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學科科學年級學期教材版本蘇教版單元名稱四年級第一學期物體的運動單元組織方式自然單元√重組單元序號課時名稱對應教材內容運動與位置不同的運動運動的快慢123第二單元第一課第二單元第二課第二單元第三課課時信息二、課標要求、單元內容及教材分析學習目標3-4年級學習內容 知道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4.1可以用某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該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知道測量距離和時間的常用方法。4.2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體運動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的快慢。 知道自行車、火車、飛機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圍。 列舉并描述生活中常見物體的直線運動、曲線運動等運動方式。4.3物體的機械運動有不同的形式。 比較不同的運動,舉例說明各種運動的形式和特征。本單元《物體的運動》分為三課,分別是《運動與位置》《不同的運動》《運動的快慢》,三課從不同的方面來描述運動。1第一課從位置來描述運動,主要是認識運動與位置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來描述該物體是否在運動,用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該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本課包括四個活動:活動一,觀察教材四組照片,交流各種各樣的運動,這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歸納,有生命的物體與無生命的物體都可以運動,自然物可以運動,人造物也可以運動?;顒佣瑓^分圖片中哪些物體在運動,然后歸納出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要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提升,給出了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顒尤?,通過一系列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認識到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人們對于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描述可能不一樣;通過網約車的生活實踐,認識到如何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活動四,這是一個擴展活動,交流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初步建立靜止是相對的概念。第二課從運動的形式來描述運動,通過觀察不同物體的不同運動形式,描述其運動特征。本課緊緊圍繞運動的形式展開,教學內容包括四個活動:活動一,繪制物體的運動軌跡,辨別物體的運動是直線運動還是曲線運動?;顒佣J識不同的運動形式,描述它們的不同特征。這不僅僅是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的區分,更主要的是描述更多的運動形式,用圖示或文字舉例說出不同的運動特征?;顒?br/>三是活動二的反向活動,給出運動特征圖示,要求選擇合適的物品做各種形式的運動,通過動手做進一步認識不同運動形式的特征。活動四是一個拓展活動,觀察生活中的運動現象,分析其運動形式,暗含同一個物體的同一種運動包含多種運動形式的思想。第三課是從速度來描述運動,通過測量運動物體的速度、給運動速度排序等,從量化的角度描述運動。第一部分,設置運動員比賽的情景,從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路程與實踐,這實際上是與速度密切相關的兩個量,最后揭示出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第二部分,從實際操作層面去感知速度,包括兩個活動:活動一,測量走路的速度,在這個活動里學會測量路程與時間,然后運用前面學到的知識計算速度;活動二,給運動速度排序,教材有結構地給出四組物體的運動速度,并用沖擊力暗示速度快的物體能量大。這部分的學習除了比速度,還要知道自行車、火車、飛機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圍。第三部分,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孩子們的身邊出發,理解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第四部分,通過閱讀了解運動速度極快的物體和運動速度極慢的物體,最后提出如何判斷運動速度慢的物體在運動的問題,回應第一課。這三課在內容上呈并列關系,三課的能力訓練著重定位在觀察與描述。三、學情分析對于中年級段學生來說,運動并不陌生,只是他們關注比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物體的運動狀態,而很少將運動置于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上進行判別,也不能韓浩地區分運動形式,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和描述運動,幫助學生糾正頭腦中關于運動的一些錯誤或片面認識。同時也是對低年級學習運動內容的延續與深入,也為初中學習物體的運動打下基礎。四、單元學習目標1.學會能夠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物體的運動。22.學會能夠簡單測量并計算物體的運動速度,了解不同物體具有不同的運動速度。3.學會用圖示、文字描述運動特征,列舉生活中常見的運動形式。4.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5.認識到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初步建立世間萬物都在運動的觀念。五、單元作業目標1.熟練掌握根據某一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并且利用不同的參照物,對物體的運動狀態描述不同。2.通過觀察思考,區分曲線和直線運動,用圖示或文字描述不同運動形式的特征,并會辨識復合運動。3.掌握速度的意義并能夠測量和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六、單元作業整體設計思路1.緊扣教學重難點。課時作業和單元檢測作業都緊扣重難點,確保學生達成本單元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四個方面目標。2.面向全體,關注個性,實施作業分層多元設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差異,分層設計能夠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同時完成教學目標,且能夠開拓一些科學興趣濃厚,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認知需求。3.圍繞核心素養,強調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注重自然世界的整體性,發揮不同領域思想培養,強調科學學課與其他課程相互滲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七、課時作業及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第二單元第一課《運動與位置》課時作業(時間:10分鐘)基礎性作業(必做)1.小明正在坐旋轉木馬,他運動了嗎?你怎樣判斷的?答:運動了,因為相對于沒有運動,因為相對于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2.那小明到底運動了沒有?請解釋一下。答:拓展性作業(選做)觀察家里的植物是否在運動,你有什么依據?答: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表班級:姓名:總分:作業態度準確程度探索精神合作交流自主學習作業態度準確程度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榜樣作用6分6分6分6分6分6分6分6分6分6分個人自評30分備注:不合格1-2分合格3-4分優秀5-6分同學互評30分教師評價40分知識與方法10分探索與創新10分備注:不合格1-3分合格4-7分優秀8-10分合作與交流10分態度與精神10分參考答案:基礎性作業:1.地面;他坐的木馬。2.運動了,因為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拓展性作業:在運動,因為我隔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它長高了,葉子也長大了。作業分析:本課時作業是圍繞教材的重難點,結合生活實踐,來了解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情況。基礎性作業為必做題,大部分學生能理解題意并根據所學的參照物不同,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不同,同時考慮到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再通過自身體驗及思考都能很好的完成。拓展性作業為選做題,重在考察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植物的生長是一種非常緩慢的運動,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并記錄數據,得以證明。這樣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在身邊。設計意圖:基礎性作業面對全體,意在考察同學們的基本學習情況,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再結合生活經驗做出思考,達到知識內化的過程。拓展性作業要求學生有合理的實施方案,再經過動手實驗記錄論證,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積累認知世界的經驗,提高科學能力。第二單元第二課《不同的運動》課時作業(時間:10分鐘)基礎性作業(必做)1.在乒乓球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畫乒乓球的運動軌跡。4(1)用球拍顛球。(2)面對墻壁接打乒乓球。拓展性作業(選做)1.你在與同伴乒乓球對戰中,乒乓球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運動形式?評價設計:作業評價表班級:姓名:總分:作業態度準確程度探索精神合作交流自主學習6分6分6分6分6分個人自評30分備注:不合格1-2分合格3-4分優秀5-6分作業態度準確程度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榜樣作用6分6分6分6分6分同學互評30分知識與方法10分探索與創新10分備注:不合格1-3分合格4-7分優秀8-10分教師評價40分合作與交流10分態度與精神10分參考答案:基礎性作業:1.;拓展性作業:旋轉、滾動、振動等等。作業分析:基礎性作業主要是讓學生在乒乓球活動中,感知物體的運動形式,在紙上畫出乒乓球的運動軌跡。通過觀察記錄,知道乒乓球在運動中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這題趣味性較強,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拓展性作業主要是讓學生5通過觀察思考,判斷乒乓球比賽中球的運動是一種復合運動。本題有一定難度,部分學生可以說出1-2個運動形式,想要獲得更多結果,則需要學生不斷實際操作和回想,再做出更加詳細的回答。設計意圖:基礎性作業中讓學生將物體的運動路徑用線連起來,能更好地理解物體的運動軌跡,從而區分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讓學生對物體運動軌跡的認識從抽象到具體。拓展性作業是為了學生真題認識物體的運動形式,理解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往往不是單一的,將前面所學的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前進、后退、旋轉、滾動等形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拓寬學生視野,理解復合運動。第二單元第三課《運動快慢》課時作業(時間:10分鐘)基礎性作業(必做)1.通常用路程。2.比較速度快慢,可以在相同時間內比較通過的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內通過的,也可以通過相同的路程比較所用的。拓展性作業(選做)1.你和你的朋友來一場競走比賽,選擇一種方便測算的方式進行記錄并測算,比一比誰的速度快。路程時間速度我朋友評價設計:作業評價表班級:姓名:總分:作業態度準確程度探索精神合作交流自主學習作業態度準確程度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榜樣作用6分6分6分6分6分6分6分6分6分6分個人自評30分備注:不合格1-2分合格3-4分優秀5-6分同學互評30分知識與方法10分探索與創新10分備注:不合格1-3分合格4-7分優秀8-10分教師評價40分合作與交流10分態度與精神10分6參考答案:基礎性作業:1.速度;單位時間。2.路程;時間。拓展性作業:按照實際情況。作業分析:基礎性做作業圍繞本課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意義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知道相同時間的情況比較路程遠近,相同路程的情況下比較時間長短。這題基礎知識性較強,學生都應能很好地掌握。拓展性作業與朋友競走,充滿趣味性,在測量路程和時間上,他們要動腦設計方案,還要體現動手和合作的意識。設計意圖:本次作業緊緊圍繞運動的快慢即運動的速度展開,基礎性作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速度表示運動的快慢,速度就是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更好地達成知識目標,并且讓學生掌握多種測量并計算物體運動速度的方法,完成過程與方法目標。拓展性作業在以上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更好地結合生活實際,從身邊的事例進行科學學習,并且測量走路的速度簡單易行,貼近生活,便于操作,更好地完成科技探究目標。第2單元質量檢測作業(20分鐘)基礎性作業(必做)填空題:1.坐在車上看到外面景物往后移動,說明車正在2.同一種物體,運動時速度越快,3.自行車前進時,車輪的運動形式是。越大,因此不可高空拋物。。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種子發芽和頭發生長都不屬于運動。()2.測量速度時,準確的路程和時間很關鍵。()3.世界上沒有完全靜止不動的物體。()拓展性作業(選做)1.感知跳繩運動中,出現了哪些運動形式?并畫出運動軌跡。2.為什么高速路上要對車輛限速?上網搜索因超速引起的事故案件或視頻,說說你的感受。7評價設計:作業評價表班級:姓名:總分:作業態度準確程度探索精神合作交流自主學習6分6分6分6分6分個人自評30分備注:不合格1-2分合格3-4分優秀5-6分作業態度準確程度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榜樣作用6分6分6分6分6分同學互評30分知識與方法10分探索與創新10分備注:不合格1-3分合格4-7分優秀8-10分教師評價40分合作與交流10分態度與精神10分參考答案:基礎性作業:填空題:1.前進;2.能量;3.滾動。判斷題:1.×;2.√;3.√。拓展性作業:1.繩子的繞圈、人的垂直跳動。2.速度太快,能量就越大,越容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我的感受是以后要提醒爸爸開車慢一點,這樣能保障家人的安全還有別人的安全(合理即可)。作業分析:基礎性作業填空題意在體現用位置來描述運動,并且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再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某些運動時的也正,區分不同的運動方式。判斷體重,意識到生命活動時運動之一,并且運動是絕對的,沒有完全靜止不動的物體,同時在描述運動的快慢時,明確速度的測量,需要測量知道準確的路程和時間。而拓展性作業,則充分融合多學科多場景,從體育方面,從網絡方面,從安全法制教育方面去進行科學思考,讓科學學習滲透在生活中,并用科學的語言,恰當的工具,儀器描述運動的特征,思考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設計意圖:基礎性作業根據單元學習目標及單元作業目標,讓學生能夠描述物體的運動,通過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變化來判斷物體是否相對靜止。同時意識到實8踐萬物都是運動的,運動是絕對的,能夠清楚知道測量速度的方法,且通過連線、箭頭、文字來表示物體的運動軌跡,從而認識運動形式的多種多樣。拓展性作業意在體育活動中或網絡學習等方式中學習科學,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科學的存在,能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濃厚的探究興趣,同時能逐漸養成科學的思維;并且充實了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還滲透安全法制教育讓學生懂得珍愛生命。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