為微波通信。 (3)需利用微波中繼站傳遞信息。 二、衛星通信 (1)利用通信衛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繼站來進行通信的方式叫衛星通信。三顆同步衛星幾乎可實現全球通信。 (2)組成:同步通信衛星、地面站。 三、光纖通信 (1)激光:頻率單一、方向高度集中。 (2)是利用激光在光導纖維中傳輸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 四、網絡通信 網絡通信是借助計算機網絡進行通信的方式。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微波:頻率 高 ,波長 短 ,信息搭載量大,大致沿直線傳播,不能沿地表繞射,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設一個 微波中繼 站。 頻率 越高的電磁波搭載信息能力越大,越沿直線傳播。 2.2019年9月23日,我國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7、48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導航系統由地球非同步衛星和地球同步衛星兩部分組成。如圖是三顆地球同步衛星軌跡示意圖。下列地球同步衛星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衛星1相對于衛星2是靜止的 B.衛星2相對于衛星3是運動的 C.三顆衛星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 D.三顆衛星相對于地球是靜止的,衛星相互間是運動的 3. 歷經四十年的發展,中國光纖光纜行業已經占據世界半壁江山,為現代通訊做出了突出貢獻,體現了大國精神、大國擔當。現代信息高速公路,是衛星通信和光纖維通信等高速、大容量信息傳輸通道的俗稱,光纖維通信傳輸信息的載體是( B ) A.微波 B.光波 C.無線電波 D.超聲波 4.電子郵件可以傳輸:①文字資料;②聲音信息;③圖片圖像;④視頻資料中的( D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多媒體、ppt課件。9.教學反思與改進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了解應用微波通信是因為它的頻率比較寬泛,容量大,但傳輸時的損耗也快,需要建立中繼站,而高山、大洋處建中繼站很困難,于是人們就想到了衛星通信,在太空設立三顆衛星就能實現全球通信;光也是一種電磁波,它也能通信,專門用于通信用的光是激光,我們需要它在專門的光導纖維里通行,它和損失小,保密性好,容量大,傳輸質量高,所以近年來的電話很少有占線現象,這都得益于光纖通信的發展;網絡通信集合了通信的多種功能,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整體設計加強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盡可能地讓學生感受科技并不遙遠,生活處處與物理相關。21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教學:物理九全《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傳遞》大單元教學設計(人教版).docx 教學設計:物理九全第二十一章第4節 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